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的诗句,带蓝字的优美诗句

在古人的世界里。每一种颜色都被赋予了诗意的内涵。且看这些颜色的名字。都充满了诗意。妃红、绛紫、姜黄、果灰、花青含有蓝字的诗句有:1、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2、人未老,蓝桥谩促

在古人的世界里。

每一种颜色都被赋予了诗意的内涵。

且看这些颜色的名字。

都充满了诗意。

妃红、绛紫、姜黄、果灰、花青

含有蓝字的诗句有:1、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2、人未老,蓝桥谩促霜砧捣。——李之仪《千秋岁》3、蓝溪之水厌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李贺《老夫采玉歌》4、衫经雨故,骢马卧霜羸。

品红、月白、鹅黄、杏黄、琥珀

葱绿、朱砂、青莲、紫檀、甘青

丁香色、藕荷色、海棠红、松花色

在古代中国,最重要的颜色有五种。

分别是:黄、青、白、赤、黑。

老子说:“目迷五色”。

在时间的长河中。

当“五色”融入诗词,诗意无限。

红:帛赤白色。本意指浅赤色的帛,后世常用来指大红绸子。

《贺筵占赠营妓》有诗句:一曲高歌红一匹,两头娘子谢夫人。其中的“红”,指的是大红绸子。

《江城子·春兴》

南宋·刘辰翁

一年春事几何空。杏花红。海棠红。

看取枝头,无语怨天公。

幸自一晴晴太暖,三日雨,五更风。

山中长自忆城中。到城中。望水东。

说尽闲情,无日不匆匆。

昨日也同花下饮,终有恨,不曾浓。

《渔家傲》

宋·欧阳修

粉蕊丹青描不得。金针线线功难敌。

谁傍暗香轻采摘。风淅淅。船头触散双鸂鶒。

夜雨染成天水碧。朝阳借出胭脂色。

欲落又开人共惜。秋气逼。盘中已见新荷的。

《庆全庵桃花》

宋·谢枋得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在中国有“黄生阴阳”的说法,把黄色奉为彩色之主,是居中位的正统颜色,为中和之色,居于诸色之上,被认为是最美的颜色。

《南歌子·香墨弯弯画》

宋·秦观

香墨弯弯画,燕脂淡淡匀。

揉蓝衫子杏黄裙,独倚玉阑无语点檀唇。

人去空流水,花飞半掩门。

乱山何处觅行云?又是一钩新月照黄昏。

《赠刘景文》

1. 关于蓝的诗句古诗 关于蓝的诗句古诗 1. 关于兰的诗句古诗 华岩《兰》 云壑固聿曼,幽芬清且修。 凉风动夙夜,佳人惠然求。 高凤翰《题郑板桥画兰陈溉夫画松》 溉夫画松松支离,板桥画兰兰离披。 兰离披,兰有香,松枝拂之松。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客中行》

唐·李白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酬李六醉后见寄口号》

唐·元稹

顿愈关风疾,因吟口号诗。

文章纷似绣,珠玉布如棋。

关于“蓝”字的诗句如下: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人未老,蓝桥谩促霜砧捣。——李之仪《千秋岁》蓝溪之水厌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李贺《老夫采玉歌》衫经雨故,骢马卧霜羸。——白居。

健羡觥飞酒,苍黄日映篱。

蓝水色似蓝,日夜长潺潺。(游悟真寺诗一百三十韵 白居易 ) 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秋风我去时。(初贬官过望秦岭 自此后诗江州路上作 白居易 ) 蓝舆辞鞍马,缁徒换友朋。(山居 白居易 ) 玄晏舞狂乌帽落,蓝田醉倒玉山颓。(蓝田刘。

命童寒色倦,抚稚晚啼饥。

潦倒惭相识,平生颇自奇。

明公将有问,林下是灵龟。

《诗经·郑风·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蓝的诗句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青出蓝诗》

唐·吕温

物有无穷好,蓝青又出青。

朱研未比德,白受始成形。

袍袭宜从政,衿垂可问经。

当时不采撷,作色几飘零。

《忆江南·江南好》

唐代·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南朝·梁绎《玄览赋》

《僧院影堂》

唐·许浑

香销云凝旧僧家,僧刹残灯壁半斜。

日暮松烟空漠漠,秋风吹破妙莲华。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白”字在《说文解字》中解释:“白,西方色也。阴用事,物色白。”白的叫法有白、素、缟、皓。

