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雪凌霜下一句,傲雪凌霜全诗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红梅赞》可以说是一首家喻户晓的红色经典歌曲。很多人都好奇,这首歌为什么有这么大的魅力?或曰“歌词精彩”,或曰“曲调优美”,或曰“美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红梅赞》可以说是一首家喻户晓的红色经典歌曲。很多人都好奇,这首歌为什么有这么大的魅力?或曰“歌词精彩”,或曰“曲调优美”,或曰“美声民族唱法咸宜”。这些见解无疑都是正确的,但又不尽然。笔者以为,《红梅赞》之所以广为流传,常唱不衰,是因为歌有其魂,调有其根。

《红梅赞》虽然不长,上下两段,傲雪凌霜全诗,连同重复句在内,共72字,但其魅力无限,因为它是有魂的。《红梅赞》来自歌剧《江姐》,而歌剧《江姐》来自小说《红岩》,《红岩》来自罗广斌、杨益言亲身经历的历史。他们用泣血之笔,写下革命先烈在渣滓洞、白公馆与敌人残酷斗争的事迹。这里面蕴含着《红梅赞》的魂。老一辈听众能从歌中回忆血与火的峥嵘岁月;青年一代则能通过这首歌,汲取接续前行的精神力量。

《红梅赞》虽然不长,上下两段,连同重复句在内,共72字,但其魅力无限,因为它是有魂的。《红梅赞》来自歌剧《江姐》,而歌剧《江姐》来自小说《红岩》,《红岩》来自罗广斌、杨益言亲身经历的历史。他们用泣血之笔,写下革命先烈在渣滓洞、白公馆与敌人残酷斗争的事迹。这里面蕴含着《红梅赞》的魂。老一辈听众能从歌中回忆血与火的峥嵘岁月;青年一代则能通过这首歌,汲取接续前行的精神力量。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少壮不经勤学苦 老来方悔读书迟 书到用时方恨少 事非经过不知难 板凳要坐十年冷 文章不写一句空 智慧源于勤奋 伟大出自平凡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少年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

阎肃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稿纸,上面是上海音乐学院请他写的一首歌的歌词。歌词原意是写梅花的,他取名《红梅赞》。傲雪凌霜的红梅意象,一下子抓住了所有人的眼球。

歌曲要像鸟儿一样在广阔的天空飞翔,必须要借助翅膀。这个翅膀就是曲调。《红梅赞》的词,是规整的词,曲也必须是方整结构的曲。《红梅赞》的曲作者羊鸣、姜春阳、金砂三人经过反复讨论,决定采用传统音乐中的徵调式,融进江南滩簧的音调,四川扬琴的音调,还把川剧、越剧、京剧等戏曲音乐元素融入其中。曲调以中国民间音乐的色彩作为曲调底色,以起承转合的结构作为曲调架构,以甩腔唱法凸显中华声乐风格,以八度和七度的大跳增加了主旋律的气势。

一时成败不足以论英雄下一句:傲雪凌霜胜负定天下。失败,是成功的开始!勇敢地迎接每时每刻的挑战,因为人生从不以一时的成败论英雄!人生岂能以成败论英雄,又岂能以富贵交朋友。人生百忌—忌主观地以偏概全,以一时的。

这个旋律贯穿《江姐》全剧:旋律第一次出现在江姐奔赴川北履行使命时,她与战友孙明霞同唱《红梅赞》,抒发要学红梅执着坚定的情怀;旋律第二次出现是男声伴唱,表达江姐强忍悲痛回忆自己丈夫老彭为革命献身的家国情怀;旋律第三次出现在江姐即将赴刑场就义的场面,二胡独奏细腻入微,生动感人地描绘了江姐大义凛然、傲骨铮铮的红梅品格;旋律第四次出现在剧终,在悲壮的氛围中,江姐昂首挺胸,视死如归,表现出对敌人垂死挣扎的蔑视,对新中国成立的向往。

傲雪凌霜下一句

《红梅赞》写完了,能传唱开吗?阎肃和羊鸣都不敢保证。当时,他们所在的空政文工团驻地在北京市灯市口同福夹道大院,演员学唱时,孩子跟着唱。一天,羊鸣听见食堂的大师傅一边干活一边哼唱。他知道,这首歌成了。

《江姐》自20世纪60年代诞生以来,扮演江姐的演员已有五六代。不同的演员尝试着不同的歌唱演绎方式,收获了不同的艺术效果,给人们带来宝贵的艺术思考。

傲雪凌霜。平欺寒力,柳梢青_傲雪凌霜。傲雪凌霜。平欺寒力,搀借春光。步绕西湖,兴余东阁,可奈诗肠。娟娟月转回廊。诮无处、安排暗香。一夜相思,几枝疏影,落在寒窗。

《江姐》讲的是中国故事,配的是中国曲调,唱的是中国声音。起初演员的歌唱,声音细腻,表演有韵味,重视咬字声腔美,听来亲切感人。但声音力度略显不足,对于表现“红梅”形象,稍显不够。后来演员在歌唱方法上进行调整,在保留原有歌唱特点的基础上,增强了声音的力度,形成了高亢嘹亮、结实有力、音色优美的声音特点。《红梅赞》是一首运用一字多音创作手法的歌曲,需要把字咬准。因此,歌唱中需要注意音色控制和歌词咬字间的配合,声音控制与情感表达间的把握,运用科学的歌唱方法,各类歌唱风格技巧融合互补,才能演绎好《红梅赞》这首作品。

