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秋思本是我国古典诗词的传统题目之一。长期以来,人们由这一题目生出的无数感慨,已使秋思的词义本身便凝聚着思索自然之秋和人生之秋的丰富内涵。而马致远《秋思》更是包孕弘深、独具一格。这一套曲将参透名利、离绝是非的处世哲学寄托在叹古讽今、嘲风弄月的牢骚里,浓缩了他在《陈抟高卧》、《黄粱梦》等剧目和其他散曲中反复宣泄的内心苦闷,表现了他因半世磋跎、饱谙世情而形成的纵酒肆志、超然尘外的人生态度。对于人生意义的探索,可说是文人咏怀的一个永恒的主题。从先秦到两宋,凡是进步的文人,即使处在最黑暗的时代和最坎的境遇中,无论怎样昏酣遗世,在内心深处总还多少保留着一点立功立德的理想。但是,任何一个时代都不曾象元代这样善恶颠倒、是非不分;这样把文人打入社会的最底层。因而元代文人对现实大多是彻底绝望的:“青史内不标名”、“把功名富贵都参破”(张养浩《辞官》),“无是无非快活煞”(孛罗御史《辞官》),仕途顺利的文人尚且作如是之想,压在社会下层的文人也就可想而知了。马致远的《秋思》正是将这种看穿一切的普遍情绪提到历史的高度来认识,更集中更凝炼地反映了元代愤世疾俗者的共同心理状态。
马致远 [南吕]四块玉•恬退
[南吕]四块玉•恬退
马致远
酒旋沽,鱼新买。
满眼云山画图开。
清风明月还诗债。
本是个懒散人,又无甚经济才。
归去来。
[赏析]
这首曲子表现了作者怀才不遇,对当时社会不满的心情。“懒散”、“无甚经济才”,表面上看似乎是自谦,其实更是反语与讽刺。尤其是“无甚经济才”句,响彻着与当时社会及传统文化的不和谐的音调,昭示出作者的清高品格。
马致远 [南吕]四块玉•马嵬坡
[南吕]四块玉•马嵬坡
马致远
睡海棠,春将晚。
恨不得明皇掌中看①。
“霓裳”便是中原患。
不因这玉环②,引起那禄山③。
怎知“蜀道难”!
[注释]
①明皇:指唐玄宗。
②玉环:指杨贵妃。
③禄山:即安禄山。
[赏析]
这首曲子借唐玄宗与宠妃杨玉环终日游戏作乐,发出了兴亡之叹。但作品对杨玉环的责备重于玄宗,表明作者由于历史观的局限,仍有“女人祸水”的消极思想。这就减弱了这首咏史诗的份量。但全曲造词清新、畅达自然,后世流传甚广。
马致远 [越调]天净沙•秋思
[越调]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①,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注释]
①昏鸦:黄昏时的乌鸦。乌鸦色黑,黄昏时天色昏暗,人们更不易看清乌鸦的头脑,故称昏鸦。
[赏析]
元曲三百首长城出版社,《天净沙》一曲,篇幅虽短,却为极多人所知晓,不失为千古绝唱。短短二十八字,刻划出一幅非常真实生动的秋郊夕照图。起首三句为鼎足对,一连推出九幅画面: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以景托景,景中生情,在苍凉的背景上勾勒出行旅之人飘泊不定而又忧愁的情怀。这里,作者创造性地将孤立的自然物精巧地组合在一起,使整个画面富有流动感、生命感。同时,有意识地突出画面的昏暗阴冷,以便充分表现“断肠人”浪迹天涯的浓烈的羁旅愁怀。
马致远 [南吕]四块玉•紫芝路
[南吕]四块玉•紫芝路①
马致远
雁北飞,人北望②,抛闪煞明妃也汉君王③。
小单于把盏呀剌剌唱④。
青草畔有收酪牛⑤,黑河边有扇尾羊⑥,他只是思故乡⑦。
[注释]
①紫芝路:昭君出塞时所经之路。
②人北望:指汉元帝对昭君的企盼。
③抛闪煞明妃也汉君王:意思是明妃让汉君王好生思念。
④小单于:指呼韩邪单于。呀剌剌(là):象声词,指小单于的歌声。
⑤青草畔有收酪牛:指草原上有大量奶牛。
⑥黑河边有扇尾羊:黑河岸边有尾呈扇状的肥羊。黑河:位于呼和浩特市南郊,河畔有昭君墓。
⑦他:指昭君。
[赏析]
该曲前四句对比着来描绘汉君王和小单于的不同心情。汉君王思念昭君而北望,表现出无限的痛苦与懊悔;小单于则面对昭君举杯畅饮得意欢唱。作者此种描写,对前者表现出极大的同情,对后者则带有民族意识的憎恶。曲的最后三句是写昭君身处异域时对家乡的思念。正如杜甫《咏怀古迹》所写的那样:“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元帝只能在画图中约略地看识昭君青春的面容,魂灵只有在月夜才能归来。)这支曲也可以说是和作者的杂剧《汉宫秋》有着同样的主题。
