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物候规律的诗句,一个含有物候规律的诗

花香鸟语统是大自然的语言,重要的是我们要能体会这种暗示,明白这种传语,来理解大自然、改造大自然。我国古代相传有两句诗说道:“花如解语应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但现在看来,石头和花卉虽没有声音的语言,却

花香鸟语统是大自然的语言,重要的是我们要能体会这种暗示,明白这种传语,来理解大自然、改造大自然。

我国古代相传有两句诗说道:“花如解语应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但现在看来,石头和花卉虽没有声音的语言,却有它们自己的一套结构组织来表达它们的本质。自然科学家的任务就在于了解这种本质,使石头和花卉能说出宇宙的秘密。而且到现在,自然科学家已经成功地做了不少工作。

以石头而论,譬如化学家以同位素的方法,使石头说出自己的年龄;地球物理学家以地震波的方法,使岩石能表白自己离开地球表面的深度;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以地层学的方法,初步摸清了地球表面即地壳里三四十亿年以来的石头历史。何况花卉是有生命的东西,一个含有物候规律的诗,它的语言更生动、更活泼。,

古代耕织图中的耖田图

我国唐、宋的若干大诗人,一方面关心民生疾苦,搜集了各地方大量的竹枝词、民歌;一方面又热爱大自然,善能领会鸟语花香的暗示,模拟这种民歌、竹枝词,写成诗句。其中许多诗句,因为含有至理名言,传下来一直到如今,还是被人称道不止。明末的学者黄宗羲说:

黄宗羲

物候规律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晕.绝 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

唐白居易(乐天)十几岁时,曾经写过一首咏芳草(《赋得古原草送别》)的诗: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这首诗形象地告诉人们平原和山上的气候不一样,物候也就不同.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里面就有物候学上的两个规律:一是。

诗人顾况看到这首诗,大为赏识。一经顾况的宣传,这首诗便被传诵开来。

这四句五言律诗,指出了物候学上两个重要规律:

第一是芳草的荣枯,有一年一度的循环;

第二是这循环是随气候为转移的,春风一到,芳草就苏醒了。

在温带的人们,经过一个寒冬以后,就希望春天的到来。但是,春天来临的指标是什么呢?这在许多唐、宋人的诗中我们可找到答案的。李白(太白)诗:

东风已绿瀛洲草,紫殿红楼觉春好。

王安石(介甫)晚年住在江宁,有诗句云: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据宋洪迈《容斋续笔》中指出:王安石写这首诗时,原作“春风又到江南岸”,经推敲后,认为“到”字不合意,改了几次才下了“绿”字。

李白、王安石他们在诗中统用“绿”字来象征春天的到来,到如今,在物候学上,花木抽青也还是春天重要指标之一。王安石这句诗的妙处,还在于能说明物候是有区域性的。若把这首诗哼成“春风又绿河南岸”,就很不恰当了。因为在大河以南开封、洛阳一带,春风带来的征象,黄沙比绿叶更有代表性,所以李白《扶风豪士歌》便有“洛阳三月飞胡沙”之句。虽则句中“胡沙”是暗指安史之乱,但河南春天风沙之大也是事实。

杨柳抽青之所以被选为初春的代表,并非偶然之事。第一,因为柳树抽青早;第二,因为它分布区域很广,南从五岭,北至关外,到处都有。它既不怕风沙,也不嫌低洼。

唐李益《临滹沱见蕃使列名》诗

漠南春色到滹沱,碧柳青青塞马多。

刘禹锡在四川作《竹枝词》云:

诗句: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规律:气候与纬度的关系,在北温带,纬度越北,冬季越早。“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早春河面上到处漂浮着的青蛙卵,到了。

江上朱楼新雨晴。

瀼西春水縠文生。

桥东桥西好杨柳。

人来人去唱歌行。

足见从漠南到蜀东,人人皆以绿柳为春天的标志。王之涣作《出塞》绝句有“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之句。这句寓意诗是说塞外只能从笛声中听到折杨柳的曲子。但在今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无论天山南北,随处均有杨柳。所以毛泽东同志《送瘟神》诗中就说“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如今春风杨柳不限于玉门关以内了。

唐、宋诗人对于候鸟,也给以极大注意。他们初春留心的是燕子,暮春、初夏注意的在西南是杜鹃,在华北、华东是布谷。如杜甫(子美)晚年入川,对于杜鹃鸟的分布,在《杜鹃》诗中说得很清楚:

西川有杜鹃,东川无杜鹃。

涪万无杜鹃,云安有杜鹃。

我昔游锦城,结庐锦水边。

有竹一顷馀,乔木上参天。

杜鹃暮春至,哀哀叫其间。

含物候规律的诗句

南宋诗人陆游(放翁),在七十六岁时作《初冬》诗:

平生诗句领流光。

绝爱初冬万瓦霜。

枫叶欲残看愈好。

梅花未动意先香。

这证明陆游是留心物候的。他不但留心物候,还用以预告农时,如《鸟啼》诗可以说明这一点:

野人无历日,鸟啼知四时;

