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鹤西去的下一句,驾鹤西去对联

前阵子,一则老人去世后、家中灵堂来了一只仙鹤的新闻,令很多人联想到“驾鹤西去”(当地拥有大面积芦苇荡,是丹顶鹤重要停留地)。2021年4月27日,“黄药师”曾江去世,许多媒体也冠以“驾鹤西去”的标题,

前阵子,一则老人去世后、家中灵堂来了一只仙鹤的新闻,令很多人联想到“驾鹤西去”(当地拥有大面积芦苇荡,是丹顶鹤重要停留地)。2021年4月27日,“黄药师”曾江去世,许多媒体也冠以“驾鹤西去”的标题,来表达对曾江先生一生的缅怀。

我们听到“驾鹤西去”的词,往往包含着生者对离去之人的寄托,希望身故之人只是“羽化登仙”,乘鹤去了仙界。也不失为一种慰藉。

那么,为什么是鹤呢?鹤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仙气的,成了”仙鹤“?神仙的专属坐骑一直都是鹤吗?

从骑鸟说起

对先民而言,鹤并不是仙界的唯一交通工具。在目前发现的汉代壁画、画像砖中,可以发现由天界派来接引灵魂升仙的“工具神兽”有龙、鱼(鲤鱼)、鹿、龟、鸟等等。这些交通工具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等级界限,究竟乘坐哪一种似乎全凭主人的喜好。如洛阳西汉卜千秋壁画墓中,女主人是骑坐三头鸟升天的;在徐州铜山洪楼祠堂的画像砖中,男主人和妻子乘坐的则是鹿车。

乘坐三头鸟的卜夫人。来源/纪录片《国宝档案》截图

徐州铜山洪楼祠堂方式引导升仙画像砖。来源/《徐州汉画像石》

2、上联:驾鹤西去音容在 下联:乘风此游德泽存。3、上联:奉献一生 尽把安康留梓里下联:光扬万世 犹将德义励儿孙。驾鹤西游,汉语成语,拼音是jià hè xī yóu,意思是死的婉称。出自邓友梅《那五》。造句:

但是,作为诸多神兽中唯一真切可见能够抵达天穹的生物,鸟类的存在感还是略高于其他同行。它们不仅有接引灵魂升仙的任务,还有受西王母之命向人间传递仙丹、站在人们的房顶监视言行等一系列工作。在微山县文化馆藏的一块亭、人物、乐舞画像砖中,屋内的主人正在与宾客宴饮,面前还有婀娜的舞姬、杂耍人和乐师进行表演,一派歌舞升平的享乐景象。而在主人的房顶上,便一左一右站着两只凤鸟,凤鸟的面前分别站着一个小童,正在伸手讨要仙丹。与其他神兽相比,鸟类似乎参与人世更多,也与人间更有亲近感。虽然这时候出现的仙鸟还是神化传说中的凤鸟,但鸟类与仙界的联系,正在人们的观念中逐渐地搭建起来。

亭、人物、乐舞画像砖。来源/《中国画像石全集》

鸟中君子

驾鹤西去乘祥云的下句是乘舟东渡慈心留.

如今的我们已经不能得知,先民笔下熠熠生辉的凤鸟,究竟是一种想象,还是确有其物、但已然消弭。但可以肯定的是,即便凤鸟确有其物,也是极为罕见,值得为之期盼一生的。这种朴素的喜爱与向往,总需要一样东西聊以寄托。鹤,便这样进入了古人的视线。

与其他鸟类相比,鹤的优势确实明显。首先,它的寿命在鸟类中遥遥领先。最受人们喜爱的丹顶鹤,寿命可达50-60年,为最长寿的鸟类之一。在先人的想象中,鹤的寿命甚至可达千岁。《古今注·鸟兽》便云:“鹤千岁则变苍,又二千岁则变黑,所谓元鹤也。”其次,它的形态也足够美丽优雅。通体雪白,缘以黑羽,凌波踏雪,飘摇御风。虽然没有凤鸟的绚烂多彩,亦不失一种传统的纯洁、神圣的审美。最后,它的叫声也高亢洪亮,有直达天际的辽阔渺远。《诗经·小雅·鹤鸣》中,便有“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的诗句。鹤之鸣,达于九霄;王者之命,达于四野。