马致远 [双调]寿阳曲•远浦帆归
[双调]寿阳曲•远浦帆归①
马致远
夕阳下,酒旆闲②,两三航未曾着岸③。
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
[注释]
①浦:水边。
②酒旆(pèi):旆,古代一边像燕尾的旗。这里指酒旗——酒店的招子。
③两三航:两三只船。
[赏析]
夕阳西下、百鸟入林,在外劳作的人也大多回家了。酒店里好像也显得宁静闲适,连酒幌子都不再飘荡。一切都慢慢地静下去,黑下去,只有几只船儿还未曾靠岸,可能是晚归的渔船,也可能是赶路的航船,但送来的只有橹声和灯影。渔人散落的居所沿水分布,空气里弥满着花香,连水好像也变得香了。当一切都归于无声时,小桥流水旁卖鱼人也溶于夜色之中,一切都浸入了止水般的恬静和宁谧。全曲仅用二十七个字便写出了江南渔村的闲适生活。元代西揭斯写有《远浦帆归》诗:“冥冥何处来,小楼江上开。长恨风帆色,日日误朗回。”该诗描绘的是一幅思妇候门的场景,表现闺怨的主题。马致远的这支小令,描绘的是一幅江村渔人晚归图,表现出向往宁静生活的主题。全曲境界清淡闲远,远浦,酒旗,断桥,茅舍,远景近景,相得益彰,显得清疏而又淡雅。
马致远 [双调]寿阳曲
[双调]寿阳曲
马致远
一阵风,一阵雨,满城中落花飞絮。
纱窗外蓦然闻杜宇①,一声声唤回春去。
[注释]
①蓦然:突然。杜宇:又名子规、杜鹃和布谷,常于春天鸣叫。
[赏析]
晚春时节的“一阵风,一阵雨”,就要把春天带走,而不是“风雨送春归”。风卷起满城飞絮,雨摧落花满城。这形象地点化出暮春时节的景物特点。突然听到纱窗外杜宇声声啼叫,“不如归去”,希望杜宇把春叫回去,春欲归去,又是暮春时节,时间的流逝特别快,更带惜春之情。
马致远 [双调]寿阳曲•潇湘夜雨
[双调]寿阳曲•潇湘夜雨
马致远
渔灯暗,客梦回。一声声滴人心碎。
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情泪。
[赏析]
远离家乡的游子在孤舟之中被雨声惊醒,知道自己已离家千里,陪伴自己的只有那盏昏暗的灯。夜雨灯光之中,游子难以入眠,想到了自己坎坷的命运,故乡的亲人,不禁落泪如雨,泪水和船外连绵不断的雨水连在了一起。因此,曲子取名“潇湘夜雨”是对主客观情景的统一。
马致远 [双调]蟾宫曲
[双调]蟾宫曲
马致远
咸阳百二山河①,两字功名,几阵干戈②。
项废东吴③,刘兴西蜀④,梦说南柯⑤。
韩信功兀的般证果⑥,蒯通言那里是风魔⑦?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⑧,醉了由他⑨!
[注释]
①百二山河:形容地势的险要,二万兵力可抵挡一百万兵。
②“两字”二句:为了功名二字,几次大动干戈。
③项废东吴:指项羽在垓(gāi)下兵败,自刎乌江边。
④刘兴西蜀:刘邦利用封地汉中和蜀中的人力物力,得以勃兴。
⑤梦说南柯:就像南柯一梦。
⑥韩信:是汉朝的开国功臣,后被吕后设计杀害。兀的般:这般。证果:佛家语,因果报应,结果。
⑦“蒯通”句:蒯(kuǎi)通,汉高祖的著名辩士。韩信用蒯通之计定齐地。后蒯通要求韩信反叛,韩信不从。他怕受牵累,假装风魔。
⑧“成也萧何”句:韩信因萧何推荐得到刘邦的重用。后来吕后杀韩信,也是用了萧何之计。
⑨他:读tuō。
[赏析]
这首曲子表现作者的历史观和政治观,将人们带入过去的历史之中,让人们从中吸取教训。咸阳为易守难攻之地。可是,为了功名二字,这里却战事频仍!楚汉相争,结果是项羽兵败,自刎于乌江边上。刘邦却凭借汉中和蜀地的人力物力,取代了秦朝。这些历史的纷争,其实有如“南柯一梦”。最后打败项羽的功臣也被杀被逼疯。功名权位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还是痛饮美酒,由他醉去吧!这个曲子借对历史事件的回顾与评说,表现了对功名利禄的厌恶。对现实政治表示了反感。全曲有浓厚的厌世情绪。
马致远 [双调]拨不断•叹世
[双调]拨不断•叹世
马致远
布衣中①,问英雄,王图霸业成何用?
禾黍高低六代宫,楸梧远近千官冢②?
