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兴亡的下一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下联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爱国名言可谓家喻户晓、影响深远,其源于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的《日知录·正始》。这句话言简意赅地指出个人应对国家兴亡承担责任,对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精神和责任意识发挥了重要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爱国名言可谓家喻户晓、影响深远,其源于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的《日知录·正始》。这句话言简意赅地指出个人应对国家兴亡承担责任,对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精神和责任意识发挥了重要作用。数百年来,成为我国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

“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精神

“正始”是三国时期魏齐王曹芳的年号,正始年间,正处于魏晋易代之际,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下联,朝政黑暗腐败。为逃避灾祸,魏晋士人只好消极避世,“清议”逐渐转为“清谈”,玄学开始兴盛,史称“正始之音”。顾炎武认为,魏晋风流名士崇尚清谈,“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导致儒家主流价值观崩溃,从而导致“国亡于上,教沦于下”。他深感明末心学空谈误国,明朝灭亡与社会各阶层未尽到道德伦理责任有关,因而借谈正始之风,反思明朝灭亡原因,发出了“亡国与亡天下奚辨”之问。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和“天下”常被作为同义语使用。但顾炎武认为,“国”和“天下”存在本质差异,“亡国”和“亡天下”不能混为一谈。在他看来,如果整个民族礼义丧失,道德沦丧,文明堕落,将天下不保。在这里,“天下”不是地理意义上的天下,而是指维系社会秩序的文化。在区分“亡国”和“亡天下”的基础上,顾炎武进而阐述了两者之间的关系。首先,“保国”和“保天下”息息相关,维护社会道德和文化传统以保天下,是“保国”的基础。其次,“保国”和“保天下”的责任主体不同,“保国”是帝王将相、文武大臣的职责;而“保天下”是捍卫民族文化传统和社会道德风气,每位普通人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顾炎武得出结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天下兴亡的下一句

清末民初时期,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华民族再次面临亡国灭种的严重危机。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变局”,梁启超根据顾炎武“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的论述,提炼出大家都能听懂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八字名言,号召国人救亡图存。自此,这一口号成为唤起国人民族意识和爱国精神的最强武器。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价值追求,也构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据刘洁修考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认为按照语言发展运用的。

天下兴亡的下一句

“身沉心不改”的爱国情怀

天下兴亡,“匹夫”为什么“有责”?这得从明末清初“天崩地解”的时代背景谈起。顾炎武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正值明王朝日渐衰弱,清政权强势崛起的动荡时期。明朝末年,国家政治腐败,经济凋敝,社会动荡不安,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关外于1616年建立后金政权,并在1636年正式改国号为清,觊觎中原富庶之地已久。明朝廷内部却党争持续不断,内耗严重。而日益加剧的土地兼并,导致阶级矛盾异常尖锐,农民起义此起彼伏。1644年3月,李自成攻破北京,明朝灭亡。旋即清军入关,定鼎北京,遂挥师南下,开始对整个国家进行血腥的军事征服。清政府入主中原,在顾炎武看来,这不仅是政权上的替代,更是中华文明传承的断裂,如何保住“正统”文化,成为他首先要思考的问题。

这一思想的产生,与顾炎武的家学传统和个人经历密切相关。顾炎武江苏昆山人,出生于江东望族,还在襁褓中时,就被过继给未婚早逝的堂叔顾同吉为嗣,由嗣祖和嗣母抚养长大。顾炎武从小就随嗣祖读《孙子兵法》《吴子》《左传》《国语》《资治通鉴》以及朝廷刊行的《邸报》,养成了他关注时事政治、关心现实民生的治学取向。未婚守节的嗣母王氏出生于书香门第,性格刚强,有着良好的文化教养,常给顾炎武讲述岳飞、文天祥、于谦等忠臣义士的故事,教导他做一个忠于国家民族的人。特别是清军攻占常熟时,嗣母虽幸免于难,但不愿苟活于世,绝食而亡。她临死前嘱咐顾炎武要保住气节。嗣母绝食自尽的行为,深深震撼了顾炎武。

