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把元曲推向顶峰,什么事将第一次全国人运动推向顶峰

元代是我国戏曲繁荣兴盛的历史高峰时期。在阅读这段历史的时候,经常遇到元代戏曲“四大家”的说法。【图片:元曲四大家】这四个人是谁?第一个说法:关白马郑1、关,关汉卿。代表的戏曲作品:《窦娥冤》关汉卿,生

元代是我国戏曲繁荣兴盛的历史高峰时期。

在阅读这段历史的时候,经常遇到元代戏曲“四大家”的说法。

【图片:元曲四大家】

这四个人是谁?

第一个说法:关白马郑

1、关,关汉卿。代表的戏曲作品:《窦娥冤》

关汉卿,生卒年月不详,大约出生在1234年之前,死于1300年前后,享年约六十多岁。

【图片:关汉卿肖像(绘画)】

《窦娥冤》是简称,它的全名叫《感天动地窦娥冤》。它是元代戏剧,但现代人能够看见的最早本子刊行于明万历十年(1582年)。全剧四折,写弱小寡妇窦娥,在无赖陷害、昏官毒打下,屈打成招,成为杀人凶手,被判斩首示众。临刑前,满腔悲愤的窦娥许下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最后的结果应验了,窦娥的冤屈感天动地,所许愿的三桩誓愿一个个变成现实。

【图片:窦娥冤】

总的来说,这出戏的思想性在于,它展示了黑暗社会中的下层人民任人宰割、有苦无处诉的悲惨处境;控诉了贪官草菅人命的现实生活,生动的刻画出了窦娥这样一位底层社会的一个女性形象。这一出戏曲,同时亦体现了关汉卿的语言风格,叫做“言言曲尽人情,字字当行本色”,所以,该剧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悲剧成熟的标志,什么事将第一次全国人运动推向顶峰,是元杂剧四大悲剧之首,也是中国十大古典悲剧之首,具有不可否认的悲剧力量。

【图片:窦娥冤剧照】

再说元杂剧。套数虽然能够描述一些故事,但还是不够。难以详细描写一个情节曲折、人物众多的故事,比如像《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感天动地窦娥冤》这样的故事。这就需要并出现了篇幅更大的元杂剧。元杂剧随后又演化成了后来。

因而,现代人大都知道《窦娥冤》,谁受到什么冤枉时大都会说“比窦娥还冤”。

于是在结尾处一波三折,把高潮推向顶峰。 《窦娥冤》中有两句唱词,两个牌文本不同,试分析其优劣。 《古名家杂剧》本:地也,你不分好歹难为地;天也,我今日负屈衔冤哀告天。 《元曲选》本: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

但凡写受冤枉并深入了中国人心的国产作品,恐怕没别的能出其右了!

2、白,白仁甫。最著名作品《墙头马上》

白仁甫的个人简历是:

本 名 白朴

也说明剧作家意犹未尽,他要把窦娥的无辜受害,要把人们对窦娥的同情,要把人们对统治者的愤恨表现得痛痛快快,淋漓尽致。于是在结尾处一波三折,把高潮推向顶峰。二煞,一煞,煞尾是曲牌 曲牌和词牌一样,是曲的音乐谱式。

别 称 白恒

字 号 字:仁甫,后改字:太素;号:兰谷

所处时代 元朝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时间 公元1226年

去世时间 约公元1306年

祖 籍 山西(两个说法:1、隩州(今山西河曲);2、山西曲沃县)

出 生 地 汴梁(今河南开封)

长 居 地 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晚岁寓居金陵(今南京市)

【图片:白仁甫肖像绘画】

白仁甫的作品,最著名的是《墙头马上》。2018年夏季最火的清宫剧《如懿传》中,粘连如懿皇后与乾隆皇帝早期爱情的戏曲正是白仁甫从元代流传到清朝的这部剧作。此剧的原名叫做《裴少俊墙头马上》。

