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愁蝶恨,小窗闲对芭蕉展
名句的诞生
青楼春晚,昼寂寂、梳匀又懒。乍听得、鸦啼莺咔,惹起新愁无限。记年时,偷掷春心,花间隔雾遥相见。便角枕1题诗,宝钗贳2酒,共醉青苔深院。
“是谁多事种芭蕉,早也潇潇,晚也潇潇。是君心绪太无聊,种了芭蕉,又怨芭蕉。”日常文艺范儿夫妻对话,男的爱绿植春天种下了芭蕉,到了夏天芭蕉长得葱葱茏茏,平时绿影婆娑甚是可爱。雨季到了,早也雨晚也雨,一天下个。
怎忘得、回廊3下,携手处、花明月满。如今但暮雨,蜂愁蝶恨,小窗闲对芭蕉展。却谁拘管?尽无言、闲品秦筝,何故闲来种芭蕉全诗,泪满参差雁。腰肢渐小,心与杨花共远。
怎忘得、回廊3下,携手处、花明月满。如今但暮雨,蜂愁蝶恨,小窗闲对芭蕉展。却谁拘管?尽无言、闲品秦筝,泪满参差雁。腰肢渐小,心与杨花共远。
好一句:“何故闲来种芭蕉,早也潇潇,晚也潇潇。是君心绪太无聊,种了芭蕉,又怨芭蕉。”种下芭蕉时,该是怀着怎样的憧憬:春风展绿,夜雨潇潇,灯影栏杆,人世沧桑,梦想跌落在现实的尘埃中,面目全非。雨打芭蕉,一。
——吕滨老·薄幸
完全读懂名句
1﹒角枕:用兽角装饰的枕头。2﹒贳:赊。3﹒回廊:曲折的走廊。
暮春翠楼上,白昼寂寞无聊,梳匀鬓发却懒得装饰红妆。突然听到乌鸦噪啼、黄莺低唱,引起无限新愁在胸中荡漾。记得当年,偷偷拋送一片春心,在花丛间,隔着薄雾与他遥遥相望。相爱日深,便取了角枕题写诗篇,摘下金钗赊酒酣饮,在青苔遍长的深院里共醉梦乡。
词人背景小常识
出自蒋坦的《秋灯锁忆》。原文:是谁多事种芭蕉?早也潇潇,晚也潇潇。是君心绪太无聊!种了芭蕉,又怨芭蕉。意思是:早上也在下雨,晚上也在下雨,是谁非要种这芭蕉呢?这句喻意不能把烦恼或不快的心情归罪于别人,烦。
吕滨老(生卒年不详),一作渭老。字圣求,嘉兴(今属浙江)人。以诗闻名,而词风则婉媚深窈,著有《圣求词》。
名句的故事
《薄幸》一词历来被归于“闺怨”类,因为其内容写的是一位少女对远方恋人的怀念。在中国古代诗文中,经常以“芭蕉”、“丁香结”来比喻相思情愁,吕滨老在此也不例外,只是,由“小窗闲对芭蕉展”中的“芭蕉展”三个字看来,似乎少女心中的郎君并不如少女般恋恋情深、愁肠满绪,恰与《薄幸》这个词牌名相吻合。
但其实“芭蕉”所代表的也并不全是凄苦的情感,其中也曾有一个有趣的小故事,那便是清人蒋坦与其才女妻秋芙之间所发生的趣事。秋芙曾亲手在自己园内种了不少芭蕉,但某个风雨萧瑟的秋夜里,她听着雨打芭蕉的声音,心中不禁升起万般愁绪。见着妻子竟因此而闷闷不乐,蒋坦便在蕉叶上悄悄地戏题了一首短词:“是谁多事种芭蕉,早也潇潇,晚也潇潇。”第二天,当雨停后,秋芙走至园中见了芭蕉叶上的字后,好气又好笑之余,也在蕉叶上填了下半阕:“是君心绪太无聊,种了芭蕉,又怨芭蕉。”
朝也潇潇 晚也潇潇 是君心事太无聊 种了芭蕉 又怨芭蕉 下联:是谁无心栽杨柳 日亦洒洒 晚亦洒洒 乃君心事太无聊 栽了杨柳又怨杨柳 怨天多情生青草,春也寥寥,秋也寥寥。唯我情丝漫天飘,燃尽青草,又满青草 。
历久弥新说名句
而值得注意的是,在这许多用法中,其实有不少都是以“蜂”来暗指“男性”,以“蝶”来暗指“女性”,就如同用“丁香与芭蕉”一般,既有诗样的美感,又有特殊的寓意。无独有偶,不只在中国有这样的性别寓意,在西方也有类似的方式,例如“维纳斯的镜子”、“马尔斯的箭”也是如此。
在今天,这类的象征用法无论是在诗歌、散文及小说都极为常见,例如著名小说家钱钟书的《围城》一书便具有浓郁的象征意味,他不仅在作品的标题上就借用了法国的一个谚语:“城堡中的人想出去,而城堡外的人想进入城堡。”并且在具体的内容细节和表现方式上也是很自觉地追求这种象征,因为他借书中主人翁们矛盾的人生关系,来象征人类的某种生存状态。
然而,由于使用象征的写作方式有时会让作品流于晦涩与难解,因此若我们想学习这样的写作方式,一定得多看、多思考、多练习,以免造成“我懂你不懂”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