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不见使人愁的上一句,长风不见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在各种唐诗排行榜上名列前茅,这与李白的“挑擂”有关。“知觉没有概念是盲的。”商伟的《题写名胜:从黄鹤楼到凤凰台》一书从西方借来的“互文性”概念,具有手电光的作用,有助于看清“李白挑擂《黄

崔颢《黄鹤楼》在各种唐诗排行榜上名列前茅,这与李白的“挑擂”有关。“知觉没有概念是盲的。”商伟的《题写名胜:从黄鹤楼到凤凰台》一书从西方借来的“互文性”概念,具有手电光的作用,有助于看清“李白挑擂《黄鹤楼》”的整个场景。但“概念无知觉是空的”,“李白挑擂《黄鹤楼》”到底成效如何,优劣如何,这需要用具体的诗歌分析让读者“经验”到,在这点上,商伟还需努力。

风景名胜历来都有文人增色,滕王阁、岳阳楼即如此,即便苏东坡打卡的是“假赤壁”,也让黄州赤壁名扬天下。怪不得清代李渔说,好山水用钱买不来,只能用“离奇瑰玮之诗文”来抢。

长风不见使人愁,“以一首名篇占据一处名胜”的现象盛于唐代,最有名的是崔颢的《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据说李白曾登上黄鹤楼,见到崔颢题诗,不由兴叹“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于是搁笔而去。后又写了《登金陵凤凰台》“欲拟之较胜负”,诗云:“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高手对决自然引吃瓜群众围观,大部分诗评家觉得崔诗更好,“起句有飘然之致”“气格高迥”“一气呵成”,说李白诗有“斧凿痕迹”“效颦之嫌”。

崔诗最妙是前四句。清代赵臣瑗云:“妙在一曰黄鹤,再曰黄鹤,三曰黄鹤,令读者不嫌其复,不觉其烦,不讶其何谓。尤妙在一曰黄鹤,再曰黄鹤,三曰黄鹤,而忽然接以白云,令读者不嫌其突,不觉其生,不讶其无端。此何故耶?由其气足以充之,神足以运之而已矣。”但在宋及以前的版本中,崔诗起句都是“昔人已乘白云去”。将“白云”改为“黄鹤”,最早始于金代。

“白云”“黄鹤”,孰优?清人魏伯子论曰:“后之俗人病其不对,改首句‘黄鹤’为‘白云’,作双起双承之体,诗之板陋固不必言矣!”商伟阐释道:“头两联若以‘白云’起首,又回到‘白云’,那就形成了一个循环往复的封闭格局,自我完成,自成一体。这样一个结构,缺乏向前推进的动力。诗才写到一半,就难以为继了。而从‘黄鹤’起,以‘白云’结,恰好打破了这个格局。连续三遍重复‘黄鹤’,又造成了一个停顿复沓之势,也郁积了巨大的能量,直到第四句‘白云千载空悠悠’,才释放出来。其势一泻千里,而余波不绝,又像白云那样绵延千载。诗人因此得以完成了一次时空上的转移,把目光从面向往昔的遥远凝望,带回到了当下的片刻。因此,接下来的目前之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就来得毫无滞碍,水到渠成了。”可见,没有第一个“黄鹤”,《黄鹤楼》失色不少。

长安不见使人愁的上一句

在这里,商伟又敏锐指出,“明清时期的诗选编者纷纷把《黄鹤楼》的起句改成‘昔人已乘黄鹤去’,最终的依据不是别的,而很可能正是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换句话说,他们通过李白的仿作来反推崔颢的原作,“这样做的效果之一,就是颠倒了两首诗的先后顺序和主从关系,以至于看上去,不是李白在模仿崔颢,倒像是崔颢在模仿李白,却力有不逮,而瞠乎其后了”。这解释水到渠成地说明李白作为“迟到者”的反击力量,但未免过于讨巧,让围观者无法信服。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长安不见使人愁的上一句

因此,商伟提出另一种可能:“李白在与《黄鹤楼》竞技的时候,已经暗自对它做了这样的改动,然后跟这个他修改过的版本去较量。”你们不是觉得“黄鹤”比“白云”好吗?那我李白就挑战擂主最高水平的诗句,哥就是自信!