驾鹤西去对联,为了表达对鹤鸣的喜爱,我们甚至为其专门设定了一个汉字,为“唳”。虎啸于谷,龙吟于渊,鹤唳于天,便是先民对大自然声音的朴素惊叹。先人对鹤唳的喜爱,早已不限于诗文的歌颂。我国最早的乐器出土自河南的舞阳贾湖遗址,是一支由鹤骨制成的骨笛。利用这支骨笛,先民们模仿着鹤的鸣叫声,将这种会随着四季往来迁徙的动物长久地留存在了生命里。

贾湖骨笛。来源/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截图

渺远的凤鸟遥不可及,那便看看鹤吧。在汉人收集整理的《列仙传》中,周灵帝的幼子王子乔“好吹笙作凤凰鸣”,遨游于嵩山,却并没有乘凤鸟出行,而是“乘白鹤驻山头”。

“王子乔者,周灵王太子晋也。好吹笙作凤凰鸣,游伊洛间,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上。三十年后,求之于山上,见桓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于缑氏山头’。至时,果乘白鹤驻山头。望之不得见,举手谢时人,数日而去。亦立祠于缑氏山下,及嵩高首焉。妙哉王子,神游气爽。笙歌伊洛,拟音凤响。浮丘感应,接手俱上。挥策青崖,假翰独往。”

王子乔所注解的经书,曾令孔子掷笔慨叹“惜夫,杀吾君也”;据《新唐书》记载的王氏来源,周灵王执政时,王子乔曾切谏灵王治水之策,非但未被采纳,还因触怒灵王而被剥夺了王子身份,故后代以“王”为氏。在那个礼崩乐坏、黑云压城的时代里,王子乔好似一阵清风,穿透夹杂着腐糜和血腥的空气。有匪君子,乘鹤而立,这是何等的仙姿俊逸!大约连先人也觉得,只有鹤这样卓尔不群的鸟类,才衬得上君子的品格,洁身自好,遗世独立吧。

来接王子乔归于尘世的家人终究没有接来他们的王子,只接到了一个乘鹤伫立,举手以谢天下的身影。但鹤却一步步走进了人世,走进了千年的文化里。

道教钦定坐骑

让鹤真正与仙人坐骑挂上钩,还要归功于道教。

道教对鹤的喜爱,几乎到了专宠的地步。在道教典籍《法海遗珠》中,鹤作为仙人们的指定坐骑,甚至专设了官职来进行管理,名为“掌鹤仙官”。

由此可见,道教中不仅给鹤设了专职养育员,还一口气设了八位。这七位专职养育员有明确的分班和轮值。如果在晦望二日需要调用仙鹤工作,还需要祭拜专门的灵官。倘若平日里不注意行善积德,便不能召来这位名叫“朱湖”的灵官,自然也不能请仙鹤接引了。

驾鹤西去的下一句

明代顾绣屏风上骑鹤的南极仙翁。来源/台北故宫博物院

道教的仙人们不仅乘鹤出行,还经常以鹤形入世,扶危济困。在道教经典《云笈七签》“洞仙传”一篇中,曾记载丁令威化为鹤形归乡,劝乡人与自己同向仙道的故事:

丁令威者,辽东人也。少随师学得仙道,分身任意所欲。尝蹔归,化为白鹤,集郡城门华表柱头,言曰:“我是丁令威,去家千岁今来归。城郭如旧人民非,何不学仙离冢累?”

上联:驾鹤西去音容在 下联:乘风东来烟雨生 横批:音容长存

明 刘骏《四仙戏鹤图》局部。来源/印第安纳波斯艺术博物馆

道教对鹤的喜爱,随着中国传统宗教文化的发展融合,逐渐向其他宗教渗透。唐代文学家李翱曾写诗赠与药山禅师惟俨,这首诗在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中颇受信奉道教的嘉靖皇帝喜爱:

“练得身形如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馀说,云在青霄水在瓶。”

