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荆轲的诗句,描写荆轲刺秦王的诗句

悠悠华夏,多少英雄人物已化为无迹可寻的尘土,游侠荆轲何幸,在死去2000余年后,当年永绝的地方仍世代将他铭记。荆轲塔、易水……丝丝缕缕的印迹告诉人们,那副血肉之躯存在过,生动过,并且留下了传奇。荆轲行

悠悠华夏,多少英雄人物已化为无迹可寻的尘土,游侠荆轲何幸,在死去2000余年后,当年永绝的地方仍世代将他铭记。荆轲塔、易水……丝丝缕缕的印迹告诉人们,那副血肉之躯存在过,生动过,并且留下了传奇。

荆轲行刺的动机虽难以准确界定,但是几千年来众口一词的英雄之说,历代对荆轲的歌咏,当是对荆轲义举的最大赞同。

因此,同学们在学习《荆轲刺秦王》一课时,若能再读一些历代歌咏荆轲的诗,则可以从中看到荆轲在人们心中如何留有不可磨灭的印象。

只重荆轲一片心

《文镜秘府论·论文意》有言:“咏史者,读史见古人成败,感而作之。”由此看来,历代人民歌咏荆轲,是因为有感于他的事迹慷慨悲壮:

《文镜秘府论·论文意》有言:“咏史者,读史见古人成败,感而作之。”由此看来,历代人民歌咏荆轲,是因为有感于他的事迹慷慨悲壮:

一举无两全,荆轲遂为血。 诚知匹夫勇,何取万人杰。 无道吞诸侯,坐见九州裂。 史 李峤 马记天官设,班图地里新。善谈方亹亹,青简见彬彬。 方朔初闻汉,荆轲昔向秦。正辞堪载笔,终冀作良臣。 三不为篇 海顺 我欲偃文修武。

并刀昨夜匣中鸣,燕赵悲歌最不平。

易水潺湲云草碧,可怜无处送荆卿!

高渐离趁势变了一个调,乐音显得更为激昂,荆轲继而唱道: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 太子丹最后被彻底地感动了,跪在地上向荆轲敬了一杯酒。4、《剑客》唐/贾岛 十年辛苦劳作,磨出一把利剑,剑刃寒光闪烁,只是未试锋芒。 如。

——陈子龙《渡易水》

地入幽州白日沉,寒云莽莽水阴阴。

亦知匕首难成事,只重荆轲一片心。

赞美荆轲的诗句

——王邦畿诗 过易水

督亢坡前积雪残,画图千载惜燕丹。

行人莫洒荆轲泪,赢得秦王魄已寒。

——汪懋卿《督亢坡》

荆轲“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试图完成劫持或刺杀秦王的壮举,明知凶多吉少,但却视死如归,义无返顾。人们看重的是他的“一片心”,即反抗强秦的坚强意志和不屈的精神。他虽然失败了,但“赢得秦王魄已寒”,为人民解除了心头之恨。在人们的心目中,秦始皇是强权和暴力的象征,而荆轲敢于蔑视他,、抗拒他,便理所当然地成为反抗强权和暴力的象征。鲁迅在《这个与那个》中说:“中国一向就少有失败的英雄,少有牺牲的反抗,少有敢单身鏖战的武人,少有敢抚哭叛徒的吊客;见胜兆则则纷纷聚集,见百兆则纷纷逃亡。”而荆轲正堪称这样失败的英雄,所以能受到历代人们的钟爱。

君子死知己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春秋战国门荆轲 》作者:周昙 年代:唐 反刃相酬是匹夫,安知突骑驾群胡。有心为报怀权略,可在於期与地图。《丙午十月十三夜梦过一大冢傍人为余言此荆轲》作者:陆游 年代。

赞美荆轲的诗句

有些诗还涉及到了荆轲为谁而献身的问题。譬如下面的诗:

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赞美荆轲的诗句

——陶渊明《咏荆轲》

1.《咏史诗》年代: 魏晋 作者: 阮瑀 燕丹善勇士。荆轲为上宾。图尽擢匕首。长驱西入秦。素车驾白马。相送易水津。渐离击筑歌。悲声感路人。举坐同咨嗟。叹气若青云。2.《咏史》年代: 魏晋 作者: 左思 荆轲饮燕市,。

荆轲原不识燕丹,只为田光一死难。

——李贽《咏史》

“君子死知己”,意为荆轲为知己者死。这“知己者”是谁,诗人没有明说,但一般都理解为太子丹。古人所说“士为知己者死”,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报知遇之恩,如聂政对严仲子,豫让对智伯。二是报相知之情,如俞伯牙对钟子期。荆轲与太子丹的关系,与上述两种情况有所不同。司马迁在《刺客列传》中对荆轲接受使命的过程是较具体的记述:“太子再拜而跪,膝行流涕。……久之,荆轲曰:‘此国之大事也,臣驽下,恐不足以任使。’太子前,顿首,固请毋让,然后许诺。”荆轲的终于许诺,不是因为先此接受了太子丹的什么恩惠,而是因为太子丹推心置腹、诚恳相求。太子丹的复仇,体现了抗击强秦的勇气和决心,并关联到燕国的存亡和其他诸侯国的安危。太子丹的复仇愿望是,“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侵地,若曹沫之与齐桓公,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诸侯得合从,其破秦必矣。”着说明刺杀秦王并非是一己之私事,而是具有重大的政治目的。荆轲是一个有志向、有抱负而又未能得到施展的人。他“好读书击剑,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后来到了燕国,虽身居社会下层却怀抱壮志,结交高渐离,、田光等有志之士。诚如郭嵩涛在《史记札记》中所说:“荆卿胸中尽有抱负,尽有感发,与游侠者不同。”他支持太子丹的复仇,实际上是支持抗秦的力量。豫让为智伯复仇,聂政为严仲子复仇,实际上不过是为厚待自己的人卖命,而荆轲却是为燕国以至其他诸侯国报仇雪恨。前者属于游侠,而后者实为义士。如果我们不拘泥于前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模式,而顾及到荆轲与太子丹在抗秦事业上的共同思想基础,承认他们在这方面的“相知”,那么,陶渊明说“君子死知己”,是可以成立的。

