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有名的诗句,陶渊明最有名的一句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1,《饮酒 十六》

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

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

竟抱固穷节,饥寒饱所更。

敝庐交悲风,荒草没前庭。

披褐守长夜,晨鸡不肯鸣。

孟公不在兹,终以翳吾情。

千古名句: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

创作背景:自小不同人交往,一心爱好在六经。行年渐至四十岁,长久隐居无所成。最终抱定固穷节,饱受饥饿与寒冷。破旧茅屋风凄厉,荒草掩没前院庭。披衣坐守漫长夜,盼望晨鸡叫天明。没有知音在身边,向谁倾诉我衷情。

2,《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有名的诗句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千古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最有名的一句,创作背景:这首诗也是陶诗艺术风格的一个典范代表。它除了具有陶诗的一般特色之外,更富于理趣,诗句更流畅,语气更自然,情貌更亲切。这首诗大约作于诗人归田后的第十二年,即公元四一七年,正值东晋灭亡前夕。作者感慨甚多,借饮酒来抒情写志。

3,《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千古名句: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创作背景:公元405年(东晋安帝义熙元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挂印回家。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愉悦的心情。

4,《归园田居 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陶渊明的诗句有如下:一、魏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原文: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二、魏晋·陶渊明《饮酒,其五》原文:结庐在人境。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千古名句: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创作背景:从小即无随俗气韵,生性喜爱山川自然。谁知落入仕途俗网,一去便是一十三年。笼中之鸟怀恋旧林,他养之鱼思念故渊。南郊野外开垦荒地,恪守拙性归耕田园。住宅方圆十余亩地,简陋茅屋有八九间。榆柳树荫遮蔽后檐,桃树李树排列院前。远处村落依稀可见,飘荡升腾袅袅炊烟。深巷传来犬吠之声,雄鸡啼鸣桑树之巅。户内庭院清洁幽雅,心中纯净无比安闲。久困笼中渴望自由,我今又得返回自然。

5,《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东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陶渊明有哪些较著名的诗句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1、《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千古名句: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创作背景:他从固有的儒家观念出发,产生了对刘裕政权的不满,加深了对现实社会的憎恨。但他无法改变、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了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此文艺术构思精巧,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采用虚写、实写相结合手法,也是其一个特点。增添了神秘感。语言生动简练、隽永,看似轻描淡写,但其中的描写使得景物历历在目,令人神往。文章有详有略,中心突出。

6,《饮酒·幽兰生前庭》

幽兰生前庭,含熏待清风。

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

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

觉悟当念还,鸟尽废良弓。

陶渊明写的最有名的诗如下:陶渊明最出名的一句句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其五》陶渊明 〔魏晋〕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千古名句: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

7,《五柳先生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陶渊明的诗句如下:1.《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归于田园12年,他早已爱上了闲适安逸的。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

葛天氏之民欤?

千古名句: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创作背景:对于《五柳先生传》的写作年份一般有作于少年和作于晚年两种说法。

王瑶根据萧统的《陶渊明传》的叙述认为,《五柳先生传》作于太元十七年(392年)陶渊明为江州祭酒以前。魏正申在《陶渊明探稿》中曾提到:“他在二十八写下的《五柳先生传》中,表示了自己的从文志愿。”如果这说少年时所作的话,那么这便不是自传了,有可能是陶渊明在年少时对生活的构想,表明志向,规划未来。

8,《读山海经·其十》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徒设在昔心,良辰讵[jù]可待。

千古名句: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创作背景:即使在《山海经》的神话世界里,精卫、刑天复仇的愿望,似亦未能如愿以偿。但是,其中的反抗精神,却并非是无价值的,这种精神,其实是中国先民勇敢坚韧的品格之体现。渊明在诗中高扬此反抗精神,“猛志固常在”,表彰此种精神之不可磨灭;“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则将此精神悲剧化,使之倍加深沉。悲尤且壮,这就使渊明此诗,获得了深切的悲剧美特质。

