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一.这首诗的作者,春风不度玉门关,在讲《登鹳雀楼》时已介绍过了,而且其中提到了这首《凉州词》。所以,这篇拙文主要讲讲这首诗所展现的广阔意境,以及诗人的复杂情怀。
二.解释诗中的部分词语。
1.凉州词:凉州,全诗,是指唐代的凉州,现在是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据《乐府诗集·乐苑》记载,唐开元年间,常年驻守西部边关的陇右节度使郭知运把他搜集到的《凉州曲》献给酷爱音乐的唐玄宗。玄宗非常高兴,就让教坊(当时官方的音乐机构)翻成中原曲谱,并配上新的歌词演唱,所配的歌词就称为《凉州词》。后来,《凉州词》不仅出现在宫廷,而且流传至民间,当时也称为《凉州歌》。唐代许多诗人都曾为《凉州曲》写过新词,其中就有王之涣。有人统计过,起名为“凉州词”或以凉州为背景的唐诗有100多首。王之涣的这首诗又名《出塞》,也题作《听玉门关吹笛》。
2.仞:古代的长度单位,约七尺或八尺。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出自唐代王之涣的《凉州词·其一》。诗文如下:凉州词·其一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译文: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
3.羌笛:羌族的一种乐器。
4.怨杨柳:这里的杨柳,指一种叫《折杨柳》的歌曲,唐朝有折柳赠别的风俗。怨,当哀怨讲;怨杨柳,应指《折杨柳》这种哀怨的调子。诗的后两句是说:羌笛何必吹起《折杨柳》这种哀怨的曲调;要知道,春风是吹不到玉门关来的啊!
5.度:越过。联系诗中的“羌笛”与“春风”,度,解释为“吹到过”更加合适。
“春风不度玉门关”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诗句。原文:凉州词二首·其一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译文: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将士何须哀怨那柳树不。
6.玉门关:始建于汉代的一座城池,其遗址在今甘肃省酒泉市敦煌城西北90公里处的戈壁滩中,为丝绸之路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隘。学术界普遍认为,唐代的玉门关位于今甘肃省安西县城东50公里处的疏勒河岸双塔堡附近,据说此城已淹没于深水之中。此外,还有一些说法。
三.赏析这首诗。
有的评论文章说,这首诗描写了当时中国山川的雄伟气势,突出了防守边疆战士的境遇。现在,结合我们所知道的背景,透过诗中描写的意象,来猜测他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1.绘制苍茫而雄伟的景象,为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作者:王之涣 (唐)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第一句“黄河远上白云间”,其用语如画家泼墨一样,只一笔就把边塞风光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白云与黄河本来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可在诗人的笔下,它们就高兴地拉起手来。你看,汹涌澎湃的黄河此时竟然变成银色的丝带,而且不断地徐徐伸长,一直伸向那无数团银丝似的白云。这可不是强加于诗人的,诗中“上”这个动词,不就明明写出黄河徐徐流淌的样子吗?这种写法很特殊,就叫它“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结合”的艺术吧!请注意,诗的首句不仅自成一幅壮美苍茫的景象,同时还为第二句描写的意象展示了辽阔的背景。
第二句“一片孤城万仞山”,诗人仍然用他的语言作画,只几笔,就绘出了在白云之间与黄河岸边的巍然矗立的一座孤城与气势雄伟的万仞高山。至此,诗人停下画笔,他欣赏着、思索着……他大概会想到无垠的沙漠,但他终于不再着笔,因为有了“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的画面,就不仅可以使读者意识到沙漠,也许还会使他们想象到更好更美的景象呢!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王之涣《凉州词》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宋·王安石《元日》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唐·李白《春思》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春。
2.身临其境的倾听,意味深长的告慰。
现在,讲讲拙见。
其次,“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春风”应指大自然之风。但这“春风”也应同比喻离别之情的杨柳联系起来考虑,是不是暗指千里之外思念战士的家乡的亲人呢?所以,诗人的这句诗是有感而发,流露出来的是,与杨柳依依不舍的徐徐而来的春风的声音,是诗人与战士复杂而悲壮的心声的和鸣。
王之涣 春风不度玉门关出自唐朝王之涣的《凉州词》,描写了边塞凉州雄伟壮阔又荒凉寂寞的景象。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诗词原文: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
有人说,这首诗也暗写诗人的反战情绪,“春风不度玉门关”是指责皇上只知让战士打仗,却不去关心他们。我觉得这样分析是不妥的:一是逼着“春风”同皇上挂钩,这纯粹是生拉硬扯;二是王之涣的《凉州词》共两首,其中一首中有这样的句子:“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请想想,用“神武”这样的词儿夸奖皇上的诗人,怎么会指责皇上不关心戍边的战士呢?所以,对于下面这样的评论,我是不能苟同的:
“春风不度玉门关”出自《凉州词二首·其一》,作者王之涣。原文:凉州词二首·其一 唐代: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译文: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
“因为皇帝的关怀到达不了这里,所以,玉门关外士兵处境如此的孤危和恶劣。诗人委婉地表达了对皇帝不顾及戍守玉门关边塞士兵的生死,不能体恤边塞士兵的抱怨之情。”
所以,我说,这首诗是诗人在万般无奈的思绪中对战士的一种告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