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杂诗·其五
【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译文及注释 译文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 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不是无情之物,即使化作。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译文
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春丝到死丝方尽的下一句是什么,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注释
1.选自《龚自珍全集》
2.浩荡离愁: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
“落红不是无情物”的下一句是“化作春泥更护花”。诗句出自《己亥杂诗其五》,这首诗本质上是一首咏离别的七言绝句,作者是我国清朝时期著名诗人龚自珍,全诗为:“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
3.吟鞭:诗人的马鞭。
4.东指:东方故里。
5.天涯:指离京都遥远。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译文:青山处处埋忠诚骨,为什么需要战场马革裹尸还。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龚自珍清朝思想家、文学家,。
6.落红:落花。花朵以红色者为尊贵,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
7.花:比喻国家。
8.即:到。
赏析
这样,离别的愁绪就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
“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鸦片战争爆发后,他多次给驻防上海的江西巡抚梁章钜写信,商讨国事,并希望参加他的幕府,献计献策。可惜诗人不久就死在丹阳书院(年仅50岁),无从实现他的社会理想了,令人叹惋。
下一句是“化作春泥更护花”。这句诗出自清代诗人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全诗如下: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译文如下: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 离开北京,马鞭。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笔锋一转,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并反用陆游的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
不为独香,而为护花。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以此来表达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充分表达诗人的壮怀,成为传世名句。
全诗: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马革裹尸还。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作者:龚自珍 朝代:清代 出处:《已亥杂诗之一》释义:将士英勇阵亡在外,青山连绵,哪里不是掩埋忠勇之士的好地方,何必一定要运回家乡安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