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生命化作那朵莲花
——老李观课《爱莲说》
(完整版)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其他:《饮马长城窟行》李世民塞外悲风切,交河冰已结。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 迥戍危烽火,层峦引高节。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寒沙连骑迹。
李明哲
今儿上午听了一堂《爱莲说》。设计如下:
本课优点很多,此略。整体感觉,这堂课还比较传统,缺乏新意,也讲得太多,导读不够充分。
《爱莲说》中,作者赞美莲“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我想,好的语文课也要“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外字开头的诗句七字诗,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爱莲说》是《短文两篇》的第二篇,如果我上,就拿来前一篇《陋室铭》,设计一个整合阅读的环节,比较二者的异同等。用来整合阅读的材料,也可以是同一作者周敦颐另外的文章。本课还缺板书设计,这个环节正可顺势带出板书设计来,如,拎出《陋室铭》的“德馨”和《爱莲说》的“君子”,这两个概念相辅相成,配以莲叶莲花简笔画,板书也就出来了。
“球”开头的诗句 朱雀门高花外开,球场空阔净尘埃。唐·花蕊夫人《宫词》“球”结尾的诗句 1、自教宫娥学打球,玉鞍初跨柳腰柔。唐·花蕊夫人《宫词》2、小球场近曲池头,宣唤勋臣试打球。唐·花蕊夫人《宫词》3。
整合阅读如何做?此课可资借鉴:
整合与比照齐飞,厚重共灵动一色——评王君老师《陋室铭》《爱莲说》整合教学
王君老师的课堂成就学生的精彩,这才是真正的好课。
身居阳关万里外,不见一人往南归。只见河边有鸿雁,秋天到来往南飞。重别周尚书赏析:庾信与周弘正曾同在梁朝为臣。庾信被强留北方后,周弘正曾奉命出使北朝,滞留两年之久。南归时庾信赠诗相送,这是其中的一首。江陵失陷。
——这样调整后,课路大致如下:一、初读感知(疏通课文);二、再读探究(含知人论世);三、比较阅读(群文整合)。不能有硬伤,是好课的基本条件。
上语文课要有大概念、大单元、大任务、大情境、大情怀、大视域意识,尤其是上《爱莲说》这样的经典名篇,要有温度、深度、宽度,最好能上出文化味来。如,“莲,花之君子者也”,这是文眼,也是课眼,一定要升华之。同时,要兼顾小处细处。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的“之”,不仅要从古汉语知识方面弄清楚,还要指导学生反复比读,有无这个“之”到底有什么不同,这样才能真正读出文言文的韵味来。再如,第二段,前一层是菊—牡丹—莲,后一层是菊—莲—牡丹,句序有矛盾可以分析。尾句的句号问号感叹号(“宜乎众矣”后是感叹号,有老师上课PPT上打成了句号),这三个标点中也有作者的情感价值倾向。这都不失为品读的抓手。
外开头的诗句 外郎直罢无馀事,扫洒书堂试药炉。 门巷不教当要闹,诗篇转觉足工夫。
教学《爱莲说》这等千古美文,诵读涵泳不可少,所有环节都要以读贯穿之。怎么读,虚拟角色读、男女声比读等等,也要精心设计。上课铃响之前干什么?不妨安排全班齐读,当能活跃气氛,提振士气,或可收到先声夺人之效。
1、外台况上三年计,一节行看诏墨新。2、外祠三拜命,历岁艾且耆。3、外物随缘姑泛应,无心仕止常知足。4、外时闻车履。5、外家多积床,绝叹户曹贤。6、外家门户盛,勉力绍箕裘。7、外氏蒙恩厚,文昌独我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