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物候规律的诗句,一个含有物候规律的诗

花香鸟语统是大自然的语言,重要的是我们要能体会这种暗示,明白这种传语,来理解大自然、改造大自然。我国古代相传有两句诗说道:“花如解语应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但现在看来,石头和花卉虽没有声音的语言,却

花香鸟语统是大自然的语言,重要的是我们要能体会这种暗示,明白这种传语,来理解大自然、改造大自然。

我国古代相传有两句诗说道:“花如解语应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但现在看来,石头和花卉虽没有声音的语言,却有它们自己的一套结构组织来表达它们的本质。自然科学家的任务就在于了解这种本质,使石头和花卉能说出宇宙的秘密。而且到现在,自然科学家已经成功地做了不少工作。

以石头而论,譬如化学家以同位素的方法,使石头说出自己的年龄;地球物理学家以地震波的方法,使岩石能表白自己离开地球表面的深度;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以地层学的方法,初步摸清了地球表面即地壳里三四十亿年以来的石头历史。何况花卉是有生命的东西,一个含有物候规律的诗,它的语言更生动、更活泼。,

古代耕织图中的耖田图

我国唐、宋的若干大诗人,一方面关心民生疾苦,搜集了各地方大量的竹枝词、民歌;一方面又热爱大自然,善能领会鸟语花香的暗示,模拟这种民歌、竹枝词,写成诗句。其中许多诗句,因为含有至理名言,传下来一直到如今,还是被人称道不止。明末的学者黄宗羲说:

黄宗羲

物候规律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晕.绝 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

唐白居易(乐天)十几岁时,曾经写过一首咏芳草(《赋得古原草送别》)的诗: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这首诗形象地告诉人们平原和山上的气候不一样,物候也就不同.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里面就有物候学上的两个规律:一是。

诗人顾况看到这首诗,大为赏识。一经顾况的宣传,这首诗便被传诵开来。

这四句五言律诗,指出了物候学上两个重要规律:

第一是芳草的荣枯,有一年一度的循环;

第二是这循环是随气候为转移的,春风一到,芳草就苏醒了。

在温带的人们,经过一个寒冬以后,就希望春天的到来。但是,春天来临的指标是什么呢?这在许多唐、宋人的诗中我们可找到答案的。李白(太白)诗:

东风已绿瀛洲草,紫殿红楼觉春好。

王安石(介甫)晚年住在江宁,有诗句云: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据宋洪迈《容斋续笔》中指出:王安石写这首诗时,原作“春风又到江南岸”,经推敲后,认为“到”字不合意,改了几次才下了“绿”字。

李白、王安石他们在诗中统用“绿”字来象征春天的到来,到如今,在物候学上,花木抽青也还是春天重要指标之一。王安石这句诗的妙处,还在于能说明物候是有区域性的。若把这首诗哼成“春风又绿河南岸”,就很不恰当了。因为在大河以南开封、洛阳一带,春风带来的征象,黄沙比绿叶更有代表性,所以李白《扶风豪士歌》便有“洛阳三月飞胡沙”之句。虽则句中“胡沙”是暗指安史之乱,但河南春天风沙之大也是事实。

杨柳抽青之所以被选为初春的代表,并非偶然之事。第一,因为柳树抽青早;第二,因为它分布区域很广,南从五岭,北至关外,到处都有。它既不怕风沙,也不嫌低洼。

唐李益《临滹沱见蕃使列名》诗

漠南春色到滹沱,碧柳青青塞马多。

刘禹锡在四川作《竹枝词》云:

诗句: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规律:气候与纬度的关系,在北温带,纬度越北,冬季越早。“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早春河面上到处漂浮着的青蛙卵,到了。

江上朱楼新雨晴。

瀼西春水縠文生。

桥东桥西好杨柳。

人来人去唱歌行。

足见从漠南到蜀东,人人皆以绿柳为春天的标志。王之涣作《出塞》绝句有“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之句。这句寓意诗是说塞外只能从笛声中听到折杨柳的曲子。但在今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无论天山南北,随处均有杨柳。所以毛泽东同志《送瘟神》诗中就说“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如今春风杨柳不限于玉门关以内了。

唐、宋诗人对于候鸟,也给以极大注意。他们初春留心的是燕子,暮春、初夏注意的在西南是杜鹃,在华北、华东是布谷。如杜甫(子美)晚年入川,对于杜鹃鸟的分布,在《杜鹃》诗中说得很清楚:

西川有杜鹃,东川无杜鹃。

涪万无杜鹃,云安有杜鹃。

我昔游锦城,结庐锦水边。

有竹一顷馀,乔木上参天。

杜鹃暮春至,哀哀叫其间。

含物候规律的诗句

南宋诗人陆游(放翁),在七十六岁时作《初冬》诗:

