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他三尺又何妨全诗,郑板桥让他三尺又何妨

去安徽桐城,当地人首先带我去看的,是六尺巷。六尺巷的故事,文字记载最早见诸清末民初桐城派作家姚永朴的《旧闻随笔》:张文端公居宅旁有隙地,与吴氏邻,吴越用之。家人驰书于都,公批诗于后寄归,云:“千里修书

去安徽桐城,当地人首先带我去看的,是六尺巷。

六尺巷的故事,文字记载最早见诸清末民初桐城派作家姚永朴的《旧闻随笔》:

张文端公居宅旁有隙地,与吴氏邻,吴越用之。家人驰书于都,公批诗于后寄归,云:“千里修书只为墙,郑板桥让他三尺又何妨,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吴闻之感服,亦让三尺。其地至今名为六尺巷。

让他三尺又何妨全诗

张文端公,即张英,安徽桐城人。康熙年间,官拜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逝后赐祭葬,谥文端,哀荣备至。

明清之际,桐城县城内的世家大族星罗棋布,望族大宅鳞次栉比。“凡世族多列居县城中,荐绅告归皆徒行,无乘舆者;通衢曲巷,夜半诵书声不绝。”在今天县城的北大街,还能看到不少名人故居,比如左光斗的啖椒堂、方以智的廷尉第(潇洒园)、姚鼐的惜抱轩等。

张英出仕前,一直住桐城县城老宅。康熙二十九年,新第落成,康熙帝题“笃素堂”御书匾额以赐。时大学士俗称宰相,故张氏府邸被里人称为张氏相府,张氏庞大家族聚居于此。

全诗是: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出自:清代张英的《观家书一封只缘墙事聊有所寄》。意思是千里寄信而来只是因为墙,让他三尺又有什么关系呢?万里长城如今仍在,可是再也看不。

张氏府邸坐落在桐城县城西南隅,面积约占当时城内的十分之一,西、南两面抵古城墙衖,东跨南后街(今名西后街),北界即为东西走向的六尺巷。六尺巷遭际太平天国运动、抗日战争等战火,新中国成立后,屡有拆建,至上世纪90年代,张氏府邸主体建筑基本拆毁殆尽,仅存的旧物,只剩下五亩园西边的一棵皂角树。

企业回法穆兰,名士,尊达手表维修服务热线:400-185-6077,江苏省手表维修服务地址位于:南京市秦淮区汉中路1号新街口国际金融中心10楼H;苏州市工业园区苏州中心办公楼C座22层08室;无锡市梁溪区人民中路139号恒隆广场写字楼1座11层1104室。服务时间。

近些年,人们常将六尺巷的故事与反腐倡廉相关联,褒扬张英及其家族勤政廉俭之风,倒也恰当,但在我看来,其精髓更重在礼让。为官与为人,素来是相通的,一个谦和礼让之人,居官清廉,应在情理之中。“古人有言,‘终身让路,不失尺寸’,老氏以让为宝。”张英如是说。或许得益于言传身教,张氏家族随后的一段佳话,更把“礼让”演绎至极致。

张英次子张廷玉,幼承家学,秉持家风,继承其父为官为人之道。历事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居官五十载,官至保和殿大学士,谥文和,配享太庙,富贵寿考,为清一代之最。

与其父六尺巷“让墙”的义举一脉相承,张廷玉“让探花”的故事,当年已是名扬京城。居庙堂之高,还能心忧且礼让天下寒士,连雍正帝都深感其义,要求读卷官将此原原本本记录下来,“候朕览定,颁示中外”。

《观家书一封只缘墙事聊有所寄》清代:张英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译文:千里寄信而来只是因为墙,让他三尺又有什么关系呢?万里长城如今仍在,可是再也看不到当年的秦始皇了。

礼让,乃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张英、张廷玉所代表的张氏家族,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美德,一让再让,传为美谈。

让他三尺又何妨全诗

具体到“让墙”,不仅体现了张氏谦和礼让的胸襟,还感动了邻人,使人见贤思齐,昭示出道德异乎寻常的感召力。听说,此后的桐城民间,每遇纷争,常能以一句“让他三尺又何妨”而冰释,蔚然成风。

那天去看六尺巷,正赶上下雨。当地人告诉我,这是2002年在原址重建的六尺巷。放眼望去,笔直的小巷,长约百米,宽2米,青砖黛瓦卵石路,墙外两旁植香樟。巷道两端立有徽式汉白玉牌坊,一端刻着“礼让”,一端题有“懿德流芳”。烟雨蒙蒙之中,倒也有几分修旧如旧的模样。