该剧讲述李家小姐千金与裴家少年少俊游园偶遇,互相爱慕,互致情诗。男问:“为谁含笑在墙头?”女答:“莫负后园今夜约。”二人相约私奔,在裴家花园匿居七年,终被裴父发现赶出。后几经周折,再得团圆。

【图片:墙头马上剧照】

该剧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意义。裴少俊、李千金的自由结合反抗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礼教。他们不顾家长的压迫,坚持不屈,表现了青年要求婚姻自由的坚强意志和对爱情的忠贞。裴少俊进士及第后,他的父亲就改变了对他们的态度,这就揭露了作为封建礼教的代表者的虚伪和势利。

除了此剧外,白仁甫的著名作品还有《梧桐雨》(全名:《唐明皇秋夜梧桐雨》)、《东墙记》(《董秀英花月东墙记》)。他还留下一首小令《天净沙·秋》曰: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描绘的这一幅风景画,意境直追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完全就是那个时代的独特基调,细品颇有趣味。

3、马,马致远。代表作:《汉宫秋》

马致远生卒年月不太详细,后人推测大约1251年-1321年至1324年间,享年约70岁。

【图片:马致远肖像(绘画)】

马致远所作杂剧,今人已知的有15种。

代表作:《汉宫秋》(全名《破幽梦孤雁汉宫秋》)。

【图片:汉宫秋】

【图片:昭君出塞】

马致远还有著名戏剧三部:《黄粱梦》《岳阳楼》《青衫泪》。

不过,最让现代人熟悉的并不是马致远的戏曲,而是他的小令《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留传于后世的还有散曲120多首,有辑本《东篱乐府》。后人归纳马致远的成就,是杂剧《汉宫秋》与他的小令《秋思》和套曲《秋思》。这被称为“构成马致远艺术作品的三座高峰!”

4,郑,郑光祖。代表作:《倩女离魂》

郑光祖的个人简历:

中 文 名 郑光祖

别 名 郑德辉

所处时代 元朝

C 试题分析:《窦娥冤》是元杂剧的代表作。解答本题需注意题干的限制语“最突出的社会意义”。作品运用浪漫主义手法,显示正义抗争的强大力量,寄托了作者鲜明的爱憎,反映了人民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愿望,揭露了封建统治。

民族族群 汉族

出 生 地 平阳襄陵(今山西临汾市襄汾县)

出生日期 元世祖至元初年(公元1264年)

逝世日期 不详

【图片:郑光祖肖像绘画】

郑光祖从小就受到戏剧艺术的熏陶,青年时期置身于杂剧活动,享有盛誉。但他的主要活动在南方(杭州),成为南方戏剧圈中的巨擘。所作杂剧在当时“名闻天下,声振闺阁”。

其中最著名的是《倩女离魂》(全名:《迷青琐倩女离魂》)

【图片:民国中华书局刊印《倩女离魂》】

该剧是根据唐代陈玄祐传奇小说《离魂记》改编而成。基本剧情:秀才王文举与倩女指腹为婚,王文举不幸父母早亡,倩女之母遂有悔约打算,借口只有王文举得了进士才能成婚。倩女却十分忠实于爱情,就在王文举赴京应试,与倩女柳亭相别之后,由于思念王文举,倩女的魂魄便离了原身,追随王文举一起奔赴京城。而王文举却不知是倩女的魂魄与他在一起,还以为倩女本人同他一起赴京。因此,当他状元及第三年后,准备从京城启程赴官,顺便打道去探望岳母,便先修书一封告知倩女的父母,王文举偕同倩女魂魄来到了倩女身边,魂魄与身体又合一,一对恩爱夫妻得到团圆。

全剧思想性在于歌颂女性对封建礼教的反抗,追求婚姻自主。该剧成功塑造了一个对爱情忠贞不渝,感情真挚热烈的艺术形象,比较超前。郑光祖因此才会“名香天下,声振闺阁”。

“关白马郑”的说法,算是比较主流的说法。

【图片:四大家确定名字】

但是,同意这个说法的,有点区别。

区别在于:有没有为首的?到底以谁为首?