9,《杂诗》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千古名句: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创作背景:这首诗起笔即命运之不可把握发出慨叹,读来使人感到迷惘、沉痛。继而稍稍振起,诗人执著地在生活中寻找着友爱,寻找着欢乐,给人一线希望。终篇慷慨激越,使人为之感奋。全诗用语朴实无华,取譬平常,质如璞玉,然而内蕴却极丰富,波澜跌宕,发人深省。

10,《读山海经·其一》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千古名句: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创作背景:与诗人生命交融一体的不仅是草木飞鸟,还有共享良辰美景的朋友,诗人体验到不仅是融入自然的怡然兴致,还有书中带来的时间长河中积淀的风物赏识,这样的人生快乐,在昏昏然的官场上是无法得到的。诗人在与天地与古今与人与物的交融中,合奏出宇宙运行中至高至美的欢乐篇章。

此诗貌似信手拈来的生活实况,其实质寓意深远,诗人胸中流出的是一首囊括宇宙境界的生命赞歌。

11,《归园田居 其二》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千古名句: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创作背景:乡居少与世俗交游,僻巷少有车马来往。白天依旧柴门紧闭,心地纯净断绝俗想。经常涉足偏僻村落,拨开草丛相互来往。相见不谈世俗之事,只说田园桑麻生长。我田桑麻日渐长高,我垦土地日渐增广。经常担心霜雪突降,庄稼凋零如同草莽。

12,《移居 其二》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千古名句: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创作背景:春秋之季多朗日,登高赏景咏新诗。经过门前相呼唤,有酒大家共饮之。农忙时节各归去,每有闲暇即相思。相思披衣去串门,欢言笑语无厌时。此情此趣岂不美?切勿将它轻抛弃。衣食须得自料理,躬耕不会白费力。

13,《饮酒·其四》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陶渊明有名的诗句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千古名句: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

14,《和郭主簿·其二》

和泽周三春,清凉素秋节。

露凝无游氛,天高肃景澈。

陵岑耸逸峰,遥瞻皆奇绝。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衔觞念幽人,千载抚尔诀。

检素不获展,厌厌竟良月。

千古名句: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创作背景:《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但这只是单纯取喻说理。屈原《离骚》有“夕餐秋菊之落英”,虽有象征,但只是抒情中的想像借喻,并非景物写实。曹植《洛神赋》中“荣耀秋菊,华茂春松。”是用菊松喻洛神的容光焕发,所比仅在外貌而非内在品质,且仍非写实景。左思《招隐》有“秋菊兼餱粮,幽兰间重襟。”是化用《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和“纫秋兰以为佩”二句,性质亦同。

15,《饮酒 其一》

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

邵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时!

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

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

忽与一樽酒,日夕欢相持。

千古名句: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

创作背景:我闲居之时很少欢乐,加之近来夜已渐长,偶尔得到名酒,无夜不饮。对着自己的身影独自干杯,很快就醉了。醉了之后,总要写几句诗自乐。诗稿于是渐多,但未经选择和编次。姑且请友人抄写出来,以供自我取乐罢了。衰败繁荣无定数,交相更替变不休。邵平晚岁穷种瓜,哪似当年东陵侯!暑往寒来有代谢,人生与此正相符。通达之士悟其理。隐遁山林逍遥游。快快来他一杯酒。日夕畅饮消百忧。

16,《饮酒 其二》

积善云有报,夷叔在西山。

4首陶渊明最有名的诗:《归园田居·其三》、《四时》、《饮酒·其五》、《饮酒·其七》。1、《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

善恶苟不应,何事空立言!

九十行带索,饥寒况当年。

不赖固穷节,百世当谁传。

千古名句:善恶苟不应,何事空立言!

创作背景:据说积善有善报,夷叔饿死在西山。善恶如果不报应,为何还要立空言?荣公九十绳为带,饥寒更甚于壮年。不靠固穷守高节,声名百世怎流传?

