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视毛泽东,品味其诗词,吸纳伟人精华,健康我辈心灵。
清平乐
六盘山
毛泽东
一九三五年十月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七律·长征译文: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
企业回祭祀的贡品一般用素食、水果、点心、干果、素酒等类实物就可以,也可以带一些逝者生前喜欢吃的食物,对贡品没有特别严格的规定,但是祭品要是单数。 上海九天陵园一对一专业服务,导购墓穴专业咨询,礼仪流程专业操办,随葬礼品专业指导。欢迎电。
六盘山,古称为陇山、鸡头山,地处宁夏南部黄土高原,平均海拔超过2500米,1935年8月,毛泽东主席粉碎了张国焘分裂红军的路线后,率红一方面军继续向陕北根据地挺进。9月中旬,红军攻克天险腊子口,奇迹般越过岷山草地,进入甘肃南部。10月7日,红军在宁夏六盘山的青石嘴,又击败了前来堵截的敌骑兵团,扫清了阻碍,摆脱了追敌,田英章书红军不怕远征难,当天下午,一鼓作气,翻越了六盘山。部队在六盘山顶小憩时,毛泽东点燃一支香烟,仰望蓝天、白云和向南飞去的大雁,近看红旗、队伍和雄奇险峻的群山,顿时文思泉涌、豪情万千,脱口吟道:“天高云淡,望断南归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同志们,屈指行程已二万!同志们,屈指行程已二万!六盘山呀山高峰,赤旗漫卷西风。今日得着长缨,同志们,何时缚住苍龙?同志们,何时缚住苍龙?”
这首词生动地展现了毛泽东率领红军打败敌军的堵截,登高望远,回目来时路的豪情,抒发了红军不惧险阻,彻底打败国民党反动派的坚强的决心和革命的英雄主义、乐观主义情怀。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出自:毛泽东《七律·长征》。译文: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长城”,不是实指长城,而是指革命的目标任务,那就是打败反动统治,把日本帝国主义赶出去,建立新中国。展示了伟人及其领导的红军远大的目标和坚定的革命意志。如今,伟人的这句“不到长城非好汉”,早已成为所有人的励志金句。是意志、信仰、毅力的“特称”。
原文: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屈指行程二万”,弯着手指来数,中央红军长征以来,行程已有二万里了。这是艰难的历程,也是自豪的战果。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站在六盘山的最高峰,登高而咏,激情豪迈。看到西风中翻卷的红旗,看到雄壮的红军队伍,就犹如“今日长缨在手”,自然就发出了雄壮的号令“何时缚住苍龙”?
这首词,开篇写景,又融情于景。登高仰视,观天、观云、观南飞雁、观西风下的红军队伍。触景生情,想起南方根据地的亲人,想到了革命的目标。抒发了革命的豪情和必胜的信念。-情景交融,刚柔相济;又排山倒海,大气磅礴。词的主体仅49字,却融入了如此丰富的内涵和日此豪迈博大的情怀。可谓“高度凝练,高度概括,高度的浪漫主义”(康震教授点评)。“高”“淡”“望断”“漫卷”“缚住”“苍龙”的词的运用,精妙而传神。
文论家刘勰说,“模山状水,诗人常事”。但是,毛泽东总是能超于山水之外。毛泽东写这些山,又都不是单纯写山,而是着力于写人,写与人的关系。人的活动,深深地寄寓了人的不同的心境。(李瑛《不到长城非好汉——读毛泽东<清平乐 六盘山>》)这是毛泽东诗词的特别之处。也是别的诗人无法企及之处。
毛泽东诗词最大的魅力就是其大气、豪气、乐观坚韧之气。写作这首词时,刚经历了毛泽东的另一个“至暗”——也是最大的“至暗”时期,那就是张国焘草地分裂中央,革命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毛泽东不得不率红一方面军单独北上。六盘山战斗的胜利为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会师、胜利结束二万五千里长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首词中,我们看到的是伟人的坚定、坚韧、乐观、豪情,看不到伟人的“至暗”。与伟人另一个“至暗”背景下写出的《采桑子•重阳》词相比,一点也感觉不到作者内心的“暗”。我们看到的是历经艰难险阻之后的“天高云淡”的豪情,“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坚韧,“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的信念!
这,是伟人无与伦比的魅力!也是后人无限景仰之处。
周鹏 读毛泽东《长征谣》 湖南在线
出自毛泽东的《七律 长征》【
刘增林《红军不怕远征难:毛泽东长征诗篇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