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物候规律的诗句,一个含有物候规律的诗

花香鸟语统是大自然的语言,重要的是我们要能体会这种暗示,明白这种传语,来理解大自然、改造大自然。我国古代相传有两句诗说道:“花如解语应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但现在看来,石头和花卉虽没有声音的语言,却

花香鸟语统是大自然的语言,重要的是我们要能体会这种暗示,明白这种传语,来理解大自然、改造大自然。

我国古代相传有两句诗说道:“花如解语应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但现在看来,石头和花卉虽没有声音的语言,却有它们自己的一套结构组织来表达它们的本质。自然科学家的任务就在于了解这种本质,使石头和花卉能说出宇宙的秘密。而且到现在,自然科学家已经成功地做了不少工作。

以石头而论,譬如化学家以同位素的方法,使石头说出自己的年龄;地球物理学家以地震波的方法,使岩石能表白自己离开地球表面的深度;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以地层学的方法,初步摸清了地球表面即地壳里三四十亿年以来的石头历史。何况花卉是有生命的东西,一个含有物候规律的诗,它的语言更生动、更活泼。,

古代耕织图中的耖田图

我国唐、宋的若干大诗人,一方面关心民生疾苦,搜集了各地方大量的竹枝词、民歌;一方面又热爱大自然,善能领会鸟语花香的暗示,模拟这种民歌、竹枝词,写成诗句。其中许多诗句,因为含有至理名言,传下来一直到如今,还是被人称道不止。明末的学者黄宗羲说:

黄宗羲

物候规律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晕.绝 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

唐白居易(乐天)十几岁时,曾经写过一首咏芳草(《赋得古原草送别》)的诗: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这首诗形象地告诉人们平原和山上的气候不一样,物候也就不同.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里面就有物候学上的两个规律:一是。

诗人顾况看到这首诗,大为赏识。一经顾况的宣传,这首诗便被传诵开来。

这四句五言律诗,指出了物候学上两个重要规律:

第一是芳草的荣枯,有一年一度的循环;

第二是这循环是随气候为转移的,春风一到,芳草就苏醒了。

在温带的人们,经过一个寒冬以后,就希望春天的到来。但是,春天来临的指标是什么呢?这在许多唐、宋人的诗中我们可找到答案的。李白(太白)诗:

东风已绿瀛洲草,紫殿红楼觉春好。

王安石(介甫)晚年住在江宁,有诗句云: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据宋洪迈《容斋续笔》中指出:王安石写这首诗时,原作“春风又到江南岸”,经推敲后,认为“到”字不合意,改了几次才下了“绿”字。

李白、王安石他们在诗中统用“绿”字来象征春天的到来,到如今,在物候学上,花木抽青也还是春天重要指标之一。王安石这句诗的妙处,还在于能说明物候是有区域性的。若把这首诗哼成“春风又绿河南岸”,就很不恰当了。因为在大河以南开封、洛阳一带,春风带来的征象,黄沙比绿叶更有代表性,所以李白《扶风豪士歌》便有“洛阳三月飞胡沙”之句。虽则句中“胡沙”是暗指安史之乱,但河南春天风沙之大也是事实。

杨柳抽青之所以被选为初春的代表,并非偶然之事。第一,因为柳树抽青早;第二,因为它分布区域很广,南从五岭,北至关外,到处都有。它既不怕风沙,也不嫌低洼。

唐李益《临滹沱见蕃使列名》诗

漠南春色到滹沱,碧柳青青塞马多。

刘禹锡在四川作《竹枝词》云:

诗句: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规律:气候与纬度的关系,在北温带,纬度越北,冬季越早。“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早春河面上到处漂浮着的青蛙卵,到了。

江上朱楼新雨晴。

瀼西春水縠文生。

桥东桥西好杨柳。

人来人去唱歌行。

足见从漠南到蜀东,人人皆以绿柳为春天的标志。王之涣作《出塞》绝句有“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之句。这句寓意诗是说塞外只能从笛声中听到折杨柳的曲子。但在今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无论天山南北,随处均有杨柳。所以毛泽东同志《送瘟神》诗中就说“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如今春风杨柳不限于玉门关以内了。

唐、宋诗人对于候鸟,也给以极大注意。他们初春留心的是燕子,暮春、初夏注意的在西南是杜鹃,在华北、华东是布谷。如杜甫(子美)晚年入川,对于杜鹃鸟的分布,在《杜鹃》诗中说得很清楚:

西川有杜鹃,东川无杜鹃。

涪万无杜鹃,云安有杜鹃。

我昔游锦城,结庐锦水边。

有竹一顷馀,乔木上参天。

杜鹃暮春至,哀哀叫其间。

含物候规律的诗句

南宋诗人陆游(放翁),在七十六岁时作《初冬》诗:

平生诗句领流光。

绝爱初冬万瓦霜。

枫叶欲残看愈好。

梅花未动意先香。

这证明陆游是留心物候的。他不但留心物候,还用以预告农时,如《鸟啼》诗可以说明这一点:

