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物候规律的诗句,一个含有物候规律的诗

花香鸟语统是大自然的语言,重要的是我们要能体会这种暗示,明白这种传语,来理解大自然、改造大自然。我国古代相传有两句诗说道:“花如解语应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但现在看来,石头和花卉虽没有声音的语言,却

花香鸟语统是大自然的语言,重要的是我们要能体会这种暗示,明白这种传语,来理解大自然、改造大自然。

我国古代相传有两句诗说道:“花如解语应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但现在看来,石头和花卉虽没有声音的语言,却有它们自己的一套结构组织来表达它们的本质。自然科学家的任务就在于了解这种本质,使石头和花卉能说出宇宙的秘密。而且到现在,自然科学家已经成功地做了不少工作。

以石头而论,譬如化学家以同位素的方法,使石头说出自己的年龄;地球物理学家以地震波的方法,使岩石能表白自己离开地球表面的深度;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以地层学的方法,初步摸清了地球表面即地壳里三四十亿年以来的石头历史。何况花卉是有生命的东西,一个含有物候规律的诗,它的语言更生动、更活泼。,

古代耕织图中的耖田图

我国唐、宋的若干大诗人,一方面关心民生疾苦,搜集了各地方大量的竹枝词、民歌;一方面又热爱大自然,善能领会鸟语花香的暗示,模拟这种民歌、竹枝词,写成诗句。其中许多诗句,因为含有至理名言,传下来一直到如今,还是被人称道不止。明末的学者黄宗羲说:

黄宗羲

物候规律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晕.绝 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

唐白居易(乐天)十几岁时,曾经写过一首咏芳草(《赋得古原草送别》)的诗: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这首诗形象地告诉人们平原和山上的气候不一样,物候也就不同.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里面就有物候学上的两个规律:一是。

诗人顾况看到这首诗,大为赏识。一经顾况的宣传,这首诗便被传诵开来。

这四句五言律诗,指出了物候学上两个重要规律:

第一是芳草的荣枯,有一年一度的循环;

第二是这循环是随气候为转移的,春风一到,芳草就苏醒了。

在温带的人们,经过一个寒冬以后,就希望春天的到来。但是,春天来临的指标是什么呢?这在许多唐、宋人的诗中我们可找到答案的。李白(太白)诗:

东风已绿瀛洲草,紫殿红楼觉春好。

王安石(介甫)晚年住在江宁,有诗句云: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据宋洪迈《容斋续笔》中指出:王安石写这首诗时,原作“春风又到江南岸”,经推敲后,认为“到”字不合意,改了几次才下了“绿”字。

李白、王安石他们在诗中统用“绿”字来象征春天的到来,到如今,在物候学上,花木抽青也还是春天重要指标之一。王安石这句诗的妙处,还在于能说明物候是有区域性的。若把这首诗哼成“春风又绿河南岸”,就很不恰当了。因为在大河以南开封、洛阳一带,春风带来的征象,黄沙比绿叶更有代表性,所以李白《扶风豪士歌》便有“洛阳三月飞胡沙”之句。虽则句中“胡沙”是暗指安史之乱,但河南春天风沙之大也是事实。

杨柳抽青之所以被选为初春的代表,并非偶然之事。第一,因为柳树抽青早;第二,因为它分布区域很广,南从五岭,北至关外,到处都有。它既不怕风沙,也不嫌低洼。

唐李益《临滹沱见蕃使列名》诗

漠南春色到滹沱,碧柳青青塞马多。

刘禹锡在四川作《竹枝词》云:

诗句: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规律:气候与纬度的关系,在北温带,纬度越北,冬季越早。“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早春河面上到处漂浮着的青蛙卵,到了。

江上朱楼新雨晴。

瀼西春水縠文生。

桥东桥西好杨柳。

人来人去唱歌行。

足见从漠南到蜀东,人人皆以绿柳为春天的标志。王之涣作《出塞》绝句有“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之句。这句寓意诗是说塞外只能从笛声中听到折杨柳的曲子。但在今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无论天山南北,随处均有杨柳。所以毛泽东同志《送瘟神》诗中就说“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如今春风杨柳不限于玉门关以内了。

唐、宋诗人对于候鸟,也给以极大注意。他们初春留心的是燕子,暮春、初夏注意的在西南是杜鹃,在华北、华东是布谷。如杜甫(子美)晚年入川,对于杜鹃鸟的分布,在《杜鹃》诗中说得很清楚:

西川有杜鹃,东川无杜鹃。

涪万无杜鹃,云安有杜鹃。

我昔游锦城,结庐锦水边。

有竹一顷馀,乔木上参天。

杜鹃暮春至,哀哀叫其间。

含物候规律的诗句

南宋诗人陆游(放翁),在七十六岁时作《初冬》诗:

平生诗句领流光。

绝爱初冬万瓦霜。

枫叶欲残看愈好。

梅花未动意先香。

这证明陆游是留心物候的。他不但留心物候,还用以预告农时,如《鸟啼》诗可以说明这一点:

