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自古以来就是文人们诗词中的经典意象。
李白《静夜思》里,“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明月总能勾起游子浓浓的思乡情绪;
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里,“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明月照彻了思妇的寂寞;
谢灵运《岁暮》里,“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月夜的无垠更照出人事的渺小。
“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出自《御街行·秋日怀旧》。《御街行·秋日怀旧》宋代: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愁肠已断无由醉,。
而在那众多首写明月的诗词里,你认为哪一首写得最好呢?
1、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月亮的光在夜间闪,灯下影子一点点的光。今夕重门启,游春得夜芳。月华连昼色,灯影杂星光。南陌青丝骑,东邻红粉妆。管弦遥辨曲,罗绮暗闻香。人拥行歌路,车攒斗舞场。经过犹未已,钟鼓出长杨。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1、咏月[宋] 释樟不月轮端似古人心,皎洁高深处处临。纵在波涛圆缺定,照尘尘亦不能侵。2、应王中丞思远咏月诗[南北朝] 沈约月华临静夜,夜静灭氛埃。方晖竟户入,圆影隙中来。高楼切思妇,西园游上才。网轩映。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唐人张若虚的这首《春江花月夜》,向来被视为“孤篇压全唐”。
诗人从“春、江、花、月、夜”五个意象着笔,描绘了一幅清明澄澈的画面。
江潮连海,月共潮生,便在这天地宇宙间,诗人体味着人生变与不变的哲理,“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末几句又转为写游子思妇的两地思念,皎皎明月下,一种相思,两地离愁,诗情荡漾。
2、 李白《月下独酌》其一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1、《踏莎行·月华如水》——清代·纳兰性德 月华如水,波纹似练,几簇淡烟衰柳。塞鸿一夜尽南飞,谁与问倚楼人瘦。韵拈风絮,录成金石,不是舞裙歌袖。从前负尽扫眉才,又担阁镜囊重绣。2、《采莲令·月华收》—。
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在这首诗里,诗人发挥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
月夜里,诗人与自己的影子同明月一起饮酒,诗人起舞狂歌,影儿脚步凌乱,月儿也身影徘徊。
原本冷冷清清的场面,突然变得热闹起来。
然而醒着的时候大家还能一起交欢,喝醉后却又各自分散。月不解饮,影徒随身,诗人仍然是孤独的。
3、 苏轼《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公元1076年中秋,苏轼身处密州,望着一轮皓月,他突然思念起已有七年未见的弟弟苏辙,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诗人端起酒杯遥问苍天,明月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呢?
下阕,诗人自我宽慰,人间有悲欢离合的种种变迁,明月也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历来都难以周全。
我只希望啊,人世间所有人都能平安、健康,哪怕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4、 张九龄《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张九龄是唐时名相,他担任宰相之时,正是开元盛世的顶峰时期。
明君贤臣,相得益彰。
但顶峰之后,便是不可避免的低谷。
晚年的唐玄宗耽于享乐,任用李林甫为相,对张九龄却日渐疏远。
便是在这里,张九龄写下了这首望月怀远诗。
诗人被贬,不得已与家人、友人、爱人分别。长夜漫漫,诗人望着茫茫海上升起的一轮明月,再难入眠。
诗人熄灭了蜡烛,好让这满屋月华能更温柔地倾洒。走出屋外,夜露寒凉。
诗人想手捧满满的月华赠予远人,可是迢迢千里,如何赠得,最终也只是轻轻地叹息一声,唉,罢了,还是睡吧!也许在梦里,我能与你相会。
5、杜甫《月夜忆舍弟》
从前负尽扫眉才,又担阁镜囊重绣。菩萨蛮·月华如水笼香砌》——五代·孙光宪 月华如水笼香砌,金环碎撼门初闭。寒影堕高檐,钩垂一面帘。碧烟轻袅袅,红战灯花笑。即此是高唐,掩屏秋梦长。月华内部蓝绿色,外部红。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这首诗大概是公元759年秋,杜甫在秦州所作。
距安史之乱爆发已有四载,山东、河南等地都处于一片硝烟战乱中。
杜甫忆及自己的几个弟弟都分散在各处,彼此音信阻隔,不由引起强烈的忧虑与思念。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那是在白露节的晚上,清露盈盈。
明明是普天下共一轮明月,诗人却偏要说故乡的明月更亮一些。
其实,哪里是真的明亮些呢?只是因为浓重的思念啊!
这五首写明月的诗词,你更喜欢哪一首呢?
在留言区告诉大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