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妇人悲哀的元曲,描写冬天的元曲

不久前网上有一首热播的歌曲《笑纳》,开首两句「撑伞接落花,看那西风骑瘦马」,唯独第二句用粤语唱出,让人联想起马致远元曲名句「古道西风瘦马」。其实前一句歌词「骑瘦马」词义指骑着瘦马,但后一句「瘦马」,却

不久前网上有一首热播的歌曲《笑纳》,开首两句「撑伞接落花,看那西风骑瘦马」,唯独第二句用粤语唱出,让人联想起马致远元曲名句「古道西风瘦马」。其实前一句歌词「骑瘦马」词义指骑着瘦马,但后一句「瘦马」,却未必与动物的马有关。

「古道西风瘦马」一句出自元代杂剧家马致远(1255-1321)的一首小令《天净沙・秋思》第二、三句:「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主流说法认为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情调,抒发一种飘零天涯的游子秋思,倦于飘泊的愁乡之情。可是,这首曲多年来一直就是否为马致远所创而有争论,当中「瘦马」一词更是争论这曲究竟是写漠北还是写江南的关键点,有人说这词是写江南青楼女子,进而有「瘦马非马」说。

丰子恺以《天净沙‧秋思》为题材的画作。(网上图片)

《天净沙・秋思》元代两个版本

我们会先谈马致远是否原创说,当中带出《天净沙・秋思》在元代有两个版本,再论为何「瘦马非马」。

现代戏曲研究开山祖师王国维(1877-1927)在《宋元戏曲史》中曾质疑马致远作者说。他指出《天净沙・秋思》最早见于元代盛如梓(大德年间人/1297-1307)《庶斋老学丛谈》,作者与马致远是差不多时代的人,当时所收这曲词并未有著名,只标明在北方十分流行,而且用字与传世版有出入。王国维所录《天净沙・秋思》为通行本内容: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根据他提供的线索,翻检《庶斋老学丛谈》,发现本文写做:

「瘦藤老树昏鸦,远山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斜阳西下,断肠人去天涯。」

近人王国维提出《天净沙‧秋思》非马致远作品的质疑。(网上图片)

两文对照,发现文字多有不同,但意境内容大致一样,无疑是同一小令不同版本,这书同篇收录的所有小令,均是描写沙漠地区景物之作,因为「远山流水人家」更符合沙漠地区的景物地点,反而后来的「小桥流水人家」则更多带点江南风光。

历史上第一次着录为马致远者,见于明蒋一葵(生卒年不详,活跃于万历年间)撰《尧山堂外纪》,此时距马致远死已经三百五十多年。

可是在他之前,王世贞(1526-1590)作为明朝屈指可数的博学者,在《弇州四部稿》评价《天净沙・秋思》时也未注明为马致远所作,可见时无马致远所作说,或者有这种说法他也不相信。因而当代有不少人质疑《尧山堂外纪》把该小令系于马致远名下难免出于臆测,不足为据。有学者推测,马致远在生时已极负盛名,有人将当时北方流行的小令,臆托为他所写。

但近代的考古发现,见到了前人无法见的材料,丰富了我们的看法。2008年出土的山西元代壁画墓,内有一首小令〈西江月〉:「瘦藤高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己独不在天涯。」这内容明显与《庶斋老学丛谈》版相似,但内文已出现「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因此有些学者认为此曲在元代有两个版本:一个没有曲牌的漠北版,一个有曲牌的江南版,后者描写江南水乡风光,作者曾游历江南,曲牌亦与秋思无关。马致远曾官至「江浙省务提举」,在江南留过一段日子,故此作不排除是他的作品,我们这部份讨论暂且至此。

(《长相思》)南唐卢绛没有入仕时,曾经生病住店,梦见白衣妇人唱着歌劝酒,词中说:“玉京人去秋萧索,画檐鹊起梧桐落。欹枕悄无言,月和清梦圆。背灯惟暗泣,甚处砧声急。眉黛小山攒,芭蕉生暮寒。”(《菩萨蛮》)林逋:“此夜芭蕉雨,何。

图片来源:Giorgio Parravicini / Unsplash

「瘦马非马」说

如果我们以《天净沙・秋思》源出江南为前提,则或可以解释为何一直以来传世的名曲没有作者署名,这又与「瘦马非马」有关。而江南版的作者,将原来漠北版的「瘦马」赋予新意义。

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越调·天净沙·即事》元曲原文及赏析,希望能帮到大家!【原文】越调·天净沙·即事(莺莺燕燕春春)乔吉 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风风韵韵,娇娇嫩嫩,停停当当人人。【注释】真真:是画中美女。

描写妇人悲哀的元曲

时至宋代,元代杂剧源流之一,当时在北方流行的诸宫调亦已有将「瘦马」一词引入词中,金代董解元在《西厢记诸宫调》中便写有「落日平林噪晚鸦,风袖翩翩吹瘦马。」元代游历中国的意大利人马可孛罗,便曾记载「蛮子」(江南人)流行蓄养贫家女孩为妾的风尚,可见「瘦马」之风最已始于元代。

徐静蕾在电影《投名状》的角色,便是一名扬州瘦马。(网上图片)

婆婆也,你莫要背地里许了他亲事,连累我也做不清不洁的。我想这妇人心好难保也啊。〔唱〕 【南吕·一枝花】他则待一生鸳帐眠,那里肯半夜空房睡;他本是张郎妇,又做了李郎妻。有一等妇女每相随,并不说家克计,则打听些闲是非。

