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经典 读懂华夏
富春江:
风烟俱净 天山共色
天山共色上一句: 风烟俱净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出自 南朝梁代吴均的《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译文:风和烟都消散了,天和山变成相同的颜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随意的向东或向西漂流。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奇异。
这句诗意思是:风和烟都消散了,天和山变成相同的颜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随意的向东或向西漂流。
吴均起笔用了一个非常宏观的视角,描写富春江上下的风貌,这种视角在古代叫做“旷观”,空旷的旷,观察的观。我们今天看《千里江山图》、看《富春山居图》,视野都非常广阔,仿佛作者在翱翔云端,把一切景色都俯瞰在眼底。吴均在两岸高山、一江碧水之上,能够以寥寥八字写出一种旷远的气象,并不取决于他的眼界,而取决于他的心境。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
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文人们常常寄情山水排解苦闷。吴均是当时声名卓著的才士,诗文清拔有古气,被大家推崇为“吴均体”,竞相效仿。吴均本人的性格史书中没有记载,但他违背皇帝的意思,私下写史书,可见他是不太不受管束的人。且看后一句“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就有一种逍遥的情志在。
“天山共色”上一句是:风烟俱净。出自《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所著的一篇著名的山水小品,是吴均写给好友朱元思的信中的一个片段,被视为骈文中写景的精品。原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上海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
联合出品
制作:馨丹 江冉 林思含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南北朝·吴均《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出自南北朝吴均的《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