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著名的脱发诗,读完差点笑岔气,才知道秃头竟有这么多好处
脱发是困扰现代人的一大无害疾病,对身体没什么损害,但严重影响外观效果。其实脱发自古有之,上到帝王将相,最长的头发诗句三年级上册,下至布衣百姓,无不深受其扰。说好听点儿叫聪明绝顶,说不好听就是生活所迫。
据《外台秘要》载,曹丕中年开始出现脱发的毛病,曾派人四处寻求治脱的良药,可惜皆是无果而终。试着想象一下那个画面:当曹丕坐在大殿之上,威风凛然,却因为头皮太滑,导致王冠顺着滑掉,那该是多么尴尬的一幕。这可真是:不要低头,王冠会掉。
另一方面也可说明,既然手握全国资源的一国之君都拿脱发束手无策,那么脱发对于普通的文人墨客就更加肆无忌惮了。
诗圣杜甫的脱发症就很严重。或许这与他整日忧国忧民的焦虑和苦闷有关,或许这与他长期食不果腹、营养不良有关,杜甫才会在题材严肃的《春望》里写下:"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一有心事就挠头,越挠越脱,最后连发簪都卡不住了。
(苏小妹戏苏东坡句) 白的最快的头发---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李白 《将进酒》 ) 最长的头发---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 《秋浦歌》 ) 最高的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李白 。
不过这一首显得很是悲伤,但白居易是位乐天派,怎能因脱发而郁郁寡欢呢?所以他又创作了另一首脱发诗,读完几乎让人笑岔气。
诗歌名称:《秋浦歌十七首·十五》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翻译:白发长达三千丈,是因为愁才长得这样长。不知在明镜之中,是何处的秋霜落在了我的头上?注释:缘:原因、因为。个:如此,。
《嗟发落》
朝亦嗟发落,暮亦嗟发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根据查询中国诗词网得知:形容最长的头发诗句是古诗《秋浦歌》唐代李白写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劈空而来的第一句:“白发三千丈”,作了奇妙的夸张,说得简直不近情理。一个人的头发,很少有。
落尽诚可嗟,尽来亦不恶。
既不劳洗沐,又不烦梳掠。
最宜湿暑天,头轻无髻缚。
(李白 《将进酒》 ) 最长的头发---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 《秋浦歌》 ) 最高的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李白 《望庐山瀑布》) 最大的雪花---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李白 《北风。
脱置垢巾帻,解去尘缨络。
银瓶贮寒泉,当顶倾一勺。
有如醍醐灌,坐受清凉乐。
因悟自在僧,亦资于剃削。
白居易实在是没得办法了,只能听天由命,正如那句话说的,如果无法改变,就努力去适用。白居易深受其扰:早上也叹息,晚上也叹息,这头发怎么就这么无情?掉光了确实值得嗟叹,但是看开了也不算是一件坏事。此话怎讲?
"既不劳洗沐,又不烦梳掠。"既没有洗头的麻烦事,也没有梳头的琐碎事。这好处的确有,但实际却是白居易"阿Q"精神的体现,也算是自我安慰的高境界。这是脱发的两大优点,白居易接着侃。
"最宜湿暑天"以下六句,是脱发第三大好处。湿暑天的时候,汗流浃背,尤其头发浓密处最是湿热难受,但脱发的人倒是轻松了,不必将头发缚成发髻,以达到散热的目的。脱去头巾,解去缨络,把银瓶里储存的冰水往头上一浇,犹如醍醐灌顶,那一股清凉,别提多享受了。
这首诗十分幽默风趣,白居易以苦中作乐的心态以诙谐的语言道出了脱发的苦闷,读来却是大笑不止。实际上他的脱发确实非常严重,在《因沐感发,寄朗上人》一诗中他写道:"乃至头上发,经年方一沐。沐稀发苦落,一沐仍半秃。"头发太少,一年洗一回就行,可每次洗,都能掉一半。可见其严重程度。
上下五千年,大家都脱发。难得的是拥有白居易如此乐天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