野人无历日,鸟啼知四时;

含物候规律的诗句

二月闻子规,春耕不可迟;

三月闻黄鹂,幼妇悯蚕饥;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白居易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大林寺桃花》),道出了山地气候与平原气候的差异.山地垂直气候与诗歌唐代白居易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

四月鸣布谷,家家蚕上簇;

五月鸣鸦舅,苗稚忧草茂。

像陆游可称为能懂得大自然语言的一个诗人。

上一篇 2023年04月24 18:24
下一篇 2023年04月24 17:13

相关推荐

  • 夏季喜雨元曲,喜雨

    《一枝花·咏喜雨》是元曲作家张养浩的套数作品。整套曲由三支曲子组成。首曲表达了久旱逢雨的喜悦心情,表现其对农业生产和百姓的关心;梁州曲表达对自己为官的责任感和天灾的急迫感;尾声曲表达了作者期盼洪灾快点

    2023年04月09 290
  • 元曲梨花清明,唐诗宋词元曲清明是啥

    元曲中清明清明,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对于我这样一个不怎么世俗的人来说,一年二十四个节气中,唐诗宋词元曲清明是啥,最使我留恋的也是清明。,在我的心里,清明不仅有着淋漓酣畅的江南春色,它带给我更多的是

    2023年04月20 265
  • 描写雪景的诗句,描写春天雪景的诗句

    冬天的雪,是世间最美的白。今日大雪,大雪是二十四节气之二十一个,冬季六节气之三,意味着漫天飘雪的日子将要多起来。雪是上天落下的惊喜。雪,也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下的,纷纷扬扬,飘飘洒洒,不一会庭院就白茫

    2023年04月10 219
  • 沪教版高中元曲二首,上海高中是沪教版还是人教版

    元曲二首《叨叨令•天涯望尽单飞雁》文/姚永江天涯望尽单飞雁。冰封千里音书断。亨利9、四大文化名人:屈原、哥白尼、但丁、莎士比亚10、三曹:曹操、曹植、曹丕11、三苏:苏轼、苏辙、苏洵12、苏黄:苏轼、

    2023年04月11 284
  • 向阳花木易为春下一句,向阳花木易为春暗示什么感情

    一根竹的重生2017年10月底,国务院扶贫办公布全国26个贫困县脱贫摘帽,赤水成为贵州首个脱贫出列县。怎么做到的?或许,我们可以从一根竹子的重生上,寻得踪迹。赤水,素有“竹子之乡”之称。漫山遍野的竹子

    2023年04月24 307
  • 王杨卢骆当时体全诗,王杨卢骆当时体全文翻译

    叶嘉莹讲授于家慧、李晓楠整理张海涛审校我们说初唐本来注重格律,注重字句的雕琢修饰,注重对偶,注重平仄,但陈子昂却提倡复古。他说:“汉魏风骨,晋宋莫传……齐梁之间,彩丽竞繁”,齐梁以后的诗没有风骨了。中

    2023年05月02 226
  • 元旦诗句,节日诗句元旦

    光阴如水,默默流着,恍然间,2022已经成为了过去,2023来到了眼前。又是新的一年。2022年,不管你是悲伤还是喜悦,不管你是忧愁还是欢欣,都已经成为过去。2023年,带着全新的希望,向我们走来。每

    2023年05月15 251
  • 赞美桂花的诗句,描写桂花香的诗句大全

    《东城桂》唐·白居易遥知天上桂花孤,试问嫦娥更要无。月宫幸有闲田地,何不中央种两株。《东城桂》唐·白居易子坠本从天竺寺,根盘今在阖闾城。当时应逐南风落,落向人间取次生。《有木》唐·白居易有木名丹桂,四

    2023年05月11 243
  • 写边塞的诗句,最著名的十首边塞诗

    1、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2、使至塞上(唐)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吴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2023年05月25 265
  • 关于月亮的诗句100首,月亮古诗最好的10首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宋代〕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关于月亮的诗句很多,我列举了如下几句:一、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译文:皎洁的月光

    2023年05月01 223
  • 元曲古诗四句摘抄,唐诗宋词和元曲下一句

    唐诗宋词和元曲下一句,元曲,或称元杂剧,是盛行于元代的戏曲艺术,为散曲和杂剧的合称。相对于明传奇(南曲),后世又将元曲称为北曲。元曲与宋词及唐诗、汉赋并称。以下为作品摘录:(八)越调·黄蔷薇过庆元贞·

    2023年04月10 266
  • 暗恋一个人的诗句,比较惊艳的暗恋诗句

    今天是2月14日,属于爱情的日子。所谓爱情,应该是什么样子:一、暗恋篇1、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越人歌》2、前尘往事断肠诗,侬为君痴君不知。莫道世界真意少,自古人间多情痴。——苏轼《无

    2023年05月03 299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