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说:“《西游记》真是写得好,全部做人做事的道理都在内了。”
一句话道破此书真谛:要想人生少一些磕磕绊绊,那就必须深谙为人处世的法则。
小时候我们看的是神话故事,长大了看的是人生哲理。
里面的人物演绎着不同的人生百态,他们有各自的收获和结局。
其中蕴含的4个人生大忌,尤其值得我们警惕。
善心泛滥
一个人的善良固然没错,但如果善良过了头,那就成了灾难。
在这方面,没有谁比唐僧更有发言权。
“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这是唐僧内心的大善。
但有时候,唐僧的善心一旦泛滥起来,就一发不可收拾,甚至引来灾祸。
当师徒四人路过平顶山时,银角大王变成受伤的道士向唐僧求救。
试想一下,在此荒山野岭,突然出现一个受伤的道士,岂不可疑?
但唐僧偏偏信以为真,善心大作,一定要帮助这个“可怜的道士”。
他赶紧叫悟空来驮银角大王,结果悟空被银角幻化成的三座大山压住了,而他自己也差点成了妖怪的“盘中餐”。
在整部《西游记》中,唐僧像这样因善心泛滥而被抓走的事例数不胜数,甚至一度搞得取经团队分崩离析。
三打白骨精时,白骨精先后变成妙龄姑娘、年迈夫妇,以此幻象博得唐僧的同情。
幸好被悟空识破,将白骨精打死,他才免遭一难。
没了孙悟空的保护,唐僧寸步难行,刚入宝象国就被妖怪变成了一头老虎,吃尽了苦头。
罗素说:“若理性不存在,则善良无意义。”
善良虽然是一种优秀品质,但失去智慧的善良就是愚蠢,甚至变成一场灾难。
正所谓,大仁不仁,大善不惠。
《未出土时先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的出处是《咏竹》,作者是宋代徐庭筠。全诗内容是:不论台阁与山林,爱尔岂惟千亩阴。未出土时先有节,便凌云去也无心。葛陂始与龙俱化,嶰谷聊同凤一吟。月朗风清良夜永,可怜。
没有边界的心软,只会让对方得寸进尺;毫无原则的仁慈,只会让对方为所欲为。
善,如果没有边界,那就会变成恶人的手段,好人的羁绊。
明辨曲直的善良,才是真正的慈悲为本。
狂妄自大
“鸿蒙初辟原无姓,打破顽空须悟空。”
作为全书的主人公,孙悟空是十分耀眼的存在,但他有个最致命的缺点,就是狂妄自大,喜欢炫耀。
在菩提老祖门下学艺时,悟空便在师兄弟面前卖弄本领,惹得祖师很生气,最后将他赶出了师门。
在大闹天宫,面对如来的质问时,他更是大放厥词:
“这如来十分呆!我老孙一筋斗去十万八千里。他那手掌,方圆不满一尺,如何跳不出去?”
自以为翻云覆雨、无所不能,却不料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如此狂妄自大的后果,竟是被压在了五指山下整整五百年。
然而,五百年的“土深羁押”,依旧没有改变孙悟空的脾气秉性。
取经路上,当唐僧一行路经观音禅院时,受到寺中金池长老的款待。
唐僧为人低调,别说没有什么宝贝了,就算是真有,也不会拿出来。
可悟空见金池长老夜郎自大,不禁心中有气,便怂恿唐僧把佛祖所赐的锦斓袈裟拿了出来。
结果引得金池长老贪心大起,想方设法害人夺宝,无故生出许多麻烦。
咏竹_作者:徐庭筠 不论台阁与山林,爱尔岂惟千亩阴。未出土时先有节,便凌云去也无心。葛陂始与龙俱化,嶰谷聊同凤一吟。月朗风清良夜永,可怜王子独知音。陶渊明爱菊,周敦颐爱莲,郑板桥爱竹。其实爱竹子的人还很多。
《省心录》里有句话:“自满者败,自矜者愚。”
所有你毕露的锋芒,一定会成为你日后的毁伤。
所以,成熟的人都懂得低调藏拙。保持低调不是懦弱畏缩的样子,而是静水流深的稳重。
未出土时先有节,已到凌云仍虚心。
出自:北宋徐庭筠《咏竹》,全诗如下:不论台阁与山林,爱尔岂惟千亩阴。未出土时先有节,便凌云去也无心。葛陂始与龙俱化,嶰谷聊同凤一吟。月朗风清良夜永,可怜王子独知音。译文:不论亭台楼阁还是山林之间,喜欢你不。
我们纵然拥有狂妄的资本,也不应该有狂妄的心态。