这时,商伟本应硬碰硬分析“黄鹤”版《黄鹤楼》和《凤凰台》二诗之优劣,但他只是拾前人牙慧,说“《黄鹤楼》头两联中,三次重复黄鹤,已堪称绝唱。李白写的是同样的意思,但只用了一联两句就做到了。这是一个竞技斗巧的高难度动作……”

然后呢?他就将沈佺期的《龙池篇》扯出来,急齁齁地解释它与李白《凤凰台》、崔颢《黄鹤楼》的关系:“李白……不仅要跟崔颢的《黄鹤楼》一比高下,甚至还追溯到了《黄鹤楼》所模仿的范本,那就是《龙池篇》……李白与先行者的竞争是通过模仿来进行的,而且遵循了大致共同的规则。其结果并不是以他的作品颠覆前作或替代前作,而是与之形成了不可分离的互文关系……共同的模式(篇章结构和诗行句式)大于个例之间的差异,但是这一模式又因为不断的变奏改写,而得以丰富和扩展,并通过从中派生出来的作品而衍生不已。”

长安不见使人愁的上一句

但是,提出诗歌现象的新解释,不是喊口号,而是要用论证说服读者。在“李白挑擂”事件中,你既认为李白是互文修辞大师,就得在比较“黄鹤”版《黄鹤楼》和《凤凰台》二诗优劣时发力,让读者知晓李白如何丰富和扩展了“互文风景”中的诗歌修辞。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两句有深刻的寓意:“浮云”喻奸佞小人,“日”喻指皇帝.诗句暗示皇帝已经被奸佞所包围,朝政已经腐败.这两句诗还表达了诗人报国无门的沉痛心情.《登金陵凤凰台》,是通过对金陵凤凰台的。

而恰恰在这关键点上,商伟显得躲闪又迟钝,远不如施蛰存先生“樊哙排突”般的精悍鉴析,“李白以两句概括了凤凰台,在艺术手法上是比崔颢简练……崔颢诗一起就是四句,占了律诗的一半,余意便不免局促,只好以‘晴川芳草’两句过渡到下文的感慨。李诗则平列两联,上联言吴晋故国的人物已成往事,下联则言当前风景依然是三山二水,从这一对照中,流露了抚今悼古之情,而且也恰好阐发了起句的意境”。“由此,我们可以做出结论:李白此诗,从思想内容、章法、句法来看,是胜过崔颢的。然而李白有摹仿崔诗的痕迹,也无可讳言”。这个展现研究者才性的最佳时机,商伟失之交臂。

“长安不见使人愁”的上一句是“总为浮云能蔽日”。这是出自于唐朝,李白,所著的《登金陵凤凰台》。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悠悠浮云总是遮蔽太阳的光辉,登高不见长安城,怎么不让人内心沉痛忧郁。“总为浮云能蔽日”句使用。

商伟读研究生时师从袁行霈,后又成为林庚的学术助手,赴美留学读的是韩南、宇文所安的博士。有论者说商伟擅长掌握文本的肌理,“有一些袁行霈先生和林庚先生对中国诗文诠释的灵动性,又有一些西方汉学家从他者角度观看中国文学作品而生发的创造性诠释”。林庚先生对“木叶”和“阳关”的解释堪称文学评论“灵动性”的典范,宇文所安先生在《追忆》一书里对李清照夫妻关系的探微也是“异域之眼”发挥“创造性诠释”的典范,如果商伟真能做到双美,不啻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当代知己”。衡之此书,他在“创造性诠释”方面还合格,但在“灵动性”方面,还跟施蛰存、林庚两先生差距不小。

康德说:“概念无知觉是空的,知觉没有概念是盲的。”概念具有类似手电光的作用,没有概念,经验就是一片混沌,商伟借来的“互文性”概念有助于看清“李白挑擂《黄鹤楼》”的整个场景;但“概念无知觉是空的”,李白挑擂成效如何?需要具体的诗歌鉴析让读者“经验”到。冯友兰总结:“以一当前的经验,使学者对于某名言的知识,得到印证;或者以一名言的知识,使学者对于当前的经验,得到意义。”这种“棒喝”“机锋”,就精妙地理解了“概念与经验”的辩证关系。(邝海炎)

