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乐器的诗句,诗中带有乐器的古诗有哪些

九大中国传统乐器,藏于古典诗文中,带你感受别样音乐之美!琵琶代表曲作:《十面埋伏》最早见于史载的是汉代刘熙《释名·释乐器》:批把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批,引手却曰把,象其鼓时,因以为名也。唐

九大中国传统乐器,藏于古典诗文中,带你感受别样音乐之美!

琵琶

代表曲作:《十面埋伏》

最早见于史载的是汉代刘熙《释名·释乐器》:

批把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批,引手却曰把,象其鼓时,因以为名也。

唐代是琵琶发展的高峰,涌现出大量的琵琶演奏者和乐曲,也经常出现在诗词人的诗文中,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诗句: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关于琵琶曲和琵琶声都描写的很到位,其中的琵琶曲有《霓裳羽衣曲》和《六幺》。

含有乐器的诗句

再如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琵琶有助兴之用。

而说到于琵琶相关的人物,当属王昭君怀抱琵琶远赴塞外的形象。

二胡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虽然没有直接提到乐器名,但“遍插茱萸”往往被用来形容赏花、听音乐的场合。"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

代表曲作:《赛马》

二胡的前身是唐宋时的奚琴、嵇琴和胡琴,古诗词中一般以“胡琴”形式出现。

张可久的《金字经·胡琴》:

雨漱窗前竹,涧流冰上泉。一线清风动二弦。联,小山秋水篇。昭君怨,塞云黄暮天。

就像雨水冲洗着窗前的翠竹,又像初春的涧泉在冰上奔逐。胡琴的双弦交替拨动,仿佛有一丝清风从弦下送出。演奏一曲又一曲,贯联得那样圆熟。乐声先是清空高妙,一变而为凄切的怨诉。令人想起昭君出塞的一幕:塞云黄尘,天色昏暮。

这样给人震撼的听觉效果,一切尽在琴声中,同时为胡琴增添诗意与美感。

编钟

代表曲作:《竹枝词》

古代大型打击乐器,用小木槌敲打奏乐,兴起与西周,流行于商周和春秋战国时期。不少关于商周或秦朝的影视剧中也能看到。

古典诗词中,刘克庄有诗句“翠管檀槽方迭奏,未应考击到编钟”,许及之也有诗句“三叹少曾赓俚曲,五音全得列编钟”提及。

排箫

代表曲作:《天与地》

名称始于唐代赵璘的《因话录》,多为竹制。美名众多,不同的朝代与地域,名称各不同。

1.带有乐器的诗句 1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2犹有两行闲泪,宝筝前。 3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4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5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6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解。

“蔡邕曰:箫,编竹,有底。大者二十三管;小者十六管。长则浊,短则清。以蜜蜡实其底而增减之则和。”

——唐·杜佑《通典·乐四》

“排箫,比竹为管十六,阴阳各八。自左而右,列二倍律,六正律;自右而左,列二倍吕,六正吕,诗中带有乐器的古诗有哪些,以协阴均。十六管径皆二分七厘四毫二丝,其长短各不同。”

——《清会典·乐器》

排箫,编列通常呈单翼状,自左向右,依五声音阶或七声音阶渐次;呈双翼排列的,依六律六吕分展。

笛子

代表曲作:《姑苏行》

从新石器时代的“骨笛”发展到现代,历史悠久,影响深远。笛子在古诗词中很受欢迎,且有多首经典曲目,如

《折杨柳》,此曲伤离惜别,声音哀怨。听一曲,思乡之情浓郁,让人动容。

有关于乐器的经典诗句大全 1.带有乐器的诗句 1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2犹有两行闲泪,宝筝前。 3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4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5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6。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梅花落》,听此曲仿若看到梅花漫天飘落,担忧带着淡淡悲冷,凄美动听。

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含有乐器的诗句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古筝

代表曲作:《高山流水》

弹拨乐器,已存有2500多年的历史,又称“汉筝”、“秦筝”等。

白居易《夜筝》

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暗低容。

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无声中感受筝曲的美妙~

张祜《筝》

绰绰下云烟,微收皓腕鲜。

乐器的诗句有:各执乐器笙与镛,礼乐器常存。乐器的诗句有:骠之乐器头象驼,一切乐器或诗歌所发的和谐。拼音是:yuèqì。注音是:ㄩㄝ_ㄑ一_。结构是:乐(独体结构)器(上中下结构)。词性是:名词。乐器的具体解释是。

夜风生碧柱,春水咽红弦。

翠佩轻犹触,莺枝涩未迁。

芳音何更妙,清月共婵娟。

筝曲之美妙尤甚~

古琴

代表曲作:《广陵散》

琴,最早记录源于《诗经》,又称瑶琴、玉琴、丝桐和七弦琴。中国古代有“四大名琴”:齐桓公的“号钟”、楚庄王的“绕梁”、司马相如的“绿绮”和蔡邕的“焦尾”。

王维《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箜篌

代表曲作:《春江花月夜》

箜篌是一种表现力极强的乐器,古代除用于雅乐外,在民间流传也很广,现常用于独奏、重奏和为歌舞伴奏等。

含有乐器的诗句

李贺的《李凭箜篌引》: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诗人将自己对箜篌声的抽象感觉、感情与思想借助联想转化成具体的物象,箜篌声绝妙!

