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豚的诗句,夸奖河豚鲜美的诗句

夸奖河豚鲜美的诗句,秋冬季节,水落石出,鱼类不得不蛰伏于深水区。一元复始,春江水暖,汛期如期而至,蛰伏了一冬的鱼类便活跃起来,开始了新一轮洄游。在溯流而上的鱼类中,也包括了河豚。苏轼在《惠崇春江晚景》

夸奖河豚鲜美的诗句,秋冬季节,水落石出,鱼类不得不蛰伏于深水区。一元复始,春江水暖,汛期如期而至,蛰伏了一冬的鱼类便活跃起来,开始了新一轮洄游。

在溯流而上的鱼类中,也包括了河豚。苏轼在《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中说:“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首题画诗虚实结合,有无相生,入乎画面之内,又出乎画面之外,无愧为名家名作。

16、河豚挟鸩毒(宋·辛弃疾·《蒌蒿宜作河豚羹》)

河豚溯流而上,其出发点在哪里呢?叶梦得在《石林诗话》中说:“河豚出于海”;陶宗仪在《南村辍耕录》中说:“水之咸淡相交处产河豚。”根据这两则记载,大致可以推断出河豚溯流而上的出发点是江海交接处。其运行的轨迹,大致上是“初与潮俱上,至春深,其类稍流入于江。”终点虽然不具体,但最远可以到达长江中游武汉地区的水域。

《范饶州坐中客语食河豚鱼》(宋)梅尧臣 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杨花。河豚当是时,贵不数鱼虾。其状已可怪,其毒亦莫加。忿腹若封豕,怒目犹吴蛙。庖煎苟失所,入喉为镆铘。若此丧躯体,何须资齿牙。持问南方人,。

《诗经·采薇》中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所谓“杨柳”,不是指杨与柳,而是指蒲柳。南宋周承勋说“河豚本自食杨花”,这里的“杨花”,指的就是柳絮。柳树性喜潮湿,根系发达,有利于水土保护,所以多种植在江河岸边。一旦柳絮飘零,有相当一部分就落到了水面上,成了河豚的美食。不过唐人韩偓曾指出“柳絮盖溪鱼正肥”,似乎食柳絮是鱼儿的普遍习性,非独河豚为然。

那么,河豚独爱吃什么呢?清人黎简曾指出:“河豚春暖食芦芽。”这样看来,苏轼的诗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就可以理解为沼泽中长满了蒌蒿和芦芽,春天水涨,河豚便溯流而上觅食来了。其中一个“欲”字,就表明了河豚与蒌蒿、芦芽之间是息息相关、密切呼应的。理想的读者,不能轻易放过它们之间隐约而又真实的内在联系。

河豚的诗句有:尝罢河豚归楫动,韭芽正好河豚肥。河豚的诗句有:食鱼必河豚,清波跃河豚。结构是:河(左右结构)豚(左右结构)。注音是:ㄏㄜ_ㄊㄨㄣ_。词性是:名词。拼音是:hétún。河豚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

河豚的诗句

这样解释固然有道理,但是这两句诗还有没有别的理解呢?宋人张耒在《明道杂志》中说:“河豚鱼,水族之奇味也。”“余时守丹阳及宣城,见土人户食之。其烹煮亦无法,但用蒌蒿、荻笋、菘菜三物,云最相宜。”荻与芦同科,这里所谓“荻笋”,指的就是芦芽。之所以用芦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味道鲜美。河豚本有毒,辛弃疾在《蒌蒿宜作河豚羹》一诗中说:“河豚挟鸩毒,杀人一脔足。蒌蒿或济之,赤心置人腹。”这样看来,烹煮河豚时放入蒌蒿,可以起到解毒作用。张耒还说“菘以渗其膏耳”,可见菘菜所起的是吸收河豚膏油的作用。凭借张耒的文字记载,便可以对苏轼这首诗作别样的理解。所谓“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就是蒌蒿、芦芽刚长出来的季节,吃货们已经在等待河豚来凑成美味大餐了。从这个意义上讲,蒌蒿与芦芽便不是河豚所食的对象,而是吃货们烹煮河豚的配料。

河豚长得呆萌,深受人们喜爱,善良的人们对于这种理解未必会认同。谓予不信,我愿再举几个例子作为辅证。元人照鉴说:“毗陵二月柳花天,菘笋河豚已荐筵”;明人徐渭说:“白下酒家檐,河豚荻笋尖”;方于鲁也说:“正值江干春未晚,蒌蒿荻笋煮河豚。”综合几首诗看来,河豚都是被吃的对象,而菘菜、蒌蒿与荻笋则是固定的配菜。需要补充的是,河豚在春江水暖时溯流而上,沿江不同地区的人们食河豚的时间也不尽相同,叶梦得在《石林诗话》中说“浙人食河豚始于上元前”,柳絮飘飞时,“江西人始得食”。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宋代·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 惠崇春江晓景二首》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出自宋代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 惠崇春江晓景二首》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

