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炎武在《日知录》中写道:“凡人于交友之间,口惠而实不至,则其出而事君也,必至于静言庸违。故舜之御臣也,敷奏以言,明试以功;而孔子之于门人,亦听其言而观其行。”这启示世人:无论为人处世,还是从政为官,言行一致均为应当恪守的本分,决不能“口惠而实不至”。
关于言行一致,中国古代典籍中蕴含着丰富论述。《墨子》曰:“政者,口言之,言必信后面那一句是什么,身必行之。”《荀子》曰:“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论衡》中有言:“言行相应,则谓之贤。”关于言行不一的危害,史书中也记载了不少典故。王世充因“口惠而实不至”导致一败涂地的教训,就十分深刻。
据《资治通鉴》记载,隋末群雄之一的王世充,在攻下洛阳后,被封为太尉。为展示自己有招纳贤才、广开言路的胸怀,王世充在太尉府外立了三块牌子:一求文学才识,堪济时务者;二求武勇智略,能摧锋陷敌者;三求身有冤滞,拥抑不申者。看到这样的三块“广告牌”,每天上书言事的多达数百人。王世充“悉以引见,躬自省览,殷勤慰谕”,于是“人人自喜,以为言听计从”。但事实上,王世充口惠而实不至,“下至士卒厮养,世充皆以甘言悦之,而实无恩施。”轻诺寡信的王世充,渐渐失去了文官武将及百姓的信任,也为自己最终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问题六:言必信下一句是什么 言必信下一句是行必果啊 问题七:言必信,的后面一句是什么 人无信不立 言必信 行必果 君子一言 驷马难追火心要空 人心要实 黄金失去可再挣 名誉失去难挽回 问题八:言必信,下一句 〖读音。
古往今来干出一番大事业的人,都很重视“言必信,行必果”。明朝张津在浙江海宁谯楼上题过这样一副对联:“宽一分则民多受一分赐,取一文则官不值一文钱。”他主政期间,克己奉公,不徇私情,刚正不阿,深受百姓爱戴。清朝乾隆年间的铁面御史钱沣也撰写过一副对联:“爱半文不值半文,莫谓世无知者;作一事须精一事,庶几心乃安然。”钱沣在担任湖南学政时,曾前往各县视察,按当时的“棚规”,学子要凑钱向学政致意,但钱沣一概不受;他当京官时,不饰车马,只买了一匹瞎了一只眼睛的骡子当坐骑。
“言必信”的下一句是:行必果 言必信,行必果。〖解释〗信:可信,可靠;果:果然。果真。说的话就一定是可靠的,说一是一,做的事一定是真实的,说到做到的。怀疑主义者解释指诚实的小人模样必不诚实。指这个人认死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