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鹤西去的下一句,驾鹤西去对联

前阵子,一则老人去世后、家中灵堂来了一只仙鹤的新闻,令很多人联想到“驾鹤西去”(当地拥有大面积芦苇荡,是丹顶鹤重要停留地)。2021年4月27日,“黄药师”曾江去世,许多媒体也冠以“驾鹤西去”的标题,

前阵子,一则老人去世后、家中灵堂来了一只仙鹤的新闻,令很多人联想到“驾鹤西去”(当地拥有大面积芦苇荡,是丹顶鹤重要停留地)。2021年4月27日,“黄药师”曾江去世,许多媒体也冠以“驾鹤西去”的标题,来表达对曾江先生一生的缅怀。

我们听到“驾鹤西去”的词,往往包含着生者对离去之人的寄托,希望身故之人只是“羽化登仙”,乘鹤去了仙界。也不失为一种慰藉。

那么,为什么是鹤呢?鹤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仙气的,成了”仙鹤“?神仙的专属坐骑一直都是鹤吗?

从骑鸟说起

对先民而言,鹤并不是仙界的唯一交通工具。在目前发现的汉代壁画、画像砖中,可以发现由天界派来接引灵魂升仙的“工具神兽”有龙、鱼(鲤鱼)、鹿、龟、鸟等等。这些交通工具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等级界限,究竟乘坐哪一种似乎全凭主人的喜好。如洛阳西汉卜千秋壁画墓中,女主人是骑坐三头鸟升天的;在徐州铜山洪楼祠堂的画像砖中,男主人和妻子乘坐的则是鹿车。

乘坐三头鸟的卜夫人。来源/纪录片《国宝档案》截图

徐州铜山洪楼祠堂方式引导升仙画像砖。来源/《徐州汉画像石》

2、上联:驾鹤西去音容在 下联:乘风此游德泽存。3、上联:奉献一生 尽把安康留梓里下联:光扬万世 犹将德义励儿孙。驾鹤西游,汉语成语,拼音是jià hè xī yóu,意思是死的婉称。出自邓友梅《那五》。造句:

但是,作为诸多神兽中唯一真切可见能够抵达天穹的生物,鸟类的存在感还是略高于其他同行。它们不仅有接引灵魂升仙的任务,还有受西王母之命向人间传递仙丹、站在人们的房顶监视言行等一系列工作。在微山县文化馆藏的一块亭、人物、乐舞画像砖中,屋内的主人正在与宾客宴饮,面前还有婀娜的舞姬、杂耍人和乐师进行表演,一派歌舞升平的享乐景象。而在主人的房顶上,便一左一右站着两只凤鸟,凤鸟的面前分别站着一个小童,正在伸手讨要仙丹。与其他神兽相比,鸟类似乎参与人世更多,也与人间更有亲近感。虽然这时候出现的仙鸟还是神化传说中的凤鸟,但鸟类与仙界的联系,正在人们的观念中逐渐地搭建起来。

亭、人物、乐舞画像砖。来源/《中国画像石全集》

鸟中君子

驾鹤西去乘祥云的下句是乘舟东渡慈心留.

如今的我们已经不能得知,先民笔下熠熠生辉的凤鸟,究竟是一种想象,还是确有其物、但已然消弭。但可以肯定的是,即便凤鸟确有其物,也是极为罕见,值得为之期盼一生的。这种朴素的喜爱与向往,总需要一样东西聊以寄托。鹤,便这样进入了古人的视线。

与其他鸟类相比,鹤的优势确实明显。首先,它的寿命在鸟类中遥遥领先。最受人们喜爱的丹顶鹤,寿命可达50-60年,为最长寿的鸟类之一。在先人的想象中,鹤的寿命甚至可达千岁。《古今注·鸟兽》便云:“鹤千岁则变苍,又二千岁则变黑,所谓元鹤也。”其次,它的形态也足够美丽优雅。通体雪白,缘以黑羽,凌波踏雪,飘摇御风。虽然没有凤鸟的绚烂多彩,亦不失一种传统的纯洁、神圣的审美。最后,它的叫声也高亢洪亮,有直达天际的辽阔渺远。《诗经·小雅·鹤鸣》中,便有“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的诗句。鹤之鸣,达于九霄;王者之命,达于四野。

