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他三尺又何妨全诗,郑板桥让他三尺又何妨

去安徽桐城,当地人首先带我去看的,是六尺巷。六尺巷的故事,文字记载最早见诸清末民初桐城派作家姚永朴的《旧闻随笔》:张文端公居宅旁有隙地,与吴氏邻,吴越用之。家人驰书于都,公批诗于后寄归,云:“千里修书

去安徽桐城,当地人首先带我去看的,是六尺巷。

六尺巷的故事,文字记载最早见诸清末民初桐城派作家姚永朴的《旧闻随笔》:

张文端公居宅旁有隙地,与吴氏邻,吴越用之。家人驰书于都,公批诗于后寄归,云:“千里修书只为墙,郑板桥让他三尺又何妨,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吴闻之感服,亦让三尺。其地至今名为六尺巷。

让他三尺又何妨全诗

张文端公,即张英,安徽桐城人。康熙年间,官拜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逝后赐祭葬,谥文端,哀荣备至。

明清之际,桐城县城内的世家大族星罗棋布,望族大宅鳞次栉比。“凡世族多列居县城中,荐绅告归皆徒行,无乘舆者;通衢曲巷,夜半诵书声不绝。”在今天县城的北大街,还能看到不少名人故居,比如左光斗的啖椒堂、方以智的廷尉第(潇洒园)、姚鼐的惜抱轩等。

张英出仕前,一直住桐城县城老宅。康熙二十九年,新第落成,康熙帝题“笃素堂”御书匾额以赐。时大学士俗称宰相,故张氏府邸被里人称为张氏相府,张氏庞大家族聚居于此。

全诗是: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出自:清代张英的《观家书一封只缘墙事聊有所寄》。意思是千里寄信而来只是因为墙,让他三尺又有什么关系呢?万里长城如今仍在,可是再也看不。

张氏府邸坐落在桐城县城西南隅,面积约占当时城内的十分之一,西、南两面抵古城墙衖,东跨南后街(今名西后街),北界即为东西走向的六尺巷。六尺巷遭际太平天国运动、抗日战争等战火,新中国成立后,屡有拆建,至上世纪90年代,张氏府邸主体建筑基本拆毁殆尽,仅存的旧物,只剩下五亩园西边的一棵皂角树。

企业回法穆兰,名士,尊达手表维修服务热线:400-185-6077,江苏省手表维修服务地址位于:南京市秦淮区汉中路1号新街口国际金融中心10楼H;苏州市工业园区苏州中心办公楼C座22层08室;无锡市梁溪区人民中路139号恒隆广场写字楼1座11层1104室。服务时间。

近些年,人们常将六尺巷的故事与反腐倡廉相关联,褒扬张英及其家族勤政廉俭之风,倒也恰当,但在我看来,其精髓更重在礼让。为官与为人,素来是相通的,一个谦和礼让之人,居官清廉,应在情理之中。“古人有言,‘终身让路,不失尺寸’,老氏以让为宝。”张英如是说。或许得益于言传身教,张氏家族随后的一段佳话,更把“礼让”演绎至极致。

张英次子张廷玉,幼承家学,秉持家风,继承其父为官为人之道。历事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居官五十载,官至保和殿大学士,谥文和,配享太庙,富贵寿考,为清一代之最。

与其父六尺巷“让墙”的义举一脉相承,张廷玉“让探花”的故事,当年已是名扬京城。居庙堂之高,还能心忧且礼让天下寒士,连雍正帝都深感其义,要求读卷官将此原原本本记录下来,“候朕览定,颁示中外”。

《观家书一封只缘墙事聊有所寄》清代:张英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译文:千里寄信而来只是因为墙,让他三尺又有什么关系呢?万里长城如今仍在,可是再也看不到当年的秦始皇了。

礼让,乃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张英、张廷玉所代表的张氏家族,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美德,一让再让,传为美谈。

让他三尺又何妨全诗

具体到“让墙”,不仅体现了张氏谦和礼让的胸襟,还感动了邻人,使人见贤思齐,昭示出道德异乎寻常的感召力。听说,此后的桐城民间,每遇纷争,常能以一句“让他三尺又何妨”而冰释,蔚然成风。

那天去看六尺巷,正赶上下雨。当地人告诉我,这是2002年在原址重建的六尺巷。放眼望去,笔直的小巷,长约百米,宽2米,青砖黛瓦卵石路,墙外两旁植香樟。巷道两端立有徽式汉白玉牌坊,一端刻着“礼让”,一端题有“懿德流芳”。烟雨蒙蒙之中,倒也有几分修旧如旧的模样。

张英阅罢,在家书上批诗四句:“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得到张英寄回的信,家人毫不迟疑地让出三尺地基,吴家见状,觉得张家有权有势,却不仗势欺人,深受感动,于是也。

