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心的意思,诗心比喻什么

中国古典美学罕见将“诗心”作为一个诗论范畴来使用,也未见后人对其词源和内涵作出较准确的阐释。如何理解“诗心”的内涵,“诗心”就是“天地之心”吗?“诗心”有什么特点,它对于诗歌意境的创构有何重要意义?这

中国古典美学罕见将“诗心”作为一个诗论范畴来使用,也未见后人对其词源和内涵作出较准确的阐释。如何理解“诗心”的内涵,“诗心”就是“天地之心”吗?“诗心”有什么特点,它对于诗歌意境的创构有何重要意义?这些问题非常值得研究和讨论。

“诗心”与“天地之心”

中国古代诗论并未把“诗心”作为一个诗论范畴来使用,后人偶有提及,对其来源和内涵的阐释也存在着一些误解。宗白华在《美学散步》中谈到中国艺术意境的诞生时有一句话说:“艺术家禀赋的诗心,射映着天地的诗心。”并用括号注明:“诗纬云:‘诗者天地之心。’”其意思非常明确:认为“诗心”一词源自《诗纬》,把“诗心”等同于“诗”并谓之为“天地之心”。这是简单化也不准确的表述。“诗心”就是“天地之心”吗?如果以《诗纬》为根据,“诗者,天地之心也”,从组词和句子结构看,与“诗心”的表意是不同的。

《诗纬》所谓“诗”就是孔子说的《诗》即《诗经》。那么,如何理解“《诗》者,天地之心”呢?其实,孔子的话明显是对《诗经》与“天地之心”的关系的阐发,以此强调《诗经》的内在精神和重要功能。那么,《诗经》的内在精神和重要功能是什么?这就必须弄清楚《诗经》与“天地之心”的关系是怎样的,为此,首先必须弄清楚何为“天地之心”。

孔子提出“《诗》者,天地之心也”时并没有对“天地之心”的内涵作出解释,但《易经》所云“复,其见天地之心乎”实际已作了暗示性解释。《复》卦的“复”,是返还之意,“复者返本之名”。“刚反”就是阳由消变长,衰而复兴,重新开始利有攸往的征程。显然,《易经》所云“天地之心”指的就是阴阳变化之“自然之道”、“天道”。从孔子到汉儒董仲舒、翼奉无疑都是从《易经》的本义出发去阐述或使用“天地之心”或“天心”一词的,刘勰也作如是说。总之,“天地之心”指的是高于天地万物的、主宰“王道”、“人道”、“文道”的大法则,即阴阳变化的“自然之道”、“天道”。“自然之道”、“天道”才是君德、百福、万物之本源和主宰。这正是《诗纬》关于“天地之心”的本义。

诗心 [ shī xīn ]基本解释 作诗之心;诗人之心。宋 王令 《庭草》诗:“独有诗心在,时时一自哦。” 清 秋瑾 《失题》诗:“诗心鲸背雪,归思马头云。”《诗刊》1978年第7期:“何期妖孽多猖獗,破门逼害诗心。

那么,《诗》何以与“自然之道”、“天道”联系起来,而且被视为是“君德、百福、万物之本源和主宰”的“天地之心”——“自然之道”、“天道”呢?

企业回花圈挽联怎么写,挽联写法样板 花圈挽联格式:右边为上联,左边为下联。(字体较大) 1.上联右上,用较小字写,悼念(逝者名字)、沉痛悼念(逝者名字)或(逝者名字)千古; 2.下联左下,用较小字写,(名字)敬挽、(名字)泣挽、(名字)拜挽或写上赠送单位。

孔子不完全信鬼神,但他信“天道”。何为孔子的“天道”?这首先必须理解孔子的“天”是什么。孔子的天也有运命之天、自然之天、义理之天的含义。所以,孔子所相信的天道不仅仅是自然变化之道,同时也是一种能主宰万物的有人格的“皇天上帝”。这个“皇天上帝”天然地具有至高无上的义理,即“天理”,就是周代已出现的所谓“天德”。孔子没有把“天德”、“天道”与“人道”对立起来,他对《诗》的认识和评价主要从《诗》的内容出发,从现实人伦、人道出发,进而把《诗》与“天德”、“天道”联系起来。