含物候规律的诗句

二月闻子规,春耕不可迟;

三月闻黄鹂,幼妇悯蚕饥;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白居易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大林寺桃花》),道出了山地气候与平原气候的差异.山地垂直气候与诗歌唐代白居易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

四月鸣布谷,家家蚕上簇;

五月鸣鸦舅,苗稚忧草茂。

像陆游可称为能懂得大自然语言的一个诗人。

上一篇 2023年05月13 07:28
下一篇 2023年04月21 04:09

相关推荐

  • 带心字的诗句,带有心的唯美诗句

    【原文】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出处】月明相顾羞归去,都坐池头合凤箫。《寄冯初心给事》年代:宋作者:刘克庄三入承明倦论思,都门祖帐忆当时。琴弹古调将归操,箧宝初心送别诗。经岁空函无一字,侵朝明镜

    2023年04月11 289
  • 形容创新的诗句,体现创新精神的诗句

    1979年,蛇口轰然响起的填海建港开山炮,犹如一声惊蛰春雷,宣告了中国改革开放春天的真正来临。深圳这个边陲小镇,从此登上历史舞台。40年来,深圳广大干部群众披荆斩棘、埋头苦干,用世人惊叹的“深圳速度”

    2023年04月26 241
  • 腹有诗书气自华是谁的诗,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诗出自

    楚国良周渊龙,1937年生,现年86岁,湖南桂东县人,是原省轻工机械厂职工,一直爱好文学。退休后他重拾梦想,如痴如醉地沉浸在楹联著书、楹联创作的世界里,为湘潭在全国楹联界的影响贡献了一己之力。他是中国

    2023年04月25 236
  • 去年元夜时下一句,去年元夜时后面一句是什么

    在我国古代诗词中,有许多以月亮为吟咏对象,有的虽不直接吟咏月亮,但会写到月亮。若纯粹从天文学的角度去辨析诗中月亮的月相和出现的时间,也是鉴赏古诗词的一个方面吧。月亮的位相变化是自古以来最为人们注意的天

    2023年05月30 238
  • 花开半夏琉璃殇下一句,花开半夏泪成殇下一句

    钟情于告白,钟情留白。七年后和前任相遇,他是身价过亿的天才画家。而我在夜市卖馄饨。当年你偷走程哥的画,现在已经价值上千万了吧?我记得她以前就是个不良太妹,怎么不女承母业。他的兄弟们借着酒劲儿醉醺醺地开

    2023年04月18 301
  • 关于师恩的名言诗句,关于老师的名言和诗句

    严新炎/韩俊清/柯美柘/彭光明/晓言/善泽七律教师颂严新炎(湖北)孜孜传教不曾休,几度年华任水流。三尺讲台吟岁月,一支粉笔写春秋。蚕丝吐尽深情付,烛泪燃干夙愿收。有志人生经雨雪,斑斑白发壮心酬。七律教

    2023年05月01 221
  • 又是一年花开时全诗,又是一年花开时人依旧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在花开的时节里类似语句还有:又是一年花开时,人间三月芳菲始。又是一年花开时,春光明媚好景致。又是一年花开时,春景花海如画卷。春天,又称春季,是四季中的第一个季节,指立春至立夏期间,含节

    2023年05月15 234
  • 赞美儿童的诗句

    花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唐·孟浩然《春晓》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唐·王维《鸟鸣涧》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唐·《春望》杜甫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清·曹雪芹《葬花吟》春花秋

    2023年05月20 305
  • 寄情山水的诗句,山水意境的诗句

    中国是个多山之国,境内千峰耸立,万壑争辉。这众多的山脉,有的巍峨壮观、气度非凡,有的旖旎秀丽、千姿百态,具有丰富而独特不凡的文化内涵。古往今来,中国的诗人们留下了无数咏山佳作,这些作品或为名山增色,或

    2023年05月25 262
  • 元曲中花草描写,描写冬天的元曲

    晏殊是北宋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与其第七子晏几道在当时北宋词坛并称为“大晏”和“小晏”。晏殊的词读来令人唇齿生香,他最擅长在优美的词作中反应无限的人生哲理。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宋代:晏殊一曲新词酒

    2023年04月12 283
  • 柴米油盐酱醋茶的下一句,柴米油盐酱醋茶顺口溜

    1.“春去秋来又是一个四季秋收冬藏爱意满溢”2.柴米油盐酱醋茶,人间烟火也有趣。4.未曾谋面的也终会相遇,慢慢来吧,慢慢约会吧。5.生活再糟糕也不妨碍自己变得更好6.不要因为小事闷闷不乐,一切都会过去

    2023年04月17 319
  • 重生的诗句,告别过去,蜕变重生的诗句

    有一条小路,它或许泥泞不堪。但我们走着却无比的心安;有一间小屋,它或许低矮逼仄。但我们住着却无比的温暖;有一个人,她唠叨个没完。有一个人,他沉默寡言。有一种幸福叫作回家过年。对我们来说,这种幸福只需一

    2023年04月14 270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