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如此多娇下一句,江山如此多娇搞笑接句

提及《沁园春》这个词牌名,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我最先想到的,是毛泽东的那首《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

提及《沁园春》这个词牌名,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

我最先想到的,是毛泽东的那首《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磅礴大气,气势恢宏。

也正是毛泽东的这首词,让我一想到《沁园春》这个词牌名,脑海中首先浮现的一个词,就是:大气。

但我们接下来要介绍的这首《沁园春·恨》,却无疑打破了这种固有印象。

它不是大气的,不是恢弘的,不是磅礴的,而是癫狂的,极致的,惊世骇俗的,直抒心血的,骂天骂地的,毁灭一切的,是来自灵魂最深处的,一声声长叹与呐喊。

它的作者,正是“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

郑板桥20岁为秀才,40岁中举人,一直到44岁才进士及第。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这首词,便是他在中举之前落魄时的作品。

全词如下:

花亦无知,月亦无聊,酒亦无灵。

把夭桃斫断,煞他风景;

鹦哥煮熟,佐我杯羹。

焚砚烧书,椎琴裂画,毁尽文章抹尽名。

荥阳郑,有慕歌家世,乞食风情。

风景这边独好下一句: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出自毛泽东的《清平乐·会昌》: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白话译文:东方就将初露曙色。

单寒骨相难更,笑席帽青衫太瘦生。

看蓬门秋草,年年破巷。

疏窗细雨,夜夜孤灯。

难道天公,还箝恨口,不许长吁一两声?

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两万。

癫狂甚,取乌丝百幅,细写凄清。

词作一开头,三个排比句就如平地峰峦,突兀而来;又如大河决口,滚滚波涛,喷涌而出。

“花亦无知,月亦无聊,酒亦无灵。”

花是无知无识的,月是无聊无赖的,酒是无德无灵的。

人们常说什么,花能解语,对月能抒怀,饮酒能消愁。

江山如此多娇下一句

可为什么,此时此刻,他们却丝毫消解不了我内心的痛苦。

内心积郁的痛苦与愤恨,让他终于忍不住要做出惊世骇俗的举动:

“把夭桃斫断,煞他风景;鹦哥煮熟,佐我杯羹。焚砚烧书,椎琴裂画,毁尽文章抹尽名。”

他要把繁盛艳丽的桃树砍断破坏风景,他要把消遣逗乐的鹦鹉宰杀当下酒菜,他要把砚台焚掉,把琴砸乱,江山如此多娇搞笑接句,把所有的文章书画全部焚烧,把世间的一切虚名浮利统统毁掉。

鲁迅曾说:所谓悲剧,就是把所有美好的东西撕碎在人眼前。

那么此刻,诗人就是在把一切美好的东西撕碎毁掉,把悲剧给我们看,抑或是给自己看。

可是很快我们就知道了,他并不是真的痛快淋漓。

在表面痛快淋漓的背后,是对自己的失落,对社会的失望,以及宁愿玉石俱焚,也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绝。

把一切都撕毁了,销毁了,诗人还是不解恨。

于是在下阕,我们看到了这样一副场景:

诗人看看自己,头戴着破烂的帽子,身上穿着寒酸的青衫,瘦骨伶仃,多么可笑的模样啊。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译文 丛横千万里的北方大地上冰冻了大雪纷飞。长城内外只剩下白茫茫。

他再回头,看看自己简陋的住所:

常年蛰居于一条破巷中,门前冷冷清清,无人顾问,长满了衰飒的秋草。多少个夜晚,细雨打湿窗棂,他独自一人伴着孤灯,形影相吊。

难道他生就要是这样一副寒苦的骨相?

是上天偏要待他如此不公?!

在一阵狂怒后,诗人终于想明白了,造成这一切不公的,并不是那看不见摸不着的老天爷,而是这不公不道的社会呀,是那真正执掌万民生杀大权的清王朝的统治者呀!

“难道天公,还箝恨口,不许长吁一两声?癫狂甚,取乌丝百幅,细写凄清。”

郑板桥所生活的年代,清王朝统治者为了钳制人们的思想,大兴文字狱。

上联是,明月映江山如此多娇,下联是,清风拂岁月这般美好。出句尾字是平声适宜作下联。

郑板桥曾亲眼目睹过数十次文字狱,亲近的朋友或因此被罢官,或惨死。

有过这样惨痛的经历,郑板桥的这一句呐喊,也便显得格外振聋发聩:

难道老天爷还真能钳制住我的口,连叹气都不允许吗?

