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寿延年的下一句,福寿延绵下一句怎么接

转载自清虚道人北京白云观一、中国宗教的教化作用:强调劝人为善。企业回提前买墓,又叫购买寿穴,寓意是增福增寿。而对于病人,更是有冲喜的意义。如果有提前购买的需求可以咨询上海九天陵园,我们是经上海市批准的

转载自 清虚道人 北京白云观

一、中国宗教的教化作用:强调劝人为善。

企业回提前买墓,又叫购买寿穴,寓意是增福增寿。而对于病人,更是有冲喜的意义。 如果有提前购买的需求可以咨询上海九天陵园,我们是经上海市批准的殡葬企业,工商登记的合法企业。诚心待客,信誉服务始终放在首位。 上海九天陵园一对一专业服务,导。

在中国文化氛围中,宗教强调的是教化的作用,即用宗教的理念去对社会生活推动正面积极的影响,从而与官学教育形成相互补充。与某些一神性的排他宗教所秉持的教理教义不同,受到中国本土文化滋养的宗教与文化思潮,都非常强调劝人为善的主题。

如儒道二家共同尊奉的《易传》中提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指出修善积德的个人和家庭,必然有更多的吉庆,作恶坏德的人家,也必然会多出更多的祸殃。同时,本土化的佛教也讲因果,认为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民间老百姓亦有非常朴素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的因果报应理念。

上联:福盈门楣春溢满院秀 下联:乐持家业贵在勤俭巧 横批:福贵常春 现在改变一下:上联:福禄双至春溢满庭秀 下联:勤俭持家长幼孝悌睦 横批:福贵常春 注:楼主要求字字对应,鄙人不才,实难从命,仅以上下联意思、词。

由此便可知,强调善念、善行是根植于我们日常的身、心、意、行之中的,并且被文化教育所传承,成为传世的瑰宝。毫无疑问,“善有善报”的人生理念具有莫大的积极意义。但在现实生活中却经常会遇到相反的情况,即真正行善的人并不一定能够得长生福寿果,相反那些为恶的人们却有可能福寿延年。

关汉卿在《窦娥冤》中便借窦娥之口发问,曰:“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著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面对这一现实状况,人们不禁要问,难道天地神明真的是不辨人间善恶吗?若果真如此,那为什么还要强调善因善果、恶因恶果呢?

二、本土的因果报应思想:道教“承负”理论。

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中国本土的因果报应思想并不是简单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而是道教所秉持的“承负”理论。

“承负”的思想源出于道教经典《太平经》,其对“承负”的解释可分为两个方面:

福寿延年下一句是五福临门、幸福快乐。福寿造句:一、福寿康宁,固人之所同欲;死亡疾病,亦人所不能无。二、双十完美日,送你十全大补汤,主料:平安、健康、福寿、康宁;辅料:吉祥、如意、幸福、快乐、温馨、甜蜜。愿。

其一,承负是建立在先人与今人、今人与后人之间跨越时间范围的报应手段。

经曰:“承者为前,负者为后。承者,乃谓先人本承天心而行,小小过失,不自知,用日积久,相聚为多,今后生人,反无辜蒙其过谪,连传被其灾。负者,乃先人负于后生者也。”意思是说,先人因小过而不自知,于是遗衍于子孙,前者“负”,后者“承”,这是“承负”思想的基本内容。

翟灏《通俗编·卷一》写了一句俗语“今年种竹,来年吃笋;前人种树,后人乘凉”,体现的便是道教的承负思想。以此可知,承负不仅包含个人行为的因果,更把此理论延伸到了家族系统中。

其二,究其本质,承负强调的是自然循环之理,是建立在物极必反基础上的育人之方。

经中又云:“三统共生,长养凡物名为财,财共生欲,欲共生邪,邪共生奸,奸共生猾,猾共生害,而不止则乱败,败而不止,不可复理,因究还反其本,故名承负。”意即天地人三统共生,长养财物,欲多则生奸邪,以至不可复理,直到财物穷尽才知还返回虚无之源本。

这段其实是在叙述承负产生的缘由,细读会发现其仍然不离阴阳互化的道理,这乃是道教哲学的根本。今世有罪未遭罪,只是因为尚未达到极点,若不知悔改,便会将报应体现在子孙身上。

福寿延年的下一句

用比较流行的话来理解,“承负”所阐述的哲理非常类似于蝴蝶效应,前辈行善之荫可以庇佑今人福祉,今人行恶之罪则可以跨越时间与空间造成后代人的受祸,个人的善恶之行会波及到与己相关的更多的人和事,并且祸福的结果还可以超越人类种族,会对其他物种及整个自然界造成影响。因此,“承负”不仅仅是人生指导观,其中更蕴含着中国人所独有的自然宇宙观,隐含的仍然是“道法自然”的终极命题。