一场恶梦。
[注释]
①布衣:指平民百姓。
②楸梧二句:借用许浑《金陵怀古》:“楸梧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六代:指东吴、东晋、宋、齐、梁、陈。
[赏析]
曲子表现了作者浓重的叹世情绪。在作者看来,古今英雄争王称霸,做得高官显赫,但最终化为尘土,这如同做了一场恶梦一样,没有什么意义。不难看出曲子中流露出的历史虚无感和厌世感,这也是元代文人作品中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
马致远 [双调]寿阳曲•山市晴岚
[双调]寿阳曲•山市晴岚①
马致远
花村外,草店西,晚霞明雨收天霁②。
四围山一竿残照里③,锦屏风又添铺翠④。
[注释]
①山市:山区小市镇。晴岚:雨过天晴,山间散发的水汽。
②天霁(jì):雨过天晴。
③一竿残照:太阳西下,离山只有一竿子高。
④屏风:指像屏风一样的山峦。
[赏析]
这支曲子写傍晚小山村雨过天晴的秀美景色。仰望天空,天空明净如洗,晚霞又照得满天光华绚艳,景色极为迷人。山村小镇四周的山峦,笼罩在夕阳的光辉里,给人一种柔和而明丽的感觉。本来就很美的像是小镇屏风的山峦,经过雨水的洗濯,又在夕阳的映照之下,还飘散着薄纱似的水汽,显得格外青翠,像是在原来的绿色上添上一层绿色。天上的晚霞和四周的山色,给这个山村小市增添了静谧气氛和美丽景色。
马致远 [双调]清江引•野兴
[双调]清江引•野兴
马致远
西村日长人事少①,一个新蝉噪②。
恰待葵花开③,又早蜂儿闹,高枕上梦随蝶去了④。
[注释]
①人事:指交往俗事。
②噪:虫或鸟叫。
③恰:正,恰好。
④梦随蝶去:意谓人生如意,《庄子•齐物论》载,庄周曾梦为蝴蝶,自谓适志,不知曾经为庄周。俄而梦醒,又忽然感觉自己为庄周,不知曾亦为蝴蝶。
[赏析]
范康 [仙吕]寄生草•酒
[仙吕]寄生草•酒①
范康
常醉后方何碍②,不醉时有甚思。
糟腌两个功名字③。
醅淹千古兴亡事④,曲埋万丈虹霓志⑤。
不达时皆笑屈原非⑥,但知音尽说陶潜是⑦。
[注释]
①寄生草:曲牌名。
②方何碍:没有妨碍。
③糟腌(yān)两个功名字:将“功名”二字抛弃。糟腌:用酒或盐渍食物。
④醅淹(pēi yān)千古兴亡事:将千古兴废大事淹没在酒里;指但求终日一醉,不管古今兴亡之事。醅:未过滤的酒。
⑤曲埋万丈虹霓志:将远大的志向埋没在酒醉之中。曲酿酒的酵母。虹霓志:指远大的志向。
⑥不达时皆笑屈原非:屈原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被人讥笑为不识时务。
⑦但知音尽说陶潜是:了解陶潜的人,都说他的行为是对的。
[赏析]
此曲多嬉笑怒骂,看去似乎作者对人生已经厌倦,“但愿长醉不愿醒”实际上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一种消极反抗。小令先以设问形式肯定了自己的人生态度,接着连用三个与酒相关的“糟腌”、“醅淹”、“曲埋”等词。把“功名”、“兴亡”、“虹霓志”全部予以否定,具有振聋发聩之力。视功名如粪土,宁愿在壶里乾坤中寻找生活的寄托,也不愿到名利场中去追腥逐臭。
曾瑞 [南吕]四块玉•叹世
[南吕]四块玉•叹世
曾瑞
罗网施,权豪使。
石火光阴不多时。
劼活若比吴蚕似。
皮作锦,茧做丝。
蛹烫死。
[赏析]
此曲表现作者对黑暗社会的不平之鸣。抨击以权设网,陷害良民的贪官污吏,认为他们做恶多端到头来做茧自缚,害人犹如害己,其下场必然可悲。是作者对贪官污吏及黑暗的社会现实又一愤怒的诅咒。
栏目关键词: 元曲三百首 体裁: 散曲 年代: 元 内容介绍 原文 原文 〔双调〕殿前欢·对菊自叹 张养浩 可怜秋,一帘疏雨暗西楼,黄花零落重阳后①,减尽风流②。对黄花人自羞,花依旧,人比黄花瘦③。问花不语④,花替。
曾瑞 [南吕]骂玉郎过感皇恩采茶歌•闺情
[南吕]骂玉郎过感皇恩采茶歌•闺情①
曾瑞
才郎远送秋江岸②,斟别酒唱阳关③,临歧无语空长叹④。
酒已阑⑤,曲未残,人初散。
月缺花残⑥,枕剩衾寒⑦。
脸消香,眉蹙黛⑧,髻松鬟⑨。
心长怀去后⑩,信不寄平安⑾。
拆鸾凤⑿,分莺燕,杳鱼雁⒀。
对遥山⒁,倚阑干⒂,当时无计锁雕鞍⒃。
去后思量悔应晚⒄,别时容易见时难。
[注释]
①骂玉郎过感皇恩采茶歌:南吕宫带过曲,由骂玉郎、感皇恩、采茶歌三支曲子组成,这三支曲都不能单独用作小令。
②才郎:女子对丈夫的尊称。
③斟别酒唱阳关:满斟送别酒,唱着《阳关曲》。
④临歧:在岔路口。
⑤酒已阑(lán):酒已喝尽。阑:尽。
⑥月缺花残:圆月已缺,花已经残落。
⑦枕剩衾(qīn)寒:指亲人已离去。
⑧眉蹙(cù)黛(dài):指皱眉,喻发愁。
⑨髻松鬟:松开发髻。
⑩心长怀去后:心里常怀想着在他去了之后的生活。
⑾信不寄平安:收不到报平安的家信。
⑿拆鸾凤、将鸾、凤拆散,喻夫妻分离。
⒀杳(yǎo)鱼雁:书信断绝。
⒁对遥山:面对着远处的山。
⒂倚阑干:依凭着栏干。
⒃当时无计锁雕鞍:当时没有办法将他的马系住。⒄去后思量悔应晚:待他去后思量起来,后悔也晚了。
[赏析]
这首小令描写了思妇的微妙复杂的思夫之情。全曲先是细腻地描绘了女子与爱人江岸惜别难割难舍,后又多方面描摹她思念情人的种种心态。而丈夫不在身边,也懒于梳洗打扮。脸也不搽香粉,眉是长愁锁,头发也不再光洁整齐,将女子思夫的深情表达得淋漓酣畅。