代表曲作:《梅花三弄》

埙,最早雏形为狩猎用的石头。古代流行“陶埙”,大小如鹅蛋,六孔,顶端为吹口。音色独为天籁。

上一篇 2023年05月02 18:50
下一篇 2023年04月24 07:24

相关推荐

  • 元曲走进我的生活,为什么要走进我的生活

    编者按:在《中国青年作家报》编读交流微信群中,喜欢并愿意写作诗歌的青年朋友很多,诗歌形式的稿件自然也不少。特别是在两次紧急“征稿”活动中,我们也收到了像《三十个太阳》这样优秀的诗作。青年热爱诗歌,诗歌

    2023年04月20 231
  • 唐词宋诗元曲排序,元唐清宋排序

    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明代何良俊在《四友斋丛说》中说:“元人乐府称马东篱、郑德辉、关汉卿、白仁甫为四大家。”在此以前,元代周德清在《中原音韵》序中说:“乐府之盛之备之难,莫如

    2023年04月16 266
  • 关于紫藤花的诗句,赞美紫藤的诗句

    时近春暮,百花争灿;彩霞催生,赞美紫藤的诗句,朱紫吐艳。犹如晨曦映水,更似彩凤飞天。藤条挂木,香氛怡人;密叶隐歌,阳春花蔓。巧筑青林晓阁;描绘蒹葭万卷。近观则摇曳生姿;远望亦群蝶缱绻。且将竹丛雕窗,葳

    2023年05月04 301
  • 将士出征诗句,描写春季将士出征的诗句

    风雨逆行者,非赤诚不能受命,非大爱不能担当,非智勇不能破阵,描写春季将士出征的诗句,非苦战不能取胜。谁人挺身前往,谁人披肝沥胆?看我戎装天使,闻令而动,负重逆行,火急十万,力挽狂澜。疫情亦敌情,火神亦

    2023年06月05 288
  • 写草原的诗句,关于赞美草原的诗

    7首描写沙漠的经典古诗词,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1/《凉州曲二首》柳中庸关山万里远征人,一望关山泪满巾。青海戍头空有月,黄沙碛里本无春。高槛连天望武威,穷阴拂地戍金微。九城弦管声遥发,一夜关山雪满飞

    2023年04月22 254
  • 元曲代表人物和作品,元曲四大及其代表作品

    双调·拨不断元代:马致远叹寒儒,谩读书,读书须索题桥柱。桥柱虽乘驷马车,乘车谁买长门赋。且看了长安回去。【南吕】一枝花_惜春夺残造元代:马致远惜春夺残造化功,占断繁华富,芳名喧上苑,和气满皇都。论春秀

    2023年04月11 265
  • 和太阳肩并肩下一句,和太阳肩并肩上一句

    商场内舞台周围聚集了密密麻麻上千人,一直延伸到电梯楼道口。楼上楼下的中间围栏上也趴着很多人看着那中间的舞台。一声声呐喊依旧在继续。“老板,来一首!”“老板,来一首……”……这时。一道急促的音乐响起。开

    2023年05月24 232
  • 学到老活到老下一句话,活到老学到老学无止境下一句

    周恩来一直保持了好学的习惯。他认为,书籍在历史上的作用不言而喻的。他把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唯物主义哲学家、著名作家家赫尔岑1837年在维亚特卡公共图书馆开幕式上讲的一段非常精彩的话铭刻在心:。“书籍—

    2023年05月25 284
  • 夜色的诗句古诗,关于夜色的唯美古诗

    静谧的冬夜,北风带来了阵阵的寒意,山川、河流、树林......,一切都浸润在月光之下,关于夜色的唯美古诗,让天地间充满了无限的生机与情趣。月色如此美丽,切莫浪费冬夜美好时光,十首月夜的诗词,欣赏冬天最

    2023年04月23 273
  • 少年精读元曲,元曲精选十首

    2021年寒假正当时。对于学生来说,寒假是阅读的好时光。大量的阅读不仅可以实现“腹有诗书气自华”,还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这对今后的学习还大有裨益。笔记采访了书店店长、语文老师、作文培

    2023年04月09 242
  • 关于眼睛的诗句,赞美眼睛的古诗词

    赞美眼睛的古诗词,“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说一个人的眼睛能够反映一个人的内心。所以,作家写作时总是会有意刻画人物的眼睛。那么,古代文学作品中是怎样描写人的眼睛的呢?古代有些作品是直接描写眼睛的,比如我

    2023年06月05 282
  • 口惠而实不至下一句,口惠而实不至,怨灾及其身

    一手拉着孩子、一手抓着贴身财物——自从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数十万乌克兰民众逃离家园、躲避战事。联合国难民署3日表示,俄乌战事不满一周,口惠而实不至,怨灾及其身,已有100万人逃离战火,是本世纪迄今速度最

    2023年05月20 268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