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世故而不世故下一句,历圆滑而弥天真,知世故而不世故

王小波说:“一个人活在这世界上,第一就是要好好做人。”人字两笔,不过一撇一捺,简单好写。可人心难懂,人性难测,一生一世,做人难做。为人处世,与人来往,更是我们一辈子的修行。唯有懂得做人,才能打开自己的

王小波说:“一个人活在这世界上,第一就是要好好做人。”

人字两笔,不过一撇一捺,简单好写。

可人心难懂,人性难测,一生一世,做人难做。

为人处世,与人来往,更是我们一辈子的修行。

唯有懂得做人,才能打开自己的格局、赢得别人的尊重。

真正的聪明人,做人之道很简单:不翻脸、不追问、不纠缠、话不说尽。

不翻脸

“知世故而不世故”的下一句有两种,第一是“擅自嘲而不嘲人”。第二则是“历圆滑而弥天真”。这两句都是“知世故而不世故”的下一句。知世故而不世故里面第一个世故是名词,主要指的是世间上的事情,包括好的,不好的。

常言道:“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生命中人来人往,总会遇到看不惯和讨厌的人。

同样,也总会有人讨厌你、轻慢你、不喜欢你。

面对这些人,真的没必要翻脸,没必要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甚至,这些人还会给自己带来各种各样不必要的苦恼和麻烦。

与其翻脸成仇,不如无视远离,既是宽容他人,更是成全自己。

话留三分,事不做绝,如此才能护己平安、护己周全。

要知道,有时候选择忍让并不是害怕,选择闭嘴也不是懦弱。

选择不翻脸,更是深刻领悟到:做人,输在计较,赢在格局。

与其将自己深陷在矛盾纷争中,不妨大度处之,置之一笑。

知世故而不世故下一句

生命的最高境界,不在于你能看清什么,而在于你看淡了什么。

不追问

漫画家朱德庸有一部作品,叫《大家都有病》。

里面说的是,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是带着伤痛前行。

这些心里的伤,自己不愿触碰,更不愿被他人提起。

所以,不要只顾自己的好奇心,去追问别人不愿透露的事。

不追问,出言有尺,待人有度,才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和善良。

《道德经》有言:“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有些人,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执着于了解别人的过去。

不懂得换位思考、将心比心,不顾一切地层层追问,就是在一刀一刀地划开别人不想被人见到的伤口。

真正的聪明人,从不会这样做,而是守住自己的心、管住自己的嘴。

因为他们深刻明白:懂人悲欢、知人冷暖,才能让人舒服、受人尊重。

不纠缠

《冰鉴》有言:“既往不咎,乃做人之第一格局。”

行走于世间,难免会遇到不如意的事和不舒心的人。

面对糟糕的经历,若是整天苦苦纠缠,无能愤怒,不仅无济于事,还会伤人伤己,辜负人生。

与其纠缠,不如放手,轻装前行,奔赴更美好的未来。

冯唐说:“时间太少,从尊重生命的角度,不必纠缠。”

知世故而不世故,历圆滑而弥天真 ——鬼谷子 小柒悟语:知世故而不世故,历圆滑而弥天真。这是老子的话,也是比较流行于世的话,很多人用这句话发朋友圈。都说经历的多了,就会变得通透睿智,也会让自己活得更加舒服惬意。

人生百年,转瞬即逝,不纠缠,才是在放过自己、善待自己。

因为停留在过去的人,失去的是现在和未来,注定不会幸福。

放宽眼界、放大格局,前方的旅途很长,不必拘泥于一时一地。

那些曾经遇到的烂人和烂事,就让他们永远停留在昨天。

要学会向前看,不纠缠、不纠结,坦然接受,然后略过。

话不说尽

所谓“话到嘴边留三分”,说话要留有余地,不要说得太满,才能进退自如。

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真理往前一步也会变成谬误,所以话不要说死,给自己留有回旋的余地。

曾国藩早年时就犯过这样的错误。众所周知,他一手创建的湘军最终打败太平军,成就自己的功名。

曾国藩有一个朋友叫江忠源,在守孝期间没有按照制度在家,反而出来组织团练。

曾国藩听说后,写信阻止江忠源,劝他说在丁忧时出来做官,是对长辈的不敬,也不符合礼法。

历圆滑而弥天真,知世故而不世故,然而事情也同样发生在曾国藩自己身上,当时他正在为母亲守孝,未满三年,却接到团练的旨意,不得不停止守孝,出来组织团练。

知世故而不世故下一句

因此,在自己没有感同身受时,千万不要把话说死。人的处境和想法会改变,随之决定也会改变。

所以,不论在何种情况下,说话都应该留有余地,不把话说的太满。

话不说死,不仅是对别人负责,更是对自己负责,不仅是一种稳重,更是谦卑。

《红楼梦》有言:“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人活一世,会做事很重要,懂做人更重要。

