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下之忧而忧下一句是什么,先天下之犹而犹的下一句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千古传颂的《岳阳楼记》,深切地表达了范仲淹忧国忧民的忧患意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千古传颂的《岳阳楼记》,深切地表达了范仲淹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所呈现出的胸襟抱负,早已成为历代文人士子安身立命的精神动力,这一忧乐思想也是范仲淹一生言行最精炼的总结。

一、以能建功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和教育家,他一生几度沉浮,但忧国忧民之心从未因一时的挫折而消减。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范仲淹都心系国运,情牵民生,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范仲淹任泰州西溪盐官时,发现每年秋季海水上涨的时候,黄海水汹涌澎湃滚滚而来,泰州、楚州、通州等州县民舍淹没,人畜死亡,土地盐化,百姓无以为生。范仲淹在江淮发运副使张纶的支持下,克服种种困难,筑堰捍海,解决了海潮之患,使百姓安居乐业,时人颂曰:“我思范公,水远堤长。” 他在苏州就任后又遇上大雨成灾,大水3个月不退,“民田不得耕”。

范仲淹提出了疏浚河道引太湖水入海的治水方案,并亲临一线指挥,仅用了两个多月的工夫,工程便全部顺利完成,从此解除了水灾之患,保障了江南四州农业生产的发展。范仲淹以“修围、浚河、置闸”为主的治水策略,泽被后世,自南宋一直至元、明的两浙职守,都依照这个模式去整治水患。

范仲淹的治理才能还体现在军事上。公元1040年,他奉调西北前线,担任边防主帅。针对西北地区地广人稀、山谷交错、地势险要的特点,范仲淹提出“积极防御”的守边方略,即在要害之地构筑城寨,修葺城池,建烽火墩,形成坚固的防御体系。他推行军事改革,取缔按官职带兵的旧制,改为根据敌情选择战将的应变战术;建立营田制,解决军需问题;精选将帅,大力提拔军队将领,使西北军中涌现出狄青、种世衡等一批名将。同时对沿边少数民族诚心团结,慷慨优惠,严立赏罚公约,使其安心归宋。这些军事策略,使西北军事防务形势发生根本性变化,边境局势大为改观,西北边境得以重获和平。

公元1043年春,宋与西夏议和告成,边境局势稍有缓和,范仲淹奉诏回京,升为参知政事。宋仁宗在天章阁召见他,询问关于国家兴革的大事。范仲淹对当时朝政的弊病极为痛心,于是认真总结其从政28年来的改革思想,提出“十事疏”,这就是著名的《答手诏条陈十事》,先天下之犹而犹的下一句,《宋史》中记载为“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长官、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推恩信、重命令、减徭役”。,

这十项改革,都是针对时弊的切实建议,主旨思想是通过廉政达到精兵简政,卸下朝廷背负的沉重政治经济包袱,进而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宋仁宗对范仲淹所提十项措施非常赞赏,当即颁布全国,付诸实施。新政虽只推行一年,却开北宋改革风气之先,成为王安石“熙宁变法”的前奏。

二、以廉名世

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6.中心思想:这篇文章叙述了事情的。

仁宗二十岁时,“垂帘听政”的刘太后让仁宗同百官一起,在前殿给她叩头庆寿,范仲淹坚决反对:“奉亲于内,自有家人礼,顾与百官同列,南面而朝之,不可为后世法。”认为这样做混淆了家礼与国礼,损害君主尊严,便上奏要求停止庆寿。

公元1035年,范仲淹因在苏州治水有功,又被调回京师,他看到时任宰相的吕夷简广开后门,滥用私人,范仲淹根据调查,绘制了一张“百官图”呈报给仁宗,并指着图中开列的众官调升情况,对吕夷简所用之人提出尖锐的批评。

范仲淹被贬为饶州知州后,在附近做县令的梅尧臣,写了一首《灵乌赋》给他,劝他从此拴紧舌头,锁住嘴唇,除了随意吃喝之外,只管翱翔。范仲淹立即回了一首同题《灵乌赋》,斩钉截铁地表示,不管人们怎样厌恶乌鸦的哑哑之声,我却“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先天下之忧而忧下一句:后天下之乐而乐。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

先天下之忧而忧下一句是什么

范仲淹一生勤于修身,严于律己,公而忘私。按宋朝的规定,大臣临终前要留《遗表》,内容多是向皇帝提出对自己对子女和家人的请求。而范仲淹在《遗表》中,先是谈了自己生平志愿,接着谈了自己做人的原则和忧国忧民的忠心,最后他请求皇帝要“上承天心,下徇人欲。

彰慎刑赏,而使之必当。精审号令,而期于必行。尊崇贤良,裁抑侥幸……”这份600多字的《遗表》,除了谈论国家大事、治国之道外,只字不谈个人和家庭之事。《孟子·尽心上》曰:“独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范仲淹的一生不仅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凝练,更是“忧乐”观最好的诠释。

三、以德润身

范仲淹做人做官,时刻保持自省自律,时常说“不矜细行,终累大德”。

据记载,范仲淹从入仕至官居参知政事(副宰相),直至去世,身边未增加一名仆役。他一生奔波各地供职,长期居无定所。到了晚年,其子弟劝他也在洛阳置地修园,“为逸老地”。范仲淹坚决反对:“人苟有道义之乐……况居室乎?”“吾所患在位高而艰退,不患退而无居也。”他担心的不是退闲后有没有地方住,而是国事繁忙退不下来。

