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物言志的诗句,关于咏物言志的古诗

大道知行2020-04-2709:27:01【01】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素位而行,唐虞后其谁与共?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纵心所欲,天地间惟我独尊。这是近代画家、美术史家郑昶撰于1940年的对联。

大道知行 2020-04-27 09:27:01

【01】

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

素位而行,唐虞后其谁与共?

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

纵心所欲,天地间惟我独尊。

这是近代画家、美术史家郑昶撰于1940年的对联。

上联首二句出自《战国策·齐宣王见颜斶》:“斶愿得归,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上联是说,饿了以后进食,关于咏物言志的古诗,吃粗茶淡饭都像吃肉那样香甜;为了强身健体,安于用步行代替乘车骑马;又满足于“所居之位而行其所行之事”,唐尧虞舜以后有谁能像我自得其乐?

下联首二句出自《孟子·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下联意思是说,富贵不能乱我之心,威武不能屈我之节,随心所欲地按自己的主见行事,天地间只有我值得尊敬。

【02】

酒能成事,酒能败事;

水可载舟,水可覆舟。

此联相传为当年朱元璋微服私访时,主动邀请重庆府秀才余文到一家乡村酒店把盏叙话时所对。

上联说明了酒的两重作用,此联的主旨是劝人限酒,以免过量伤身,发怒助欲,伤德败事。《战国策·魏策一》记载,大禹曾预见到美酒可能会造成损人亡国之祸,他说:“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酒确能成事,亦能败事,可见酒可饮,不可“过”,更不可“酗”。

现实生活中,喝酒劝酒之风愈演愈烈,似乎形成了一个怪圈:劝酒的人认为不劝就是没有诚意,喝酒的人认为人家劝了不喝就是不礼貌,所谓“感情深,一口闷”。清代关于喝酒劝酒有一段话很精彩:“君子喝酒,率真量雅;市井仆役喝酒,以逼为恭敬,以虐为慷慨,以大醉为欢乐。”可见,强行劝酒、“逼”酒,正是一种不好的表现。当然,在宴客应酬活动中,为表示友好、活跃气氛,适当地敬酒、祝酒是难免的,但应坚持“觥筹错落,各适其意”“客各尽欢,不必主劝”的原则。

下联语出《荀子·王制》:“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是说君子如船,百姓如水,水既能使船安稳地航行,也能使船沉没。所以君主想要安定,就没有比改善政治、关注民生更重要的了。这种民本思想和为政观对今天的领导者也是有警示作用的。正是:酒虽养性还乱性;水能载舟亦覆舟。(《重订增广》)

【03】

两忘宠辱心源净;

一扫荣枯眼界明。

此联选自南宋罗与之《卫生》诗。罗与之,宋代诗人,字与甫,宋理宗在位时(1224-1264年)累试不第,遂归隐,晚年潜心性命之学,著有《雪坡小稿》两卷。

上联的“宠辱”指仕途上的荣耀与耻辱、得志与失意,也泛指地位的高低、名誉的好坏。“心源”,指心性、性情,白居易《养拙》诗有“无忧乐性场,寡欲清心源。”

下联的“荣枯”,本指草木茂盛与枯萎,也喻人事的盛衰、穷达,唐代温庭筠《题端庄树》诗云:“草木荣枯似人事,绿阴寂寞汉陵秋”。“眼界”,目力所及的范围,引申指见识的广度,唐代王维《青龙寺昙壁上人兄院集》诗:“眼界今无染,心空安可迷。”

下联是说,只要在心目中扫除“荣枯”之念,把富贵视如浮云,“达亦不足贵,穷亦不足悲”,“不以宠辱荣患损易其身”,那样就会眼界开阔。

【04】

怒气伏宽,用宽自然少怒;

劳心喜逸,处逸慎勿忘劳。

借物喻人的诗句:1.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石》 郑燮2.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蜂》罗隐3.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

此联选自清代石成金《传家宝·联瑾》。

上联的“怒气”,指愤怒的情绪。“伏”,通服,指降服、屈服、服从。“宽”,指宽厚,度量宽宏,宋代晁说之《晁氏客语》:“惟有德者能以宽服人”。

上联意谓愤怒的情绪能被宽阔的胸怀所降服。

发怒几乎人人难免,怎样才能少怒和制怒呢?“用宽自然少怒”。所谓用“宽”,首先是要心宽。其次是怒上心头要善于“宽怀自解”。清人胡澹庵《颐人奇谈》收录的一首《西江月》很有意味:“不忍一时有祸,三思百岁无妨。宽怀自解是良方,忿怒伤心染恙。凡是从容修省,何须急躁猖狂。有涵有养寿延长,稳纳一生福量。”

下联的“劳心”,指动脑筋、费心思。“逸”,即安闲、安乐。“劳心喜逸”,意谓劳心的人喜欢安闲,“心逸,则日休(欢乐)也”.