夜行船·秋思 马致远 百岁光阴一梦蝶,重回首往事堪嗟。今日春来,明朝花谢。急罚盏夜阑灯灭。寿阳曲·潇湘夜雨 马致远 渔灯暗,客梦回,一声声滴人心碎。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情泪。殿前欢·对菊自叹 张养浩 可怜秋,。
曾瑞 [南吕]四块玉•酷吏
[南吕]四块玉•酷吏
曾瑞
官况甜,公途险。
虎豹重关整威严。
仇多恩少人皆厌。
业贯盈,横祸添。
无处闪。
[赏析]
吏治的黑暗,在元朝尤甚,像关汉卿的《窦娥冤》所反映的那样,这首曲子,也形象地讽刺与警告了使用严刑峻法的官吏,指出他们虐杀百姓,必有恶报,无好下场。是对他们的当头一棒。作者对元朝酷吏的专横多有体验,因而作品充满了现实主义批判力量。
曾瑞 [中吕]山坡羊•自叹
[中吕]山坡羊•自叹
曾瑞
南山空灿,白石空烂①,星移物换愁无限②。
隔重关,困尘寰③,几番肩锁空长叹,百事不成羞又赧④。
闲,一梦残;干,两鬓斑⑤。
[注释]
①“南山”二句:用宁戚得到齐桓公起用的典故。
②星移物换:岁月流逝的意思。
③尘寰(huán):人世间。这儿指下层社会。
④赧(nǎn):羞愧而脸红。
⑤鬓(bìn):鬓角。
[赏析]
该曲是作者对自己怀才不遇、虚度年华的悲叹。起笔“南山空灿,白石空烂”,借用宁戚自荐典故,感叹自己的一事无成。“星移物换愁无限”表示作者对岁月流逝的忧虑。“隔重关,困尘寰”,前一句讲的是有心报国,却被关山阻隔,难见天子;后一句则是感叹自己虽然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但却困于下层社会。作者只有紧锁愁眉,仰天浩叹。思想情感表达得极其哀绝凄婉。“百事不成羞又赧”,是紧承上句而生发的心理感受。“闲,一梦残;干,两鬓斑”,封建时期的文人,虽然以啸傲烟霞为高逸之举,但治国平天下的功名念头却抛舍不开,这种矛盾的心情,便是独善其身的举动与兼善天下的理想之间的冲突。虽然曾瑞“洒然如神仙中人”,但此刻心境,也是失落空虚羞交加。在这样的社会中,作者无论进退都陷入一种尴尬境地,这是由不得个人决定的。回天乏术,只有一声感叹。
白朴 [双调]得胜乐
[双调]得胜乐
白朴
独自走,踏成道,空走了千遭万遭。
肯不肯疾些儿通报,休直到教担阁得天明了。
[赏析]
这首曲子表现男主人公对所爱对象锲而不舍的追求与急欲见面的迫切心情。空庭独自俳徊,来来回回竟然踏出一条小径,可见执着,可见迫切。可是对方却迟迟不肯表态,真是令人急煞。这首曲妙在文字简洁却内涵丰富,不但表现男子的焦急,对女方的矜持犹豫,也从侧面有所表现,不但画面生动,形象感人,心理的微妙变化,亦颇为耐人寻味。
白朴 [双调]得胜乐
[双调]得胜乐
白朴
红日晚,残霞在,秋水共长天一色①,寒雁儿呀呀的天外②,怎生不捎带个字儿来?
[注释]
①“秋水”句:唐代王勃《滕王阁序》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句。
②“寒雁”句:古代有鸿雁传书之说。
[赏析]
这首曲子写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红日晚,残霞在,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幅绝妙的秋景图:红日照着西天的彩霞,灿烂了半边天,远处水天相接,构成一片动人的绚丽。一行寒雁从空中掠过,呀呀的叫着向遥远的南方飞去。为什么它一个字的消息也不给我捎来呢?这最后一句更加浓了整篇作品的凄苦悲凉。夕阳、残霞、秋水、寒雁,这些冷色调的意象与作者凄凉的心情相呼应,虽也化用前人诗句却也了无痕迹。
白朴 [中吕]阳春曲•题情
[中吕]阳春曲•题情
白朴
从来好事天生俭①,自古瓜儿苦后甜。
奶娘催逼紧拘钳②,甚是严,越间阻越情忺③。
[注释]
①俭:不足,挫折。
②奶娘催逼紧拘钳:亲娘管束得像钳子一样紧。奶娘:亲娘。
③越间阻越情忺:越阻挠越相爱。间阻:阻挠。忺(xiān):尽情欢爱。
[赏析]
此曲表现少女反抗封建礼教追求自由美好爱情的强烈愿望,语言质直有力,颇有古代民歌小调色彩。“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说明任何好事都像瓜儿要先苦后甜一样,历经磨难方能成功。“奶娘催逼紧拘钳,甚是严,越间阻越情忺。”古代少女居于深闺,从小就被家长严加看管,但是人的自然天性、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追求,却关锁不住。最后少女的态度表达得极为分明,口吻犀利,活现出一个冲决封建罗网的女子形象。
白朴 [双调]沉醉东风•渔夫
[双调]沉醉东风•渔夫
白朴
黄芦岸白蘋渡口。
绿杨堤红蓼滩头。
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
点秋江白鹭沙鸥,傲杀人间万户侯。
不识字烟波钓叟。
[赏析]
曲子先用“黄芦”“白蘋”“绿杨”“红蓼”等自然景物组成了一个远离尘嚣的自然环境,表现了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生活的渔夫情致,并将其与“万户侯”们作比,肯定乃至歌赞了前者的生活方式与品格情操。这种对立描绘,乃是在作者心中贵族与平民之对立的外在表现。这是当时部分知识分子反叛传统的心理外化,也是当时的黑暗腐败的官场给作者造成的反叛心理造成的。
白朴 [双调]庆东原
[双调]庆东原
白朴
忘忧草,含笑花,劝君闻早冠宜挂。
那里也能言陆贾①!