驾鹤西去对联,为了表达对鹤鸣的喜爱,我们甚至为其专门设定了一个汉字,为“唳”。虎啸于谷,龙吟于渊,鹤唳于天,便是先民对大自然声音的朴素惊叹。先人对鹤唳的喜爱,早已不限于诗文的歌颂。我国最早的乐器出土自河南的舞阳贾湖遗址,是一支由鹤骨制成的骨笛。利用这支骨笛,先民们模仿着鹤的鸣叫声,将这种会随着四季往来迁徙的动物长久地留存在了生命里。

贾湖骨笛。来源/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截图

渺远的凤鸟遥不可及,那便看看鹤吧。在汉人收集整理的《列仙传》中,周灵帝的幼子王子乔“好吹笙作凤凰鸣”,遨游于嵩山,却并没有乘凤鸟出行,而是“乘白鹤驻山头”。

“王子乔者,周灵王太子晋也。好吹笙作凤凰鸣,游伊洛间,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上。三十年后,求之于山上,见桓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于缑氏山头’。至时,果乘白鹤驻山头。望之不得见,举手谢时人,数日而去。亦立祠于缑氏山下,及嵩高首焉。妙哉王子,神游气爽。笙歌伊洛,拟音凤响。浮丘感应,接手俱上。挥策青崖,假翰独往。”

王子乔所注解的经书,曾令孔子掷笔慨叹“惜夫,杀吾君也”;据《新唐书》记载的王氏来源,周灵王执政时,王子乔曾切谏灵王治水之策,非但未被采纳,还因触怒灵王而被剥夺了王子身份,故后代以“王”为氏。在那个礼崩乐坏、黑云压城的时代里,王子乔好似一阵清风,穿透夹杂着腐糜和血腥的空气。有匪君子,乘鹤而立,这是何等的仙姿俊逸!大约连先人也觉得,只有鹤这样卓尔不群的鸟类,才衬得上君子的品格,洁身自好,遗世独立吧。

来接王子乔归于尘世的家人终究没有接来他们的王子,只接到了一个乘鹤伫立,举手以谢天下的身影。但鹤却一步步走进了人世,走进了千年的文化里。

道教钦定坐骑

让鹤真正与仙人坐骑挂上钩,还要归功于道教。

道教对鹤的喜爱,几乎到了专宠的地步。在道教典籍《法海遗珠》中,鹤作为仙人们的指定坐骑,甚至专设了官职来进行管理,名为“掌鹤仙官”。

由此可见,道教中不仅给鹤设了专职养育员,还一口气设了八位。这七位专职养育员有明确的分班和轮值。如果在晦望二日需要调用仙鹤工作,还需要祭拜专门的灵官。倘若平日里不注意行善积德,便不能召来这位名叫“朱湖”的灵官,自然也不能请仙鹤接引了。

驾鹤西去的下一句

明代顾绣屏风上骑鹤的南极仙翁。来源/台北故宫博物院

道教的仙人们不仅乘鹤出行,还经常以鹤形入世,扶危济困。在道教经典《云笈七签》“洞仙传”一篇中,曾记载丁令威化为鹤形归乡,劝乡人与自己同向仙道的故事:

丁令威者,辽东人也。少随师学得仙道,分身任意所欲。尝蹔归,化为白鹤,集郡城门华表柱头,言曰:“我是丁令威,去家千岁今来归。城郭如旧人民非,何不学仙离冢累?”

上联:驾鹤西去音容在 下联:乘风东来烟雨生 横批:音容长存

明 刘骏《四仙戏鹤图》局部。来源/印第安纳波斯艺术博物馆

道教对鹤的喜爱,随着中国传统宗教文化的发展融合,逐渐向其他宗教渗透。唐代文学家李翱曾写诗赠与药山禅师惟俨,这首诗在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中颇受信奉道教的嘉靖皇帝喜爱:

“练得身形如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馀说,云在青霄水在瓶。”

然而这首诗的礼主药山禅师是一位佛教僧人,并不是一位道士。这首诗中最具禅机的“云在青霄水在瓶”,也是一句佛家偈子。作为曹洞宗的始祖之一,药山禅师在佛教历史中的地位不言而喻。不过对于“练得身形似鹤形”的评价,药山禅师似乎也并未感到不快。可见对于鹤的喜爱,早已不局限于道教一门,而是普遍受到各个文化圈层的喜爱了。

