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使愿无违上一句,但使愿无违有几层意思

“勤靡余劳,心有常闲”出自陶渊明的《自祭文》,意译“勤靡余劳”是一辈子勤勤恳恳,不遗余力。“心有常闲”却与“勤靡余劳”相对,意思是心灵保持悠闲。梁启超在《陶渊明之文艺及其品格》一文中将“勤靡余劳,但使

“勤靡余劳,心有常闲”出自陶渊明的《自祭文》,意译“勤靡余劳”是一辈子勤勤恳恳,不遗余力。“心有常闲”却与“勤靡余劳”相对,意思是心灵保持悠闲。梁启超在《陶渊明之文艺及其品格》一文中将“勤靡余劳,但使愿无违有几层意思,心有常闲。乐天委分,以至百年”十六个字作为陶渊明“人格的总赞”,是对陶渊明精神特征的总体概括,这是很得要领的论断。

但使愿无违上一句

这两句话为什么能作为陶渊明“人格的总赞”呢?从其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关系的角度思考,关键是其精义与《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血脉贯通。据高亨《周易大传今注》,“天行健”的“行”有两解,一是用作动词,有运行之义,一是名词,指道,且以“道”解为长。因此“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指上天运行遵循大道,刚健不已,君子也应效法上天自强不息;“地势坤”的“坤”是顺之意,顺什么呢?顺天顺道,因此“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是指地顺承天道,君子应效法地,厚德载物,兼容并包。如此,“勤靡余劳”就是陶渊明化的“自强不息”,“心有常闲”就是陶渊明化的“厚德载物”。“心有常闲”不是指简单的闲逸,这种闲逸应是在“厚德载物”基础上的,也就是说一个人只有像地一样敞开自己的胸怀,容纳万物,与万物融为一体,这时遇到事情才不会为其堵塞抑郁,能从各种负面的情绪摆脱出来,从而保持“心有余闲”。所以,陶渊明的“勤靡余劳”“心有常闲”和《周易》中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息息相通,血脉相承的。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我们对陶渊明一般的理解是他很飘逸,但是我们仔细阅读陶诗,会发现他的生活是沉重的,“勤靡余劳”“自强不息”是他人生的一个底色。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云:“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这首诗被认为是一首写得很飘逸和平淡的田园诗,人们把审美眼光更多地集中在“带月荷锄归”一句中,锄完地回家,把月亮带回家,月亮走我也走,这是多么飘逸和美丽的生活,但是我们也不可忽视了“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和“晨兴理荒秽”,陶渊明晚年归田后还有五个男孩子需要抚养,如果不去种地——他又不愿意为五斗米折腰,他从哪儿去获得钱财养家糊口呢?所以说他必须去种地,因此41岁归隐后,他有22年的躬耕生活。作为一个养家糊口的父亲,发现地荒了当然会焦虑,一大早就去锄地,勤勤恳恳地劳作一天,肯定很疲累,但也化解了焦虑,心灵暂时得以安顿,这时候才能有一种“带月荷锄归”的感觉。因此沈德潜《古诗源》卷九评陶《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说:“《移居》诗曰:‘衣食终须纪,力耕不吾欺。’此云:‘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又云‘贫居依稼穑’,自勉勉人,每在耕稼,陶公异于晋人如此。”从内心接纳辛勤劳作是陶渊明超越同时代贵族之处。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义,但是它们仍不是中国传统文化精义中最高的境界。最高的境界是什么呢?最高的境界当是“天人合一”的境界。也就是我们在解读《周易》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时,都往往容易忽视的前面六个字“天行健”“地势坤”。“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是有根本、有依据的,它的根本和依据是天、地、自然,“天人合一”的“天”也代指自然,它类似用西方的话语所解释的人类面对的客体,但是中国古人理解的“天”不单单是一个客体,而是应该敬畏和效仿的最高存在,与人的精神是合一的。在陶渊明,这个合一的境界就是“乐天委分,以至百年”,修身俟命,委运乘化,顺应自然以至于“托体同山阿”。

正是有了“心有常闲”这样一种心境,陶渊明才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诗、发现美,感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情景交融的意境,体会“天人合一”的境界。在这个境界里,人生的各种烦恼、矛盾便像“厚德载物”一样容纳在他的胸怀之中,整个身心处在自由、自然、和谐之中。这种境界的获得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了艰难的自强不息和勤靡余劳的努力。此一底色在他这首最飘逸的诗里也隐约存在。这就是“结庐在人境”的“结”,什么是“结”?“结”就像蜘蛛织网一样,非常辛勤地去劳动,“结”可以看作一种劳动,你住的房子要去“结”,要去建造,而不应一伸手就轻而易举地得到,甚至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去占有。陶渊明建造的房屋不单单是一个房屋,在“结”的同时,他带着自己的情感体验和理想憧憬。这里的“结”实际上就是“勤靡余劳”、自强不息在诗中留下的一个动作性符号。它是这首诗能够进入情景交融、天人合一境界的一个前提,没有这个前提,诗境会像飘浮在天上的气球,失去了拿在手里的线绳,会破裂的。另外,要注意陶诗当中有烟火气息,那便是“人境”,“人境”这两个字也非常重要,他“结庐”为什么要结在“人境”,这也是“勤靡余劳”的底色。中国传统主流文化理想的境界不在天上,不在未来,就在人间,就在当下,最幸福的生活就是人间的幸福。所以,《桃花源记》描绘的幸福生活有劳作,有人间烟火气息。这桃源的“往来种作”就是“结庐在人境”中的“结”,“设酒杀鸡作食”就是“结庐在人境”的“人境”。所以说,“结”和“人境”在此处奠定了这首诗的根基,它的文化基因就在于“勤靡余劳”、自强不息,因为你只有将这些筑稳了,你的心才能稳稳当当地“闲”,没有外在、外物束缚的真正的“闲”。反之,总担心哪一天会东窗事发,如何像陶渊明一样住得很安稳自在?