范仲淹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他的文章简练,笔锋犀利,才华横溢,很受人崇拜。他一生给人写了很多碑铭、墓志、序文等,但一律拒收酬金,分文不取。

先天下之忧而忧下一句是什么

公元1046年,范雍去世,范仲淹给他写了墓志,称赞范雍是“邦之伟人”。范雍的儿子为了表达谢意,给范仲淹送去了非常贵重的礼物,他拒不接受。后来范雍之子又送去了父亲收藏多年的书画珍品,范仲淹仍然拒不接受。这一来范雍的儿子感到很为难,最后范仲淹只好留下了一本很普通的《道德经》。

先天下之忧而忧下一句是什么

范仲淹虽然自己清廉节俭,却乐善好施。他晚年回到了家乡姑苏为官,把所有收入和赏赐都捐献出来,设义田、建义学。在苏州首创“义庄”。一生为官的范仲淹至死身边几乎没有资财,“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而殓无新衣,友人醵资以奉葬。”虽贫穷至此,却为时人爱戴。

《宋史》载:“(范仲淹)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数百位羌族部族的首领,“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

宋代廉吏中,范仲淹为代表性人物。他既以能建功,又以廉为本,以德润身,集廉能于一体,是我国历史上“六廉”思想的忠实践行者。

范仲淹一生才堪大任,德匹其位,道德文章盖世。苏轼称其为“盖行求无愧于圣贤,学求有济于天下,古之所谓大儒者,有体有用,不过如此。”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出自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原句为: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意思就是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分愁,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力。范仲淹(9。

尤其是他的“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所呈现出的政治理想、家国情怀和价值取向,为后世立下了一座精神丰碑,也理应成为所有为官为政者的价值追求!

上一篇 2023年05月04 16:37
下一篇 2023年05月02 14:31

相关推荐

  • 医不自治下一句,医不自医,人不渡己意思

    “医不叩门”这句俗语指的是在医者没有接到邀请,即便有再高的医术,也是不能主动去叩病人家的门为病人施治的,难道是医生清高、冷漠、还是怕承担责任......,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自古以来,古人就有医者

    2023年04月25 260
  • 浣溪沙全诗,《浣溪沙》李清照

    译典2021.9.28第505期浣溪沙纳兰性德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古今幽恨几时平!教育部组织编写,温儒敏总主编《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下

    2023年04月25 309
  • 男子单相思女子的诗句,男子单相思女子的诗句有哪些

    《诗经》被誉为“世界最美的书”。这部记载着从西周到春秋时期、长达五百多年岁月的诗歌总集,在历史的长河中流淌至今。它满载着远古之风,穿越千年,为我们送来依然至美的歌谣,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带给我们清澈和

    2023年05月29 306
  • 离乡的诗句,离别不舍又必须走的诗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99句思乡古诗词,说不尽的乡思与乡愁!1、共看明月庆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2、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3、燕塞月,缺了又还圆。4、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5、便与甘棠同不剪,苍髯白甲

    2023年05月30 262
  • 芦苇的诗句,芦苇最经典的诗句

    芦苇最经典的诗句,暮秋时节最美的风景在我看来不是万紫千红,万山红遍,而是那随风摇曳的芦苇,似乎在书写着四季的赞歌,古人写芦苇的诗词从诗经开始。比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出自先秦:佚名《蒹葭》。下面

    2023年04月10 255
  • 夸女人漂亮的诗句,赞美女子美貌的诗

    赞美女子美貌的诗,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华坪女子高中誓词今天是3月8日,是属于所有女人的节日。诗词君想把这段话

    2023年06月03 226
  • 爱国名言诗词,爱国的名言名句和爱国的古诗

    中国人一直有家国的观念。爱家、爱国。心存家国,立身立德。99句爱国诗词。哪一句打动你了?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高蟾《金陵晚望》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2023年04月22 213
  • 元曲杂剧作家,元曲杂剧四大家

    元曲杂剧四大家,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元代是元曲的鼎盛时期,先后涌现出了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四位杰出的杂剧作家,被后人称为“元曲四大家”,其中有三人是

    2023年04月11 220
  • 草树知春不久归的下一句,知春的下一句是什么古诗

    “细雨连绵暮春到雨生百谷夏将至”4月19日22时45分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来了4月18日,湖北省宣恩县沙道沟镇班大湖村,农民在田间劳作。新华社发(王俊摄)此时节春天即将走到尾声万物将展现出蓬勃生

    2023年05月18 294
  • 诗狂是谁,死得最惨的诗人

    诗圣、诗仙、诗魔、诗神、诗狂、诗佛、诗鬼都是谁?文|明炫翊中国文化中,诗绝对是不可忽视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文化灿烂的篇章。历史上出现的诗人有很多,不过最有名的,应该就是被冠以别号的诗人,那么这些

    2023年05月21 218
  • 边塞诗句,边塞古诗大全50首

    边塞诗是诗歌史上一个比较独特的现象,它兴于盛唐而衰于晚唐,经历过唐朝的短暂辉煌后,再罕有优秀的边塞诗出现。边塞古诗大全50首,边塞诗顺应时代而生,它只能兴盛于包容万物、豪情冲天、优秀诗人辈出的唐代,可

    2023年05月11 236
  • 表达孝心的诗句,赞美孝顺的诗句

    感恩为善…...游子吟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1、《游子吟》——唐代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bai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译文: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

    2023年05月23 226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