17,《答庞参军》

相知何必旧,倾盖定前言。

有客赏我趣,每每顾林园。

谈谐无俗调,所说圣人篇。

或有数斗酒,闲饮自欢然。

我实幽居士,无复东西缘。

物新人惟旧,弱毫多所宣。

情通万里外,形迹滞江山。

君其爱体素,来会在何来?

千古名句:君其爱体素,来会在何来?

创作背景:就按照《周礼》所说“礼尚往来”的意思,同时也作为别后相思时的慰藉,而写下此诗。相互知心何必老友,倾盖如故足证此言。您能欣赏我的志趣,经常光顾我的林园。谈话投机毫不俗气,共同爱好先圣遗篇。偶尔酿得美酒数斗,悠闲对饮心自欢然。我本是个隐居之人,奔走求仕与我无缘。时世虽变旧友可贵,常常写信以释悬念。情谊能通万里之外,虽然阻隔万水千山。但愿先生保重贵体,将来相会知在何年?

18,《杂诗 其四》

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

亲戚共一处,子孙还相保。

觞弦肆朝日,樽中酒不燥。

缓带尽欢娱,起晚眠常早。

孰若当世时,冰炭满怀抱。

百年归丘垄,用此空名道!

千古名句:百年归丘垄,用此空名道!

创作背景:丈夫有志在四海,我愿不知将老年。和睦亲戚相共处,子孙孝敬保平安。面前琴酒终日列,杯里从来酒不干。松带尽情娱乐欢,晚间早睡晨起晚。谁像当今世上人,满怀名利若冰炭。身亡同样归坟墓,用此空名导向前!

19,《杂诗 其八》

代耕本非望,所业在田桑。

躬亲未曾替,寒馁常糟糠。

岂期过满腹,但愿饱粳粮。

御冬足大布,粗絺已应阳。

正尔不能得,哀哉亦可伤!

人皆尽获宜,拙生失其方。

理也可奈何!且为陶一觞。

千古名句:理也可奈何!且为陶一觞。

创作背景:做官食俸非我愿,耕作植桑是本行。我自躬耕未曾止,饥寒常至食糟糠。饮食岂敢存奢望,但愿饱食吃细粮。粗布以足冬御寒,夏天葛布遮骄阳。纵然这些也难得,实在令人心哀伤。他人皆已得其所,我性笨拙无好方。天理不通没奈何,举杯痛饮将忧忘。

20,《九日闲居》

世短意常多,斯人乐久生。

陶渊明有名的诗句

日月依辰至,举俗爱其名。

露凄暄风息,气澈天象明。

往燕无遗影,来雁有馀声。

酒能祛百虑,菊解制颓龄。

如何蓬庐士,空视时运倾!

尘爵耻虚壘,寒华徒自荣;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出自晋·陶渊明《饮酒二十首》之五 2、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出自晋·陶渊明《庚岁戍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3、平生不止酒,止酒情无喜。——出自晋·陶渊明《止酒》。

敛襟独闲谣,缅焉起深情。

栖迟固多娱,淹留岂无成。

千古名句:往燕无遗影,来雁有馀声。

创作背景:我在家闲居,喜爱“重九”这个名称。秋菊满园,但无酒可饮,徒然地欣赏秋菊,写下此诗,寄托我的情怀。短暂人生愁绪多,世人无不好长生。日月运转又重九,举世人人爱其名。夏去秋来霜露冷,秋高气爽天空明。南去燕子无踪影,北来大雁阵阵鸣。饮酒能消百般虑,品菊可使年寿增。悲哉茅屋清贫士,空叹佳节去匆匆。酒杯生尘酒壶空,秋菊徒然自繁荣。整襟独坐闲歌咏,遐想顿时起深情。隐居闲适多乐趣,难道竟无一事成!

欢迎转发,收藏,关注!