        所谓“诗心”,是指人对诗意的理解、感悟与把握的能力。诗心出诗意,诗意养诗心。没有诗心,便体会不了诗意之美,没有诗心,难作诗人。        诗。

《诗经》是周代礼乐文化的产物,它反映的是当时各种典礼仪式和民间生活的乐歌,从宗庙祭祀、朝会典礼到重要宴会,从贵族生活到民间节日生活、爱情生活,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真实而具体地反映了周代礼乐文化的具体内容和情景,诗心比喻什么,反映了世道沧桑、生命悲欢、男女恋情、人伦关系等。而反映这样的礼乐文化和社会秩序的诗歌,孔子对其思想内容的总评价是“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诗经》就是这样一部体现了王道、人道之“正”的纯正诗集,它反映了一个当时以孔子为代表的士大夫阶层所推崇和向往的理想社会,而这个理想社会恰恰呼应、契合了“天德”、“天道”的精神。所以在孔子看来,《诗经》与“天德”、“天道”是相通的。这就是说,虽然孔子并不像后来一些谶纬文献或《诗纬》那样用神学迷信的观念去附会《诗经》的内容,但古老的“天人合一”哲学观念使他仍然把《诗经》与“天道”紧紧连在一起,认为《诗经》的内在精神与“天道”是相通的。所以,在孔子那里,“诗者,天地之心也”,说的是:《诗经》凝结着天地的精魄,汇聚着万物的灵气,下究万物之情状,上推天人之理,通“天地之心”,而《诗经》的“诗人之心”就是一种体现了“天道”之“心”。这与《文心雕龙》所谓“言之文也,天地之心哉”的意义是一致的。

“诗心”与儒、道、禅的心性论和传统诗论

孔子虽然认为《诗经》体现了“天地之心”,《诗经》的“诗人之心”是一种体现了“天道”之心,但孔子没有具体说明《诗》的“诗人之心”——“诗心”的性质特点。

孔子观念中的“《诗》心”或成就《诗》的“诗人之心”主要是一种体现了“天德”的人的“道德心”。孔子这种“诗人之心”,实际上与其他儒家传统“心论”所谈的“心”没有多少区别。在诗歌创作中,这种“道德心”包融着像屈原、杜甫那种积极“入世”,关怀家国命运、民间疾苦,“执着”地、真情地去抒写世道沧桑、生命悲欢和对美好社会理想的追求之心,这就是一种充满社会关怀、现实关怀、人类生存关怀的富有人文主义精神之心。缺乏这种精神就不可能创造出优秀的诗作。

谈作为审美胸怀的“诗心”,禅宗的心性论尤为切合。禅宗是佛教在中国发展的产物,始于菩提达摩,盛于六祖慧能。从达摩到慧能,心性论极其丰富,虽然形成不同派别,但都强调佛心佛性。值得注意的是,佛学或禅宗也常常把修炼佛心的心理“悟”、“觉”的心理能力看作一种“智慧心”,而与善待万物的“慈悲心”即“道德心”统一起来。这对我们理解“诗心”是有深刻启示的。虽然“诗心”不等于“道德心”、“智慧心”,但“诗心”离不开“道德心”和“智慧心”。

当然,单从儒、道、禅的心性论理解“诗心”的性质特征是不够的,“道德心”和“智慧心”还不是“诗心”的特质。从中国传统诗论看,“诗心”的特质在于情感性——“诗心”是一种以情感为特质的性灵之心。中国传统诗论因为没有“诗心”的概念,所以没有直接就“诗心”论述其与情感的关系,但论述诗与情感的关系的诗论却可信手拈来,作为中国古代诗论的“言志抒情”传统和“主情说”,都强调诗因情生,情为诗本。这些论述实质上可视为对“诗心”情感特质的表述。一般说,人之心有知、情、意三种基本的活动形式,上述所谓“智慧心”大体属于“知”,“道德心”大体属于“意”,而作为诗人创作之心的“诗心”,主要是“感性”的“审美之心”(艺术创作作为对世界的把握,是一种审美的方式),可谓“情感心”。换言之,“诗心”是一种浸透了审美情感的心,一种以审美情感为特质的性灵之心。

综上所述,作为中国诗论范畴的“诗心”,从传统文化看,可以概括为一种融会了中国儒、道、禅的“道德心”、“智慧心”的,以审美情感为特质,以自然无为、超脱自由为特征的审美胸怀。

“诗心”与艺术意境的创构

第一,“艺术境界主于美”,而“诗心”是发现和产生美感的心灵境界,因为美的发现和容纳必须凭借于艺术家禀赋的“审美胸怀”,所以有“诗心”才能创构艺术意境。当艺术家“用志不分,乃凝于神”,以一种无私的、不旁及实用功利和欲望的心态,如同“童心”般的“诗心”去看待世界时,他就不仅能看到美,而且能把握住美、容纳美,进而才能创造出超越平庸的艺术境界。

第二,艺术意境须凭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创构出一个虚实相生的想象世界。而“诗心”能下究万物之情状,上推天人之理,达到情与景、物与理、实与虚的统一,从而完成艺术意境的生成。

诗心的意思

第四,艺术的理想境界是对“天地境界”的把握。而“诗心”那种“致虚守静”、“涤除玄览”的恬淡超脱、“澄怀观道”的特点,正是把握“天地境界”的心理条件。

必须指出,“诗心”是诗人、艺术家创构艺术意境的一种审美心灵境界,在人生实践上也是成就一个人审美人格、创造艺术人生的心理条件,两者是统一的。诗人、艺术家只有自觉培养并拥有一颗融会了“道德心”、“智慧心”的,充满人生关怀和社会关怀的热情,以自然无为、超脱自由为特征的“诗心”——既能像屈原、杜甫那样“执着”地以真情去审视世道的沧桑、生命的悲欢,也能像庄子那样超脱潇洒,像陶渊明那样悠然自得……达到这种“诗心”的境界,才是真正达成了审美的人格境界、人生境界。这样的诗人、艺术家,就能够在诗歌创作中创构出情景交融、物我贯通、虚实相生、有限与无限相统一,深刻表现宇宙人生真谛的具有广阔想象空间的艺术意境。

