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时复西归上一句,何时复西归的前面一句是什么

对汉语非母语的中文学习者来说,学习中国古诗词,可以领略中华文化的魅力。图为今年4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汉语学院的来华留学生在校园中排练诗歌吟唱。王禹正在录制北京语言大学“德行言语六十载”中华经典诵读大

对汉语非母语的中文学习者来说,学习中国古诗词,可以领略中华文化的魅力。图为今年4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汉语学院的来华留学生在校园中排练诗歌吟唱。

王禹正在录制北京语言大学“德行言语六十载”中华经典诵读大赛的参赛视频。

何时复西归上一句

洪桐怀(左四)在北京语言大学的教室中和来华留学生合影。

中国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积淀的表现,也是探知中华传统文化的一把钥匙,深受海外中文学习者喜爱。对他们来说,古诗词韵味十足、内涵丰富,但在学习过程中,也遇到意义难理解、对其中用到的典故不熟悉等挑战。应对这些挑战的过程,正是从事国际中文教学的教师和汉语非母语的中文学习者不断探索的过程。

了解背景 消除理解障碍

今年5月,来自老挝的王禹顺利完成北京语言大学汉语进修学院的学业。4个月后,他成为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学院的一名大一本科生。谈起中国古诗词,他脱口而出:“灵秀。”他进一步解释说:“中国古诗词韵律优美、朗朗上口,越读越有味道。”但在学习中国古诗词的过程中,一些生僻的字词和诗人含蓄的情感表达却常常让他在理解时犯难。在王禹看来,如果没有老师的讲解点拨,仅靠自己揣摩,往往会“读不懂”中国古诗词。

王禹在中国古诗词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正是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副教授赵晓晖一直关注的教学难点。在赵晓晖看来,面向汉语非母语的中文学习者的古诗词教学有两大难点。

1、“何时复西归”的前一句:百川东到海。2、此句诗来自汉乐府《长歌行》,全文内容如下: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

首先,从语言教学的角度,学生理解字面含义有一定难度。中国古诗词讲求韵律、语言凝练,与汉语非母语者日常所使用的中文口语相差较大。对他们来说,在记忆和理解上都是挑战。比如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中的“老骥伏枥、烈士暮年”就是教学难点,不少学习者表示不容易理解,这就需要老师一一加以讲解。

其次,从文化教学的角度,学生对其中蕴含的文化信息不易把握。“在中国古诗词中,作者常借人、借事、借物抒发自己的感情,理解意象背后所蕴含的情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赵晓晖举例说,《长歌行》中“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一句,只有引导学生领悟诗词所蕴含的时光流逝之意,才能让学生体味中国古诗词之美。

洪桐怀在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学院为本科四年级的学生教授中国古代文学名著选读课程已近6个学期。他指出,中国古诗词记录着古人对自然、人生、社会等的观察与思考,要想深入理解古诗词,需要学生对中国古代的社会、历史、文化都有一定的了解。洪桐怀强调,记忆和背诵只是汉语非母语的中文学习者学习中国古诗词的第一步,随着学习深入,帮助他们理解诗词背后的意蕴和诗性思维正是教学难点。

“诗词学习不能仅仅理解其表面意义,但想探究内涵,必须对历史和文化有所了解。比如学习杜甫的诗歌,学生要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历史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杜甫的忧国忧民情怀。但在教学中,我发现许多学生不够了解中国历史,以至制约了他们的诗词学习。”洪桐怀说。

古诗“何时复西归”的前一句是“百川东到海”。这一句的意思是:千万条江河奔腾着向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重西流?这一句诗句出自于:长歌行 作者: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

反复吟咏 领略诗词意蕴

“中国古诗词中蕴藏着中国人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思考与感悟,是国际中文教学中值得关注的学习资源。”正如洪桐怀所言,古诗词虽难,却是了解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正因如此,实用有效的古诗词教学方法与学习妙招就显得尤为重要。

洪桐怀认为选择体现人类共同情感的古诗词进行讲解,有助于学生接受和理解。“比如《诗经》中的《关雎》,何时复西归的前面一句是什么,在讲解其主题时,我会引导学生去思考雎鸠和有情人之间的联系,并引导学生去思考自己国家的文化中代表爱情的意象又是什么样的。通过跨文化比较,学生不仅可以了解爱情主题在中国古诗词中的表达,还提高了学习兴趣。”洪桐怀说。

2018年,赵晓晖在论文《互联网背景下汉语言专业留学生语言课与文学课的互动互补》中提出使用翻转课堂的方式开展文化教学,并将文化课程的“教”与“学”分为“信息传递”和“吸收内化”两部分。赵晓晖指出,对高年级中文学习者来说,学习中国古诗词应转向对其深层意蕴的理解与领会,建议教师在课前让学生依托互联网上的海量资源进行预习,再在课堂上通过引导与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讨论并解决古诗词理解中的难点,教师则从中加以指导。“比如学到诗人白居易时,我会让学生提前从《琵琶行》和《长恨歌》中任选一首进行抄录并谈谈自己的感想。在抄录的过程中,学生完成诗歌的泛读;在书写感想时,完成诗歌的精读。”赵晓晖表示,这样的课前预习方式,不仅弥补了课堂时间的不足,还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主动学习的精神。