上一篇 2023年05月13 04:08
下一篇 2023年05月02 12:06

相关推荐

  • 思念夫君的诗句,对老公相思入骨的诗句

    今天是十月初一,寒衣节。相传在周朝时,就有了寒衣节。寒衣节标志着严冬的到来,也是为父母爱人等所关心的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这是一个温暖的节日。先民们不忘逝去的人,烧衣献故人,先民们挂念远方的人,为他们寄

    2023年05月30 311
  • 描写鸟语花香的诗句,鸟语花香的雅致诗句

    文/龙洋1◎暗喻无声囚自己于暗室的人相对落花流水更愿意看到鸟鸣2◎打火机哲学为别人点烟摁住自己头顶1.形容鸟语花香的诗句一、鸟语花香的诗词春雷一声万物醒,冰雪受惊忙隐身。待到三月踏青时,一一拜访众花神

    2023年05月21 300
  • 勿以善小下一句是什么,善小而不为的下一句是什么

    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一代又一代,祖先都教导我们,做人千万不能做坏事,哪怕是很小、很微不足道的事,然而,好事,哪怕是很小、很微不足道的事,我们也必须做。不足道

    2023年05月02 282
  • 雪书元曲完整版,元曲中的雪

    元·关汉卿《大德歌·冬-雪纷纷》⒀“淅零零”句:形容下着蒙蒙的细雨。细雨打芭蕉,取李煜《长相思》:“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的语意。⒁雪纷华,舞梨花:形容雪花象梨花一样的洁白。岑参

    2023年04月18 230
  • 高山流水觅知音全诗,高山流水觅知音下联

    《广陵散》郭平著风尘百里初飞剑,意气千秋此合簪。调罢朱弦鸳渚阔,高山流水觅知音。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广陵散》是一部独一无二的长篇小说,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本书只属于作者郭平本人,属于他那偏离喧嚣的清

    2023年04月25 298
  • 游子吟中赞美母亲的诗句,游子吟直接表达母爱的诗句

    世间所有的爱都指向相聚,只有父母的爱,指向离别。龙应台说: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游子吟直接表达母爱的诗句,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

    2023年05月31 296
  • 热爱祖国的诗句,表达热爱祖国的古诗词

    中国人一直有家国的观念。爱家、爱国。心存家国,立身立德。一百句爱国诗词。哪一句打动你了?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高蟾《金陵晚望》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2023年04月25 213
  • 关于祖国的诗句,赞美祖国的诗句霸气

    为什么爱国?爱她有无数个理由。但相信每个中国人都有自己的答案。国。我们所拥有的一切。都来自于它。我们融于国。而国就是每一个我们。爱你,在今日,更在每日。愿我们,不负国望;愿国,因我们骄傲。今天,用20

    2023年04月10 257
  • 满腹经纶下一句是什么,满腹经纶的对联

    “你最喜欢的诗文是什么?”“为什么喜欢这一句?”“知道它的出处和含义吗?”长沙市育英学校的一堂跨年级书法课上,满腹经纶的对联,教师郭晓芳抛出了几个问题。,同学们争先恐后,高举起手臂,“我来,我来!”有

    2023年05月12 307
  • 元朝废除科举制元曲,元朝科举制被废除了吗

    元代,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执掌政权的朝代。这个朝代在历史上众说纷纭,褒贬不一。但今天咱们不谈政治,只讲文化。元代很短,但文化的话题不少。其中特别重要的,是涌现了一种辉煌的文化。这迟到的文化,就是中国的戏

    2023年04月13 230
  • 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下一句,高渐离击筑

    大风起兮击筑而歌——“沛筑”的前世今生筑是我国本土最古老的击弦乐器。据文献载,早在先秦时期筑就存在了。《战国策》卷八《齐一》曾记载“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蹹踘者”,描

    2023年05月14 292
  • 妙手回春下一句,妙手回春下一句怎么接

    《医人》唐代苏拯古人医在心,妙手回春下一句怎么接,心正药自真。今人医在手,手滥药不神。我愿天地炉,多衔扁鹊身。遍行君臣药,先从冻馁均。自然六合内,少闻贫病人。《遣怀》唐代齐己药到病除。出处:唐·司空图

    2023年05月31 223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