尽管此巷已非彼巷,然而实物存在与否已不重要。六尺巷的故事至今仍在传扬,它所表达的,正是对礼让精神的赞赏,更折射出人们对传统道德的推崇。“让他三尺又何妨”——这种气魄和境界穿越时空,至今仍闪耀着光芒。

《光明日报》( 2020年06月05日15版)

上一篇 2023年05月23 01:13
下一篇 2023年04月20 13:26

相关推荐

  • 春字的诗句,春字飞花令100句

    一、“春”字的前世今生会意:甲骨文字形,从草(木),草木春时生长;中间是“屯”字,似草木破土而出,土上臃肿部分,即刚破土的胚芽形,表示春季万木生长;“屯”亦兼作声符。小篆字形,春字飞花令100句,隶变

    2023年04月22 236
  • 鼓励寒门学子诗句,鼓励学生的诗句

    高考在即,今天特意选了古时金榜题名的状元们留下的诗词佳作,为考生们加油打气。小编在此祝愿大家金榜题名、鹏程万里!贺知章:少年时就以文词清新秀美而闻名遐迩,为人豪放洒脱,深得乡人好感。武周证圣元年(69

    2023年05月12 223
  • 结婚诗句经典,寓意美好姻缘的诗词

    一、皓月描来双影雁,寒霜映出并头梅。二、春暖花朝彩鸾对箅,风和月丽红杏添妆。方借花容添月色,欣逢秋夜作春宵。槐荫连枝百年启瑞,寓意美好姻缘的诗词,荷开并蒂五世征祥。,二、春暖花朝彩鸾对箅,风和月丽红杏

    2023年05月03 259
  • 汗滴禾下土的全诗,《锄禾》朗诵

    李绅(772年-846年),字公垂。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古城镇人)。唐朝宰相、诗人,中书令李敬玄曾孙。《锄禾》朗诵,李绅六岁时丧父,随母亲迁居润州无锡。三十五岁时中进士,补国子助教。后历

    2023年05月24 259
  • 待我凯旋归来下一句,等你凯旋归来下一句

    有这么一位正值芳龄的青年护士,作为入党积极分子,等你凯旋归来下一句,在听到党组织的号召后在内心发出了这样的声音:“请党组织在疫情战斗的实践中考验我!”,在身边这些共产党员事迹的影响下,该院泌尿外科一病

    2023年05月24 287
  • 梧桐凤凰有关的诗句

    1、《菩萨蛮·梧桐叶上秋萧瑟》梧桐叶上秋萧瑟。画阑桂树攒金碧。花底最风流。相逢不上楼。数枝添宝髻。滴滴香沾袂。杯到莫留残。雾窗疑广寒。[宋]韩元吉[宋]叶梦得梧桐树上宿寒枝。五陵公子怜文彩,画与佳人刺

    2023年04月12 337
  • 赞美党的诗句,赞美党的诗词有哪些

    七绝·歌颂祖国歌颂党(六首)一、红船精神南湖荡漾载红船,党代人员开一会。启迪辉煌历史篇,江山永固民安泰。1、七律·长征【作者】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

    2023年05月21 261
  • 歌颂老师的诗句

    《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白居易绿野堂开占物华,路人指道令公家。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张籍《送稽亭山寺僧》忽遇文殊开慧眼,他年应记老师心。——齐己《病中勉送小师往清凉山礼大圣》上帝照临忠义胆

    2023年04月23 238
  • 自古忠孝难两全下一句,以忠与孝为话题的作文800字

    已经94岁高龄的黄旭华院士,被称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为了大国重器,以忠与孝为话题的作文800字,隐姓埋名三十年,连父母都不知道他的去向。黄院士经历了常人没有的巨大痛苦,这是院士最值得我们尊敬的地方。

    2023年05月18 241
  • 洛阳诗句,描写洛阳的唯美诗句

    前段时间,电视剧《风起洛阳》正在热播。古都洛阳再一次引起大家的关注。作为古都,洛阳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有1500多年的建都史。东周、东汉都在洛阳定都,唐高宗时,洛阳称为东都,武则天光宅元年(684

    2023年05月14 220
  • 小不忍则乱大谋下一句,成大事者能忍常人所不能忍

    伟大的成功、伟大的人物,从来都是从平凡中一步步走来的。西汉三杰之一的韩信早年家境贫寒,经常忍受饿肚子的折磨,乃至在乡间还受到流氓的欺凌,忍受了胯下之辱。后来,他先后投奔项梁、项羽、刘邦,最终成就了一番

    2023年04月12 296
  • 嬉笑怒骂下一句,嬉笑怒骂皆文章全诗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画家、诗人,在大多数人们印象中,对他的画作知之甚少,更多了解的是他的无厘头式风流韵事、不拘小节的性格,尤其是周星驰塑造的电影《唐伯虎点秋香》,更让他成了家喻户晓的名人。唐伯虎的诗以才

    2023年05月02 208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