三、道家“承负”思想强调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因果强调的主题是个人,承负则把施受对象扩展到了同一个文化话语体系下的每一个人。之所以会有此种区别,与中国社会体系的乡土性基础密不可分。

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提出,传统的中国社会是一个乡土社会,“乡土社会的一个特点就是,这种社会的人是在熟人里长大的”,各个社会成员之间具有或多或少的联系,这种细微的联系所造成的牵一发动全身的效果正是承负想要传达的理念。因为任何一个人的善恶所能造成的结果,往往都会超越自我个人所受的范围,从而对子孙、家族乃至其他社会成员产生影响。由此,才会诞生出“诸恶莫作,诸善奉行”的圣训。

福寿延年 万福金安

与儒家所强调的“慎独”思想类似,道家“承负”思想是在强调每个人都应该对自我不断进行完善,唯有积功累德、好善利人,才能逐步实现《太平经》中所设想的顺天地之法的太平理想。在此前提下,“承负”又强调为善、为恶将不再是某个人一人的修行,而是将一个家族、一个社会群体的利益融合在一起,实现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图景。

因为个人所背负的不仅是自我造就的祸福,个人之“应”往往会来自于他人之“施”,所以往往就会出现现世为善而不得善果、现世为恶却不得恶报的情况。处于复杂社会关系链条中的人们,每一个人随时都会承担起他人行为可能造成的果报。

福寿延年的下一句

上一篇 2023年05月29 10:41
下一篇 2023年04月13 22:16

相关推荐

  • 帆的诗句,带帆字美好寓意的诗句

    訾振海简介訾振海,男,汉族,1952年生,河北沧州人,1969年2月入伍,1984年集体转业。先后任独立机械团警通排长、宣传干事、指导员,二师保卫科干事,七团保卫股长、教导员,中铁十二局公安处长、副总

    2023年05月09 235
  • 关于儿童的诗句

    池上唐-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寥寥四句大白话,描绘出一个活泼淘气的孩童驾着小艇偷采白莲,穿过浮萍留下一路水痕的情景。孩子的天真烂漫形象,读后令人忍俊不禁。小儿垂钓唐-胡

    2023年04月20 276
  • 形容奉献精神的诗句,为人民甘愿奉献的诗句

    文/新课堂整理1、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2、赠人玫瑰,手留余香。3、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4、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5、取义成仁天下事,人间

    2023年04月13 249
  • 7句霸气又有杀气得诗句,六言绝句巅峰之作

    10、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的《夏日绝句》,活着就要当人中的俊杰,死了也要做鬼中的英雄,后两句是: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首诗的背景是“靖康之耻”,当时金国人第二次攻陷开封,面对南宋朝廷一味的

    2023年05月18 251
  • 前程似锦的诗句,寄予美好希望的诗词

    ▲关注,让诗歌点亮生活今天,是2022年高考第一天1193万考生参加今年高考厚积薄发,天道酬勤在此,祝福所有学子旗开得胜,金榜题名!乘风破浪,前程似锦!1、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

    2023年05月18 255
  • 山茶诗句,山茶诗句最有名一句

    -1-风裁日染开仙囿,百花色死猩血谬。今朝一朵堕阶前,应有看人怨孙秀。——唐代:贯休《山茶花》-2-游蜂掠尽粉丝黄,落蕊犹收蜜露香。待得春风几枝在,年来杀菽有飞霜。——宋代:苏轼《山茶》-3-山茶相对

    2023年05月25 259
  • 虎啸猿啼上一句,虎啸猿啼上一句诗句是什么

    送魏二唐·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虎啸猿啼上一句:薄暮冥冥出自:岳阳楼记【作者】范仲淹【朝代】宋代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

    2023年05月04 282
  • 风景诗句,形容大自然美景的诗句

    诗词中有许多写景的句子。让后人赞叹不绝。下面100句写景的句子。总有一句惊艳了你!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2023年05月03 219
  • 边塞诗人是谁,五大边塞诗人

    王昌龄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他的诗以七绝见长,尤以西北边塞诗最著名,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王昌龄的诗缜密而思清,今天列举几首请您细品,如果有补充欢迎留言!长信秋词奉帚平明金殿开

    2023年05月10 307
  • 元曲包括哪两个成分构成,语言构成成分包括哪些

    元代的主要文学样式是元曲。元曲,又称夹心,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也专指杂剧。杂剧是在宋滑稽剧金愿本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一种新兴的戏剧文学。散曲是金元时期我国北方的兴起的一种

    2023年04月16 315
  • 元曲是古代文学作品吗,最早的元曲集是古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源远流长,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妇孺皆知的历史瑰宝,最早的元曲集是古代文学,对中国近代、现代和当代文学都形成了极大的影响。,一提到古代文学,人们往往就联想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的章回

    2023年04月17 286
  • 表达愤怒的诗句,表达心情愤怒的古诗词

    琵琶行/琵琶引-唐代·白居易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

    2023年05月13 224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