企业回江苏大直(张家港)律师事务所,拥有专业的刑事辩护专业律师团队,多年承办各类公诉、自诉等重大案件;服务领域包括:律师会见、取保候审、不起诉、缓刑、无罪、二审改判、减刑假释和死刑复核等。 案件代理期间,主任律师对每个案件办案思路、证。

中国传统文化最高的境界是天人合一,真正以诗歌这样一种形式、用心灵去感悟到这样一种境界的人是陶渊明,也就是说中国诗歌之所以有天人合一这样一种境界、意境,中国诗歌真正能建立起个性化的诗歌意境,是从陶渊明开始的。

《光明日报》( 2022年07月02日11版)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原文:归园田居·其三 作者: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赏析:这首“种豆南山下”八句短章,在普普通。

上一篇 2023年05月03 02:13
下一篇 2023年05月02 12:08

相关推荐

  • 明月松间照的下一句是什么,月照松光

    王维有很多描写自然之美的诗篇,《山居秋暝》是其中之一。这首诗只是用“赋”的方法模山范水,对景物作细致感人的刻画,实际上通篇都是比兴。山居秋暝唐代:王维明月松间照下一句:清泉石上流。原文:空山新雨后,天

    2023年05月11 208
  • 描写杨柳的诗句,形容春天垂柳的诗句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只要你愿意走出门,来到田间或公园,形容春天垂柳的诗句,相信你一定会在杨柳、小草、野花组成的图画里流连,在鸟语花香中陶醉。1.《杨柳枝词》白居易一树

    2023年05月02 299
  • 劝君更尽一杯酒下一句,一杯浊酒笑红尘,半盏清茶淡贫生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唐寅《桃花庵歌》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苏轼《望江南》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刘过《唐多令》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欧阳修《浪淘沙》桃李春风一

    2023年04月16 257
  • 元曲最有名的十首诗词赏析,苏轼最有名的十首诗

    元曲是文学中的一朵艳丽的花。无数的曲作家们给大家留下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今天,诗词君要介绍十首优美的元曲。意境美,语言美,词句美。读了一遍就会爱上。《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2023年04月19 297
  • 为人师表下一句,为人师表和什么搭配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不仅教给学生知识,更影响他们的思想,培养他们学习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到教师队伍中发现、挖掘为教育事业甘于奉献、不求回报的教师个人,去倾听那些感人的教育故事……优秀乡村

    2023年05月13 219
  • 带一字的诗句,带一字的诗句

    前几个月整理了31首《一字诗》合集,深受读者点赞、好评,并且有许多读者建议和激励再增加一些《一字诗》,带一字的诗句,受大家的激励鼓舞,利于半个月的时间,又增补了59首《一字诗》,多了将近两倍,希望满足

    2023年05月09 286
  • 中通广元曲岛园分部,中通快递广元曲岛园分部

    8月9日,在广元市昭化区中通快递分拣中心,快递分拣线繁忙作业。入口处雾化消毒器正对分拣线和进出快件逐一消杀,投递员再按区域进行分拣、配送。同时,分拣中心还配备了免洗手液、防护口罩、医用隔离衣等物品,中

    2023年04月19 250
  • 爱情诗句经典古代,古代爱情诗句经典语录

    想起一个问题:现代人的生活和情感,比起古人,到底是变精致还是变粗鄙了?今天是西方情人节,但我们不妨借此聊一下中国古代的爱情表达与书写。大家可以跟着想一下,我们现在歌颂爱情的文字,与古时候相比,是否显得

    2023年05月12 226
  • 带春风的诗句,带春风的诗句飞花令

    描写春风的10句优美古诗词,让我们一同感受春风拂面。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风再次吹绿了长江的南岸,天空中的明月,什么时候能够照耀着我回家呢?2.人面不知何处去

    2023年05月27 245
  • 唐诗宋词元曲主编简介,唐诗宋词元曲

    陈洪:1948年7月生于天津,山东栖霞县人。天津文联主席,南开大学“南开讲席教授”,古代文学博导,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南开大学跨文化交流研究院院长。原南开大学常务副校长、文学院院长。唐诗宋词元曲,兼任

    2023年04月16 254
  • 元曲和楚辞汉赋,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

    中国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的分类古典诗歌分类1.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1)古体诗其次,这当中汉赋属于散文,楚辞、唐诗、宋词属于诗歌

    2023年04月13 250
  • 仙境的诗句,人间仙境七绝诗

    大自然中不仅有四季不同的绚丽景象,而且各种景物也是变幻多姿,令人目不暇接、耳不暇听。可是古代很多文人墨客因为命运多舛、前路艰难,无缘在仕途中得到进一步发展,人间仙境七绝诗,于是便希望在梦境或仙界中缓解

    2023年04月16 206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