认可四位元代戏曲作者为四大家的,有认为关汉卿应该为首。

——这算是第二个说法。

还有一部分不认“关”为首,而是推崇马致远为首。

——这算是第三个说法。

除此之外,还有认为关、马都不为首,应该以郑光祖为首。

——这算是第四个说法。

这种说法批评了郑之外的三人的戏曲,指出他们的不足:(1)马(致远)之辞老健而乏滋媚;

(2)关(汉卿)之辞激励而少蕴籍;(3)白(仁甫)颇简淡所欠者俊语;所以,才推举郑(光祖)为首。

意见没有完,另外有一种意见,承认关、郑、白、马,认为四人为元代戏曲的4位著名的大师级别人物,但是,并没有明确的认可这4人为“四大家”,也就是说没有明言他们是“四大家的并列,当然也就没有推举谁为首了。

接下来,一种意见是将郑(光祖)去掉,换上另外一人:庾吉甫。

意思是说,四大家应该是:马关白庾。马为首。

庾吉甫——

庾吉甫,亦作天福,出生地 大都(今北京),生卒年不详,据说在做过元朝的中山(今河北定州市)府判。他所作杂剧共十五种,有七个历史剧:《隋炀帝江月锦帆舟》、《孟尝君鸡鸣度关》、《会稽山买臣负薪》、《善盖厉周处三害》、《杨太真霓裳怨》、《杨太真浴罢华清宫》、 《中郎将常何荐马周》;有两个神道剧:《薛昭误入兰昌宫》、《封骘先生骂上元》;还有四个爱情剧:《裴航遇云英》、《列女青陵台》、《秋夜凌波梦》、《苏小卿丽春园》。另外有两剧《玉女琵琶怨》、《秋夜蕊珠宫》不知道类型。不过,他的所有剧作,只晓得名目,皆未流传下来。他的作品,现仅存七首小令、四套散套。

此外,还有一种意见,去白(仁甫)换王(实甫)。

即:王关马郑

以“王”为首。

王实甫,就是《西厢记》的剧作者。

【图片:《西厢记》剧作者王实甫】

最后的一种意见——

1、《感天动地窦娥冤》(简称《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创作的杂剧,刊行于明万历十年(1582年)。 全剧四折,写弱小寡妇窦娥,在无赖陷害、昏官毒打下,屈打成招,成为杀人凶手,被判斩首示众。临刑前,满腔悲愤的窦娥许下三桩誓愿:血。

窦娥冤把元曲推向顶峰

将流行的4人(关白马郑),再加上2人,变为元戏曲“六大家”之说。

窦娥冤把元曲推向顶峰

增加的2人,其中一人是王实甫。

另外一人,是乔吉——

乔吉,生卒年约1280~1345,字梦符,号笙鹤翁,又号惺惺道人。太原(今属山西)人,元代杂剧家,他一生怀才不遇,倾其精力创作散曲、杂剧。主要作品 《金钱记》、《扬州梦》、《两世姻缘》。

六大家即:关白马郑王乔

归纳对元代戏曲大家的说法:

说法之一:【关白马郑】关为首(最流行)

说法之二:【马郑关白】马为首

说法之三:【郑马关白】郑为首

说法之四:【关郑白马】四人并称,没有谁为主

说法之五:【马庾关庾】去郑换庾,马为首(未流行)

说法之六:【王马关郑】去白换王,王为首(未流行)

说法之七:【六家之说:关白马郑王乔】流行4人加王乔(未流行)

窦娥冤把元曲推向顶峰

总体来看,关于元代戏曲“四大家”,至少有以上7种说法。

虽然同样是四大家,但是,有时候有所不同,容易把现代人搞糊涂。

如果全面了解一下元代戏曲四大家以及相关说法,心中有数就不会随波逐流了。

上一篇 2023年05月02 21:16
下一篇 2023年04月22 06:38

相关推荐

  • 1.元曲在元代被称作,元曲在元代被称作

    元曲是兴盛于元朝时期的一种文艺形式,其历史地位足以同唐诗、宋词并驾齐驱,三者都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最耀眼的明珠。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散曲,又称为“乐府”或“今乐府”。由宋词俗化而来,是配合当时北方流行