那里也良谋子牙②!
那里也豪气张华③!
千古是非心,一夕渔樵话。
[注释]
①陆贾:汉初谋臣。
②子牙:即吕望,又名姜尚,字子牙。
③张华:西晋大臣、文学家,后为赵王司马伦与孙秀所杀。有《张司空集》已佚,存《博物志》一书。
[赏析]
此曲和《渔夫》篇有着相似的思想主题。在这里,作者劝友人且莫贪恋功名富贵,尽早辞官归隐。表现出作者本人超脱、放达的思想和潇洒的性格。白朴借姜子牙、陆贾、张华等历史人物的命运遭际,说明元王朝不重人才,英雄无用武之地,不可久恋。此曲内蕴着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同时有着对历史的发展与人的命运关系的敏锐观察。
白朴 [越调]天净沙•秋
[越调]天净沙•秋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①,轻烟老树寒鸦②,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注释]
①残霞:晚霞。
②寒鸦:天寒归林的乌鸦。
…本书收选了300首作品,比较全面地展示了元曲的风貌。但是说有多少个字目前没有统计。
[赏析]
该曲虽和马致远的《秋思》有相似处,但却又自有特点。首二句以“孤村”领起,着意渲染秋日黄昏的冷寂。“一点飞鸿”给阴冷的静态画面带来了活力,造成曲子抒发情感的转移。接着诗人用青、绿、白、红、黄五色,以远及近、由高到低、多层次多侧面立体交叉式地描绘出秋日美丽的景象,使整个画面充满了诗意。此曲极富艺术张力,一笔并写两面,成功地将秋日迟暮萧瑟之景与明朗绚丽之景融合在一起,把赏心悦目的秋景作为曲子的主旋律,不失为又一篇写秋杰作。
白朴 [越调]天净沙•冬
[越调]天净沙•冬
白朴
一声画角谯门①,半庭新月黄昏,雪里山前水滨。
竹篱茅舍,淡烟衰草孤村。
[注释]
①谯门:建有望楼的城门。
[赏析]
该曲选择一个黄昏的城郊作为具体环境。冷月黄昏,雪山水滨,已是清寒凛冽;淡烟衰草,茅舍孤村,又显寂寥冷落,更有谯门一声寒角,平添一分悲凉,空气中弥漫的是孤寂和无助的忧伤。它与上一首《秋》的写法上相近。其一,都是字字写景,全未直接抒发、陈述作者的情感。作品所要表现的情绪意蕴,是在对景物的描述中透露、折射出来的。其二,也都是通过一组自然景物的意象组合,来构成一幅富有特征的画面。另外,这支曲子所表现的情感,也不是一时一地有特定具体内容的情感,它所传达的,是一种情调,一种意绪,一种内心状态。
邓玉宾 [正官]叨叨令•道情
[正官]叨叨令•道情
邓玉宾
天堂地狱由人造,古人不肯分明道。
到头来善恶终须报,只争个早到和迟到。
您省的也么哥?
您省的也么哥?
休向轮回路上随他闹?
[赏析]
在元代的文学中、因果报应、轮回转世等迷信是极为普遍的,这给下层文人许多安慰,但也麻痹了人们的反抗意志。此曲独树一帜,不乏唯物主义思想。开始的“天堂地狱由人造”一句和最后一句“休向轮回路上随他闹”使人如当头棒喝、催人猛省。全文有着现实和豪放的品格。
王伯成 [中吕]阳春曲•别情
[中吕]阳春曲•别情
王伯成
多情去后香留枕,好梦回时冷透衾。
闷愁山重海来深。
独自寝,夜雨百年心。
[赏析]
雨夜,在梦中思念自己多情妻子的男子刚刚醒来,这时,才想到妻子已不在身边,只有枕边留下来的残香作伴。围着被子,主人公仍能感到寒冷,也许是心中的凄冷使然。因为他的闷愁像山一样重像海一样深,曲子写出了男子别妻后相思之情的浓烈。
王伯成 [仙吕]春从天上来•闺怨
[仙吕]春从天上来•闺怨
王伯成
巡官算我,道我命运乖。
教奴镇日无精彩,为想佳期不敢傍妆台。
又恐怕爹娘做猜。
把容颜只恁改。
漏永更长,不由人泪满腮。
他情是歹,咱心且捱。
终须也要还满了相思债。
[赏析]
李致远 [越调]小桃红•碧桃
[越调]小桃红•碧桃
李致远
秾华不喜污天真,玉瘦东风困。
汉阙佳人足风韵①,唾成痕。
翠裙剪剪琼肌嫩。
高情厌春,玉容含恨,不赚武陵人②。
[注释]
①汉阙(què):古代宫殿、祠庙或陵墓前面左右对峙的一对高建筑物。
②赚:欺骗,诳骗。武陵人:晋代陶渊明《桃花源记》中偶入桃花源的武陵渔人,此处亦借指隐士。
[赏析]
自古咏桃花之作颇多,此首独以汉家美人写桃花风韵,情调顿出。细描姿色,淡点慵情,把桃花给写活了。而以美人伤情喻桃花于东风春雨中之伶仃神态,堪称绝笔。结尾以武陵人作结,点明了自己爱好自然风物的美好高洁情怀与隐逸之情。
李致远 [双调]落梅风
[双调]落梅风
李致远
斜阳外,春雨足。风吹皱一池寒玉①。