遇难则退
有一句话:“生如逆旅,一苇以航。”
人生就像一条逆流的河,我们都在“逆流而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方式。
有人在逆境中依然勇往直前,而有的人遇到一点困难就想抽身而退。
在唐僧一行中,要比谁优点最多,可能众说纷纭,可要论缺点最多,猪八戒第一,恐怕无人反驳。
尤其是他的意志力饱受诟病。
师徒四人来到西牛贺洲,在一个贾姓人家歇宿。
当四位菩萨假意要招他们为夫婿时,唐僧不为所动,悟空识破真相,沙僧无动于衷,惟有八戒最为心动。
八戒懒惰散漫惯了,遇见这等好事,自然是不想再去取经吃苦。
结果可想而知,八戒被四圣设计捆住、吊在树上,脸上还贴了张纸条:“从此静心须改过,若生怠慢路途难。”
虽经菩萨点拨告诫,可他散漫懒惰的性情却一点也没改。
一遇到磨难,第一个闹着要散伙的是他;一遇妖怪,第一个打退堂鼓的还是他。
黄袍怪一难,悟空被唐僧赶回花果山,沙僧被妖怪抓走,小白龙则因刺杀失败身负重伤。
此时,惟有八戒还算是“自由身”,可他想的却不是如何打败妖怪、救出众人,而是对小白龙说道:
“沙兄弟已被他拿住,我是战不过他,不趁此散火,还等什么?”
好在小白龙含泪相劝八戒“千万休生懒惰”,这才请来悟空、度过此难。
整部《西游记》,单单猪八戒吵着要散伙就有不下十次。
可以说,如果不是这帮师兄弟的督促,八戒恐怕早就回高老庄去了。
罗曼·罗兰曾说:“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
勇敢者出众,畏难者出局。
很多时候,毁掉一个人的不是能力欠佳,而是懒惰畏难。
人生就是一场与自我的较量。今天你若畏难不前,明天便于优秀无缘。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走出舒适区,奋力攀登,一分耕耘,就会有一分收获。
你只管勇敢,上天自有安排。
此句诗出自宋代诗人徐庭筠的《咏竹》全诗如下:不论台阁与山林,爱尔岂惟千亩阴.未出土时先有节,便凌云去也无心.葛陂始与龙俱化,嶰谷聊同凤一吟.月朗风清良夜永,可怜王子独知音.竹笋每到春天,破土而出,给人以欣欣向荣。
随波逐流
有人说,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独立有主见,一种听话没主见。
前者懂得自己思考,后者一块糖就能带他节奏。
《西游记》中的沙僧就属于后者。
在三打白骨精时,唐僧和悟空发生激烈冲突,八戒又在旁边煽风点火,师徒之间闹得不可开交,以至于唐僧要将悟空赶走。
当悟空被逼无奈要被赶走的关键时候,沙僧却选择了沉默。
悟空临走前,对沙僧说道:“贤弟,你是个好人,却只要留心防着八戒言语,途中更要仔细。”
然而面对悟空诚挚动情的话,沙僧依然选择了沉默,竟毫无挽留之意,任凭事态发展下去。
后来在狮驼岭时,悟空被狮子精吞到了肚子里。八戒以为大师兄死了,便哭着回去要分行李散伙。
在此危急时刻,沙僧依旧是毫无主见,他不仅不去想办法,还迎合八戒:“二哥,分怎的?”
好在后来悟空成功脱险,不然这取经大业就此结束了。
宫崎骏说:“生命可以随心所欲,但不能随波逐流。”
生活中有不少人经常担心别人的想法,活在他人的目光下。
但细细想来,我们的生活并不缺复制品,而是缺少独一无二的自己。
看那些真正优秀的人,他们只不过是在努力地活出自己。
强者开道,披荆斩棘,弱者盲从,随遇而安
不要活在别人的眼中,也不要活在别人的嘴里,做一个内心强大的自己。
▽
人生太短,别醒太晚。
读懂《西游记》,你就会明白:什么是应该坚持的,什么是应该摒弃的。
人生亦是西行路,吾辈皆为取经人。
每个人都会在前行中经受苦难,同样,苦难也会促进我们成长。
先胜己,再胜人。只有克服了自己的缺点,才有底气战胜外在的艰险。
人生不易,避开四忌,守住本心,修得圆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