何时复西归上一句

2022年4月,在北京语言大学“德行言语六十载”中华经典诵读大赛中,王禹凭借诵读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获一等奖。谈起中国古诗词学习的经验,他笑着说:“中国朋友总是跟我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觉得诵读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穿越时光 感悟中华经典

企业回法穆兰,名士,尊达手表维修服务热线:400-185-6077,江苏省手表维修服务地址位于:南京市秦淮区汉中路1号新街口国际金融中心10楼H;苏州市工业园区苏州中心办公楼C座22层08室;无锡市梁溪区人民中路139号恒隆广场写字楼1座11层1104室。服务时间。

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洪桐怀强调,在国际中文教学中,文化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文化教学中,中国古诗词不仅是典雅的教学资源,还让学习者对其传达的人生态度及对世界的认识,有了更深入的认知和体悟,也为汉语非母语的中文学习者理解世界提供了不同的文化视角。

“在面向汉语非母语的中文学习者的中国古诗词‘教’和‘学’的过程中,中国古诗词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成为文化交流的纽带,从而助力更多的人了解中国和中华文化。”洪桐怀说。

薄圣仪

上一篇 2023年04月17 15:20
下一篇 2023年04月23 15:36

相关推荐

  • 元曲标题的书写格式,大标题小标题格式示例

    元曲以前是配乐演唱的歌词,曲调固定而歌词每每更替,因此要选择合适的乐曲来表现不同的意境,〔正宫〕〔商调〕〔越调〕〔中吕〕等其实指的就是那个曲在演唱时所适用的曲调。曲牌名,其实和词牌名是一样的概念。原先

    2023年04月16 290
  • 含有梅字的诗句,含有梅的飞花令

    梅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首,与兰花、竹子、菊花一起列为四君子,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在严寒中,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梅作为

    2023年04月13 233
  • 诗歌元曲阅读,宋词元曲属于诗歌吗

    【元朝】(1271—1368年),又称大元,宋词元曲属于诗歌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蒙古族)建立并统治全国的封建王朝。,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取《

    2023年04月13 307
  • 洵美且异上一句,自牧归荑,洵美且异翻译

    普陀区洵阳路小学一角受访人供图从“名不见经传”到“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洵阳路小学创办于1958年,不论从校舍设施、师资配备,自牧归荑,洵美且异翻译,还是校区生源,都是最普通的。经过几代人的耕耘,“名

    2023年05月26 240
  • 对婚姻失望心寒的诗句,四种婚姻趁早离婚

    -1-习习谷风,维风及雨。将恐将惧。维予与女。将安将乐,女转弃予。习习谷风,维风及颓。将恐将惧。置予于怀。将安将乐,弃予如遗。习习谷风,维山崔嵬。无草不死。无木不萎。忘我大德,思我小怨。---先秦:佚

    2023年04月11 264
  • 形容沧桑的诗句,感悟人生沧桑的古诗词

    人生的过渡,当时百般艰难。有一天蓦然回首。往日却只能留在当时。无法带到现在。岁月的斑驳沉淀了回忆。不禁感慨一句: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宋】苏轼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

    2023年05月18 228
  • 吃饱了才有力气减肥下一句,吃饱了才有力气减肥是谁说的

    不知不觉又到夏天钓鱼人也聚集水边▽这是在钓鱼还是在渡劫?钓不到鱼的,首先是装备不过关▽隔着屏幕感受到了他的绝望装备不过关也就罢了注意力还不集中▽鱼:俺就稍稍一使劲儿本以为自己钓上个大的▽海绵宝宝:我应

    2023年05月04 294
  • 元曲二十首巅峰极品,极品巅峰狂少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唐诗偏重体之势,宋词注重律之美,极品巅峰狂少,元曲追求韵之致,是我国文学发展史上的三座高峰。如果说,唐诗是“京东大鼓”,宋词是“江南丝竹”,那元曲则是以羌笛为伴音、触动人们心灵深处的

    2023年04月13 240
  • 暮色的诗句,描写暮色的唯美诗句

    你是什么时候感觉到秋天来了呢?走过公园、走在路边,总有树叶飘荡而下,掉在地上,积成一片黄色的海洋。一阵风吹来,有点凉,拉了拉衣服,才恍然感觉,秋天真的来了。古人说:一叶落而知天下秋。还真是这么回事。落

    2023年05月29 245
  • 恨不相逢未嫁时全诗,恨不相逢未嫁时,花开花落两由之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一首唐诗,里面的名句“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耳熟能详,几乎妇孺皆知。几百年来,这首诗一直被作为爱情诗来吟咏,可是,恨不相逢未嫁时,花开花落两由之,你知道吗?这首诗并不是一首

    2023年04月10 266
  • 元曲精选武侯宴,元曲精选100首

    前不久,医疗界四大天团会师武汉北协和、南湘雅、东齐鲁、西华西被网友称为超级王炸但就算这样扎实滴班子还是被我们滴武汉话难倒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山东齐鲁医院医疗队进驻武汉48小时内组织编写了一套《武汉方

    2023年04月21 302
  • 元曲的古典音乐,古典音乐的特点

    元曲作家中留有姓名、曲作的共二百二十多人,流传至今的作品有四千五百多首(套、部),其中小令三千八百多首(含带过曲),古典音乐的特点,套数四百七十余套,杂剧一百六十余部(本)。|元·赵孟頫《窠木竹石图》

    2023年04月21 264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