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把元曲推向顶峰,什么事将第一次全国人运动推向顶峰

元代是我国戏曲繁荣兴盛的历史高峰时期。在阅读这段历史的时候,经常遇到元代戏曲“四大家”的说法。【图片:元曲四大家】这四个人是谁?第一个说法:关白马郑1、关,关汉卿。代表的戏曲作品:《窦娥冤》关汉卿,生

元代是我国戏曲繁荣兴盛的历史高峰时期。

在阅读这段历史的时候,经常遇到元代戏曲“四大家”的说法。

【图片:元曲四大家】

这四个人是谁?

第一个说法:关白马郑

1、关,关汉卿。代表的戏曲作品:《窦娥冤》

关汉卿,生卒年月不详,大约出生在1234年之前,死于1300年前后,享年约六十多岁。

【图片:关汉卿肖像(绘画)】

《窦娥冤》是简称,它的全名叫《感天动地窦娥冤》。它是元代戏剧,但现代人能够看见的最早本子刊行于明万历十年(1582年)。全剧四折,写弱小寡妇窦娥,在无赖陷害、昏官毒打下,屈打成招,成为杀人凶手,被判斩首示众。临刑前,满腔悲愤的窦娥许下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最后的结果应验了,窦娥的冤屈感天动地,所许愿的三桩誓愿一个个变成现实。

【图片:窦娥冤】

总的来说,这出戏的思想性在于,它展示了黑暗社会中的下层人民任人宰割、有苦无处诉的悲惨处境;控诉了贪官草菅人命的现实生活,生动的刻画出了窦娥这样一位底层社会的一个女性形象。这一出戏曲,同时亦体现了关汉卿的语言风格,叫做“言言曲尽人情,字字当行本色”,所以,该剧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悲剧成熟的标志,什么事将第一次全国人运动推向顶峰,是元杂剧四大悲剧之首,也是中国十大古典悲剧之首,具有不可否认的悲剧力量。

【图片:窦娥冤剧照】

再说元杂剧。套数虽然能够描述一些故事,但还是不够。难以详细描写一个情节曲折、人物众多的故事,比如像《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感天动地窦娥冤》这样的故事。这就需要并出现了篇幅更大的元杂剧。元杂剧随后又演化成了后来。

因而,现代人大都知道《窦娥冤》,谁受到什么冤枉时大都会说“比窦娥还冤”。

于是在结尾处一波三折,把高潮推向顶峰。 《窦娥冤》中有两句唱词,两个牌文本不同,试分析其优劣。 《古名家杂剧》本:地也,你不分好歹难为地;天也,我今日负屈衔冤哀告天。 《元曲选》本: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

但凡写受冤枉并深入了中国人心的国产作品,恐怕没别的能出其右了!

2、白,白仁甫。最著名作品《墙头马上》

白仁甫的个人简历是:

本 名 白朴

也说明剧作家意犹未尽,他要把窦娥的无辜受害,要把人们对窦娥的同情,要把人们对统治者的愤恨表现得痛痛快快,淋漓尽致。于是在结尾处一波三折,把高潮推向顶峰。二煞,一煞,煞尾是曲牌 曲牌和词牌一样,是曲的音乐谱式。

别 称 白恒

字 号 字:仁甫,后改字:太素;号:兰谷

所处时代 元朝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时间 公元1226年

去世时间 约公元1306年

祖 籍 山西(两个说法:1、隩州(今山西河曲);2、山西曲沃县)

出 生 地 汴梁(今河南开封)

长 居 地 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晚岁寓居金陵(今南京市)

【图片:白仁甫肖像绘画】

白仁甫的作品,最著名的是《墙头马上》。2018年夏季最火的清宫剧《如懿传》中,粘连如懿皇后与乾隆皇帝早期爱情的戏曲正是白仁甫从元代流传到清朝的这部剧作。此剧的原名叫做《裴少俊墙头马上》。