下联提醒人们,劳心者固然喜逸、要逸,但处逸忘劳或劳逸过度都是不利的,劳逸要结合,劳苦与安逸都要适度。

【05】

无欲常教心似水;

有言自觉气如霜。

借物言志的诗句

这是明末学者、诗文家、左都御史刘宗周题御史台联。刘宗周(1578-1645年),字起东,号念台,浙江山阴(今绍兴)人,万历二十九年进士。

上联是说,没有贪欲,心地就像水一样纯洁清澈。

对联里的“无欲”,指没有贪欲、贪求。《论语·颜渊》:“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意思是说:假如你无贪欲,就是赏民使之为盗,民亦知耻而不窃。上联警策自己克制私欲,正如刘宗周自己所言:“万起万灭之私,乱吾心久矣,今当一切扫除,以全吾湛然之性。”

上联讲无欲则刚,下联则讲直言正谏,自觉有霜洁一般的刚正威肃之气。

霜,比喻高洁,陆机《文赋》云:“心懔懔以怀霜,志眇眇而临云”,亦比喻严正、严厉,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奏启》说:“必使笔端振风,简上凝霜”。

刘宗周任左都御史,即“言官”之长,职责是“正己以正百僚”,使“大臣法,小臣廉,纪纲振肃”,弹劾贪官污吏,“面言主之过失”。据《通典·职务六》载:“御史为风霜之任,弹纠不法,百僚震恐,官之雄峻,莫之比焉”,后因称御史台为“霜台”“霜署”,御史的奏章为“霜简”。刘氏对此感触颇深,因此他以此联自警,扫除私欲,让自己淡然无欲,使外物不能动其心。只有这样,方能言之凿凿,刚直不阿。

此联语带禅机,警世惕厉。“心似水”“气如霜”的比喻,形象生动,与联作者身份十分切合,可视为修身养性的格言。

【06】

似闻陶令开三径;

来与弥陀共一龛。

这是林则徐题陶然亭联,选自《清十大名家对联集·林则徐联集》。

陶然亭位于北京城西南,建于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亭名取自白居易《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诗句:“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陶然”,形容陶醉此间舒畅快乐之状。

此联为集句联,但略有改动。上联出自苏轼《李伯时画其弟亮工旧隐宅图》:“近闻陶令开三径,应许扬雄寄一区。”“陶令”,指东晋诗人陶潜,因任过80天彭泽令,故称。“三径”,典出晋代赵岐《三辅决录·逃名》:“蒋诩归乡里,荆棘塞门,舍中有三径,不出,唯求仲、羊仲从之游。”后因以“三径”作为归隐田园的典故。陶潜《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即用此典,表达了诗人归隐恨晚及归隐后的愉快心情和生活乐趣。苏轼也有“南迁欲举力田科,三径初成乐事多”的诗句。

上联以“似闻”二字起句,将游人带至遐想的境界之中,领略陶令归隐的悠闲自乐的情趣。

下联出自苏轼《绝句三首》之一:“市区收罢豚鱼税,来与弥陀共一龛。”弥陀,即梵语“阿弥陀佛”的简称,意译为无量寿佛,西方极乐世界的教化之主。北齐卢思道《辽阳山寺愿文》:“愿西遇弥陀,上征兜率。”明代屠隆《昙花记·法眷聚会》:“断迷习,消尘障,弥陀本性愿无恙。”

1、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扬子江》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登飞来峰》3、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4、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满江红。

“来与弥陀共一龛”,非因弥陀是佛,乃是因其处此清静幽僻之地,可以避开人世间种种烦嚣,所以令人羡慕。

此联更增添了“陶然亭”超然、自适、自得其乐的“陶然”之趣。

【07】

徜徉于山林泉石之间,尘心渐息;

