因为人生经历坎坷,写了很多忧国忧民、表现社会动荡和黑暗的诗,关于成都的十首古诗,所以很多人对杜甫的诗风印象是沉郁顿挫、现实而有深度的。但其实杜甫还有着真挚而接地气的真性情一面,也有不少优美又惬意的诗作,展现出他对生活的热爱。
唐肃宗上元元年(670),杜甫在对黑暗政治的痛心疾首之下,不得不放弃理想,弃官而去。在乱世饱经颠沛流离的艰辛之后,杜甫来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拥有了一座草堂。
草堂虽然简朴,外面的安史之乱也尚未平息,但在这里,杜甫难得地获得了一段安稳的短暂时光,这一方静地,为他带来了不少心灵慰藉。
其一
江上被花恼不彻,无处告诉只颠狂。
走觅南邻爱酒伴,经旬出饮独空床。
一开始,杜甫写出来寻花的原因,他说自己是被这漫天的春花给扰烦了,这才出来的。
这一起笔就不一般,花好端端的哪会恼人呢,分明就是花美惹人怜,是他被吸引出来了。
出来后,杜甫便想着去会会酒友“南邻”,谁料酒友已外出多日,本来还想觅伴赏花喝酒呢,这下他真的只能独赏了。
《成都曲》唐代:张籍 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2.《临江仙·送王缄》宋代:苏轼 忘却成都来十载,因君未免思量。凭将清泪洒江阳。故山知好在,孤客自悲凉。坐上别愁君未见,。
其二
稠花乱蕊畏江滨,行步欹危实怕春。
诗酒尚堪驱使在,未须料理白头人。
如此的茂盛繁密,反倒让人怕一个不小心就把花踏坏了,这是杜甫出于爱花而生出的“怕春”之意。不过他一想到自己虽然白发已生,却仍能喝酒赏花,如此的有精气神,想想心里也挺高兴的。
其三
江深竹静两三家,多事红花映白花。
报答春光知有处,应须美酒送生涯。
“江深竹静”,这里的环境是清幽的,而繁盛的花事却让这里变得热闹起来。如此美妙的春光,唯有美酒才能不负。
其四
易求合浦千斛珠,难觅锦江双鲤鱼。陆游《成都书事》剑南山水尽清晖,濯锦江边天下稀。烟柳不遮楼角断,风花时傍马头飞。芼羹笋似稽山美,斫脍鱼如笠泽肥。客报城西有园卖,老夫白首欲忘归。刘禹锡诗:蜀先主庙 天地。
东望少城花满烟,百花高楼更可怜。
谁能载酒开金盏,唤取佳人舞绣筵。
这里的花事正盛,想必少城那里也不会逊色吧。少城在成都西一里,杜甫赏着花,忽然望起了少城的方向,想着那里现在应该也是一副繁花似锦的模样,他也想去那里的酒楼畅饮,欣赏歌舞盛筵啊。
其五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继续走!移步来到黄师塔,黄师塔在浣花溪草堂之西,“师”即僧,这里是和尚的墓葬之塔。
关于杜甫写成都的诗句 1.杜甫描写“成都”的诗句是什么 杜甫写成都草堂前的春景的《绝句其三》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像是四幅图片,颜色有“黄”“翠”“白”“青”,镜头有近中远景。
杜甫一路西行,来到黄师塔前,看到这里的桃花极美,他已经上了年纪了,走远后就有些倦了,沐浴着和煦春风,整个人懒洋洋的,于是停步歇息片刻。
其六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再走到黄四娘家门前,只见一路繁花沉甸甸的,都快要把枝条压弯了,其间还有飞舞的彩蝶和欢啼的黄莺。“娇莺”这个形容真是活泼欢快,让盎然的春意变得更加生动。
此地的花事和黄师塔前的不同,是黄四娘精心培育的,开得非常艳盛,旖旎可人,可以看出黄四娘是一个十分厉害的种花小能手了。
在这七首诗中,黄四娘这一首是最经典的,历来名家都在分析“恰恰”一句,解释它的确切含义,有的认为这是鸟叫的象声词,也有认为它是形容的是用心。各有解释。
其七
不是爱花即肯死,只恐花尽老相催。
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
最后,杜甫尽情而热烈地抒发自己的爱花之情,他就是爱花惜花,希望花能开得再久一些,他怕花早早凋谢,就像怕人迟暮一样,而这种“怕春”心情在之前也早有提及。
所以他轻声细语地和花商量着,请花儿细细开吧,让人再多体会一下这美妙的春光。
这七首诗一处一景,漫兴寻花,别致奇趣,每首都紧扣寻花题意,前后呼应,把春日花事写得清新优美。
1. 李白写的关于成都的诗句 李白写的关于成都的诗句 1.描写成都的古诗(不能是杜甫李白之类有名的诗人写的) 《成都曲》 【唐】张籍 锦江近百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 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 《成都书事》 【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