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荆轲的诗句,描写荆轲刺秦王的诗句

悠悠华夏,多少英雄人物已化为无迹可寻的尘土,游侠荆轲何幸,在死去2000余年后,当年永绝的地方仍世代将他铭记。荆轲塔、易水……丝丝缕缕的印迹告诉人们,那副血肉之躯存在过,生动过,并且留下了传奇。荆轲行

悠悠华夏,多少英雄人物已化为无迹可寻的尘土,游侠荆轲何幸,在死去2000余年后,当年永绝的地方仍世代将他铭记。荆轲塔、易水……丝丝缕缕的印迹告诉人们,那副血肉之躯存在过,生动过,并且留下了传奇。

荆轲行刺的动机虽难以准确界定,但是几千年来众口一词的英雄之说,历代对荆轲的歌咏,当是对荆轲义举的最大赞同。

因此,同学们在学习《荆轲刺秦王》一课时,若能再读一些历代歌咏荆轲的诗,则可以从中看到荆轲在人们心中如何留有不可磨灭的印象。

只重荆轲一片心

《文镜秘府论·论文意》有言:“咏史者,读史见古人成败,感而作之。”由此看来,历代人民歌咏荆轲,是因为有感于他的事迹慷慨悲壮:

《文镜秘府论·论文意》有言:“咏史者,读史见古人成败,感而作之。”由此看来,历代人民歌咏荆轲,是因为有感于他的事迹慷慨悲壮:

一举无两全,荆轲遂为血。 诚知匹夫勇,何取万人杰。 无道吞诸侯,坐见九州裂。 史 李峤 马记天官设,班图地里新。善谈方亹亹,青简见彬彬。 方朔初闻汉,荆轲昔向秦。正辞堪载笔,终冀作良臣。 三不为篇 海顺 我欲偃文修武。

并刀昨夜匣中鸣,燕赵悲歌最不平。

易水潺湲云草碧,可怜无处送荆卿!

高渐离趁势变了一个调,乐音显得更为激昂,荆轲继而唱道: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 太子丹最后被彻底地感动了,跪在地上向荆轲敬了一杯酒。4、《剑客》唐/贾岛 十年辛苦劳作,磨出一把利剑,剑刃寒光闪烁,只是未试锋芒。 如。

——陈子龙《渡易水》

地入幽州白日沉,寒云莽莽水阴阴。

亦知匕首难成事,只重荆轲一片心。

赞美荆轲的诗句

——王邦畿诗 过易水

督亢坡前积雪残,画图千载惜燕丹。

行人莫洒荆轲泪,赢得秦王魄已寒。

——汪懋卿《督亢坡》

荆轲“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试图完成劫持或刺杀秦王的壮举,明知凶多吉少,但却视死如归,义无返顾。人们看重的是他的“一片心”,即反抗强秦的坚强意志和不屈的精神。他虽然失败了,但“赢得秦王魄已寒”,为人民解除了心头之恨。在人们的心目中,秦始皇是强权和暴力的象征,而荆轲敢于蔑视他,、抗拒他,便理所当然地成为反抗强权和暴力的象征。鲁迅在《这个与那个》中说:“中国一向就少有失败的英雄,少有牺牲的反抗,少有敢单身鏖战的武人,少有敢抚哭叛徒的吊客;见胜兆则则纷纷聚集,见百兆则纷纷逃亡。”而荆轲正堪称这样失败的英雄,所以能受到历代人们的钟爱。

君子死知己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春秋战国门荆轲 》作者:周昙 年代:唐 反刃相酬是匹夫,安知突骑驾群胡。有心为报怀权略,可在於期与地图。《丙午十月十三夜梦过一大冢傍人为余言此荆轲》作者:陆游 年代。

赞美荆轲的诗句

有些诗还涉及到了荆轲为谁而献身的问题。譬如下面的诗:

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赞美荆轲的诗句

——陶渊明《咏荆轲》

1.《咏史诗》年代: 魏晋 作者: 阮瑀 燕丹善勇士。荆轲为上宾。图尽擢匕首。长驱西入秦。素车驾白马。相送易水津。渐离击筑歌。悲声感路人。举坐同咨嗟。叹气若青云。2.《咏史》年代: 魏晋 作者: 左思 荆轲饮燕市,。

荆轲原不识燕丹,只为田光一死难。

——李贽《咏史》

“君子死知己”,意为荆轲为知己者死。这“知己者”是谁,诗人没有明说,但一般都理解为太子丹。古人所说“士为知己者死”,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报知遇之恩,如聂政对严仲子,豫让对智伯。二是报相知之情,如俞伯牙对钟子期。荆轲与太子丹的关系,与上述两种情况有所不同。司马迁在《刺客列传》中对荆轲接受使命的过程是较具体的记述:“太子再拜而跪,膝行流涕。……久之,荆轲曰:‘此国之大事也,臣驽下,恐不足以任使。’太子前,顿首,固请毋让,然后许诺。”荆轲的终于许诺,不是因为先此接受了太子丹的什么恩惠,而是因为太子丹推心置腹、诚恳相求。太子丹的复仇,体现了抗击强秦的勇气和决心,并关联到燕国的存亡和其他诸侯国的安危。太子丹的复仇愿望是,“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侵地,若曹沫之与齐桓公,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诸侯得合从,其破秦必矣。”着说明刺杀秦王并非是一己之私事,而是具有重大的政治目的。荆轲是一个有志向、有抱负而又未能得到施展的人。他“好读书击剑,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后来到了燕国,虽身居社会下层却怀抱壮志,结交高渐离,、田光等有志之士。诚如郭嵩涛在《史记札记》中所说:“荆卿胸中尽有抱负,尽有感发,与游侠者不同。”他支持太子丹的复仇,实际上是支持抗秦的力量。豫让为智伯复仇,聂政为严仲子复仇,实际上不过是为厚待自己的人卖命,而荆轲却是为燕国以至其他诸侯国报仇雪恨。前者属于游侠,而后者实为义士。如果我们不拘泥于前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模式,而顾及到荆轲与太子丹在抗秦事业上的共同思想基础,承认他们在这方面的“相知”,那么,陶渊明说“君子死知己”,是可以成立的。