“天下兴亡”的下一句是“匹夫有责”,意思是天下苍生的兴盛与灭亡,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句话最早出现在顾炎武的《日知录·正始》中的概念,原文为:“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

为尽“保天下”之责,顾炎武壮年投笔从戎反清,中年骑马北游续道统。1644年5月,南京的明朝残余力量拥护福王朱由崧建立南明政权,年号弘光。顾炎武把恢复山河的希望依托于这个朝廷,受昆山县令举荐任兵部主事。并撰写了《军制论》《形势论》《田功论》《钱法论》等文章,提出一整套复兴大计。只是他还未及上任,清军已占领南京,南明弘光政权覆灭。为了表明抗清的决心,顾炎武决定改名。他原名绛,字忠清。因敬仰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忠贞品格,改名炎武。作为一介书生,他还在家乡积极参加苏州、昆山保卫战。家乡被攻占后,他以精卫填海的精神自勉,立下“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的誓言,奔走于太湖流域,积极开展抗清斗争,其间几经磨难,甚至险遭不测。

随着清朝政权的不断巩固,武装反清复明的希望越来越渺茫。但顾炎武并未气馁,为了坚守理想,他决定北游,寻找“保天下”的治国良策。1657年秋,45岁的顾炎武开始了长达25年的“北漂”生涯。因崇尚儒学,他北上首站直奔山东,游崂山,登泰山,拜孔庙,寻觅名胜典籍,抄录墓志铭,查阅地方志,真正做到“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他走遍山东、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等地,一边考察山川民情,结交志同道合的学者,徐图复国大计;一边探求学问,著书立说,寻求经世致用的救国救民之道。把实现民富国强的殷殷期盼写进《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日知录》等巨著中,以期“明学术,正人心,拨乱世,以兴太平之事”。

古诗天下兴亡下一句是:匹夫有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tiān xià xīng wáng,pǐ fū yǒu zé][释义] 国家的兴盛或衰亡,每个普通人都有一份责任。[出处] 清·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保天下者,匹夫之。

“博学于文行己有耻”的道德追求

为学要坚持“博学于文”的道德准则,有所作为。“博学于文”出自《论语·雍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孔子认为,君子广泛地学习文化典籍,再用礼约束自己,就不至于离经叛道。顾炎武继承了这种治学方法,但他提倡的“文”,范围更为宽泛,既指文章、文字,更指待人接物、立身处世之道,既指自然科学知识,更包括实践知识。在他看来,治学的最终目的就是经世致用。只有认真学习“自一身以至于天下国家”的知识,才能做“有益于天下”的有为之事。

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最早是在顾炎武的《日知录·正始》中提出的概念,背景是清军入关。原句是:"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2、以八字成文的语型,出自梁启超。意为国家。

为人要坚持“行己有耻”的道德底线,有所不为。“行己有耻”出自于《论语·子路》,意思是人要用羞耻之心约束自己的行为。顾炎武把“行己有耻”作为做人的基本准则。在他看来,“礼义廉耻,国之四维”中,“明耻”最为重要。人有廉耻之心,国家才能形成知荣辱的道德风尚。他还特别指出,廉耻于士大夫阶层来说,尤为重要,并强调“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顾炎武认为,“有耻”是个人行为的底线。因为知耻才能自觉羞愧,自觉羞愧才能恪守礼义,恪守礼义才能有所为,有所不为。这也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价值基础所在。

上一篇 2023年04月13 07:24
下一篇 2023年05月31 17:44

相关推荐

  • 同学情的诗句

    七律二首·同窗之歌【七律】同窗诗心(三江)文/李百合1、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2、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3、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4、友如作画须求淡,山似论文不喜平。5、