骑鹤上扬州

《渊鉴类函·鸟·鹤三》引南朝梁殷芸《小说》:“有客相从,各言所志,或愿为扬州刺史,或愿多赀财,或愿骑鹤上升。其一人曰,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欲兼三者。”南朝时期,扬州为都城建康所在,扬州刺史自为权贵之至。而“骑鹤上升”,则毫无疑问是成仙的隐喻。这短短的一句志向,既包含了世俗的富贵,又寓意了来世成仙的愿景。在这个愿望里,乘鹤已经堂而皇之地成为升仙的代指。后世在不断述及这个愿望时,也在不断地强化鹤作为“升仙指定坐骑”的印象。

这个愿望产生的最初,应当是名利禄俱全的。然而,随着南北朝的统一,政治中心不再久居于江左,南方的经济却愈加蓬勃地发展起来。“扬州刺史”的功禄意味逐渐淡去,代以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的繁华意象。尤其至宋朝,朝廷偏安,“暖风吹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功业已成一场幻梦,“骑鹤上扬州”也多成了文人诗客笔下的黄粱一梦,作为一句麻痹神经的良药,在诗词里反复出现。

笑书生无用,富贵拙身谋。骑鹤东游。——刘过《六州歌头》

老矣应无骑鹤日,但春衫、点点当时泪。——刘克庄《贺新郎》

屈指人间得意,问谁是、骑鹤扬州。——辛弃疾《满庭芳·和章泉赵昌父》

诗人们在骑鹤扬州的麻醉中走向人生的终点,伴随着一个王朝的落幕。但总有些人仍抱有清醒的渴望,比如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这首《满江红》为岳飞登黄鹤楼时所作。末句中“骑黄鹤”,化自唐代崔颢的名作《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企业回法穆兰,名士,尊达手表维修服务热线:400-185-6077,江苏省手表维修服务地址位于:南京市秦淮区汉中路1号新街口国际金融中心10楼H;苏州市工业园区苏州中心办公楼C座22层08室;无锡市梁溪区人民中路139号恒隆广场写字楼1座11层1104室。服务时间。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清 关槐《黄鹤楼图》局部。来源/台北故宫博物院

驾鹤西去的下一句是飞花前空,驾鹤西去是一个汉语词语,是死的婉称,意思是骑着鹤飞往天堂。引申意思:对死亡的一种避讳的说法,含有对死者的尊敬、祝福之意。出自邓友梅《那五》:“过老太太言而有信,这事办完不久就。

崔颢在诗中慨叹的骑鹤者,也是一位羽化登仙之人。据研究,唐代所传此作中,首句为“昔人已乘白云去”,至宋本方有“黄鹤去”。可知在宋人眼中,骑鹤已是升仙的象征。岳飞却没有被缥缈的登天成仙之梦所诱,依旧坚持着“请缨提锐旅”的理想。可惜他切实而迫切的理想,竟说不上和“骑鹤扬州”相比谁更渺茫一些。他本人也终究在风波亭下魂消魄散,来接引他的不是黄鹤,而是秦桧。

冯虚御风,羽化登仙,终不过是先人的十年一觉扬州梦。鹤是凡间鸟,也终究不是凤,渡不了尘世人。可在生死的既定法则中,做梦又何尝不是一种解脱的力量?当我们为逝者写下“驾鹤西去”的祝福时,或许真的会有仙人驾鹤,来开启生命的又一次接续吧。

[2]刘赢.论道教文化中的鹤崇拜现象[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5(01):67+71.

[3]梁欢华.略论宋词鹤意象的类型及内涵[J].贺州学院学报,2014,30(04):85-90.

[4]盛大林.崔颢《黄鹤楼》异文考辨及当代论说指谬[J].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20,40(04):33-43.