画楼中有人情正苦②,杜鹃声莫啼归去③。
[注释]
①吹皱:形容因离别而内心掀起的情感波澜。寒玉:比喻清凉晶莹的池水。
②画楼:此处指妇女生活的地方。
③杜鹃:即布谷鸟。
小桃红(满城烟水月微茫)小桃红(采莲人和采莲歌)赏花时(套数)(秋水粼粼古岸苍)刘秉忠 干荷叶(干荷叶)干荷叶(南高峰)杜仁杰 耍孩子(套数)风调雨顺民安乐 王和卿 一半儿(鸦翎般水鬓似刀裁)醉中天(挣破庄。
[赏析]
这首小令状写离情。前三句写景,后二句写情。头两句,夕阳西下,春雨丰足。“风吹皱一池寒玉”初看是外在世界的描写,其实亦是主人公的内心感受,不妨视为过渡句,第四句“画楼中有人情正苦”才开始正面点题。尾句“杜鹃声莫啼归去”,表达了主人公企盼离人早归的殷切之意,用语含蓄,但却使相思的凄苦表达得更为深沉。
李致远 [双调]水仙子•春暮
[双调]水仙子•春暮
李致远
荼縻香散一帘风①,杜宇声干满树红。
南轩一枕梨云梦,离魂千里同。
日斜花影重重。
萱草发无情秀,榴花开有恨秾。
断送得愁浓。
[注释]
①茶縻(tú mí):落叶小灌木,攀缘茎,茎上有钩形的刺,羽状复叶,小叶椭圆形,花白色,有香气。供观赏。
[赏析]
晚春时节,杜鹃声里,满树红花也要飘落了,一切不禁引起了离人的思情。离人设身处地认为所思念之人和自己有着相同的相思之情。当夕阳西下、花影模糊的时候,离人更触发了思乡之愁。而萱草(古人认为有使人忘忧的作用)的茂盛显得分外无情。石榴花也好像饱含愁恨,使离人愁变得更浓。
李致远 [双调]折桂令•读史
[双调]折桂令•读史
李致远
慨西风壮志阑珊①,莫泣途穷,便可身闲。
贾谊南迁②,冯唐老去③,关羽西还④。
但愿生还玉关⑤,不将剑斩楼兰⑥。
转首苍颜,好觅菟裘⑦,休问天山。
[注释]
①阑珊:将尽。
②贾谊南迁:指贾谊,被贬为汉长沙王太博,抑郁而死。
③冯唐老去:冯唐,西汉安陵人。曾在文帝前为名将,怀才不遇,很老时才被任为中郎署长。
④关羽西还:指关羽败走麦城,命归西天。
⑤玉关:玉门关。
⑦菟裘:即虎皮袍。这儿意味着淡泊功名,追求安逸闲适的生活。
元曲杂剧经典名篇有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白朴《梧桐雨》等。散曲经典名篇:〔双调〕沉醉东风 送 别 关汉卿 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手执着饯行杯,眼搁着别离泪。刚道得声“保重将息”,痛煞煞。
[赏析]
白贲 [正宫]鹦鹉曲
[正宫]鹦鹉曲
白贲
侬家鹦鹉洲边住①,是个不识字渔父②。
浪花中一叶扁舟,睡煞江南烟雨。(么)
觉来时满眼青山暮③,抖擞绿蓑归去。
算从前错怨天公,甚也有安排我处④。
[注释]
①鹦鹉洲:在今武汉市汉阳西南长江中。
②父:对老年男人的称呼。
③觉来时满眼青山暮:醒来时感到满眼青山都染上了暮色。
④甚也有安排我处:甚,此处做“是”讲。指天公安排他作了渔父。
[赏析]
乍看该曲是礼赞隐逸生活,实则是抒发怀才不遇的愤懑。说自己是个不识字渔夫实为对社会的愤激之语。以下所描绘的自由自在的渔父生活,也可作如是观。“算从前错怨天公”的“算”字,是习用的勉强承认的词。“错怨天公”何事作者没有明讲,我们可推知其所怨乃是天公没有给他安排一个能够发挥才能的地位。“甚也有安排我处”也并非从心里表示满意。此处“甚”字,也是带有勉强承认的语气,实质是对天公的安排,极大不满,暗含着怀才不遇的怨愤。这种情绪,在元代一般汉族文人中普遍存在。当时,在民族歧视政策下,汉族文士多不能为国所用。白贲自然亦然,只是作些地方小官,且为时短暂。这支曲道出了当时一般文士共有的心声。
贯云石 [双调]寿阳曲
[双调]寿阳曲
贯云石
新秋至,人乍别①,顺长江水流残月。
悠悠画船东去也②,这思量起头儿一夜。
[注释]
①乍:忽然。
②悠悠:遥远的样子。
[赏析]
新伙刚到,离人就要分别,月夜江水,离愁满溢,江水中的月儿也同人一样不圆;悠悠画船,独自东去。冷落孤寂之景,增添了几多凄凉的离愁别绪。而这还只是开头的第一夜呵!以后将是无数的夜、无尽的相思,末句最是含蓄悠远,造成了延宕的审美效果,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能使人对离人别后的生活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去作审美想像,加以补充。
贯云石 [双调]清江引
[双调]清江引
贯云石
竞功名有如车下坡,惊险谁参破①?