该剧讲述李家小姐千金与裴家少年少俊游园偶遇,互相爱慕,互致情诗。男问:“为谁含笑在墙头?”女答:“莫负后园今夜约。”二人相约私奔,在裴家花园匿居七年,终被裴父发现赶出。后几经周折,再得团圆。

【图片:墙头马上剧照】

该剧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意义。裴少俊、李千金的自由结合反抗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礼教。他们不顾家长的压迫,坚持不屈,表现了青年要求婚姻自由的坚强意志和对爱情的忠贞。裴少俊进士及第后,他的父亲就改变了对他们的态度,这就揭露了作为封建礼教的代表者的虚伪和势利。

除了此剧外,白仁甫的著名作品还有《梧桐雨》(全名:《唐明皇秋夜梧桐雨》)、《东墙记》(《董秀英花月东墙记》)。他还留下一首小令《天净沙·秋》曰: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描绘的这一幅风景画,意境直追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完全就是那个时代的独特基调,细品颇有趣味。

3、马,马致远。代表作:《汉宫秋》

马致远生卒年月不太详细,后人推测大约1251年-1321年至1324年间,享年约70岁。

【图片:马致远肖像(绘画)】

马致远所作杂剧,今人已知的有15种。

代表作:《汉宫秋》(全名《破幽梦孤雁汉宫秋》)。

【图片:汉宫秋】

【图片:昭君出塞】

马致远还有著名戏剧三部:《黄粱梦》《岳阳楼》《青衫泪》。

不过,最让现代人熟悉的并不是马致远的戏曲,而是他的小令《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留传于后世的还有散曲120多首,有辑本《东篱乐府》。后人归纳马致远的成就,是杂剧《汉宫秋》与他的小令《秋思》和套曲《秋思》。这被称为“构成马致远艺术作品的三座高峰!”

4,郑,郑光祖。代表作:《倩女离魂》

郑光祖的个人简历:

中 文 名 郑光祖

别 名 郑德辉

所处时代 元朝

C 试题分析:《窦娥冤》是元杂剧的代表作。解答本题需注意题干的限制语“最突出的社会意义”。作品运用浪漫主义手法,显示正义抗争的强大力量,寄托了作者鲜明的爱憎,反映了人民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愿望,揭露了封建统治。

民族族群 汉族

出 生 地 平阳襄陵(今山西临汾市襄汾县)

出生日期 元世祖至元初年(公元1264年)

逝世日期 不详

【图片:郑光祖肖像绘画】

郑光祖从小就受到戏剧艺术的熏陶,青年时期置身于杂剧活动,享有盛誉。但他的主要活动在南方(杭州),成为南方戏剧圈中的巨擘。所作杂剧在当时“名闻天下,声振闺阁”。

其中最著名的是《倩女离魂》(全名:《迷青琐倩女离魂》)

【图片:民国中华书局刊印《倩女离魂》】

该剧是根据唐代陈玄祐传奇小说《离魂记》改编而成。基本剧情:秀才王文举与倩女指腹为婚,王文举不幸父母早亡,倩女之母遂有悔约打算,借口只有王文举得了进士才能成婚。倩女却十分忠实于爱情,就在王文举赴京应试,与倩女柳亭相别之后,由于思念王文举,倩女的魂魄便离了原身,追随王文举一起奔赴京城。而王文举却不知是倩女的魂魄与他在一起,还以为倩女本人同他一起赴京。因此,当他状元及第三年后,准备从京城启程赴官,顺便打道去探望岳母,便先修书一封告知倩女的父母,王文举偕同倩女魂魄来到了倩女身边,魂魄与身体又合一,一对恩爱夫妻得到团圆。

全剧思想性在于歌颂女性对封建礼教的反抗,追求婚姻自主。该剧成功塑造了一个对爱情忠贞不渝,感情真挚热烈的艺术形象,比较超前。郑光祖因此才会“名香天下,声振闺阁”。

“关白马郑”的说法,算是比较主流的说法。

【图片:四大家确定名字】

但是,同意这个说法的,有点区别。

区别在于:有没有为首的?到底以谁为首?