    2023年06月04 302
  • 离落疏疏一径深下一句,禽落疏疏一径深的下一句

    每次在古诗词里见到“篱落”两个字,思绪就飞到了从前。特地查了现代汉语词典,篱落的意思就是:篱笆——用竹条或者树枝编成的栅栏。但是两个词的味道明显有异,篱落——看见了,读出来,禽落疏疏一径深的下一句,想

    2023年04月24 250
  • 犹抱琵琶半遮面全诗,古诗《琵琶行》全文

    琵琶行唐.白居易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译文如下:秋夜我到浔阳江头送一位归客,冷风吹着枫叶和芦花秋声瑟瑟。我和客人下马在船上饯别设宴,举起酒杯要饮却无助兴的音乐

    2023年05月26 231
  • 日暮客愁新的上一句,日暮客愁新的上一句诗是什么

    ↑↑关注【文学名句】温暖情怀的文学,动人心坎的名句→记得点赞←你喜欢哪些古诗词?留言说一说。《宿建德江》唐·孟浩然江脊慧清月近人咐野嫌上一句:野旷天低树。宿建德江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

    2023年04月16 268
  • 假慈悲的歇后语上一句,假慈悲的歇后语上一句是什么

    随着高考政策的改变,老师和父母越来越重视孩子语文能力的提高,有一句话说:得语文者得高考!这句话看着有点危言耸听,假慈悲的歇后语上一句是什么,但从大方向来看,的确如此,语文能力越来越重要!不过,孩子语文

    2023年04月22 251
  • 元曲卜儿的意思,元曲什么意思

    一、关于元杂剧1、元曲:杂剧+散曲。散曲=小令+套曲(又叫套数,由多支曲子连贯组成,可供配乐歌唱,是元杂剧的主体部分)2、元杂剧:①概念及产生:元代戏曲形式,元曲什么意思,语言以北方民间口语为基础,融

    2023年04月13 300
  • 爱国现代诗句,中国现代爱国诗词

    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只有中国,把“国”叫做“国家”。国家,是我们心之所系、情之所归。心有大我,至诚报国,千言万语,诉不尽我们对家国的归属依恋。这些传颂至今的诗句,中国现代爱国诗词,是穿越千年的心意

    2023年05月02 253
  • 望穿秋水下一句是什么,望穿秋水幽默接下一句

    过尽千帆皆不是春暖花开的日子,我独自一人,坐在一首诗歌里,古典的忧伤,挂满晶莹的泪痕。所有的词语,在你的花影中渐渐失色。千帆过尽,漓水东流,望穿秋水,不见旧人回,望断云烟,只有心憔悴。我不知道,如果有

    2023年05月20 225
  • 心情难过的诗句

    人世间,悲欢离合是人生常态。人活一世,似乎总是觉得悲伤的日子比欢乐的日子多。100句伤感诗词,让我把你的悲伤都收在诗词里!愿你一世无忧。1.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佚名《越人歌》2.少年不

    2023年06月04 253
  • 悲伤的诗句越伤感越好,伤心难过的诗句大全

    人世间,悲欢离合是人生常态。人活一世,似乎总是觉得悲伤的日子比欢乐的日子多。我们无法改变人生状态,却可以改变人生的心态。相信吧,悲伤的日子一定会过去,伤心难过的诗句大全,幸福的时光一定会来临。人因希望

    2023年05月24 233
  • 森林的诗句,森林意境唯美的诗

    在城市里待久了,越来越羡慕田园生活。乡野田间、白云飞鸟、鸡鸣虫叫、袅袅炊烟……时光不紧不慢,生活无聒无噪,这大概是最令人向往的生活了。也许,对你来说,田园生活还在远方,那么,不如来读一读诗词,在诗词中

    2023年04月30 342
  • 元曲走进我的生活,为什么要走进我的生活

    编者按:在《中国青年作家报》编读交流微信群中,喜欢并愿意写作诗歌的青年朋友很多,诗歌形式的稿件自然也不少。特别是在两次紧急“征稿”活动中,我们也收到了像《三十个太阳》这样优秀的诗作。青年热爱诗歌,诗歌

    2023年04月20 231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