然而这首诗的礼主药山禅师是一位佛教僧人,并不是一位道士。这首诗中最具禅机的“云在青霄水在瓶”,也是一句佛家偈子。作为曹洞宗的始祖之一,药山禅师在佛教历史中的地位不言而喻。不过对于“练得身形似鹤形”的评价,药山禅师似乎也并未感到不快。可见对于鹤的喜爱,早已不局限于道教一门,而是普遍受到各个文化圈层的喜爱了。

骑鹤上扬州

《渊鉴类函·鸟·鹤三》引南朝梁殷芸《小说》:“有客相从,各言所志,或愿为扬州刺史,或愿多赀财,或愿骑鹤上升。其一人曰,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欲兼三者。”南朝时期,扬州为都城建康所在,扬州刺史自为权贵之至。而“骑鹤上升”,则毫无疑问是成仙的隐喻。这短短的一句志向,既包含了世俗的富贵,又寓意了来世成仙的愿景。在这个愿望里,乘鹤已经堂而皇之地成为升仙的代指。后世在不断述及这个愿望时,也在不断地强化鹤作为“升仙指定坐骑”的印象。

这个愿望产生的最初,应当是名利禄俱全的。然而,随着南北朝的统一,政治中心不再久居于江左,南方的经济却愈加蓬勃地发展起来。“扬州刺史”的功禄意味逐渐淡去,代以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的繁华意象。尤其至宋朝,朝廷偏安,“暖风吹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功业已成一场幻梦,“骑鹤上扬州”也多成了文人诗客笔下的黄粱一梦,作为一句麻痹神经的良药,在诗词里反复出现。

笑书生无用,富贵拙身谋。骑鹤东游。——刘过《六州歌头》

老矣应无骑鹤日,但春衫、点点当时泪。——刘克庄《贺新郎》

屈指人间得意,问谁是、骑鹤扬州。——辛弃疾《满庭芳·和章泉赵昌父》

诗人们在骑鹤扬州的麻醉中走向人生的终点,伴随着一个王朝的落幕。但总有些人仍抱有清醒的渴望,比如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这首《满江红》为岳飞登黄鹤楼时所作。末句中“骑黄鹤”,化自唐代崔颢的名作《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企业回法穆兰,名士,尊达手表维修服务热线:400-185-6077,江苏省手表维修服务地址位于:南京市秦淮区汉中路1号新街口国际金融中心10楼H;苏州市工业园区苏州中心办公楼C座22层08室;无锡市梁溪区人民中路139号恒隆广场写字楼1座11层1104室。服务时间。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清 关槐《黄鹤楼图》局部。来源/台北故宫博物院

驾鹤西去的下一句是飞花前空,驾鹤西去是一个汉语词语,是死的婉称,意思是骑着鹤飞往天堂。引申意思:对死亡的一种避讳的说法,含有对死者的尊敬、祝福之意。出自邓友梅《那五》:“过老太太言而有信,这事办完不久就。

崔颢在诗中慨叹的骑鹤者,也是一位羽化登仙之人。据研究,唐代所传此作中,首句为“昔人已乘白云去”,至宋本方有“黄鹤去”。可知在宋人眼中,骑鹤已是升仙的象征。岳飞却没有被缥缈的登天成仙之梦所诱,依旧坚持着“请缨提锐旅”的理想。可惜他切实而迫切的理想,竟说不上和“骑鹤扬州”相比谁更渺茫一些。他本人也终究在风波亭下魂消魄散,来接引他的不是黄鹤,而是秦桧。

冯虚御风,羽化登仙,终不过是先人的十年一觉扬州梦。鹤是凡间鸟,也终究不是凤,渡不了尘世人。可在生死的既定法则中,做梦又何尝不是一种解脱的力量?当我们为逝者写下“驾鹤西去”的祝福时,或许真的会有仙人驾鹤,来开启生命的又一次接续吧。

[2]刘赢.论道教文化中的鹤崇拜现象[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5(01):67+71.

[3]梁欢华.略论宋词鹤意象的类型及内涵[J].贺州学院学报,2014,30(04):85-90.

[4]盛大林.崔颢《黄鹤楼》异文考辨及当代论说指谬[J].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20,40(04):33-43.