    2023年04月10 277
  • 写雨景的诗句,描写雨中景色的古诗

    燥热的夏日,期待有一场淋漓尽致的大雨,冲刷心中的烦躁,描写雨中景色的古诗,冲掉这烦闷的空气。夏天的每一场雨,都会让人神清气爽,淋漓痛快。夏天的那场大雨,是苏轼笔下“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突然

    2023年06月01 226
  • 形容父母的诗句,感恩父母的经典诗句

    人到中年,站在生命长路的中途,前看后望皆是茫茫。前为渐已年迈的父母担忧,后为未成年的孩子操心。俗话说:养儿方知父母恩。待到自己生儿育女,方知父母的不易,此时,却已是中年人。是父母老了我们才真正懂得什么

    2023年05月04 298
  • 梁山伯的军师下一句,梁博山的军师下一句

    小学语文积累:一至六年级日积月累汇总成语格言1、有志者事竟成。2、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3、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4、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5、言必信

    2023年05月29 259
  • 天涯何处觅知音上一句,天涯何处觅知音整首诗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酒的地方,就有故事。它是柔情似水,时而青春靓丽化作“美少女战士”,时而半老徐娘变成“荒野四大美人”,让你一会儿清醒,天涯何处觅知音整首诗,一会儿糊涂,却又欲罢不能;它是风情万种

    2023年05月16 311
  • 咏鹅全诗,《咏鹅》古诗原文

    《咏鹅》古诗原文,咏鹅是首童趣诗。出自唐代7岁小作者骆宾王之手。虽无严谨格律,但生动地把小作者眼中的世界表达得活灵活现。第一句;咏鹅骆宾王〔唐代〕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译文“

    2023年04月17 300
  • 花满楼诗句,李白花满楼诗句

    1.我为你青丝高挽,你带我纵马天下。2.扶柔倾国色,风华绝世人。3.淡辉夕颜,公子如玉,是你执一把青伞,为我许下一世长安。4.幕天席地,在浩渺天际,瀚海孤烟紫霞残照里,古道栈桥西风瘦马弄影,只为找寻你

    2023年04月10 224
  • 关于舟的诗句,带舟字的古诗唯美

    一首婉转动听的笛声,诉说无限的思念,总有一种不知名的情愫。笛音悠悠,那是梦里的声音;绮叠萦散,飘零流转,穿过悠悠岁月,依然如昔……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

    2023年04月20 258
  • 含树的诗句,含树的诗句100首

    你是什么时候感觉到秋天来了呢?走过公园、走在路边,总有树叶飘荡而下,掉在地上,积成一片黄色的海洋。一阵风吹来,有点凉,拉了拉衣服,才恍然感觉,秋天真的来了。古人说:一叶落而知天下秋。还真是这么回事。落

    2023年05月08 285
  • 知我者莫若你下一句,高情商回复知我者

    文|饼子有时候,人与人之间的缘分早已命中注定。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当《橄榄树》熟悉的旋律在耳边响起的时候,不禁让我想起了离世29载却仍旧活在人们心中的三毛。三毛是浪迹天

    2023年05月02 693
  • 重出江湖幽默下一句,重出江湖的下一句是什么

    我们且用逻辑延伸、推理答问的方式追溯下去:为什么叫“重出江湖”?就是跟“江湖”暌别已久,重出江湖的下一句是什么,这一次,又重新在“江湖”登台亮相了。那么,什么是“江湖”呢?这就人见人殊,角度不同,看法

    2023年05月23 268
  • 蜂古诗意思,罗隐《蜂》的意思

    《蜂》唐罗隐《蜂》是晚唐诗人罗隐创作的一首咏物诗,也是一首寓理诗。这首诗赞美了蜜蜂辛勤劳动的高尚品格,也暗喻了作者对不劳而获的人的痛恨和不满。这首诗有几个艺术表现方面的特点:欲夺故予,反跌有力;叙述反

    2023年05月03 285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