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伸的诗句,李伸诗

光辉旗帜源远流长宏道书院,是明清以来陕西省的四大书院之一,坐落于清峪河北岸,南邻颇有影响的地标建筑古龙桥。宏道书院的诞生,与一位闻名遐迩的关中大儒有关,他就是关学三原学派的创始人王恕。他为官46年,辅

光辉旗帜 源远流长

宏道书院,是明清以来陕西省的四大书院之一,坐落于清峪河北岸,南邻颇有影响的地标建筑古龙桥。

宏道书院的诞生,与一位闻名遐迩的关中大儒有关,他就是关学三原学派的创始人王恕。他为官46年,辅佐五朝君主,历任兵部尚书等19官职,最终成为官至吏部尚书兼太子太保的一代名臣。王恕之子王承裕,明嘉靖年间任户部尚书,同样是国之栋梁。明弘治六年(公元1493年),77岁的王恕致仕归里。回到三原之后,为了发展家乡的教育,王恕便与儿子王承裕商议,筹办讲学之所。

清峪河北岸,原有一座元代兴建的学古书院,元末被废,成为孔庙;到了明初,这里又变成三官庙即普照寺。明弘治年间,王恕父子与当地的官员联袂,“撤去三官神像,即其殿宇奉安圣宣贤及四配像如故。复移学古书院碑于内,仍以旧额榜其戟……”使得被废100余年的学古书院得以恢复。在此基础上,王恕父子于明弘治七年(公元1494年),在普照寺的旧址上,重新修葺增添,将僧舍改建为弘道书屋。次年扩建为弘道书院。旨在弘扬“为官之道、处世之道、为民之道”,弘扬张载所创的关学。

1、《悯农》【唐】李绅 锄和日当午,汗滴河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2、《滁阳春日怀果园闲宴》【唐】李绅 西园到日栽桃李,红白低枝拂酒杯。繁艳只愁风处落,醉筵多就月中开。劝人莫折怜芳早,把烛频看。

作为关学三原学派创始人,王恕教养儿子自然不离其宗。王承裕幼承家学,父子被誉为关学翘楚。高陵吕楠(泾野)、三原马理(溪田)和雒昂(三谷)等三秦名士皆出于弘道门下,由是名声大振。到了清中期,弘道书院受到当权者的关注。清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陕甘总督年羹尧专折呈准朝廷,将陕西省最高教育机构学衙署——学台,从西安迁至三原县城,府考便在弘道书院举行。三原成为当时陕甘两省(含今青海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教育中心。因弘道书院为西北最高学府,乡试也在三原举行,弘道书院成为西北学界的一面光辉旗帜。清乾隆年间,因避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名讳,遂改“弘道”书院为“宏道”书院。

书院创建期间,三原县的一些乡绅热心参与,使得书院颇具一定规模。书院内的各个书房厅门,起名十分考究:外缭垣门,为“仰高”,意为对南山仰止,重门为“恭敬”;内小垣三门,为“中立”;中立门内,为“弘道堂”, “弘道堂”之东边为“庖”,西为“库堂”。前东、西各建学舍十间。“考经堂”前东为“清风轩”,西为“明月庵”。稍后东北隅为“清峪草堂”,西北隅为“嵯峨山房”。草堂之门为“卧云”,山房之门为“立雪”。学舍东为“逊志”,西为“省身”。草堂前甃石池涤砚,天长日久,墨凝池面,如同乌云,起名“云沼”……个个特色鲜明,处处高雅贴切,充满诗情画意。

学习氛围 继往开来

宏道书院建成后,王恕将其从政40多年来所搜购的经典以及历代名家著作5000多卷,移置于宏道书院的考经堂及其耳房,以供师生研读。书院中的考经堂,就是该院的藏书楼。王恕经常光临这里,跟众弟子探讨学问。

明代的宏道书院,以“父子亲、君臣义、夫妇列、长幼序、朋友信”为治学准则,以“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为言行检验,依据朱熹在白鹿洞书院订立的20条学规,约束学生行为。王恕、王承裕父子还为书院制定了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将生徒根据不同层次,分为不同的班级。这即是孔夫子所言的“因材施教”,而这种教学方式,使得关学在三原一地极为盛行。因此,宏道书院的建成是三原关学形成的标志,黄宗羲在《明儒学案》中称:“王恕、王承裕、马理为三原之学,其门下多以气节著。”陕西一域的学术体系,以张载所创的关学最受后世称道,到了明代中期,王恕对关学有了进一步的拓展,因此,王恕被后世称为关学三原学派的创始人。

李锡龄(1794-1844),字孟熙,嘉庆二十一年举人,道光八年,捐官内阁中书,后在方略馆做过校对。父母去世后,李锡龄丁忧在家,博览群书,其间对古籍整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广泛地收集藏书。因为其家是三原巨富,没过多少年,他的藏书数量就达到了9万多卷。他从自己的藏书中挑选了一些流传较少且有重要学术价值的书,命名《惜阴轩丛书》,开始刊刻。《惜阴轩丛书》最先刊刻的两种,就是王恕的著作。由此可知,在三原文人中,王恕声誉之高。遗憾的是,《惜阴轩丛书》辑成后未及付梓,李锡龄便积劳成疾、卧病不起,临终前还念念不忘丛书的刻印工作,嘱托其表弟张树(字百获)、广文树总司校刊事宜。李锡龄死后逾二年,道光二十六年,由宏道书院刻印《惜阴轩丛书》并向外销售,此举引起全国各地学者重视,人们竞相求购,宏道书院坚持“以书育人, 以文传道”,自此,宏道书院名声大噪。