上一篇 2023年05月04 11:21
下一篇 2023年04月10 18:27

相关推荐

  • 莫负青春好时光下一句,莫负好时光下一句是什么

    2019-04-0707:19|山水藻溪藻园春色撩人心,莫负青春好时光,已是梦几回草长莺飞,莫负好时光下一句是什么,耐不住,呆不住,趁着天晴初绽,忙约朋友踏青出游!藻园春色撩人心,莫负青春好时光,已是

    2023年04月12 303
  • 元曲小学学过吗,小学科学

    小学语文1-6年级文学常识(古诗/课外名著)汇总!我们都知道在小学语文的学习中,古诗词是考试中常考的内容。同时对于同学们来说,掌握古诗词也是很有好处的,因为这对于同学们知识的掌握和作文的素材积累都有很

    2023年04月13 266
  • 写中秋的元曲歌,马致远写的元曲

    9.《双调·蟾宫曲·春情》元朝·徐再思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空一缕余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证候来时,正是何时?灯半昏时,月半明时。10.《一枝花·不伏老》元

    2023年04月20 243
  •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是谁写的,笔落惊风雨是谁的评价

    孔子就曾经说过“不学诗,无以言”,对中华民族而言,诗歌可以说是最重要的文化基因之一,诗歌不仅是诗人文才的表现,更是一个时代的忠实纪录。说到写诗,有唐一代可谓是诗歌的时代,只要是中国人,就不会不怀念长安

    2023年05月20 242
  • 元曲创作的疑问,元曲代表作

    【云帆视点】关于当代散曲创作几个问题的思考中期特点:散曲成为诗坛的主要体裁。从元世祖至元年间到元顺帝后至元年间。这一时期的元曲创作开始向文化人、专业化全面过渡。重要作家有郑光祖、睢景臣、乔吉、张可久等

    2023年04月09 244
  • 看透社会现实的诗句,看透了人心社会的现实的句子

    所有的情感,在唐诗中,都能找到共情。是“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欣喜,是“三春三月忆三巴”的思念。是“一寸相思一寸灰”的深情。亲手写一首格律诗,抒发心中的真实感受。《向上吧诗词》冠军杨强老师,教你学填词。朴

    2023年05月11 248
  • 中秋佳节倍思亲全诗,中秋时节倍思亲

    浙江省台州市大陈岛上初升的月亮。史家民摄(人民图片)又到一年中秋节,暑热消退,桂影婆娑,暗香袭来,舒适的气候烘托着节日的欢乐气氛。神州大地,人们或举杯对月,或游玩休闲,或围坐桌旁,中秋时节倍思亲,以各

    2023年05月19 218
  • 百善孝为先下一句纹身,百善孝为先下一句大全

    转载于温州人物如今这个年代,没有一点独属于自己的个人编码可怎么行。有的人选择了诸如的标签,还有的人天天穿靓衣潮鞋,也有这么一部分人,喜欢用在身上纹图的方式来表达自己。说实话,以往听到纹身,小编总会想到

    2023年04月16 291
  • 关于玉兔的诗句,赞美玉兔的古诗

    “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爱吃菜,蹦蹦跳跳真可爱!”这是一首耳熟能详的儿歌。其实早在几千年前,兔子就曾在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出现,如《兔爰》中描写了野兔自由自在的样子:“有

    2023年05月31 265
  • 诗词元曲的分类和定义,元曲的分类有哪些

    元曲作家中留有姓名、曲作的共二百二十多人,流传至今的作品有四千五百多首(套、部),其中小令三千八百多首(含带过曲),套数四百七十余套,杂剧一百六十余部(本)。|元·赵孟頫《窠木竹石图》元曲之佳,贵在朴

    2023年04月13 286
  • 为国为民的诗句,无私奉献为国为民的诗句

    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古已有之。不论身处何地,都心念祖国。46、言则必果踏实办事,为国为民赤胆忠心;言而无信浮而不实,害人害已祸国殃民。47、忠心赤胆:形容十分忠诚。48、真正的爱情是不能用言语表达的,行

    2023年04月24 234
  • 带春字的诗句300首,飞花令一一春

    一、“春”字的前世今生会意:甲骨文字形,从草(木),飞花令一一春,草木春时生长;中间是“屯”字,似草木破土而出,土上臃肿部分,即刚破土的胚芽形,表示春季万木生长;“屯”亦兼作声符。小篆字形,隶变以后,

    2023年05月31 262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