昨日玉堂臣②,今日遭残祸,争如我避风波走在安乐窝③。
[注释]
①参(cān)破:佛家语,其意即看破、看透。
②玉堂:汉代宫殿的名称,此处指翰林院。
③“争如”句:“争”同“怎”。这句的意思是说避开了仕途险恶处,回到了安全之地。
[赏析]
此曲系作者辞官后写的。他辞官是因为看透了“昨日玉堂臣,今日遭残祸”的官场险恶。当时一个处于高等民族地位的官员,尚总感到这种朝不保夕的危险,于此可见元朝上层统治集团之间也存在着激烈的矛盾与倾轧。因此,避开是非之地,找一个桃花源式的生活之处成为作者远祸保身的理想。这支曲子深刻反映了当时为官者的这种心态。
贯云石 [中吕]红绣鞋•欢情
[中吕]红绣鞋•欢情
贯云石
挨着、靠着云窗同坐①,偎着、抱着月枕双歌,听着、数着、愁着、怕着早四更过。
四更过情未足,情未足夜如梭。
天哪,更闰一更儿妨甚么②!
[注释]
①云窗:雕有云状花饰的窗子。
②更闰一更:公历有闰年,农历有闰月,岁之余为“闰”,更次当然没有“闰”的说法,此处是恋人欢会尤恐夜短才有此想法。
[赏析]
此曲的抒情主人公乃是一位年轻女子。开篇一连叠用八个“着”字,生动别致,真实地表达了恋人难得相会、春宵一刻值千金的急切心情。他们对不容易到来的相聚极为珍惜。所以才有诸多的热烈动作,而且又有听、数、愁、怕时间飞逝的心理状态。“四更过情未足,情未足夜如梭”,“情未足”的重复,更加重了恋人们的急切与恐惧。五更将至,这位女子竟然发出了:“天那,更闰一更儿妨甚么!”的呼喊,完全为痴情中人之语。如此歌赞男女欢爱,尤其是女性的热烈与大胆,在元曲中不是多见的。
贯云石 [双调]殿前欢
[双调]殿前欢
贯云石
楚怀王,忠臣跳入汩罗江。
《离骚》读罢空惆怅,日月同光。
伤心来笑一场,笑你个三闾强。
为甚不身心放?
沧浪污你,你污沧浪。
[赏析]
贯云石 [正宫]小梁州•秋
[正宫]小梁州•秋
贯云石
芙蓉映水菊花黄,满目秋光。
枯荷叶底鹭鸶藏。
金风荡,飘动桂枝香。(幺)
雷峰塔畔登高望,见钱塘一派长江。
湖水清,江潮漾。
天边斜月,新雁两三行。
[赏析]
贯云石 [双调]折桂令•送春
[双调]折桂令•送春
贯云石
问东君何处天涯①?
落日啼鹃,流水桃花。
淡淡遥山,萋萋芳草,隐隐残霞。
随柳絮吹归那答②?
趁游丝惹在谁家③?
倦理琵琶,人倚秋千,月照窗纱。
[注释]
①东君:春神。
②那答:那地方。
③趁:追赶。游丝:蜘蛛之类所吐的丝。庾信《春赋》:“一丛香草足碍人,数尺游丝即横路。”惹:牵住。张先《减字本兰花•咏舞》词:“只恐惊飞,拟倩游丝惹住伊。”
[赏析]
此曲写女子伤春。作者以问句开端:主宰春天的神你到远方何处去了?这里只剩下西下的落日和啼叫的杜鹃,以及漂流桃花的溪水。远山淡淡,芳草茂密,残霞隐约。这些都是描绘春天的景物,但它在一个满腹哀怨的女子眼中却失去了明媚,染上了伤愁。接着,主人公进一步发问:柳絮被风吹到哪里去了呢?空中的游丝挂到谁家呢?她的思绪也如同柳絮一样被风吹走,连琵琶也懒得弹拨,喜欢荡的秋千也荡不起来了。不知不觉间,月亮已照在窗纱上了。这首小令文雅、含蓄、沉静,写尽了一位思春的青年女子的哀愁。
贯云石 [双调]清江引•咏梅
[双调]清江引•咏梅
贯云石
南枝夜来先破蕊①,泄漏春消息。
偏宜雪月交②,不惹蜂蝶戏。
有时节暗香来梦里③。
[注释]
①破蕊:开花。蕊:这里指花蕾。
②偏宜:偏偏喜欢。交:交结,交朋友。
③暗香:清香,幽香。
[赏析]
这是一首优美的咏梅言志的散曲。全篇咏物,句句不离梅花纯洁高雅的品性,同时,又是字字言志,正是作者崇尚高洁,不慕名利的高尚人格的写照。他辞官而隐居,就是此曲的最佳注脚。曲境活泼,格调明朗,如首句“南枝夜来先破蕊”之俊俏,末句“有时节暗香来梦里”之顽皮,都令人满口生津,回味无穷。其韵律谐美,用语工巧,也是少见的,如动词“破”、“泄漏”、“交”、“惹”、“来”,都极恰当地表达了梅花的特征,且有拟人手法之传神。修饰词“先”、“偏宜”、“有时节”、等都有分寸,又不呆板,很是活泼。而“暗香”一词写梅花香之妙,虽借用前人诗,却另有新趣。
贯云石 [双调]清江引•咏梅
[双调]清江引•咏梅
贯云石
芳心对人娇欲说①。
不忍轻轻折。
溪桥淡淡烟。
茅舍澄澄月。
包藏几多春意也。
[注释]
①芳心:即芳情,优美的情怀。
[赏析]
