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千的历史悠久,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据《古今艺术图》载:“秋千,北方山戎之戏,以习轻趫者。齐桓公伐北戎还,始传入中国。”
时至今日,秋千还是我国很多民族共有的一项重要娱乐活动。
1、《点绛唇·蹴罢秋千》
李清照 〔宋代〕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2、《秋千词》
王建 〔唐代〕
长长丝绳紫复碧,袅袅横枝高百尺。
少年儿女重秋千,盘巾结带分两边。
身轻裙薄易生力,双手向空如鸟翼。
1.《点绛唇·蹴罢秋千》宋代: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2.《木兰花·秋千院落重帘暮》宋代:晏几道 秋千院落重帘暮,彩笔闲来题。
下来立定重系衣,复畏斜风高不得。
1、《点绛唇·蹴罢秋千》 宋代: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译文: 荡罢秋千起身,懒得揉搓细嫩的手。在她身旁,瘦瘦的花枝上挂着晶莹的露珠。
傍人送上那足贵,终赌鸣珰斗自起。
回回若与高树齐,头上宝钗从堕地。
眼前争胜难为休,足踏平地看始愁。
3、《秋千》
僧惠洪〔宋代〕
画架双裁翠络偏,佳人春戏小楼前。
飘扬血色裙拖地,断送玉容人上天。
花板润沾红杏雨,彩绳斜挂绿杨烟。
下来闲处从容立,疑是蟾宫谪降仙。
荡秋千的经典诗句如下:一、《点绛唇·蹴罢秋千》宋: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此词描写荡完秋千的如花少女,天真活泼、憨态可掬,。
4、《怀潍县》
郑板桥〔清代〕
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
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
5、《闺中杂咏·秋千》
吴绮〔清代〕
寒食盈盈侣,相将效半仙。
红裙柳陌外,綵索杏楼边。
腰细如奔月,身轻欲上天。
下来垂绣带,曾不动珠钿。
6、《秋千》
李开先 〔明代〕
索垂画板横,女伴斗轻盈。
双双秦弄玉,个个许飞琼。
俯视花梢下,高腾树杪平。
出游偶见此,始记是清明。
7、《闺情四首·秋千》
张玉孃 〔元代〕
瘦腰春病不成圊,闲逐秋千荡尽衣。
香散天风兰佩隋,声摇环玉彩绳飞。
飘飘似跨双莺去,闲雅宜从月殿归。
荡秋千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满街杨柳绿烟丝,画出清明二月天。好是隔帘花树洞,女郎撩乱送秋千。”唐代诗人韦庄的诗作,反映了在陕西地区,女子过清明节流行荡秋千的习俗。秋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
无力尚怜扶不起,翠蛾独蹙怨斜晖。
8、《秋千曲》
杨维桢 〔元代〕
齐云楼外红络索,是谁飞下云中仙?
刚风吹起望不极,一对金莲倒插天。
9、《点绛唇 秋千》
朱彞尊〔清代〕
香袂飘空,为谁一笑穿花径。
有时花顶。罗袜纤纤并。
飞去飞来,不许惊鸿定。
重门静。粉墙深映。留取春风影。
10、《蝶恋花·秋千》
曾廉 〔清代〕
桃李开时烟复雾。是甚人家,桃李丛中住。
吹笛玉人知几许。满村烟雾浓于雨。
烟雾徐开闻笑语。一架秋千,搭上青霄去。
芳树彩绳魂系处。年年得结神仙侣。
11、《秋千词》
黎遂球 〔明代〕
院角秋千是妾家,每于摇处挽红纱。
侍儿惯逐香风底,拾得钗钿并落花。
12、《秋千》
韩偓 〔唐代〕
池塘夜歇清明雨,绕院无尘近花坞。
五丝绳系出墙迟,力尽才瞵见邻圃。
下来娇喘未能调,斜倚朱阑久无语。
无语兼动所思愁,转眼看天一长吐。
13、《生查子 秋千》
宋琬 〔清代〕
仙仙蝴蝶衣,窄窄檀香板。
纤体欲飞飏,只恨春风软。
春葱玉指柔,香汗罗襦满。
侍女笑相扶,倩把云鬟挽。
14、《咏美人秋千》
陈维崧 〔清代〕
昨夜湔裙罢,今日意钱回。
粉墙正亚朱户,其外有铜街。
百丈同心彩索,一寸双文画板,风飐绣旗开。
低约腰间素,小摘鬓边牌。
荡秋千的诗句有:飞荡秋千芳草地,珊瑚作架荡秋千。荡秋千的诗句有:飞荡秋千芳草地,珊瑚作架荡秋千。拼音是:dàngqiūqiān。注音是:ㄉㄤ_ㄑ一ㄡㄑ一ㄢ。结构是:荡(上下结构)秋(左右结构)千(上下结构)。荡秋千的具。
翩然上,掠绿草,拂苍苔。
粉裙欲起未起,弄影惜身材。
忽趁临风回鹘,快作点波新燕,糁落一庭梅。
向晚半轮玉,隐隐照遗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