萧萧易水至今寒

历代的不少诗人都被这易水诀别时的悲歌感动了,并为之咏叹:“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骆宾王《易水送别》);“易水悲歌泪数行。”(陆游《读史有感》);“慷慨悲歌唯击筑,萧萧易水至今寒。”(李贽《咏史》)。

上一篇 2023年04月10 00:53
下一篇 2023年04月24 10:48

相关推荐

  • 游子吟的诗句,游子吟完整10句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从前踏进腊月。年味就越来越浓了。这时,流离在异地他乡的游子。便会萌发思念亲人和故乡的情怀。古代的文人墨客。为此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句。孟浩然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2023年06月06 242
  • 坐怀不乱下一句是啥,坐怀不乱的前一句歇后语

    一个人若是踏着别人的脚印前进,那么总有一天会迷路。在充满迷离的人生旅途中,坐怀不乱的前一句歇后语,要找好自己的方向,只要是正确的,就坚定的走下去,无论结果怎样,哪怕是遍体鳞伤。很多时候,伤害我们的不是

    2023年05月29 250
  • 攻克乃还下一句,攻克乃还典故什么意思

    炀皇帝上之下大业四年(戊辰、608)隋纪五隋炀帝大业四年(戊辰,公元608年)[1]春,正月,乙巳,诏发河北诸军五百余万穿永济渠,引沁水南达于河,北通涿郡。丁男不供,始役妇人。[1]春季,正月,乙巳(

    2023年05月11 311
  • 描写父爱的诗句,赞美父爱的千古诗句

    世界上最无声的爱,大约就是父爱。没有母爱的绵密深沉,没有情爱的热烈炽浓,父亲的爱是无声的。也许,父亲不会写散文诗,但他知道我晚上有没有盖好被子;也许,父亲不会大声说爱我,但他会在雨天把伞倾到我这一边;

    2023年05月29 270
  • 元曲的正式名称叫做,字的名称叫什么

    窦娥冤(唱二黄散板)忽听得唤窦娥愁锁眉上,想起了老婆婆好不凄凉。只见她发了怒有话难讲,禁妈妈呼唤我所元曲又称夹心。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一般来说,元杂剧和散曲合

    2023年04月20 260
  • 汉赋元曲万代情下联,汉赋唐诗宋词元曲

    一、冷落清秋,晓风残月,一卷温婉如玉的红笺小字,逝水流年里已怅然成一曲绿肥红瘦的寂寞。拈花之余,汉赋唐诗宋词元曲,菩提尘埃,幽梦将断落为碎心的经历。生命的清醉美妙,在记忆的紫陌红尘,已如指尖下的九月裂

    2023年04月17 276
  • 赞美白鹿原的诗句,赞美白鹿原的景色诗词

    高五幸:踏雪白鹿原丨风雪挡不住回家的路(诗歌两首)高五幸2.描写白鹿的诗句1.《白鹭》白居易人生四十未全衰,我为愁多白发垂.何故水边双白鹭,无愁头上亦垂丝?2.《宿白鹭洲寄杨江宁》李白朝别朱雀门,暮栖

    2023年04月09 225
  • 吵归吵闹归闹的下一句,玩归玩闹归闹幽默下句

    老婆,帮我拿瓶酒来。帮你拿个屁,一天到晚喝老酒,看到你就来气。我当初的眼睛没擦脸才嫁给你的,我当初把你取过来是为民除害,你知道吗?我想起当初咋给你,后悔到现在,白嫁给你彩礼都没有。有些道理讲一点都不错

    2023年05月10 277
  • 看花的诗句,赏花心情的诗句

    三月的新芽,迎来四月的嫩绿,三月的清香,换来四月的浓郁。花儿吐艳,柳枝婀娜,山峦叠翠,处处芳菲浸染。“花”一直以来是文学中至为重要的意象,在诗词中更是历代文人笔下之常客。四月美在花开,也美在花落,纵然

    2023年04月24 214
  • 宋词元曲是中华优秀,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后面是什么

    10:灯半昏时,月半明时《双调·蟾宫曲》春情·徐再思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身以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空一缕余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证候来时,正是何时?灯半昏时,月半明时。只有时光荏苒

    2023年04月16 225
  • 正直善良正能量的诗句,人品与德行的诗句

    1.惟天下之至诚,为能化。《礼记·中庸》只有天下最真诚的心才能感化人。2.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离娄上》真诚,是自然之理;心地真诚,是为人处世之理。3.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周

    2023年05月14 299
  • 虫声新透绿窗纱的上一句,今夜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特别【读诗手记】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文/皇城一兵朝日残莺伴妾啼,开帘只见草萋萋。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这是唐代诗人刘方平的《代春怨》七绝诗。刘方平是盛唐时期的诗人,洛阳人,约公元7

    2023年05月04 308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