《东栏梨花》

宋·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戏赠》

宋·陆游

帘幕阴阴昼漏迟,鹅黄雪白络新丝。

只应笑杀东邻女,不见秋千到拆时。

《残花》

唐·韩偓

余霞残雪几多在,蔫香冶态犹无穷。

黄昏月下惆怅白,清明雨后寥梢红。

树底草齐千片净,墙头风急数枝空。

西园此日伤心处,一曲高歌水向东。

《画堂春·外湖莲子长参差》

宋·张先

外湖莲子长参差,霁山青处鸥飞。

水天溶漾画桡迟,人影鉴中移。

桃叶浅声双唱,杏红深色轻衣。

小荷障面避斜晖,分得翠阴归。

青砖黛瓦,青色烟雨,朦朦胧胧的极致美,天然水墨画般的风景,保持着生机盎然且纯净的诗意。

赤、黄、青……每种颜色都被赋予了美好的寓意,渲染着中国的山河岁月,千百年来惊艳如初。

上一篇 2023年06月04 23:36
下一篇 2023年05月26 00:37

相关推荐

  • 雪中送炭下一句,锦上添花自古有,雪中送炭至今无

    曹茜茜近日,因租客的孩子取得高考佳绩,广东一名房东给其免除4年房租的新闻收获不少点赞。网上搜索,锦上添花自古有,雪中送炭至今无,类似暖心“奖励”还不少。鼓励高分、奖励优异,值得提倡。在社会将聚光灯更多

    2023年05月19 301
  • 关于吃饭的诗句,古人称赞美食的诗句

    有人说,喜欢吃的人,能得到比旁人多一半的乐趣。苏轼一生坎坷,可他贬到哪,吃到哪,让世人忽略了他的苦难,而爱上了他的达观。未吃太平一杯酒,岁岁花开伴白头——宋·舒岳祥《平皋木芙蓉千株烂然云锦醉行其中如游

    2023年05月14 248
  • 元曲的好句摘抄,摘抄大全好词好句好段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3、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谿,不知

    2023年04月13 274
  • 腹有诗书气自华是谁的诗,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诗出自

    楚国良周渊龙,1937年生,现年86岁,湖南桂东县人,是原省轻工机械厂职工,一直爱好文学。退休后他重拾梦想,如痴如醉地沉浸在楹联著书、楹联创作的世界里,为湘潭在全国楹联界的影响贡献了一己之力。他是中国

    2023年04月25 231
  • 鹿柴古诗的意思,鹿柴的意思全解

    kōngshānbùjiànrén空山不见人。dànwénrényǔxiǎng但闻人语响。fǎnyǐngrùshēnlín返景入深林。这首古诗的意思是,在空寂的山林当中,一个人影也见不到的,但是却时时

    2023年04月17 236
  • 锦州莫诗琨的爸爸是谁

    2020年的开学季,的确有些特殊。因为疫情开学而延迟,但我们对祖国的爱,不延迟!“停课不停学”,“教”“学”不延迟!校党委书记张宝利作动员讲话校领导参加线上升旗仪式师生同时参加线上升旗仪式市教育局局长

    2023年04月16 237
  • 桃花的诗句,十里春风不如你,三里桃花不及卿

    01、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杜甫《曲江对酒》)02、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贾至《春思》)03、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王维《田园》)04、凡桃俗李争芬芳,只有老梅心自常。

    2023年05月29 274
  • 关于歌颂母爱的诗句

    原创2022-05-0613:29·槐序姑娘一朵女子,风轻云淡,欢迎关注槐序~这里有沉香千年的古诗词,亦有最精美的配图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摘自清代蒋士铨《岁暮到家》家,一个

    2023年05月18 248
  • 元曲回大家指,元曲八大家是指哪八大家

    元曲四大家指元代的剧作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或王实甫)。关汉卿的《窦娥冤》为古代悲剧的杰作;白朴的《梧桐雨》与马致远的《汉宫秋》为当时历史剧的双璧;郑光祖的《倩女离魂》为爱情剧中的传奇;王实

    2023年04月16 274
  • 轩尼诗道17楼e是什么梗

    “十七楼单位E”芳:“我有一个请求,最后带我去一次轩尼诗道,我就把转走的一个亿的去向告诉你们。”警方答应了她的请求。芳是在轩尼诗道认识男友阿海的,也是他们第一次实施诈骗的地方。她想起那个时候和阿海在一

    2023年05月11 330
  • 微风轻轻吹起下一句,微风轻轻吹下一句是什么

    1月25日,微博网友“润泽无声”发布了一段方汉奇先生向李瞻先生拜年的视频,在视频里,96岁的方汉奇说“相期以茶”。四天后98岁的李瞻回以“百年聚首”,两位老人细数70载友谊。没想到这段佳话火出圈,上了

    2023年05月02 224
  • 手无缚鸡之力下一句,手无缚鸡之力对应的句子

    有些老话、俗话、说法,传得多了、久了,人们就也都不加琢磨地姑且信了;又因为很多情况下自己并无相关经历,“姑且”就很容易渐渐变成“笃信”。姑且信了甚至“笃信”,说起来,并没什么问题;但如果要引用,特别是

    2023年04月11 240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