也正是在这一声声长长的叹息与呼喊中,整首词升华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如果说,前半部分,诗人还仅是在发泄一己的不平与愤恨的话,那么此刻,诗人将批判的矛头直指当时最高的统治者,他已是在为整个社会发声。

那些同他一样处在文化专制主义高压下的文人,那些被文字狱迫害、因此丢掉了性命的人,那些有满腹的不平不忿却不敢说、无法说、无从说的人们,郑板桥用最癫狂的词句,为他们出了一口憋闷许久的恶气。

愤世嫉俗的人,在世人眼中,常常是有些癫狂的,乃至不近人情的。

可他们又同时是无比勇敢的,无比让我们羡慕的。

许多话,我们不敢说,他们说了;许多事,我们不敢做,他们做了。

比如鲁迅,比如郑板桥,比如庄子。

我成不了这样的人,但在心底,对这样的人,我永远葆有一份敬佩!

上一篇 2023年04月18 21:33
下一篇 2023年05月21 08:38

相关推荐

  • 水村山郭酒旗风上一句是什么,水郭山村酒旗风的前一句是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注释莺啼:即莺啼燕语。山郭:山城,山村。酒旗:酒招子,酒馆外悬挂的旗子之类的标识。南朝:公元420-589年先后建都于建康(今江苏南京)

    2023年05月09 268
  • 最能代表勇气的诗句,最能代表春天的诗句

    毛主席诗词像浪花一样以最相切距离随着社会革命浪潮而跳动,同时,又像一面镜子,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毛主席人生的战斗历程,最能代表春天的诗句,也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的半个世纪的斗

    2023年06月05 228
  • 赞美野菜的诗句,野菜七绝诗

    野菜七绝诗,荠菜,田野里随处可见的一道野菜,它萌于严冬,茂于早春,因其滋味甚美,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古人为了赞美它,写下一篇篇的绝美诗章。《荠赋》晋——夏侯谌钻重冰而挺茂,蒙严霜以发鲜。舍盛阳而弗萌,在

    2023年05月02 315
  • 形容人人品不好的诗句,讽刺人品味低俗的诗句

    “淡饭粗茶有真味,明窗静几是安居。”这句话说的就是刘禹锡了。公元824年,刘禹锡被贬和州,和州县令故意刁难他,最开始故意给他安排三间小屋,没想到刘禹锡欣然接受,还自得其乐。县令气极,便又把刘禹锡的住处

    2023年04月25 432
  • 《古艳歌》全诗,古代著名艳诗艳词

    所有的情感,在唐诗中,都能找到共情。是“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欣喜。是“三春三月忆三巴”的思念。是“一寸相思一寸灰”的深情。亲手写一首格律诗,抒发心中的真实感受。《向上吧诗词》冠军杨强老师,教你学填词。杨

    2023年05月21 232
  • 外开头的诗句,外字开头的诗句七字诗

    愿生命化作那朵莲花——老李观课《爱莲说》(完整版)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其他:《饮马长城窟行》李世民塞外悲风切,交河冰已结。瀚海百重波,阴山千

    2023年05月18 215
  • 中秋佳人诗句,中秋佳节遇佳人

    中秋佳节遇佳人,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1、《明月何皎皎》(东汉无名氏)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

    2023年05月21 293
  • 元曲宋词怎么排序,唐诗元曲宋词诗经怎么排序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集锦(按数字排序)中国传统文化常识集锦(按数字排序)【关于“三”的文化常识】三藏:经藏、律藏、论藏三教:儒教、道教、佛教三皇:伏羲、神农、黄帝三姑:尼姑、道姑、卦姑三山:安徽黄山、江西

    2023年04月17 250
  • 关于时间的名言或诗句,时间名言诗句合作者

    时间乃是最大的革新家——培根赢得了时间,就是赢得了一切——列宁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关汉卿春光不自留,莫怪东风恶——莎士比亚1、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2、百年那得更百年,今日还须爱今日。3、寸光

    2023年04月23 270
  • 关于君子的诗句,君子品行的名言佳句

    ◆君子不器。——《论语·为政》◆君子贞而不谅。——《论语》◆君子所其无逸。——《尚书·无逸》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2.君子不器。——《论语》3.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023年05月12 291
  • 梧桐雨有多少字元曲,梧桐雨元曲

    剧中的另一位主演,唐明皇的扮演者、国家一级演员钱振荣也表示了他对“陨玉”一折戏的喜爱,“还有最后一场‘听雨’,在杨贵妃死了以后,唐明皇终日深陷在失去杨贵妃的痛苦回忆中,不管是风声还是余生,对他来说都是

    2023年04月13 230
  • 关于孟浩然的诗句,孟浩然的诗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

    2023年04月22 311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