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翰的诗《凉州词》意思如下: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精美的夜光杯之中,歌伎们弹奏起急促欢快的琵琶声助兴催饮,想到即将跨马奔赴沙场杀敌报国,战士们个个豪情满怀。今日一定要一醉方休,即使醉倒在战场上又何妨?此次。
一.这首诗的作者,在讲《登鹳雀楼》时已介绍过了,而且其中提到了这首《凉州词》。所以,凉州词这首古诗的诗意是什么,这篇拙文主要讲讲这首诗所展现的广阔意境,以及诗人的复杂情怀。
二.解释诗中的部分词语。
1.凉州词:凉州,是指唐代的凉州,现在是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据《乐府诗集·乐苑》记载,唐开元年间,常年驻守西部边关的陇右节度使郭知运把他搜集到的《凉州曲》献给酷爱音乐的唐玄宗。玄宗非常高兴,就让教坊(当时官方的音乐机构)翻成中原曲谱,并配上新的歌词演唱,所配的歌词就称为《凉州词》。后来,《凉州词》不仅出现在宫廷,而且流传至民间,当时也称为《凉州歌》。唐代许多诗人都曾为《凉州曲》写过新词,其中就有王之涣。有人统计过,起名为“凉州词”或以凉州为背景的唐诗有100多首。王之涣的这首诗又名《出塞》,也题作《听玉门关吹笛》。
2.仞:古代的长度单位,约七尺或八尺。
3.羌笛:羌族的一种乐器。
凉州词这首古诗的意思如下: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春风根本吹不到玉门关外。诗的前两句描绘了西北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首句抓住自下。
4.怨杨柳:这里的杨柳,指一种叫《折杨柳》的歌曲,唐朝有折柳赠别的风俗。怨,当哀怨讲;怨杨柳,应指《折杨柳》这种哀怨的调子。诗的后两句是说:羌笛何必吹起《折杨柳》这种哀怨的曲调;要知道,春风是吹不到玉门关来的啊!
5.度:越过。联系诗中的“羌笛”与“春风”,度,解释为“吹到过”更加合适。
6.玉门关:始建于汉代的一座城池,其遗址在今甘肃省酒泉市敦煌城西北90公里处的戈壁滩中,为丝绸之路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隘。学术界普遍认为,唐代的玉门关位于今甘肃省安西县城东50公里处的疏勒河岸双塔堡附近,据说此城已淹没于深水之中。此外,还有一些说法。
三.赏析这首诗。
有的评论文章说,这首诗描写了当时中国山川的雄伟气势,突出了防守边疆战士的境遇。现在,结合我们所知道的背景,透过诗中描写的意象,来猜测他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1.绘制苍茫而雄伟的景象,为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第二句“一片孤城万仞山”,诗人仍然用他的语言作画,只几笔,就绘出了在白云之间与黄河岸边的巍然矗立的一座孤城与气势雄伟的万仞高山。至此,诗人停下画笔,他欣赏着、思索着……他大概会想到无垠的沙漠,但他终于不再着笔,因为有了“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的画面,就不仅可以使读者意识到沙漠,也许还会使他们想象到更好更美的景象呢!
2.身临其境的倾听,意味深长的告慰。
第三句和第四句是“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历来,对这两句诗就有不同的解释:对于“怨杨柳”,有的说就是怨恨杨柳,因为已到春天了,这里还看不到绿色的杨柳;有的说,是指《折杨柳》的曲调,经羌笛一吹,更加哀怨。对于“春风不度玉门关”,有的说,就是指春天之风,意思是塞外的玉门关春天还没来,你吹《折杨柳》没用,因为春风不来,杨柳是不会有的;有的说,“春风”是借指皇上,意思是批评皇上不关心戍边的战士。
凉州词的古诗意思: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夜光杯之中,正要畅饮时,马上琵琶也声声响起,仿佛催人出征。如果醉卧在沙场上,也请你不要笑话,古来外出打仗的能有几人返回家乡?原文:凉州词 王翰 〔唐代〕葡萄美酒夜光。
现在,讲讲拙见。
有人说,这首诗也暗写诗人的反战情绪,“春风不度玉门关”是指责皇上只知让战士打仗,却不去关心他们。我觉得这样分析是不妥的:一是逼着“春风”同皇上挂钩,这纯粹是生拉硬扯;二是王之涣的《凉州词》共两首,其中一首中有这样的句子:“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请想想,用“神武”这样的词儿夸奖皇上的诗人,怎么会指责皇上不关心戍边的战士呢?所以,对于下面这样的评论,我是不能苟同的:
“因为皇帝的关怀到达不了这里,所以,玉门关外士兵处境如此的孤危和恶劣。诗人委婉地表达了对皇帝不顾及戍守玉门关边塞士兵的生死,不能体恤边塞士兵的抱怨之情。”
《凉州词》古诗的意思如下:新酿成的葡萄美酒,盛满夜光杯;正想开怀畅饮,马上琵琶声频催。即使醉倒沙场,请诸君不要见笑;自古男儿出征,有几人活着归回?《凉州词二首》是唐代诗人王翰的组诗作品,诗意境开阔,语言华美,。
把“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两句诗同诗的前两句联系起来考虑,我们会觉得王之涣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极其复杂的。他当然不想打仗,他当然希望化干戈为玉帛,但是他自知无能为力;而且他也知道,对于战争,自古以来也无人能够说清谁对谁错。那么,现在他身处蓝天白云之下,在滔滔流淌的黄河岸边,在辽阔无垠的荒漠之中,听着戍边的战士用羌笛吹奏起《折杨柳》的凄婉曲调,他该说什么,写些什么呢?他不能沉默,但又不知说什么是好。犹豫再三,他听罢歌曲,终于对身边的战士说道:“请不要再吹《折杨柳》这样催人泪下的曲子了!我知道你们想家了!《折杨柳》是在呼唤杨柳呀!要知道,杨柳是以春风为伴的,而春风是吹不到玉门关的呀!”
所以,我说,这首诗是诗人在万般无奈的思绪中对战士的一种告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