张英阅罢,在家书上批诗四句:“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得到张英寄回的信,家人毫不迟疑地让出三尺地基,吴家见状,觉得张家有权有势,却不仗势欺人,深受感动,于是也。

尽管此巷已非彼巷,然而实物存在与否已不重要。六尺巷的故事至今仍在传扬,它所表达的,正是对礼让精神的赞赏,更折射出人们对传统道德的推崇。“让他三尺又何妨”——这种气魄和境界穿越时空,至今仍闪耀着光芒。

《光明日报》( 2020年06月05日15版)

上一篇 2023年04月16 22:01
下一篇 2023年05月20 18:26

相关推荐

  • 满招损下一句,满招损,谦受益下一句

    “满招损,谦受益。”中国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但我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满招损,谦受益下一句,仍然面临一系列严峻挑战,还有许多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我们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更加注重学习吸

    2023年06月05 218
  • 七夕诗句,七夕节最简单的古诗

    今天是七夕佳节,相传牛郎织女在这一天鹊桥相会。佳节读好词,诗词君整理了77句七夕诗词,句句柔情,字字珠玑,最适合今天读。1、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2、金风玉露一相

    2023年04月22 300
  • 夕阳无限好全诗,人间最美是夕阳感悟

    李商隐《登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通常的翻译是:五绝·登乐游原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注释】:1、意不适:心情不舒畅.2、古原:即乐游原

    2023年05月20 283
  • 将无能累死三军下一句,一将无能累死三军三军之疑

    阅读前请点击右上角“关注”,每天免费获取职场文化及管理知识。职场千里马文化,只做职场干货,完全免费分享!大将无能,累死三军,员工无能,错在领导!谨记带领团队的六大错误!所以有什么样的领导,就会有什么样

    2023年04月25 299
  • 等待一个人的诗句,默默的等一个人的诗句

    当你等候一个人,从初秋等到深秋,依旧不见其影时,可以说“守到清秋还寂寞,叶丹苔碧闭门时”。“叶丹苔碧闭门时”和“阶下青苔与红树”比较相似,默默的等一个人的诗句,都是李商隐写孤独的佳句。可能受“雨中寥落

    2023年04月10 292
  • 马无夜草不肥下一句,横财不富命穷人,夜草不肥

    为什么同样忙忙碌碌,有的人食不果腹,有的人硕果累累?为什么同样的机遇和能力,有的人富可敌国,有的人只能小富即安?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如果你今天能跟着我一起跳出问题看问题,一切疑惑就迎刃而解

    2023年04月17 251
  • 芳菲寓意好的诗句,芳菲最经典诗句

    转眼间已进入晚春,芳菲最经典诗句,正是绿肥红瘦的时节,也是一年中最好的时光!红花凋零,绿叶繁茂,麦浪滚滚,槐树飘香,有“绿阴生昼静,孤花表春余”浅夏幽静,也有“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的满目春

    2023年05月01 261
  • 写花的诗句,含有花的古诗100首

    春天,百花齐放。古人咏花,或直白表达对花的喜爱,或以花的特殊气质寓意自己的人生态度。“飞花令”,原本是古人行酒令时的一个文字游戏,玩法很多,含有花的古诗100首,要求也比较严格。改良过的现代版“飞花令

    2023年04月22 260
  • 元曲精选封面图片可爱,封面背景图片可爱

    元曲是文学中的一朵艳丽的花。无数的曲作家们给大家留下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今天,介绍十首优美的元曲。意境美,语言美,词句美。读了一遍就会爱上。《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

    2023年04月21 255
  • 带丝竹的诗句,丝竹唐诗

    丝竹是中国传统民族弦乐器和竹制管乐器的统称。古人诗词中不乏对优美音乐的描写,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沉浸在丝竹声声之中吧……清平乐清·纳兰性德孤花片叶,断送清秋节。寂寂绣屏香篆灭,暗里朱颜消歇。丝竹的诗句有

    2023年05月27 303
  • 元曲三大典故是哪三个,三大元曲

    唐诗宋词元曲,在中国漫长诗词史上,元曲占有一席显赫地位。元曲中有不少脍炙人口的名作,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先用三个典故:一是霸王别姬,即楚汉相争时,项羽被困垓下,突围前与爱妾虞姬悲歌诀别,虞姬自

    2023年04月13 299
  • 北国风光全诗,北国风光是词还是诗

    每一本书的存在,都不仅仅是文字简单的笔记,而是对人心、人性的冲击与显现。每一位欣赏者,都可以带着自己的心情和理解去解读,我们存在其中,既是旁观者,也是参与者。每一本书的存在,都不仅仅是文字简单的笔记,

    2023年05月30 261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