夷犹于诗书图画之内,俗气潜消。

此联选自明代洪应明《菜根谭》,是一副“借境调心”的联语。

上联的“尘心”,指凡俗之心,名利之念。宋代梅尧臣有“尘心古难洗,瀑布垂秋虹”的诗句。

上联是说,安闲自在地漫步于山林泉石之间,就能使人世间的凡俗念虑逐渐停息。

下联的“夷犹”,亦作夷曲,一般指犹豫、迟疑不前,亦指从容自得。宋代张炎《真珠帘·近雅轩即事》词:“休去,且料理琴书,夷犹古今。”

下联是说,如果从容自得地留恋于诗书图画的雅趣之中,那身上的粗俗习气就会潜移默化地消失。

洪氏在这则联语中说:“故君子虽不玩物丧志,亦常借境调心。”意谓善于修身养性的人虽不沉溺于游山玩水或字画珍奇之中,但借山林泉石消除尘世俗念,借吟诗读书绘画的高尚情趣取代俗气,这无疑是调剂生活、陶冶情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雅好。

【08】

人有悲欢头易白;

山无古今色长青。

上联谓人有过悲狂喜的情志活动就容易衰老。

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活动,这是人对外界事物的反映,在正常情况下,七情活动对人起着协调作用,但若七情太过,就会成为致病的因素。

人有悲欢不仅头易白,如果悲喜不节,还可能危及健康。如何掌握其中的度呢?圣哲先贤给我们有益的启示,《中庸》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这样“守中和”,“和喜怒”,“勿过情”,就会对人大有好处。

1、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满江红》2、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书愤》3、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青松》陈毅 4、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

青山不老,绿水长存,山无古今,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松柏青青,不受令于霜雪”,故“山色不随春老”。正因为“山无古今色长青”,所以爱山、颂山、与山和谐相处成了古往今来人们的永恒主题,孔子早就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李清照曾咏诵:“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从中我们可以体悟到环境对人的重要性。

【09】

借物言志的诗句

学张公写百忍图,受许多快乐;

得老子退一步法,讨无限便宜。

此联选自清代石成金《传家宝·联瑾》。

上联的“张公”,即唐代张公艺,九世同堂,唐高宗祀泰山,亲幸其宅,问其义由,公艺书“忍”字百余以进。高宗称善,命赐缣帛而去。“百忍图”指以张公艺名义写成的《百忍歌》。张公艺注重修身养性,而且特别注重一个“忍”字,对此明代清虚子评价说:“能其忍者,唯唐时张公一人而已。公自幼及老,事无论大小,人无论贤愚,莫不处之以从容,过之以乐易。在人见之为险阻者,公视之皆坦夷也。在人见之为艰难者,公视之若平易也。”因而心中能得许多快乐。

老子柔弱退让的主张,虽有其权术或消极的一面,但对于恬静养神却有无限好处。一个人如果凡事退一步想,淡定从容,知足常乐,对于保持心情的平和无疑会有积极作用,正是“退一步乾坤大,饶一著万虑休。”

1、《梅 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2、《草 》唐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10】

虚心竹有低头叶;

傲骨梅无仰面花。

此联为清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的自题联。

借物言志的诗句

梅、兰、竹、菊素称花中四君子,象征着中华民族所推崇的几种道德标准。联语采用借物言志的手法,借竹、梅象征自己的人格和操守。

上联是说,竹性坚韧,“死不变节”,但有虚心的品格。竹的叶尖下垂,仿佛俯首,这是对谦虚形象的赞美。竹虚心异众草,劲节逾凡木。视竹为君,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着墨是最多的。传说苏东坡不擅丹青,却好画竹,并视墨竹为墨君,题诗道:壁上墨君不解语,见之当可消百忧。现代国画艺术家、书法家李苦禅也有赞美竹的对联:“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更虚心。”

下联赞扬梅无“仰面花”的傲骨精神。梅开常遇漫天雪,却有暗香袭人来。一般梅花的花蕊不向上,特别是垂枝梅类,小枝向下垂,开花时花向下,表明梅有“凌寒独自开”的阴柔之傲却无仰面的媚态。

联语显示了作者有傲骨而无傲气,谦虚待人而又不屈服强权的可贵品格。

还有一联是从另一角度写花和竹同人的关系:有福不离花世界,无愁常喜竹平安。此联是说有福气的人总不离花的世界,无愁烦的人常喜欢竹报平安。

◎本文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 2023年04月24 06:23
下一篇 2023年04月13 11:46