寒梅傲雪凌霜笑,百花藐视语悄悄,这首诗的下两句是 瘦石寒梅共结邻,亭亭不改四时春

傲雪凌霜下一句

随着中国音乐教育愈加成熟,空政文工团近两代江姐的歌唱日臻完美,歌唱演员把美声、民族唱法水乳交融地结合起来。咬字清晰但咬而不死,细腻处理休止,音断而气不断,保留了民族唱法婉转动听的特点。声音、气息、共鸣都运用了美声唱法。既有中华民族的音乐风格,又有走向世界的声乐气派。

《红梅赞》之所以成为经典,还跟我国的梅文化有关。以物喻德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宋代花谱类《全芳备祖》把梅列为百花之首,历代咏花诗词中数咏梅最多。如今,梅花已经成为我国人民的精神象征——坚忍不拔、不屈不挠;洁身自好、纯洁坚贞;淡泊明志、催人向上。

傲雪凌霜数红梅 清风明月看晓曦 (“清风明月”,只与清风明月作伴,不随便结交朋哎。上联的意思是,具有傲雪凌雪品质的,要数“红梅”;下联的意思是,具有清风明月品质的,当看“晓曦”。)。

《光明日报》( 2022年07月08日15版)

上一篇 2023年04月11 23:43
下一篇 2023年05月14 12:17

相关推荐

  • 赞美夏雨的诗句,写夏雨的诗词

    在城市里待久了,越来越羡慕田园生活。乡野田间、白云飞鸟、鸡鸣虫叫、袅袅炊烟……时光不紧不慢,生活无聒无噪,这大概是最令人向往的生活了。也许,对你来说,田园生活还在远方,那么,不如来读一读诗词,在诗词中

    2023年04月18 245
  • 行是知之始下一句,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不仅要学深悟透,入脑入心,更重要的是学以致用,将认识与实践相统一。古人有云:“为学之实,固在践履。苟徒知而不行,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诚与不学无异。”意思是说:学习的目的在于

    2023年05月13 231
  • 小学生必背元曲50首,小学生必背元曲

    东风昨夜送春来,才见梅开,又见桃开。十分相称主人怀,诗是生涯,酒是生涯。赏读最美10首元曲。一生风月且随缘,穷也悠然,达也悠然。《驻马听·吹》白朴裂石穿云。玉管宜横清更洁。霜天沙漠。著名的元曲50首如

    2023年04月16 309
  • 关于象棋的诗句,象棋七绝诗

    一、琴月色满轩白,琴声亦夜阑;冷冷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随自爱,今人多不弹;为君投此曲,所贵知音难。幽幽琴声,美仑美奂,当你在喧嚣浮躁的都市中感到疲惫,当你在觥筹交错后感到厌倦,当你在快节奏的生活下

    2023年05月26 316
  • 花香诗句,赞美花香扑鼻的诗句

    1.疏疏晴雨弄斜阳。凭栏久,墙外杏花香。——宋·曹组《小重山·帘卷东风日射窗》2.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郑思肖《寒菊》3.涧松寒转直,山菊秋自香。——唐王绩《赠李征君大寿》4.一朵忽先变

    2023年05月04 285
  • 七勺节曰诗句是什么,曰有什么诗句

    今天是七夕佳节,相传牛郎织女在这一天鹊桥相会。佳节读好词,诗词君整理了77句七夕诗词,句句柔情,字字珠玑,最适合今天读。1、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2、金风玉露一相

    2023年06月06 307
  • 离别时的诗句,离别保重的句子诗句

    世间有聚就有散,聚的时候,固然是欢乐的,可离别的时候,总是让人感伤。欧阳修说,“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离别保重的句子诗句,这是人生常态。可隐娘还是喜欢李白的,“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就要分别了,

    2023年05月21 306
  • 塞下曲古诗的意思,卢纶《塞下曲》意思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等待丈夫归来的妻子说道反战的诗词,最让人记忆深刻的便是这首来自《陇西行》的名句,可今天,无意之间读到了许浑的一首《塞下曲》,忽然间,感觉和《陇西行》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2023年06月03 277
  • 清出于蓝胜于蓝上一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后一句

    总书记的话帮助我确定了未来的努力方向,我希望自己能够将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文化传播到全国各地乃至全世界。与总书记面对面的交流互动使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习总书记的魅力,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后一句,他手掌的温暖、

    2023年04月22 304
  • 元曲沉醉东风渔夫,元曲沉醉东风

    《沉醉东风·渔夫》白朴黄芦岸白蘋(pín)渡口。绿柳堤红蓼(liǎo)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曲与诗词的不同:一种庸俗的感慨沉醉东风·渔夫(作者:

    2023年04月12 217
  • 形容家庭温馨的诗句,两句描写家庭温馨场面的诗句

    在诗意的生活中,从来都不缺少亲情。古代的很多诗人,都把他们对养育之恩的感激,两句描写家庭温馨场面的诗句,身为游子对家、对母亲的思念与牵挂写进了诗里。亲情,是人世间不求回报的关爱。亲情如雨露,让人学会爱

    2023年04月10 302
  • 元曲门前冷落鞍马稀,门前冷落鞍马稀还是车马稀

    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华文化最绚烂的文化瑰宝,代表着中国文化的最高水平,这些诗词好在哪里呢?让我们一起跟随《人民日报》,品评中国历史上高水平的40首诗词。《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

    2023年04月09 216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