上一篇 2023年04月21 05:19
下一篇 2023年05月19 23:46

相关推荐

  • 妈的智障下一句对什么,宛如一个智障下一句

    从被判定为“不能走路”到独立行走;“站”在大学的讲堂上演讲;用颤颤巍巍的单指敲出了36万字的小说……这些或许看起来很容易办到,但是对于患有先天性小脑偏瘫的陈媛来说,要做到这些,背后的辛酸与付出了多大的

    2023年05月15 260
  • 元曲三百首的所有作者,元曲三百首常见的

    9.《双调·蟾宫曲·春情》元朝·徐再思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空一缕余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证候来时,正是何时?灯半昏时,月半明时。10.《一枝花·不伏老》元

    2023年04月10 255
  • 喝酒的最高境界的诗句,适合喝酒的诗句

    诗人洛夫曾说:要是把唐诗拿去压榨,至少会淌出半斤酒来。一句话,道尽唐人爱诗、爱酒的特点。诗人爱酒,李白每每醉酒,佳句频出;酒爱诗人,催发了他们的情感与创作。饮酒,姿态万千。小口细咂,这是品味;推杯换盏

    2023年06月06 231
  • 咏鹅这首诗怎么写,永鹅的诗怎么写

    咱们的诗词分享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咱们分享的诗歌是,骆宾王的《咏鹅》。【注释】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赏析《咏鹅》相传是骆宾王在七岁时写的一首诗,这是一首咏物诗。这首千古流传的诗歌,没有什么深刻的思想

    2023年04月18 213
  • 打是亲骂是爱下一句,打是亲骂是爱后半句

    母亲无限制的爱和纵容,滋生的居然是恨和埋怨。不知道感恩的孩子,父母为他付出的再多,在他眼里都是常态,一旦他眼里的常态被打破,就会心生怨恨。莎士比亚在他的《李尔王》中写道:不知感恩的子女,比毒蛇的利齿更

    2023年05月12 290
  • 三千繁华弹指刹那全诗,恰似人间惊鸿客,墨染星辰云水间

    这辈子。没有谁是谁的永远。下辈子。没有谁能把谁陪伴!今生只活一次。来世再无可能。这辈子。能爱就爱吧。千万别空思念!放眼长看,弹指间转瞬即逝,人也好,物也罢,所能感知到的一切社会文明成果,多年之后,不过

    2023年04月17 309
  • 文章开头引用诗句的作用,开篇引用诗句有什么用

    作文开头小妙招提到写作文,很多学生就会谈“文”色变。其实,学生之所以怕写作文,跟他们平时阅读中没有重视以及没有掌握有效的写作方法有很大的关系。俗话说得好:万事开头难!一篇作文,写好了开头,可以说就成功

    2023年05月26 299
  • 关于酒的诗句经典语录,形容酒的诗句经典语录

    形容酒的诗句经典语录,很喜欢罗翔老师的一句话:务必请你,一而再,再而三,三而不竭,千次万次,毫不犹豫地,救自己于世间水火。如何救?诗歌,或许就是方法之一吧,而所有的诗歌中,以酒入诗的诗词或许是最抚慰人

    2023年04月17 231
  • 过犹不及的下一句,凡事有度,过犹不及,物极必反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孔子说:中庸作为一种道德,该是最高的了吧!人们缺少这种道德已经为时很久了。凡事有度,过犹不及,物极必反,中庸是一种折中调和的思想。调和与均衡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一

    2023年05月14 283
  • 元曲对中原文化的作用,中原金象的作用

    窦娥冤(唱二黄散板)忽听得唤窦娥愁锁眉上,想起了老婆婆好不凄凉。只见她发了怒有话难讲,禁妈妈呼唤我所元曲的兴起对于我国民族诗歌的发展、文化的繁荣有着深远的影响和卓越的贡献,元曲一出现就同其他艺术之花一

    2023年04月17 256
  • 关于民族团结的诗句,民族团结一家亲七言绝句诗

    精河水奔腾不息千难万险也无法阻挡他前行的脚步7.关于团结友爱的诗句1.嘤嘤鸣矣,求其友声---2.投我以桃,报之以李---3.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4.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汉乐府民歌5.

    2023年05月13 280
  • 天地玄黄下一句,天地玄黄全文

    上联:天地玄黄,古今谁把情参透;下联:????,期待高手来赐玉!“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下一句是”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出自《千字文》。千字文,由南北朝时期梁朝散骑侍郎、给事中周兴嗣编纂、一千个汉字组成的

    2023年04月16 239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