上一篇 2023年04月24 12:59
下一篇 2023年05月15 17:05

相关推荐

  • 累的诗句,人累心累身心疲惫古诗

    你有没有这种体验:早上闹钟刚响,日程表上已经列满了工作;该诗句如下:1、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我能力低微而肩负重任,早已感到精疲力尽。一再担当重任,以我衰老之躯,平庸之才,是定然不能支撑了。

    2023年05月25 313
  • 元曲三百首潘天宁,元曲三百首长城出版社

    【赏析】秋思本是我国古典诗词的传统题目之一。长期以来,人们由这一题目生出的无数感慨,已使秋思的词义本身便凝聚着思索自然之秋和人生之秋的丰富内涵。而马致远《秋思》更是包孕弘深、独具一格。这一套曲将参透名

    2023年04月20 282
  • 青山绿水配佳人的诗句,青山绿水的霸气诗句

    釆桑子·暮春雪化无痕残花落处何人惜?小径风凉,绾束回肠,泥瓣拈来悄掩藏。淡云轻笼依稀见,那道山梁,仍旧茫茫,远去莺声牵绪长。采桑子·槐花山中兰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

    2023年04月25 261
  • 2019高考声乐状元曲谱,2019年高考状元是谁

    近日,在考生们可以通过网络查询到自己的高考成绩后,今年的各省高考状元也随之出炉。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的各省高考状元,有一半以上都是琴童。事实胜于雄辩,不信你看。文科第一名巴蜀,理科第一名南开文科高考第

    2023年04月13 305
  • 赞美家乡的诗句现代诗,写一首赞美家乡的现代诗

    最动人!顶级现代诗30首,附赏析目录1.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2.一代人(顾城)3.致橡树(舒婷)4.乡愁(余光中)5.我爱这土地(艾青)6.答案在风中飘荡(鲍勃迪伦)7.积雪(金子美玲)8.当你

    2023年05月10 232
  • 白朴是元曲的作品吗,白朴的元曲代表作

    元曲,是继唐诗和宋词后的另一种文艺形式,始于宋代,鼎盛于元。诗词已经让华夏的文艺世界璨若星河,元曲的到来更是给这片星海增添了别样的魅力。一般来说,元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曲,杂剧是戏曲,散曲是诗歌,属于不

    2023年04月20 227
  • 文天祥爱国诗句,家国情怀的英雄事迹

    文天祥(1236年-1283年),字履善,自号文山,浮休道人。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年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中进士第一,成为状元,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的军

    2023年05月26 242
  • 送别祝福的诗句,离别祝愿美好前景的诗句

    送别诗是亲友离别时所写的诗作。清代著名诗人袁枚曾说:凡作诗,写景易,言情难。写景容易,将情景同感情结合起来就难了。但唐朝人的送别诗写得情景交融。感情真挚,动人心怀。今天,我们来欣赏十首唐代送别诗。感受

    2023年06月05 245
  • 关于奇观的诗句,关于自然景观的诗句

    熙宁六年(1073),苏轼在杭州任通判。一个初秋的午后,他和朋友又一次相聚于凤凰山顶的有美堂。这有美堂,是因宋仁宗“地有吴山美,东南第一州”的诗句而建,位于杭州吴山最高处,左临钱塘江,右瞰西湖,关于自

    2023年05月04 240
  • 关于梅兰竹菊的诗句,梅兰竹菊四首经典诗句

    梅花篇【梅花】(学名:ArmeniacamumeSieb.):小乔木,稀灌木,高4-10米;树皮浅灰色或带绿色,平滑;小枝绿色,光滑无毛。叶片卵形或椭圆形,叶边常具小锐锯齿,灰绿色。花单生或有时2朵同

    2023年04月18 261
  • 描写春天花美景的诗句,描写春天景色优美诗句

    春天总是短暂的,还没看完花开,就已进入暮春时节。春光短暂,岁月悠长,而人的一生却也是短暂的,正因为如此,我们应该倍加珍。在这最后美好的春天里,互道一声:珍惜人生!珍惜美好春光!春天如此短暂,十二首惜春

    2023年04月18 285
  • 飞蛾扑火下一句,飞蛾扑火

    当寂寞染上了底色,连呼吸都都是那么困难,习惯了他/她的存在,便沉醉在他/她的思念里,带着感伤,陶醉在伤感编织成的美梦里……在五彩斑斓的都市,轻嗅着醉人的花香,飞蛾扑火,盯着来来去去的人群,勾起了曾经那

    2023年05月29 257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