萧萧易水至今寒

历代的不少诗人都被这易水诀别时的悲歌感动了,并为之咏叹:“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骆宾王《易水送别》);“易水悲歌泪数行。”(陆游《读史有感》);“慷慨悲歌唯击筑,萧萧易水至今寒。”(李贽《咏史》)。

上一篇 2023年05月02 20:46
下一篇 2023年05月14 21:30

相关推荐

  • 形容春天来的诗句,形容春天悄然而至的诗句

    转眼到人间四月,春天要走了。像迎春一样,送春也要有仪式感。黎明破晓的曙光,停在晚春青涩的风里,细碎光影里跳跃的尘萦,绕过匆匆年华温柔着时光,岁月如此静宁又美好地停留。诗人们也不舍春天,他们想尽办法留住

    2023年04月18 239
  • 唐诗宋词元曲的要领,唐诗宋词元曲

    古诗词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1、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2023年04月10 301
  • 元曲四大家悲剧以及作者,杂剧四大家和元曲四大家

    杂剧四大家和元曲四大家,元曲四大家指元代的剧作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或王实甫)。关汉卿的《窦娥冤》为古代悲剧的杰作;白朴的《梧桐雨》与马致远的《汉宫秋》为当时历史剧的双璧;郑光祖的《倩女离魂

    2023年04月10 211
  • 自嘲的诗句翻译,自嘲自己傻的诗句

    自嘲本是后山人。偶做前堂客。《卜算子·自嘲》全诗翻译:本是没见过世面的人,偶然的机会登上了大雅之堂;本是醉里看书只学了一点点知识就坐井观天说大话。纵然胸有大志却不屑功名利禄,用犹如大海广阔的胸襟来看到

    2023年05月02 237
  • 思念女儿的诗句,表达异地思念女儿的句子

    正所谓儿行千里母担忧,但是父亲也是一样担忧,只是男人从古到今都是表达比较含蓄,但是那一份父爱,同样令人感动;在文学作品里我们经常会看到赞美母爱的作品,而描写父爱的作品就相对要少一些。不过古代的诗人,他

    2023年06月05 280
  • 描写学习的诗句

    1.神童诗(宋·汪洙)少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2.神童诗(宋·汪洙)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3.言志诗(明·杨继盛)读律看书四十年,乌纱头上有青天。男儿

    2023年05月23 273
  • 紫藤花的诗句,七绝·咏紫藤花

    图片来源|网络我从老家回来了~见识到老家的新变化,从漫山的杜鹃花,到白檵木当道。而紫藤花却是深春唯一的主角。它美得浪漫,美得霸道,美得仙气飘飘。忍不住想倾诉,想为紫藤花写点什么。1、紫藤挂云木,花蔓宜

    2023年05月26 280
  • 百转千回下一句是什么,纵然是百转千回下一句

    人生际遇,百转千回。我们且行且珍惜:每遇见一个过客,都是一种幸福,每一次回眸都是一场最美。缘来时,我们珍惜,缘走时,我们释然。于流年的光影里,盛世浮光,一场醒悟,爱我者,为我心忧,弃我者,为我何求?宿

    2023年04月17 242
  • 唯美诗句取名,藏在诗句里的绝美名字

    烨煜辉煌般的名字非常震撼人心,它充满了希望、激情和梦想,藏在诗句里的绝美名字,让人感受到一种无限的力量和活力。拥有这样的名字,感觉会是一种莫大的荣耀,也会让人有一种超越自我的动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下

    2023年05月24 245
  • 72个字的元曲,元曲的特点是四个字概括

    9.《双调·蟾宫曲·春情》元朝·徐再思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空一缕余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证候来时,正是何时?灯半昏时,月半明时。10.《一枝花·不伏老》元

    2023年04月20 285
  • 第五个字是花的诗句,花在第五个字的诗句七言

    文丨诗词君春天,百花齐放。古人咏花,或直白表达对花的喜爱,或以花的特殊气质寓意自己的人生态度。花在第五个字的诗句七言,“飞花令”,原本是古人行酒令时的一个文字游戏,玩法很多,要求也比较严格。改良过的现

    2023年05月04 238
  • 形容美丽却有毒的诗句,有关美丽有毒的诗句

    夹竹桃又名柳叶桃,原产波斯和印度,有关美丽有毒的诗句,唐宋时期引栽我国。明代的《群芳谱》中云:“夹竹桃花五瓣,长筒,瓣微尖,淡红娇艳,类桃花;叶狭长,类竹,故名夹竹桃。”,清代的《花镜》云:“自岭南来

    2023年05月09 219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