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清]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出自郭沫若的《满江红·一九六三年元旦书怀》。原文: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人六亿,加强团结,坚持原则。天垮下来擎得起,世披靡矣扶之直。听雄鸡一唱遍寰中,东方白。太阳出,冰山滴; 真金在,岂销铄?有雄文四卷。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出自当代王凯娟填写的一首词《满江红·狂风沙》。《满江红·狂风沙》——王凯娟 千古悠悠,有多少、冤魂嗟叹。空怅望,人寰无限,丛生哀怨。泣血蝇虫笑苍天,孤帆叠影锁白链。残月升,骤起烈烈风,尽吹散。滂沱雨,无底涧。涉。
注释
①选自《秋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满江红,词牌名。秋瑾(1875—1907),字璿(xuán)卿,号竞雄,别署鉴湖女侠,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中国民主革命烈士。本词作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时作者与丈夫寓居北京。秋瑾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寻求救国之道,后于1904年东渡日本留学。
②〔秋容如拭〕秋天的景色仿佛擦拭过一般明净。拭,擦。
岳飞《满江红》写作背景:是抗金英雄岳飞北伐时所做。绍兴六年,岳飞第二次出师北伐,收复了洛阳、商州等地区,但岳飞既无援兵,又无粮草,不得已撤回鄂州。岳飞壮志未酬,写下了千古绝响《满江红》,表达了誓收国土,雪耻。
④〔八年风味〕秋瑾1896年在湖南结婚,至写这首词时,恰为八年。
⑤〔思浙〕思念浙江故乡。
《满江红·怒发冲冠》全文如下: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
⑥〔侬〕我。
⑦〔峨眉〕指女子细长而略弯的眉毛。这里借指女子。
⑧〔殊〕很,甚。
⑨〔未屑〕不屑,轻视。意思是不甘心做女子。
⑩〔列〕属类,范围。
⑪〔莽红尘〕莽莽人世。
⑫〔青衫湿〕指因悲叹无知音而落泪。语出白居易诗《琵琶行》:“江州司马青衫湿。”
译文
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在浙江时那八年的生活况味。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的不屑啊!
满江红是岳飞写的。《满江红》选自《龙都--古韵临安忆》,作者是宋朝民族英雄岳飞,几百年来总是不断的被传诵,也会透过不同的乐器为之诠释,本乐曲系根据琴歌改编,苍劲、悲壮的曲调有别于歌曲的表达方式。曲调淳厚有力,。
赏析
词的下片转为抒情,格调高昂激越。“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这一组三字短句斩截有力,通过身与心的对比与反衬,写出了词人不是男儿胜似男儿的豪迈气概,表现出“鉴湖女侠”的“竞雄”精神。“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这一句,意在表明自己素有的济世情怀。“肝胆”,指关注世事、关心民生的诚心,以及为之奋斗牺牲的勇气;“因人常热”,就是热血未冷,主要指对封建专制的痛恨,对民生疾苦的同情。词的最后几句,感慨知音难遇,抱负难以施展。家庭和社会环境,就像一张无形的罗网,笼罩在词人身上。她还没有冲破这张网,已有“英雄末路”之叹,令人动容。词的结尾,发出了莽莽红尘知音难觅的叹息,无限悲情与调胀,尽在滚滚沾衣的泪水之中。
事实上,秋瑾并没有徘徊在个人的伤感中不能自拔,她是一个有行动能力的人。中秋节过后,她就离家出走,寄寓在朋友家。从此,她即融人了当时火热的革命斗争中,当家庭女教师,参加妇女集会,接受进步思想。第二个夏天,秋瑾东渡日本留学,结识了很多革命志士,包括宋教仁、黄兴、徐锡林、陈天华、陶成章等人。1904年的中秋节,她已经在日本创立了《白话》月刊,在第一期上发表《演说的好处》一文,强调演说“开化人的知识,感动人的心思”,具有启发民智的作用;在第二期上发表《敬告中国二万万女同胞》,发出了中国妇女解放的先声。她的另一首《鹧鸪天》词,真切动人地抒发了她当时的情感:“祖国沉沦感不禁,闲来海外觅知音。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嗟险阻,叹飘零,关山万里作雄行。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秋瑾后来回国,因在家乡组织起义被清政府残忍杀害,她是中国第一批为推翻几千年封建帝制而英勇牺牲的民主革命志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