认可四位元代戏曲作者为四大家的,有认为关汉卿应该为首。

——这算是第二个说法。

还有一部分不认“关”为首,而是推崇马致远为首。

——这算是第三个说法。

除此之外,还有认为关、马都不为首,应该以郑光祖为首。

——这算是第四个说法。

这种说法批评了郑之外的三人的戏曲,指出他们的不足:(1)马(致远)之辞老健而乏滋媚;

(2)关(汉卿)之辞激励而少蕴籍;(3)白(仁甫)颇简淡所欠者俊语;所以,才推举郑(光祖)为首。

意见没有完,另外有一种意见,承认关、郑、白、马,认为四人为元代戏曲的4位著名的大师级别人物,但是,并没有明确的认可这4人为“四大家”,也就是说没有明言他们是“四大家的并列,当然也就没有推举谁为首了。

接下来,一种意见是将郑(光祖)去掉,换上另外一人:庾吉甫。

意思是说,四大家应该是:马关白庾。马为首。

庾吉甫——

庾吉甫,亦作天福,出生地 大都(今北京),生卒年不详,据说在做过元朝的中山(今河北定州市)府判。他所作杂剧共十五种,有七个历史剧:《隋炀帝江月锦帆舟》、《孟尝君鸡鸣度关》、《会稽山买臣负薪》、《善盖厉周处三害》、《杨太真霓裳怨》、《杨太真浴罢华清宫》、 《中郎将常何荐马周》;有两个神道剧:《薛昭误入兰昌宫》、《封骘先生骂上元》;还有四个爱情剧:《裴航遇云英》、《列女青陵台》、《秋夜凌波梦》、《苏小卿丽春园》。另外有两剧《玉女琵琶怨》、《秋夜蕊珠宫》不知道类型。不过,他的所有剧作,只晓得名目,皆未流传下来。他的作品,现仅存七首小令、四套散套。

此外,还有一种意见,去白(仁甫)换王(实甫)。

即:王关马郑

以“王”为首。

王实甫,就是《西厢记》的剧作者。

【图片:《西厢记》剧作者王实甫】

最后的一种意见——

1、《感天动地窦娥冤》(简称《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创作的杂剧,刊行于明万历十年(1582年)。 全剧四折,写弱小寡妇窦娥,在无赖陷害、昏官毒打下,屈打成招,成为杀人凶手,被判斩首示众。临刑前,满腔悲愤的窦娥许下三桩誓愿:血。

窦娥冤把元曲推向顶峰

将流行的4人(关白马郑),再加上2人,变为元戏曲“六大家”之说。

窦娥冤把元曲推向顶峰

增加的2人,其中一人是王实甫。

另外一人,是乔吉——

乔吉,生卒年约1280~1345,字梦符,号笙鹤翁,又号惺惺道人。太原(今属山西)人,元代杂剧家,他一生怀才不遇,倾其精力创作散曲、杂剧。主要作品 《金钱记》、《扬州梦》、《两世姻缘》。

六大家即:关白马郑王乔

归纳对元代戏曲大家的说法:

说法之一:【关白马郑】关为首(最流行)

说法之二:【马郑关白】马为首

说法之三:【郑马关白】郑为首

说法之四:【关郑白马】四人并称,没有谁为主

说法之五:【马庾关庾】去郑换庾,马为首(未流行)

说法之六:【王马关郑】去白换王,王为首(未流行)

说法之七:【六家之说:关白马郑王乔】流行4人加王乔(未流行)

窦娥冤把元曲推向顶峰

总体来看,关于元代戏曲“四大家”,至少有以上7种说法。

虽然同样是四大家,但是,有时候有所不同,容易把现代人搞糊涂。

如果全面了解一下元代戏曲四大家以及相关说法,心中有数就不会随波逐流了。

上一篇 2023年06月04 12:16
下一篇 2023年06月04 04:49

相关推荐

  • 吃饭的诗句,古人关于吃饭的浪漫诗句

    有人说,喜欢吃的人,能得到比旁人多一半的乐趣。苏轼一生坎坷,可他贬到哪,吃到哪,让世人忽略了他的苦难,而爱上了他的达观。1.关于吃饭的诗句1、《行行重行行》汉代:佚名原文: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

