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有一个少年,身世坎坷,少年生的俊,品性也极佳,但是却被无数人辱骂,天妒英才的挽联,大家看见他,不会喊他的名字,喊的是小杂种,小畜生。
古时,大家男女之防看的极重,女子出门也会被人指指点点,少年更惨,他的母亲天真善良,喜欢上了一个外地来的书生,书生哄骗这个姑娘,说海誓山盟,花田月下。两人私定终生,住在了一起,不久,当姑娘幸福的发现自己怀孕了,立即兴高采烈的告诉了书生,姑娘满心想和书生分享快乐,但是没有看到书生那冷峻的脸庞,书生走了,没有留下一句话。
天妒英才没有下一句。天妒英才的意思是形容一个人的怀才不遇。出处:电影《东成西就》里洪七公的经典台词:“天妒英才!现在是我一代美男——洪七,生存在这个世上的最后一天,我绝对不能接受这失恋的打击!”拼音:ti。
少年便自小没有了父亲的陪伴,还的顶着私生子的名号过日子。少年的姨娘在宫里得宠,少年去了长安,长安比起乡下可谓是大变样,屋檐上高高翘立的凤凰,运河上奢华的楼船,酒肆里喧闹的人群,但是这些繁华对于少年来说并没有改变什么,他还是被人辱骂,私生子三个字就像一把刀时刻刮着少年的心。
但是君主心里也有一把刀,时时刻刻刮着君主的心,这把刀的名字叫匈奴。这个故事发生在建国之初,高祖被匈奴围困七天七夜,匈奴派人对着皇后说:你以貌美闻名天下,如果你陪我一夜,我便撤军。华夏子孙传承千年,岂能容忍外夷如此欺凌。但形势逼人,高祖低三下四的推辞,但是与匈奴达成了另一份协议,每年派一名公主去匈奴和亲。
不妒蠢才
君主是一个高傲的人,这把刀不除,他日夜难眠,少年的舅舅在这种情况下大破匈奴,让君主看到了一雪前耻的机会,君主看着自己一手打造的繁华盛世,一边看着外夷的嚣张气焰。君主咬着牙,把繁华落尽了,国内豪族资产用各种名义明着没收,对百姓加增各种新税,大汉朝的一切力量都集中到了军队身上。
大漠上,战争开始了!大汉有着世界上最先进的战甲,武器。匈奴人有着地利,有不足一百公里的补给线。世界上最强大的游牧外夷硬生生被君主和大将军一级大汉全国之力打怕了。大汉也损失惨重,右将军和前将军弹尽粮绝,一死一降。匈奴收起了戏谑之心,匈奴最大的部队右贤王加入了战场,大将军和右贤王各自坐镇,大战将启。
天妒英才的下一句是未取功名身先老。天妒英才,未取功名身先老是杜甫的自嘲,作为唐朝诗歌的扛鼎之人,诗圣杜甫之名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一生悲苦,少年时期想博取功名,却屡试不第。此后他奔赴长安继续考试,甚至专程。
少年心中一直有一团火,大将军不知道,姨娘不知道,君主不知道。但是少年知道,这把火,要么燃尽天下,要么自焚而亡。少年带着手下的八百骑兵出了大营,往右贤王的阵地冲去。如果一个人拼命到自己不惜命想必阎王爷也会敬他三分。
少年心中的火终究燃起了,他不仅燃烧了自己,也点燃了大漠,那一夜,如黄土般厚重的大漠,被一个少年点亮了!
天妒英才、未取功名身先老 月嫉红颜、难得佳缘情已消 整联解:才子佳人不聚首,世间难能有善终 请君笑纳!
八百零一人对阵三万人,大胜,斩首单于的爷爷,俘获了匈奴丞相,叔父。
少年这年十八岁,马上封侯,名冠军侯。取勇冠三军之意。
少年这年二十,带领三千精锐,于匈奴腹地如无物,战马的嘶鸣让匈奴人闻风丧胆。匈奴牧民开始传唱一首歌:失我焉支山,令我妇女无颜色。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少年这年二十二,率兵正面冲击匈奴大军,大破。匈奴一王,听闻,预降,但在见面的时候,看见少年只带了几十随从,悔之,欲杀之。少年,一人,一马,一长枪,在百人骑兵阵中,斩去匈奴王的大好头颅。匈奴部落,降之。一战之后,匈奴人心涣散,漠南皇庭被打散,残留的匈奴举全族之力进行迁移,离开了生活了百年的大漠,被少年驱赶出了旧土。
少年的火终是燃尽了,二十三岁,病逝。
君主痛哭不止,百姓自发为之送行。少年的火在汉朝种下了深深的烙印。
少年名叫-霍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