相关推荐

  • 初恋的诗句,怀念初恋的经典诗句

    1、《点绛唇·蹴罢秋千》——李清照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2、《菩萨蛮·一半残阳下小楼》——纳兰容若一半残阳下小楼,朱帘斜控

    2023年04月17 250
  • 不羡鸳鸯不羡仙全诗,不羡鸳鸯不羡仙对句

    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岁月如酒,品过才知优劣;流年似水,走过才知深浅。人生那么长,谁能不遇到点烦心事?人生那么短,又何必为那些烦恼而虚度年华?就像《古诗十九首》所言“昼短苦夜长,何不秉

    2023年05月24 288
  • 元曲主要分为什么和什么,元曲分什么和什么两类

    元曲和唐诗宋词齐名。是我国文学史中的一束奇葩。元曲包含两类文体,一类是散曲,包括小令、套数两种基本形式;另一类就是包括对白、专为表演的杂剧,名篇包括《窦娥冤》、《西厢记》等。我们今天要说的元曲是散曲,

    2023年04月16 311
  • 团结诗句,齐心协力共创辉煌的诗句

    微美芒市—芒市最具影响力的公众号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和合交融。追秦皇汉武,团结稍逊;唐宋明清,进步难同。及至当今,环顾世界,种族纷争各不容。看中国,民族大家庭,手足与共。五十六个民族,携手共创盛世繁荣

    2023年05月09 316
  • 关于孔雀的诗句,描写孔雀的经典诗句

    唐诗宋词中,出现过很多动物,比如鹤、黄鹂等。这些可爱的动物被诗人用来寄托自己的某种感情,烘托某种氛围。下面这几首诗中的动物你能找到吗?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宋·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

    2023年05月04 304
  • 有关端午节的诗句,端午节最出名的诗句

    端午这天小孩儿都唱着什么儿歌?唐朝人划龙舟时靠什么来决定胜负?这些问题的答案都藏在古往今来的诗文佳句里了!一起来听中国之声知名播音员主持人的诵读和解析感受传统文化之美、经典声音之韵端午节的诗句11、高

    2023年05月09 262
  • 描写枇杷好吃的诗句,古人赞美枇杷的诗句

    又是枇杷成熟时,小满时节,一颗颗黄澄澄、金灿灿的枇杷挂满技头。枇杷,古人赞美枇杷的诗句,又称卢橘、金丸,其树四季常绿,春实夏熟,故有“果木中独备四时之气者”之称。枇杷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无数文人骚客

    2023年05月23 272
  • 快乐的诗句,表达欢乐的古诗

    在《三国演义》中,有一幕非常精彩。赤壁之战后,曹操大败,带着散兵游勇经过华容道。兵士疲惫不堪,表达欢乐的古诗,曹操却忽然大笑,部下不解,曹操说:我笑周瑜诸葛亮太笨了,如果在此埋伏一队兵马,以逸待劳,我

    2023年04月12 266
  • 带火的诗句,火字飞花令100首

    夏天的夜晚,你可能会发现一只只萤火虫带着黄绿色的闪光飞来飞去,犹如一盏盏天然小灯笼。说到萤火虫,那是夏夜里的精灵,是不少人小时候的记忆。扑闪扑闪的萤火,仿佛天上的星星散落人间,火字飞花令100首,在草

    2023年05月21 243
  • 元曲四大家是散曲,杂剧四大家和元曲四大家

    双调·拨不断元代:马致远叹寒儒,谩读书,读书须索题桥柱。桥柱虽乘驷马车,乘车谁买长门赋。且看了长安回去。【南吕】一枝花_惜春夺残造元代:马致远惜春夺残造化功,占断繁华富,芳名喧上苑,和气满皇都。论春秀

    2023年04月18 300
  • 梅花这首诗怎么写,梅花古诗竖着写

    梅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首,与兰花、竹子、菊花一起列为四君子,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在严寒中,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梅作为

    2023年05月14 259
  • 空灵有禅意的诗句,仙气十足高雅的诗句

    插画师|十亩烈日炎炎,虽已立秋,但炙热不息。有道是心静自然凉,读一些清凉空灵的诗词,驱浮躁,平燥热,免烦闷。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些空灵具有禅意的古诗词,一起感受一下诗词里蕴藏的清凉之气。天地无尘,山河有影

    2023年06月03 244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