    2023年05月29 277
  • 湖的诗句,赞美湖很美的诗句

    1、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宋·苏轼2、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望洞庭》唐·刘禹锡3、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4

    2023年04月25 218
  • 风雪夜归人的上一句是什么,风雪夜归人相配的诗句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五言长城,自夸也是实情刘长卿(726-790),字文房,洛阳人,无显赫家世,亦非神童,可以算士人中的"草根"。年少时入嵩山书院苦读,数次到京城考进士,皆未中。由于应考经验丰富、学

    2023年05月11 274
  • 元曲和诗词有什么不同

    词的产生是因为诗歌在配合乐曲进行演唱的时候,由于自身具有固定的格式限制,没有办法很好贴合于乐曲的节奏。在这个需求之下,就不免增减诗的字句来配合乐曲,于是就产生了所谓的长短句,也就是词最开始的发源。完全

    2023年04月11 270
  • 带数字的诗句,带有数字1—10的古诗

    古诗词中,向来爱引经据典。如果一二三四五六七这些数字写入诗词,又会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高明的诗人将数字入诗,有的使情感更加深厚,有的使描写更加细致,有的使音律更和谐……诗词君今天推荐30首经典而有趣的

    2023年04月12 226
  • 赞美女子的诗句

    在三千年的诗史中,我们读过太多男人的作品。在浩瀚的诗海中,还有许多女子,用自己的智慧和才华谱写了一曲曲不逊于男子的千古名作。她们或悲伤,或哀婉,或灵巧,或欢喜,从蔡文姬到上官婉儿,从李清照到朱淑真,那

    2023年05月12 301
  • 入戏太深下一句,入戏太深前一句是什么

    经常读书有什么用读书可以教人宽厚,心地善良,萌生纯真热情的气质;读书可以教人谦虚谨慎,持重内敛,衍生成熟悉稳重的品格;读书可以教人自强不息,不畏艰难锤炼刚毅坚定的神情;读书可以教人勤于思考,勇于创新,

    2023年05月09 220
  • 写彩虹的诗句,古诗赞美彩虹

    《焦山望寥山》唐代:李白石壁望松寥,宛然在碧霄。安得五彩虹,驾天作长桥。仙人如爱我,举手来相招。鉴赏:古诗赞美彩虹,站在焦山陡峭的石壁上,遥望松寥山,就像站在碧蓝的云霄。如何才能把五彩虹化为凌空的长桥

    2023年06月04 303
  • 脱缰的野马下一句,脱缰的野马经典句子

    我出生在黔北的一个小镇上,在我四岁多时,弟弟出生了,父母只得把我送到乡下,让外公外婆帮着带我。到外公外婆家时,正是玉米成熟的季节。那天,已是傍晚时分,外公外婆准备了一大桌饭菜等着我们。一路上的奔波让我

    2023年05月14 324
  • 看透社会现实的诗句,看透了人心社会的现实的句子

    所有的情感,在唐诗中,都能找到共情。是“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欣喜,是“三春三月忆三巴”的思念。是“一寸相思一寸灰”的深情。亲手写一首格律诗,抒发心中的真实感受。《向上吧诗词》冠军杨强老师,教你学填词。朴

    2023年05月11 248
  • 快马一鞭上一句,君子一言快马一鞭意思

    推荐阅读:请收藏:歇后语大全1、一人传虚,万人传实虚,没有的事。本无其事,因传说的人多,就使人信以为真。2、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一个人把着关,一万个人也攻不开。形容地势险要,便于防守。3、一叶障目,不见

    2023年05月19 235
  • 赞美莲藕的诗句,写藕的经典诗句

    01、根底藕丝长,花里莲心苦。——宋·辛弃疾《卜算子(荷花)》02、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乐府诗集》麋鹿同上山,莲藕同在泥。莫学天上日,朝东暮还西。2、唐代:卢仝《寄男抱孙》别来三得书,书道违

    2023年06月03 319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