此曲咏月夜梅花。起用拟人手法,“娇欲说”三字,意蕴无穷,写尽梅花的动人神态,惹人怜爱。然后由近及远,由眼前之梅花说到四周之物色:“溪桥淡淡烟,茅舍澄澄月。”明月清辉,淡烟飘渺,梅花解人,这一切的一切,自然包含有无限的春意!作者是在写景,同时也在抒情。在传神写物的同时,细腻地吐露着自己的微妙情怀,情景交融,物我浑然,自能引起读者共鸣。
贯云石 [双调]清江引•惜别
[双调]清江引•惜别
贯云石
若还与他相见时。
道个真传示①。
不是不修书。
不是无才思。
绕清江买不得天样纸②。
[注释]
①传示:消息,音信。
②清江:水名,一在湖北,即古夷水;一在江西,即流经新干、清江等地的那段赣江。也可泛指清澈的河流。
[赏析]
这是支描写男子叹惜与情人离别之苦的小曲。小曲妙在不是直抒别怀的苦味,而是采用“节制”的笔法来表达这种郁结的情感:先是虚拟与情人相见时告白自己的心迹,继则采用“否定”的口吻,委曲道来,极写自己的情致深长;接连四个“不”字,以盘马弯弓之笔法,故作吞吐顿挫之语气,不独将“我”的心迹抖落得酣畅淋漓,而且将曲中“情势”推到高潮,又为后一句设下悬念,使读者忍不住要弄个明白:倒底是为什么?于是,“绕清江买不得天样纸”句一出,便使人体味出那种表白中所隐含的深挚情感是何等的绵长而宽广!整支小曲句短情长,曲折深妙,似抑还扬,韵味无穷。
贯云石 [双调]清江引•立春
[双调]清江引•立春
贯云石
金钗影摇春燕斜①,木杪生春叶②。
水塘春始波,火候春初热③。
土牛儿载将春到也④。
[注释]
①金钗:古代妇女的一种头饰。春燕:旧俗,立春日妇女皆剪彩纸为燕,并金钗戴于头上,盛装出游。
②木杪(miǎo):树梢。
③火候:本指烹煮食物的火功。这里指气候温度。
④土牛儿:即春牛。古代每逢立春前一日有迎春仪式,由人扮神,鞭土牛,地方官行香主礼,以劝农耕,谓“打春”。象征春耕开始。
[赏析]
这支小曲本为应酬之作,细审全曲,有“金”,“木”、“水”、“火”、“土”、五字冠于每句之首,各句皆用了“春”字。乃为赋前所定。但作者并未囿于作曲所限,而是扣紧“春”字,全方位地展现立春时节的春景春情,写得清新自然,情趣横生。首尾两句是从风俗角度描绘立春之际的古老而又新鲜的迎春仪式:女子戴金钗,剪彩为燕;人们扮神鞭土牛,则为“迎春”之俗。中间三句从树梢、水池、地气诸方面渲染出生机初绽的春意,读时令人有春风扑面之感。整首小曲用词极有分寸、“杪”、“始”、“初”皆准确地点出立春时机万物苏醒,生机萌发的意境,具有很高的艺术表现力。
贯云石 [正宫]塞鸿秋•代人作
[正宫]塞鸿秋•代人作
贯云石
战西风几点宾鸿至①,感起我南朝千古伤心事。
展花笺欲写几句知心事②,空教我停霜毫半晌无才思③。
往常得兴时,一扫无瑕疵④。
今日个病恹恹,刚写下两个相思字。
读《元曲三百首》有感 最近,应于语文积累的需要,我决定先背一本元曲,不过,我对元曲比较陌生,应为之前从来没有接受过元曲,故感到很新奇。著名的文学大师---王国维曾说过,“一代必有一代之文学。”相信大家对唐诗。
[注释]
①宾鸿:即鸿雁,大雁。大雁秋则南来,春则北往,过往如宾,故曰“宾鸿”。
②花笺:精致华美的纸,多供题咏书札之用。
③霜毫:色白如霜的毛笔。
④瑕疵(xiá cī):玉上的斑点。引申为缺点或毛病。
[赏析]
这是支伤物怀古的抒情小曲。鸿雁南飞与诗人流寓南方相似。“战”字总领全篇,加强了感伤氛围。伤心千古的南朝事,引起“写几句知心话”的欲望。秋风萧瑟,鸿雁南飞,物候感人,诗人纵目于南朝伤心古事,而将焦点凝聚于元代现实社会,百感交集,终于只写下“相思”二字。“相思”既是诗人情感高度凝聚的产物,又是对历史对现实的感喟。
贯云石 [正宫]醉太平
[正宫]醉太平
贯云石
长街上告人。
破窑里安身。
捱的是一年春尽一年春①。
谁承望眷姻。
红鸾来照孤辰运②,白身合有姻缘分。
绣球落处便成亲,因此上忍着疼撞门。
[注释]
①捱:艰难度日。
②“红鸾来照孤辰运”句:鸾:指凤凰。孤辰:指孤星。
[赏析]
元曲中写男女婚恋多富自由反抗的精神,该曲即表现出以彩球来决定婚姻的荒谬,它给青年带来巨大的痛苦,他们不得不“忍着疼撞门”,有着强烈的反封建意识。词语粗犷有力,契合着作者反封建礼教与追求自由婚姻的渴望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