明清时期,三原县进士及第者百余人,学子遍及西北各省。关中名儒牛兆濂、刘古愚都曾到三原讲学。宏道书院为三原“关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清光绪十九年(1893),宏道书院已经开始购买科学书籍、报刊,传播民主思想和科学知识。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宏道书院改名宏道高等学堂,倡导新学,注重经世致用,造就了一批海内外知名的民主革命先驱及专家学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陕西派遣官费留日学生30名,宏道学堂的学员就占了一半。

17、《过梅里七首家于无锡四十载,今敝庐数堵犹存》年代:唐    作者:李绅 羽毛似雪无瑕点,顾影秋池舞白云。闲整素仪三岛近,回飘清唳九霄闻。18、《姑苏台杂句》年代:唐  。

清朝末年,朱佛光任宏道书院主讲,他打听到孙中山成立了同盟会,于是鼓动宏道书院的学子们去参加。到了1905年,宏道书院的学生中已经有同盟会员30多人。后来这些人继续扩大,成为陕西一股重要的反清势力。

走出学子 群星璀璨

这样的书院、这样的名师、这样的学术氛围,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社会精英。20世纪初,从宏道书院走出了一群堪称国家栋梁之材的宏道学子,他们饱含“学以报国、学贵于有用”的家国情怀,在我国政治、文化、科技、教育等领域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于右任众所周知,无须赘述。

张季鸾是中国新闻界的一代大师。历任《大共和日报》国际版主编、上海《中华新报》总编、《大公报》总编。《大公报》连载范长江所撰报道红军长征行迹的通讯,使世界了解红军的真相。他先后创办《大公报》天津版、上海版、汉口版、重庆版、桂林版,使该报成为自成体系的有全国影响的大报。他身体力行,撰写了3000余篇文章,对政治、经济、社会、外交、文化等均有独特见解。他的《大公报》社评,影响很大、感人至深。张季鸾,被人们称颂为“功在国家的一代论宗”。

李仪祉是中国现代水利事业奠基者之一。李仪祉足迹踏遍三秦,撰写出《论引泾》等科学论著,为陕西的水利事业奠定了理论基础。他先后兴建泾惠渠、洛惠渠、渭惠渠、梅惠渠水利工程,浇灌农田200余万亩;他还兴建引黑河水、引沣河水、引涝河水、引泔河水的诸惠工程,成为著名的关中“八惠”水利工程。从20世纪20年代末期到他逝世,先后参与了黄河、长江、汉水、海河、永定河等河流的规划治理和研究工作,写下了200多篇(部)专著和论文。

从宏道书院走出的,有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奠基人吴宓。他是国学大师、诗人,清华大学国学院创办人之一。他与陈寅恪、汤用彤并称“哈佛三杰”。刚正不阿、精于金石书法的大家茹欲立也是从宏道书院走出的。从宏道书院走出的政治外交家张奚若,历任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常委、华北人民政府高等教育委员会副主席、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会长等职务。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张奚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名提议者。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秦腔戏剧的创始人和奠基者康海、李桐轩、范紫东也都是从宏道书院走出的学子。

康海是秦风秦声秦乐的研究者、改革者和推广者。他以诗文和李梦阳、何景明等并称为“七才子”。曾参与修订明宪宗、明孝宗两朝实录。在罢官回乡的30年间,他几乎把全部精力用于词曲、戏曲的写作、研究和实践上。他遍访秦中诸伎,登门求教,对戏曲音乐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1、悯农 【作者】李绅 【朝代】唐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译文: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劳苦农民,仍然要饿死。2、悯农 【作者】李绅 。

李桐轩是西安易俗社首任社长。1912年,他与孙仁玉、高培支、范紫东等,发起创建西安易俗社,并被推选为首任社长。众所周知,易俗社培养了大批戏曲人才,创作和演出了大量优秀剧目,对秦腔戏曲发展和戏曲改良起到了示范作用。作为首任社长,李桐轩绝对是功不可没。

范紫东是著名的秦腔剧作家、易俗社的创始人之一。一生创作大小秦腔剧本68个,代表作《三滴血》《软玉屏》《翰墨缘》《花烛泪》等,至今历演不衰,兄弟剧种多有移植。其中《三滴血》还被拍成了电影。

……

李伸的诗句

三原县北城沿河有一条仿古街,河岸边一座高大的石牌坊,牌坊上刻着“关中上郡”四字,石牌坊的斜对面,有一座新建的城门楼,门楼上写着“永清门”。东去200米路北,就是现存的宏道书院,坐北向南,占地面积8亩,院内栽植松柏花木,郁郁葱葱而又清雅静穆。房舍建筑坚固,雕刻精细,气势恢宏。虽然不是当年宏道书院的全貌,仍可一睹昔日宏道书院的风采。

