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论“境界”时,专列“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两个审美范畴。“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万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我,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这一区分,自提出以来就备受理论界推崇。毛泽东诗词意境高远,蕴涵丰富,艺术表达了毛泽东的心路历程、伟岸人格和光辉思想。毛泽东诗词因为“有我”,显得自然真切;因为“无我”,彰显伟岸崇高。毛泽东锤炼“小我”,强化“大我”,追求“无我”。毛泽东诗词所创造的“有我之境”“无我之境”,山高人为峰是谁的诗,是一种炉火纯青的艺术手法,也是一种回味无穷的审美境界,更是一种光耀千秋的精神风范。
小我:我返自崖君去矣
毛泽东笔耕不辍,从早年到晚年一直写诗填词。他一生中的奋斗足迹和人生体验,在毛泽东诗词中或多或少都有所反映。正因为如此,毛泽东诗词具有鲜明的“自传”色彩,人们可以将其作为毛泽东的个人履历和心灵独白来解读和品味。“呜呼吾母,遽然而死”“我怀郁如焚”“君行吾为发浩歌”“我返自崖君去矣”“算人间知己吾和汝”“我自欲为江海客”,这些诗句中的“我”或“吾”,是生活中的“小我”,是一个本真的毛泽东。作者眼光向内,写“我”的事,发“我”的感,抒“我”的情。这种笔触更多地出现于毛泽东早期作品中,即便不出现“我”字,但内容都是以“我”为中心,如“思君君不来”“管却自家身与心”“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挥手从兹去”“携来百侣曾游”。这些“我”或隐或现,原原本本,是敬重慈母的孝子,是志同道合的友人,是情意绵绵的丈夫,是四海为家的旅者,是风华正茂的书生。
山登绝顶我为峰。
大我:狂飙为我从天落
这是一副对联,完整的对联是:“山至高处人为峰,海到尽头天是岸”。“山高人为峰”出自国画大师张大千的友人所赠送的对联“山至高处人为峰,海到尽头天是岸”,意境高广开阔。“山高人为峰”说明了一个人只要肯攀登。
埃德加·斯诺在《西行漫记》中写道:“毛泽东的叙述,已经开始脱离‘个人历史’的范畴,有点不着痕迹地升华为一个伟大运动的事业了,虽然他在这个运动中处于支配地位,但是你看不清他作为个人的存在。所叙述的不再是‘我’而是‘我们’了;不再是毛泽东,而是红军了;不再是个人经历的主观印象,而是一个关心人类集体命运的盛衰的旁观者的客观史料记载了。”毛泽东当然不是中国革命战争的“旁观者”,他是参与者、见证者,更是指挥者、领导者。
山高人为峰.“海至尽头天是岸,山到高处人为峰.”这是著名国画大师张大千友人赠送的一幅对联.它的内在含义是告诉人们永远不要满足,永远要努力奋进,永不停歇地追求自己的远大理想.诗人汪国真也有这样的的诗句:“没有比脚。
古往今来,以诗歌形式记载英雄业绩、表现英雄行为、歌颂英雄品质、塑造英雄形象的作品不计其数。但是这些作品往往侧重表达个人之志,抒发个人情怀,所讴歌的对象要么是以个体形式存在的英雄人物,要么是由个体英雄形象组成的集合。而毛泽东诗词却独树一帜,作品内容不是他个人的奋斗史或征战史。他不是着眼于描述个体英雄形象,而是致力于塑造革命军民的英雄群像。他们具有崇高的革命理想,昂扬的战斗意志,刚毅的英雄性格。毛泽东的军旅诗词中,除《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专门颂扬彭大将军之外,其他作品的主人公都没有具体所指。作品所渲染的军事行动,如黄洋界保卫战、反“围剿”战役、万里长征、解放南京等等,都不是单兵作战,不是个体行为,而是革命武装的统一行动,人民群众的协同配合。“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这些英雄群像顶天立地、光辉灿烂,具有扭转乾坤的无穷力量。正如1962年4月毛泽东在谈到土地革命时期六首诗词创作情况时所说:“这些词是在1929年至1931年在马背上哼成的。文采不佳,却反映了那个时期革命人民群众和革命战士们的心情舒快状态,作为史料,是可以的。”
无我:为有牺牲多壮志
山高人为峰的全诗是:《感怀》文洪海阔心无界,山高人为峰。古今多少事,舍得尽从容。故乡的大山,是我儿时的乐园。在我没有见过更高的山之前,我认为家乡的山就是天下最高的。但随着年龄的长大,当我再次登上顶峰,我。
1910年秋天,毛泽东外出求学,他改写一首诗留给父亲,表达一心向学的志向:“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然而,“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的残酷现实,促使他放弃追求自我实现的个人梦想,毅然投身于“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宏图大业。“凭割断愁丝恨缕”“从此天涯孤旅”,他割舍个人私情,成为义无反顾的职业革命家。“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为寻求救国之策,他上下求索。“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大革命失败后,他痛定思痛,奋起抗争。“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他在井冈山点燃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战地黄花分外香”,他忍辱负重,坦然面对个人逆境。“犹记当时烽火里,九死一生如昨”,他不畏艰难险阻,南征北战。“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他统率人民军队摧枯拉朽,彻底砸烂了旧世界。“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他领导中国人民奋发图强,建设新中国。“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得知江西省余江县消灭血吸虫的喜讯,他“浮想联翩,夜不能寐”。“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幸福生活,他“与天奋斗”“与地奋斗”“与人奋斗”,殚精竭虑,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山高人为峰”说明了一个人只要肯攀登,就能达到“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境界。早先还有对联如下:海到无边天作岸 山登绝顶我为峰——清·林则徐 白话释义:上联写站在鼓山上,可以望见无边的大海,海的尽头,就是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