上一篇 2023年04月16 23:05
下一篇 2023年04月20 04:01

相关推荐

  • 描写竹林意境的诗句,竹子清雅脱俗的诗句

    竹子,又名竹,四君子之一,岁寒三友之一。竹子,品种繁多,竹子清雅脱俗的诗句,有箭竹等,多年生禾本科竹亚洲植物,茎为木质。竹枝杆挺拨,修长,四季青翠,傲雪凌霜,倍受中国人喜爱,与梅、兰、菊并称为四君子,

    2023年05月30 228
  • 倒影的诗句,赞美水中倒影的诗句

    有河水的地方就有倒影,建筑,树木,人,在倒影里是原图的还原,却另有一番美的姿态,我们不妨在一些诗里走一走,看看那摇曳生姿的倒影。比如,“桥影横波动即无”、“微波不动处,新月自然生”。在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2023年04月24 307
  • 属于元曲四大家有哪些,属于元曲四大家有谁

    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属于元曲四大家有谁,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元代是元曲的鼎盛时期,先后涌现出了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四位杰出的杂剧作家,被后人称为“元曲四大家”,其中有三

    2023年04月18 224
  • 咏鹅的诗句,《咏鹅》古诗原文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有声阅读委员会携手推出“未来讲堂”古诗词名家诵读系列活动,邀请百位名家诵读赏析百首经典古诗词,把最经典的古诗词与最优美的声音有机结合,让广大青少年感受古诗词

    2023年05月29 229
  • 有关秋天的诗句,积累有关秋天的诗句

    若有诗词藏于心,岁月从不败美人后台回复“日历”可获取诗词日历和免费图书今日优课,点击收听→古诗里的二十四节气我所能想到的最美的秋天都在唐诗宋词里是“金风玉露一相逢”的喜悦是“晴空一鹤排云上”的疏旷是“

    2023年04月12 224
  • 读元曲的最佳方法,读元曲的感受

    从个人不长的元曲习作实践中,以及在学习前人元曲佳作的过程中,我认为,写作元曲,应该认识元曲的一些特点。才能在创作中,有章可循吧。下面,我就分别谈谈一些个人的看法。一、相比较而言,曲意单纯、简单、直白,

    2023年04月18 292
  • 唐诗宋词元曲的形容词,唐诗宋词元曲

    元曲是一种特殊的文学样式,它的出现或许是与当时的统治阶级有关,又或许是与汉语的语言发展演变有关。它的写作语言特的不同于宋词,不同于唐诗,更与生涩难懂的上古汉语有着莫大的区别,它是一种语言上的过渡形式。

    2023年04月19 271
  • 带雁字的诗句,含有雁的古诗词名句

    雁北归诗五首文/关志高一1.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秋思》翻译: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2.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

    2023年05月01 307
  • 带东风的诗句,含有东风的诗句100首

    含有东风的诗句100首,东风渐暖,大地欲苏,阳光正好,一首新诗。春意又开始萌动起来,春风一天似一天浓,花儿也一日比一日娇,好好利用起每一天,去充实自己,去提高自己!​东风引《楚辞·九歌·山鬼》:“东风

    2023年05月18 212
  • 西装革履下一句是什么,西装革履押韵句子

    《格言联璧·接物》说:“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简单来说,就是为人处世,要懂得慎言的重要性。我们天天说话,不见得就会说话;许多人说了一辈子话,没有说好过几句话。成熟的说话方式应该是:勿多言、勿

    2023年04月23 204
  • 元曲是由什么形成的,元曲是什么

    窦娥冤(唱二黄散板)忽听得唤窦娥愁锁眉上,想起了老婆婆好不凄凉。只见她发了怒有话难讲,禁妈妈呼唤我所南宋末期,社会动荡不安,元军大举进攻南宋,给予元曲的创作以深刻的影响。元杂剧源自宋杂剧、金院本。剧作

    2023年04月12 304
  • 有关送别的诗句,有关送别的古诗100首

    世间有聚就有散,聚的时候,固然是欢乐的,可离别的时候,总是让人感伤。欧阳修说: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这是人生常态。可诗词君还是喜欢李白的“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就要分别了,就让我们饮中杯中的酒,最

    2023年05月29 259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