平生诗句领流光。

绝爱初冬万瓦霜。

枫叶欲残看愈好。

梅花未动意先香。

这证明陆游是留心物候的。他不但留心物候,还用以预告农时,如《鸟啼》诗可以说明这一点:

野人无历日,鸟啼知四时;

含物候规律的诗句

二月闻子规,春耕不可迟;

三月闻黄鹂,幼妇悯蚕饥;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白居易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大林寺桃花》),道出了山地气候与平原气候的差异.山地垂直气候与诗歌唐代白居易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

四月鸣布谷,家家蚕上簇;

五月鸣鸦舅,苗稚忧草茂。

像陆游可称为能懂得大自然语言的一个诗人。

上一篇 2023年05月01 22:18
下一篇 2023年05月13 11:23

相关推荐

  • 元曲吟诵书籍图片欣赏高清,元曲

    元曲吟镇江第二季|卢挚《【双调】蟾宫曲•小卿》赏析▓祝诚/文王宜早余夫唐明觉王新南王呈兴萧建国陈恕华周笃荣/8人书法卢挚《【双调】蟾宫曲•小卿》王宜早书【双调】蟾宫曲•小卿卢挚暮云遮野寺山城。渡口风来

    2023年04月13 262
  • 耕牛的诗句

    历代咏牛诗词选1、【唐】陆龟蒙牧牛歌江草凄凄正秋半,十角吴牛放江岸。耸肩抵尾乍依偎,横去斜奔忽分散。荒陂断堑无端入,背上时时孤(繁体字泻的右边)立。日暮相将带雨归,田家烟火微茫湿。2、【唐】白居易咏官

    2023年05月02 269
  • 学而优则仕下一句,学而优则仕解释正确的是

    编者按: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牢记初心和使命,带领中国人民历经艰难险阻,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深刻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

    2023年06月05 238
  • 有钱能使鬼推磨下一句,钱是万恶之源15个问题提问

    有钱能使鬼推磨,无钱鬼也不上门。贫居闹市无人间,富在深山有远亲。下一句是“无钱便做推磨鬼”,主要是“有钱能使鬼推磨”更贴近事实,而且在日常生活当中也是被许多人用到,所以才会显得比较出名,我们都知道金钱

    2023年04月16 324
  • 此消彼长下一句,此消彼长是啥意思

    一、不必太纠结于当下,也不必太忧虑未来,当你经历过一些事情的时候,眼前的风景已经和从前不一样了。——村上春树《1Q84》二、有时候你以为天快要塌下来了,其实是自己站歪了。因为有阴影的地方,必定有光。三

    2023年06月04 289
  • 谁和谁并称元曲,谁和谁并称什么

    元曲四大家是谁?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四者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因此被称为“元曲四大家”。但历史上还有部分人认为元曲四大家是关汉卿、王实甫、马致

    2023年04月12 210
  • 白帝城的诗句,白帝城景点的诗句

    李白的一生,都漂泊在路上。他最喜欢的交通方式,是在水上坐船。酒仙李白满腹经纶,才高八斗,叹一生不得志,用诗表达的淋漓尽致!《早发白帝城》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白帝城的诗句有:赤甲城连白帝

    2023年04月30 248
  • 时不待我下一句是什么,时不我待的精辟句子

    图为《群书治要》刻本书影。(资料图片)《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有目无辞。《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

    2023年04月12 307
  • 古代诗句,古代经典宋词

    很多时候,有些诗词,像看不懂的画面,存在心里。忽然有一天,你遇到了某个风景,某份心情,就忽然明白那首诗,那句词,那幅画。那种感觉,是穿越千年的心意相通,它是如此恰当,以至于无法用其他的词语形容。记住了

    2023年05月08 303
  • 形容短暂且美好的诗句,形容时间短暂而美好的诗句

    每个人心中都会把生活憧憬成一幅画,或小桥流水,或峰峦叠翠,或渔舟唱晚,岁月静好,你我安然。繁华过处皆如烟,淡淡人生静静过。生命的长廊中,有你,有我,有花香,有阳光,足矣!人生所求,不过岁月静好,那么,

    2023年05月18 252
  • 描写落日晚霞的诗句,日落晚霞的优美诗词

    你是什么时候感觉到秋天来了呢?走过公园、走在路边,总有树叶飘荡而下,掉在地上,积成一片黄色的海洋。一阵风吹来,有点凉,拉了拉衣服,才恍然感觉,秋天真的来了。古人说:一叶落而知天下秋。还真是这么回事。落

    2023年05月15 229
  • 带罗字的诗句,罗姓霸气的微信名

    转眼已到三月,你是否对昨天依依不舍,对明天充满期待呢?有人说:不要为已消尽之年华叹息,必须正视匆匆溜走的时光。可每次,我们都是等时光溜走,才回头感慨。【应天长】懒展罗衾垂玉箸,羞对菱花篸宝髻。【木兰花

    2023年05月10 225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