企业回花圈挽联怎么写,挽联写法样板 花圈挽联格式:右边为上联,左边为下联。(字体较大) 1.上联右上,用较小字写,悼念(逝者名字)、沉痛悼念(逝者名字)或(逝者名字)千古; 2.下联左下,用较小字写,(名字)敬挽、(名字)泣挽、(名字)拜挽或写上赠送单位。

宏道书院以历史悠久厚重、学子名家众多,为世人所称道:南有岳麓书院,北有宏道书院。

上一篇 2023年05月31 16:40
下一篇 2023年04月13 04:06

相关推荐

  • 描写河边景色的诗句,形容小河景色优美的诗句

    此篇为续篇。上篇昨日已发。欢迎转发收藏。1、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过零丁洋》宋·文天祥2、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正气歌》宋·文天祥3、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南安军》宋·文天祥4、山河

    2023年05月26 221
  • 形容心凉心寒的诗句,对某人失望心寒的诗句

    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漫漫严冬,使得人们尤其盼望春天的到来。人们便想了办法“数九消寒”。从冬至那天算起,以九天为一单元,连个九天,到九九共八十一天,冬天

    2023年05月19 217
  • 形容自由的诗句,表达追求自由的诗句

    插画师|RedMatcha青溪归路直,乘月夜歌还。——王绩《夜还东溪》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李白《山中与幽人对酌》人间岁月堂堂去,劝君快上青云路。——辛弃疾《菩萨蛮·送曹君之庄所》一壶酒

    2023年04月14 288
  • 而今迈步从头越上一句,表示开启新征程的诗句

    1935年2月,中央红军在扎西休整期间,敌军很快从南北两面逼近,为摆脱敌军,毛泽东指挥红军迅速转兵东进。1935年2月18日至21日,红军主力二渡赤水,表示开启新征程的诗句,进军遵义。能否顺利攻下遵义

    2023年05月09 241
  • 关于形容秋风的诗句,关于秋风的词语诗句

    我所能想到的最美的秋天都在唐诗宋词里是“金风玉露一相逢”的喜悦是“晴空一鹤排云上”的疏旷是“留得枯荷听雨声”的情致是“丛菊两开他日泪”的悲凉就让我们。走进这个金色的季节聆听诗人们的秋日心曲《山居秋暝》

    2023年05月04 265
  • 赞美云南普者黑的诗句,赞美普者黑风光句子

    ●袁微从此我只想做一个平凡的农夫在心里种一片普者黑种出小桥流水种出映日荷花种出轻舟荡漾种出渔歌晚唱种出天鹅齐飞种出霞光万丈从此你哪里也不用去我会把世间的美都移到普者黑从此你谁也不用想只想我如果你累了就

    2023年04月25 250
  • 牧童遥指杏花村的上一句,杏花村牧童图片大全

    酒逢知己千杯少侠在温派欢乐多——记温派山西杏花村诗酒江湖行企业回法穆兰,名士,尊达手表维修服务热线:400-185-6077,江苏省手表维修服务地址位于:南京市秦淮区汉中路1号新街口国际金融中心10楼

    2023年06月01 293
  • 形容出差辛苦的诗句,关于出差奔波的诗句

    唐朝的诗坛,如果没有李白和杜甫,无疑会坍塌。他们一个高举浪漫主义的大旗,天马行空,肆意挥洒;一个筑起现实主义的巅峰,沉郁顿挫,忧国忧民。他们是大唐的标签和灵魂,没有他们,大唐何以成为大唐?!关于出差奔

    2023年06月05 303
  • 抖音天王盖地虎下一句,天王盖地虎最佳下联

    内涵段子的段友相信都知道,我们是有组织,有纪律,还有口号的团体,天王盖地虎最佳下联,那么究竟遇到段友,该说出怎样的口号呢?那段子天王盖地虎下一句是什么呢?段友口号一:天王盖地虎,玉帝日王母。段友口号二

    2023年06月01 251
  • 带辞字的诗句,含有辞字的唯美句子

    送别诗是亲友离别时所写的诗作。清代著名诗人袁枚曾说:凡作诗,写景易,言情难。写景容易,将情景同感情结合起来就难了。但唐朝人的送别诗写得情景交融。感情真挚,动人心怀。今天,我们来欣赏十首唐代送别诗。感受

    2023年05月25 236
  • 丽字开头的诗句,丽字七字诗形容女子

    职业化写作能给作家带来很多便利条件,但职业化会不同程度地伤害文学,造成为写而写,为发表而写,为获奖而写,写作变得过于功利,难免为赋新词强说愁,甚至变得矫情起来。著名作家张炜说过,写作最好的状态是业余的

    2023年05月11 250
  • 分析唐诗宋词元曲,唐诗宋词元曲

    每个时代的人都有不同的抒情方式,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曾说:“……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三座高峰,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璀璨

    2023年04月17 241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