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入
中国古代作家灿若星辰,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的为数不多,关汉卿是其中之一;中国古典戏剧作品浩如烟海,被誉为世界十大悲剧的只有一部--《窦娥冤》;直到今天。人们遇到难以诉说的冤屈时,还常说一句话&34;。那么窦娥是谁?她到底有怎样的冤屈呢?今天就来解开这些谜底。
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杂剧,宋代以滑稽搞笑为特点的一种表演形式。元代发展成戏曲形式,每本以四折为主,在开头或折间另加楔子。每折用同宫调同韵的北曲套曲和宾白组成。如关。
二、了解元杂剧的基本知识
元杂剧最早产生于金朝末年河北真定、山西平阳一带。盛行于元代,元杂剧是中国戏曲的第一个黄金时代。它达到了很高的文学水准,以至单从诗体而言,古人早就将唐诗、宋词、元曲并称。
结构:戏剧结构的基本形式是“四折一楔子”。四折一般分别是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楔子是一个短场戏,放在全剧的开头或两折之间,起序幕或过场的作用。
杂剧角色分为旦、末、净、杂。
剧本由唱(曲词)、科(科介)、白(宾白)三部分构成。 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唱是杂剧的主要部分,一剧四折通常由主角一人唱到底,其他角色有白无唱。科(即科范)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科范或叫“科”“介”,是关于动作、表情或其他方面的舞台提示,如“笑科”“见科”“把盏科”“做掩泪科”“内作起风科”等。 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
三、作者简介
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在北京市)人,元杂剧的代表人物,与郑光祖(代表作《倩女离魂》)、白朴(代表作《墙头马上》)、马致远(代表作《汉宫秋》)四人共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的代表作品即《窦娥冤》,其他著名作品还有《望江亭》《单刀会》《救风尘》。
四、剧情简介
楔 子:书生窦天章因连本带利欠蔡婆四十两银子被迫把七岁的女儿抵给她做童养媳,然后进京赶考去了。
第一折:庸医赛卢医欠蔡婆十两银子,心生歹意要勒死蔡婆却被张驴儿父子俩撞破,张驴儿乘机逼蔡婆婆媳俩分别嫁给他们父子俩,蔡婆无奈之下答应了,回家后遭到生性刚烈的窦娥的责骂与反对,只好先让张驴儿父子在家中住下。
第二折:张驴儿为达目的,心生恶意,找赛卢医讨了毒药欲毒死蔡婆,阴差阳错被他父亲喝了,张驴儿顺势栽赃窦娥,逼她私了,嫁与自己为妻,被刚烈的窦娥断然拒绝,于是,两人对簿公堂,却不料碰上桃杌这个昏官,偏听张驴儿一面之词,窦娥为保蔡婆被屈打成招判了死刑。
第三折:在被押往法场的路上,窦娥激愤之下指天骂地,并在行刑前许下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以示冤屈。窦娥死后誓愿一一应验。
五、研读本文
(一)学习第一次层
1、分角色朗读课文,课文中一共出现10个曲牌,都属于正宫调,根据10个曲牌和故事情节,可以把本折分成几个层次?各层大意是什么?
元曲的特点:1、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词曲,政治色彩、文化色彩、艺术色彩都较多较浓,特定时期,政治色彩尤其突出;词曲均不限形式,基本点没有严格的格律要求。2、元曲则是来源于北方草原民族的曲调,所以元曲又叫北曲。
角色安排:监斩官,刽子手,正旦,卜儿。
第1层是[端正好][滚绣球]两个曲牌,大意是窦娥指斥天地鬼神。
第2层是[倘秀才]至[鲍老儿]四个曲牌,大意是窦娥告别婆婆。
第3层是[耍孩儿]至[煞尾]四个曲牌。大意是窦娥发下三大誓愿,前两桩应验。
2、读第一层的唱词思考:《端正好》表现了窦娥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现了窦娥满腹冤屈与怨恨。
3、品读滚绣球部分,思考:关汉卿为了表达窦娥的冤之极,怨之深,运用了哪些手法?
①典故、反问: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指责天地好坏不分,黑白颠倒)
②对比、对偶: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③呼告、对偶:(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等手法描写。
④反复:天地也(两次)
4、在这一节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窦娥?
大胆指斥天地,否定鬼神,具有觉醒和强烈反抗意识的窦娥。
(二)学习第二层
在押赴刑场的路上,窦娥要求刽子手走后街不走前街,这一细节刻画对塑造窦娥形象和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自己已走在通向死亡的路上,想到的还是如何不使年迈孤寂的婆婆伤心,这是何等的善良孝顺啊!而剧作家越是刻画她的善良,也就越发显出其冤屈,她的抗争与反抗也就越发令人同情。)因此,这一细节的描写不仅使窦娥善良孝顺的形象更丰满动人,也使剧作对封建社会的批判更为有力和深刻。
(三)学习第三层
1、自由朗读【耍孩儿】【二煞】【一煞】,分别概括三桩誓愿的内容、用到的典故和誓愿的实质?
第一桩,血溅白练,苌弘化碧,望帝啼鹃。希望刑场上人了解她的冤屈。
第二桩,六月飞雪,飞霜六月因邹衍。她希望自己的冤屈会在上天得到反应。
第三桩,亢旱三年,东海曾经孝妇冤。她不仅希望个人的冤屈得到证明,而且希望上天能够惩治邪恶。
2、这三桩誓愿的顺序可以颠倒吗?为什么?
调节观众心理。 3、元曲大家、名作。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 白朴《梧桐雨》、郑光祖《倩女离魂》。 元曲六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 王实甫《西厢记》、乔吉《两世姻缘》。 元曲四大悲剧:关汉卿的。
不能颠倒。这三桩誓愿,从时间的延续上,一桩比一桩更久长;从空间范围上,一桩比一桩更扩大。
三桩誓愿依次递进的过程,也是窦娥反抗精神依次上升的过程,是她斗争的矛头更加明确的过程。
3、剧作家为什么要在这折戏的结尾安排“三大奇愿”这样的情节呢?有什么效果呢?
4、窦娥的悲剧的根源是什么?反映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个人悲剧:高利贷剥削、流氓地痞横行。 社会悲剧:贪官污吏草菅人命。
5、本剧的主题:
小结:鲁迅先生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窦娥,作者将她的“毁灭”。让人们看清了黑暗的官吏制度及腐朽的吃人的社会制度。也给人间留下了一曲对黑暗社会以死抗争的回肠荡气的悲壮之歌。这正是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
6、本文语言特点
①抒情性强,反复渲染人物的感情。
②朴素本色,运用大量口语,贴合人物的性格和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