野人无历日,鸟啼知四时;

含物候规律的诗句

二月闻子规,春耕不可迟;

三月闻黄鹂,幼妇悯蚕饥;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白居易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大林寺桃花》),道出了山地气候与平原气候的差异.山地垂直气候与诗歌唐代白居易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

四月鸣布谷,家家蚕上簇;

五月鸣鸦舅,苗稚忧草茂。

像陆游可称为能懂得大自然语言的一个诗人。

上一篇 2023年05月11 05:37
下一篇 2023年04月17 12:26

相关推荐

  • 元曲高中历史书,高中历史看什么书最好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1、宋朝出现了以“五大名窑”为代表的特色瓷器,元朝烧出了青花瓷和釉里红。2、北宋出现最早的纸币“交子”;宋元时期海外贸易非常繁荣,高中历史看什么书最好,外贸税收成为国库重

    2023年04月13 299
  • 事出无常必有妖上一句,事出反常必有妖后一句怎么接

    古人云:“言之太甘,其心必苦”,因为事出反常必有妖,人若反常必有刀,言不由衷定有鬼……话说的太好听了,就必然别有用心。语言是把利刃,如果任意为之,妄之滥用,把它当成“杀人”的利器,造成的后果难以想象。

    2023年04月25 262
  • 元曲精选读后感,元曲精选100首

    阅读书名:《唐诗宋词元曲》阅读者:杨晰淳指导教师:蔡美华所属学校:个旧市鸡街镇乍甸小学读《唐诗宋词元曲》有感许多中国人,都是在唐诗宋词元曲中不知不觉完成了自己的成长。小的时候,睡没有跟着李白看过“床前

    2023年04月17 302
  • 不到长城非好汉的下一句

    这些耳熟能详的句子,你知道在哪些诗词里出现过吗?就好比那句我们经常会说的“可怜天下父母心”,但是你知道,这竟然是慈禧写的吗?有缘千里来相会——《集杭州俗语诗》清·黄增色不迷人人自迷,情人眼里出西施。有

    2023年04月10 256
  • 元曲发展情况简述,简述什么是元曲

    文化是一个国家立国之本,是其得以发展的源泉,“李杜诗篇万口传”描绘出唐朝古诗的鼎盛,“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歌颂出宋词的魅力。你可知与唐诗宋词齐名的元曲,简述什么是元曲,又是何等的迷人?你

    2023年04月10 274
  • 元曲的分类举例,元曲的分类有哪些名称

    元曲作家中留有姓名、曲作的共二百二十多人,流传至今的作品有四千五百多首(套、部),其中小令三千八百多首(含带过曲),套数四百七十余套,元曲的分类有哪些名称,杂剧一百六十余部(本)。,|元·赵孟頫《窠木

    2023年04月18 286
  • 生日快乐诗句,生日快乐诗句唯美古诗

    1.岁岁年年,共欢同乐,嘉庆与时新。2.旦逢良辰,顺颂时宜。一岁一礼,一寸欢喜。3.朱颜长似,头上花枝,岁岁年年。4.万户春风为子寿,坐看沧海起扬尘。5.福与此江无尽,寿与此江俱远,名与此江清。6.岁

    2023年05月23 238
  • 唐诗元曲宋词顺序,诗经,元曲,唐诗,宋词按顺序排列

    特级语文老师用了半年时间归纳整理的5000年来与“数字”有关的文学常识合集,包括古今中外的文学常识,系统全面详细,方便记忆查询!九个字总结:“系统全面、看完不后悔”,觉得不错,可以收藏保存。这些文学常

    2023年04月19 223
  • 情侣名诗句,古诗中暗藏的情侣名字

    池鱼/故渊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一《归园田居》长安/故里故里归长安,长安有故里。—《却邪》金风玉露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秦观《鹊桥仙》相逢欲话相思苦,浅情肯信相思否。还恐漫相思,浅情人不

    2023年05月20 297
  • 元曲舞台演出的作用是,做舞台演出是正规的吗

    剧中的另一位主演,唐明皇的扮演者、国家一级演员钱振荣也表示了他对“陨玉”一折戏的喜爱,“还有最后一场‘听雨’,在杨贵妃死了以后,唐明皇终日深陷在失去杨贵妃的痛苦回忆中,不管是风声还是余生,对他来说都是

    2023年04月10 207
  • 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的诗句,50首思念家乡的诗

    久在异乡,总是会思念家乡,怀念家乡的一草一木,一桌一椅,一声鸡鸣,一声狗吠。故乡是一首永远也写不完的诗,世界上所有关于故乡的思念,都可以变成一首绝妙动人的诗。人在异乡,总怀念故乡的味道,50首思念家乡

    2023年05月18 277
  • 爱情古诗句,关于爱情的古诗词句

    1.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佚名《越人歌》2.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纳兰性德《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3.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其四》4.十年生

    2023年05月01 254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