知世故而不世故下一句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是“擅自嘲而不嘲人”,指的是经历了各种事情之后还是保持内心的单纯。第二则是“历圆滑而弥天真”,经历过世间万种但是还是保持天真。其实意思都是类似的。知世故而不世故里面第一。

余生,愿你世事洞明,人情练达:

不翻脸,做一个懂得沉默,有格局的人;

不追问,做一个内心温暖,有分寸的人;

不纠缠,做一个通透豁达,有智慧的人。

真正的聪明人,知世故而不世故、历圆滑而弥天真,总能把日子过得风生水起。

上一篇 2023年04月11 03:13
下一篇 2023年04月11 04:44

相关推荐

  • 有关星空的诗句,有关星空的诗歌现代诗

    夏天的夜晚,有关星空的诗歌现代诗,是美丽宁静的,是充满生机的,夜风袭来,送来阵阵惬意的凉爽,那些细碎的美好便停留在风中。古代的文人墨客为夏天的夜晚,留下了无数动人的诗句,意味深远,千古流传。十二首古人

    2023年04月20 253
  • 枇杷的诗句,古人赞美枇杷的诗句

    摘尽枇杷一树金!枇杷已青黄,关于枇杷的记忆,印象最深的是那句“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古人赞美枇杷的诗句,今已亭亭如盖矣。”,充满了伤感凄凉。枇杷,古称无忧扇,又名金丸,别名卢橘,因状如民族乐

    2023年04月21 290
  • 游子吟的诗句,游子吟完整10句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从前踏进腊月。年味就越来越浓了。这时,流离在异地他乡的游子。便会萌发思念亲人和故乡的情怀。古代的文人墨客。为此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句。孟浩然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2023年06月06 242
  • 元曲的兴起过程,兴起还是兴起

    比起全唐诗、全宋词来,全元曲可是够客气的,《全元散曲》也就收了——嗯,总共三千八百五十三篇……一天读个一篇的话,读个十年也就差不多了吧。这你还觉得吃不消?好吧,那就给它极简成……16首吧!文|任淡如本

    2023年04月12 310
  • 关于元曲四大家的曲,元曲四大家1001元曲四大家

    我国戏曲艺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孕育过程,到宋金时期渐趋成熟,元代杂剧兴盛,成为我国戏曲史上的黄金时代。当时有姓名记载的杂剧作家就有八十余人,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元曲四大家100

    2023年04月13 227
  • 自创搞笑诗句大全,自编搞笑诗大全100首

    现如今的小学生对什么都精通得很,自编搞笑诗大全100首,只要是他们想学的就没有学不会的,而且有的小学生居然自己会写诗了。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篇小学生写的搞笑诗,老师看完火冒三丈,网友却评论:个个是人才!

    2023年06月04 227
  • 托物言志的古诗句,诗人托物言志的诗句

    1.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两汉:曹操《龟虽寿》2.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

    2023年06月03 229
  • 元曲中分小令是什么,元散曲分为小令和什么

    这首元曲小令,打败唐诗宋词,28个字,写出了秋天的灵魂秋天是一个思念伤感的季节,几乎所有的诗人都写过秋天的诗词。刘禹锡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激昂向上,王维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清新

    2023年04月18 293
  • 学元曲的书籍,好的书籍推荐

    《元曲鉴赏辞典》(彩图珍藏本)蒋星煜主编齐森华叶长海副主编《来生债》、《虎头牌》、《冻苏秦》、《秋胡戏妻》、《神奴儿》、《谢金吾》、《伍员吹箫》、《救孝子》、《昊天塔》、《灰阑记》、《东坡梦》、《抢妆

    2023年04月14 259
  • 李花怒放一树白全首诗,李花的最著名十首诗

    “春国送暖百花开,李花怒放一树白”。阳春三月,雪白李花竞相绽放,漫山遍野银装素裹,李花的最著名十首诗,一片清新怡人景象。,​过萧尚书故居见李花,感而成咏他走到正在盛开的李树花前,稍稍想了一下说:“李花

    2023年04月30 278
  • 关于寂寞的诗句,一个人寂寞的诗句

    每个人都有孤独的时刻,也会有独自一人来面对一段艰难的岁月。孤独的时候,自得其乐,独自芬芳,亦是一种修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李白的忧愁孤寂;“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一个人寂寞

    2023年05月29 234
  • 请留盘石上的下一句,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伯俞泣杖,墨翟悲丝。【释略】韩伯俞,汉代梁州人。性至孝,尝有过,母杖之,泣。母曰:“从前数杖汝弗泣;今泣,何也?”俞对曰:“往者杖尝痛,知母康健;今杖不痛,知母力衰,是以悲泣。”墨翟,春秋战国时思想家

    2023年05月02 293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