苏轼从惠崇画上看到“蒌蒿满地芦芽短”,就想到“正是河豚欲上时”,其动机不言自明。那么苏轼有没有食河豚的嗜好呢?张耒在《明道杂志》中说,元祐七年苏轼守扬州,“河豚出时,每日食之”,对于河豚之毒“了无所觉,但爱其珍美而已”。陶宗仪在《南村辍耕录》中说:“东坡先生在资善堂与人谈河豚之美,云:‘据其味,真是消得一死。’”由此可见,苏轼也是一名不折不扣的食河豚的老饕。正因为如此,当他看到画面上的蒌蒿、芦芽,就打破客观叙述的距离控制,不禁联想到做大餐与之标配的河豚,便一点也不奇怪了。

《光明日报》( 2022年04月29日16版)

上一篇 2023年05月24 14:20
下一篇 2023年04月19 02:31

相关推荐

  • 出淤泥而不染全诗,出淤泥而不染书法作品

    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王勃为初唐四杰之首,一生短暂,历经波折,却始终乐观。他留下的《滕王阁序》更是千古名篇,其中充满了对世事的洞察与感叹。洞见君精选其中八句,希望我们也可以像他一样笑对人生。老当益壮

    2023年04月24 223
  • 元曲张养浩评价,张养浩元曲

    作为名臣,张养浩是元朝三俊之一;作为文学家,他更是元曲作家中的泰斗。今人对张养浩的了解,大概就是从那首《山坡羊.潼关怀古》开始的:“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

    2023年04月11 262
  • 芳菲寓意好的诗句,芳菲最经典诗句

    转眼间已进入晚春,芳菲最经典诗句,正是绿肥红瘦的时节,也是一年中最好的时光!红花凋零,绿叶繁茂,麦浪滚滚,槐树飘香,有“绿阴生昼静,孤花表春余”浅夏幽静,也有“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的满目春

    2023年05月01 262
  • 描写早晨的诗句,古人描写清晨的诗句

    古人描写清晨的诗句,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古时人们都是日出而起,日落而息,不仅心情好,而且身体棒。乡村的早晨,空气清新,生机无限,男人们早早地出门干活,妇女们也早起忙活家务,等孩子们

    2023年05月19 234
  •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的诗句,运用比喻的诗句100首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静夜思》2、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望洞庭》3、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忆江南》运用比喻的诗句如下。1.忽如一夜春风来,

    2023年05月20 261
  • 关于教育的诗句,关于教育情怀的诗句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古人在教育孩子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关于教育情怀的诗句,为我们留下了很多经典名言,这些言论在当代家庭教育中也极有借鉴意义,今天我们一起诵读古人的家教

    2023年04月22 214
  • 我国的元曲四大家,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著名大什么家

    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著名大什么家,元曲四大家指元代的剧作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或王实甫)。关汉卿的《窦娥冤》为古代悲剧的杰作;白朴的《梧桐雨》与马致远的《汉宫秋》为当时历史剧的双璧;郑光祖的

    2023年04月16 226
  • 有关四季的诗句,一首包含四季的古诗

    春天雨打梨花深闭门,孤负青春,虚负青春。——唐寅《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苏轼《春宵·春宵一刻值千金》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夜月一帘

    2023年04月10 257
  • 含有马的诗句,关于写马的古诗

    1.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王翰《凉州词》2.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3.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4.枯藤老

    2023年05月11 267
  • 夜泊秦淮近酒家的上一句,夜泊秦淮近酒家是南京吗

    泊秦淮[唐]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注释“夜泊秦淮近酒家”的上句是“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出自杜牧的《泊秦淮》,意思是入夜,我将小舟泊在秦淮河畔,临近酒家。

    2023年04月10 266
  • 元曲精选读后感,元曲精选100首

    阅读书名:《唐诗宋词元曲》阅读者:杨晰淳指导教师:蔡美华所属学校:个旧市鸡街镇乍甸小学读《唐诗宋词元曲》有感许多中国人,都是在唐诗宋词元曲中不知不觉完成了自己的成长。小的时候,睡没有跟着李白看过“床前

    2023年04月17 302
  • 男儿有泪不轻弹下一句,男儿有泪不轻弹全诗

    捌贰零李开先《宝剑记》男儿有泪不轻弹。“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出自昆剧《宝剑记·夜奔》,《宝剑记·夜奔》属明代李开先《林冲宝剑记》传奇。取材于小说《水浒传》而有所删改增饰。述八十万禁军教头林

    2023年04月30 286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