青楼与杂剧家关系

元代的杂剧家与倡优关系非常好,杂剧家经常出入青楼之地,倡优不仅从事杂剧表演,间接也影响杂剧创作。古时青楼不单是卖身烟花之地,不少倡优能琴棋书画,在青楼的经历能丰富杂剧家的创作。可是,元代时期汉人(尤其南人)身份低下,元朝法律亦明文规定「诸职官频入茶酒市肆及倡优之家者,断罪罢职。」(《元史・刑法志》)为官者若有把柄给告发流连青楼烟花之地,是会遭到检举罢官。

林梅村:《山西元代壁画墓出土散曲〈西江月〉名实辨》

天净沙·秋思 作者: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译文 枯藤缠绕的老树的枝干上栖息着黄昏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潺潺的流水映出飘荡着炊烟的几户人家。荒凉的古道上,迎着萧瑟的秋。

上一篇 2023年05月10 18:30
下一篇 2023年05月29 23:30

相关推荐

  • 形容牡丹的诗句,最有名的牡丹诗句

    牡丹,色泽艳丽,玉笑珠香,富丽堂皇,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誉。唐代以来,牡丹之盛,唯有洛阳,以“洛阳牡丹甲天下”的美名流传于世。唐朝诗人白居易“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和刘禹锡“唯有牡丹真国色,

    2023年06月05 245
  • 徒有羡鱼情上一句,徒有羡鱼情出自

    张丞相:张九龄。涵虚:指天倒映在水中。全诗的亮点其实在于最后一句,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作者将自己入朝为官的想法与垂钓限于这两个意象结合在一起。整首诗浑然一体。前六句写洞庭湖的美景,岳阳楼的壮观,最

    2023年05月09 303
  • 感谢的诗句古诗

    你是什么时候感觉到秋天来了呢?走过公园、走在路边,总有树叶飘荡而下,掉在地上,积成一片黄色的海洋。一阵风吹来,有点凉,拉了拉衣服,才恍然感觉,秋天真的来了。古人说:一叶落而知天下秋。还真是这么回事。落

    2023年05月18 263
  • 赞美英雄的诗句和名言,赞美英雄的古诗20首

    【编者按】他们大义凛然,视死如归,他们为了理想信念不惧牺牲,将万丈豪情融于纸笔、世代传承。清明将至,透过9首革命诗词,不忘革命先烈的铮铮铁骨。夏明翰《就义诗》夏明翰,1900年生于湖北秭归,赞美英雄的

    2023年05月04 260
  • 元曲为什么失去了重视,元曲是什么

    《元曲选》由明代臧懋循选编,全书收录94种元代的作品以及6种明初的作品。《元曲选》中公案题材、婚恋题材、文人题材等与当时社会现实相关的杂剧多有涉及,但对勇猛武将的杂剧选取十分少,元曲是什么,还不到整个

    2023年04月17 270
  • 元曲在哪年出现,元曲

    元曲的诞生背景:元曲的兴起对于我国民族诗歌的发展、文化的繁荣有着深远的影响和卓越的贡献,元曲一出现就同其他艺术之花一样,立即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它不仅是文人咏志抒怀得心应手的工具,而且为反映元代社会生

    2023年04月16 229
  • 处处是泉声全诗,处处是泉声全诗解释

    遗爱寺唐白居易弄石临溪坐,寻花绕寺行。白居易的有“百鸟齐鸣,泉水叮咚”意思的诗句是: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遗爱寺作者:白居易弄石临溪坐,寻花绕寺行。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时

    2023年06月05 225
  • 歌颂党的诗句,歌颂党的短诗80首

    【诗词征文S047】《颂歌献给党》七言二首百年追梦铭典册,中华复兴铸辉煌一十月革命炮声响,马列主义传东方。一大纲领乾坤定,红船巨轮破浪航。枪杆子里出政权,工农联盟是脊梁。南昌城头举义旗,星火燎原燃城乡

    2023年04月24 297
  • 西厢记中越调对元曲的评价,西厢记诸宫调与西厢记的区别

    王实甫虽然不在"元曲四大家"之列,但是他的代表作《西厢记》却是元曲的压卷之作。尤其其中的曲子,西厢记诸宫调与西厢记的区别,一改元曲口语化、粗俗化的风格,精致典雅,委婉缠绵,颇有唐诗宋词的情致;和剧情的

    2023年04月19 270
  • 桂花诗句,桂花表达了什么品质

    昨夜一场秋雨。庭院里,桂花树下,桂花雨阵阵。晨起开门,庭院里,地上。1、线惠不香饶桂酒,红樱无色浪花细。2、山云漠漠桂花湿。3、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4、群子游杼山,山寒桂花白。绿荑含素萼,采折自逋

    2023年04月10 244
  • 生死离别的诗句,缅怀逝去亲人的诗句

    人世间有很多事情皆可人为左右,但唯有生死不能预知。古语说得好:“黄泉路上无老少”,人生就是这样变化无常,让人感到无奈而又悲伤,无论是意外身故还是生老病死,缅怀逝去亲人的诗句,最终让我们都没有办法阻挡和

    2023年05月20 363
  • 描写嫦娥的诗句,描写嫦娥美丽动人的句子

    在世间,明月是永恒的存在。李白说: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我们头顶上的这一轮明月,曾经陪李白喝过酒、曾经抚慰过想念妻子的杜甫、陪苏轼度过了中秋。时光走过千年,诗人们早已化为了尘土,只有明月,依

    2023年04月24 246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