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净沙·秋思
张曦月;苏畅;张诗乐 - 弹唱古诗词(古筝、钢琴与童声)
秋天是一个思念伤感的季节,几乎所有的诗人都写过秋天的诗词。
《山坡羊·潼关怀古》是元曲作家张养浩的散曲作品。此曲抚今追昔,由历代王朝的兴衰引到人民百姓的苦难,一针见血地点出了封建统治与人民的对立,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民的同情。全曲采用的是层层深入的方式,由写景而怀古,再引发议。
刘禹锡的“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激昂向上,王维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清新怡人……
《全唐诗》共四万八千多首诗,《全宋词》约两万多首词,其中,写秋天的诗词数不胜数,诗歌中的意象,但是,即使唐宋杰出诗人辈出,写秋天写得最好的却是一首元曲。
这首元曲就是被称为“秋思之祖”的《天净沙·秋思》。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是一首小令,只有短短的28个字,却写出了秋天的灵魂。
《拜月亭》又名《王瑞兰闺怨拜月亭》, 古代中国杂剧剧本,是元曲四大爱情剧之一。元代关汉卿作。共四折一楔子。有《元刻古今杂剧三十种》本、《元人杂剧全集》本。仅存曲词和部分宾白,主要写大家闺秀王瑞兰和秀才蒋世隆悲欢。
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游子前行。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极度忧伤的旅人还漂泊在天涯。
意象是指出现在诗歌之中的用以传达作者情感,寄寓作者思想的艺术形象。中国古代不少诗人常常在诗中紧密地排列众多的意象来表情达意。马致远此曲明显地体现出这一特色。
为了突出与强化凄惨凉悲苦的情感,马致远选取了最能体现秋季凄凉萧条景色,最能表现羁旅行人孤苦惆怅情怀的十个意象入曲,将自己的情感浓缩于这十个意象之中,最后才以点晴之笔揭示全曲主题。
这一幅画面,包含了秋天枯萎、萧瑟、悲伤、压抑、寂寞、孤独,所以这首《天净沙·秋思》几乎包含所有这些秋天的感伤的情感。这就是意境的力量。
这首元曲小令被选入7年级上人教版语文教材中,在诞生600多年后,依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一首小令。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
每每读到这首元曲,眼前就会现一幅萧索、凄楚、夕阳西下的秋天画卷,心里就会感到悲伤。
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全曲无一“秋”字,但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