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伸的诗句,李伸诗

光辉旗帜源远流长宏道书院,是明清以来陕西省的四大书院之一,坐落于清峪河北岸,南邻颇有影响的地标建筑古龙桥。宏道书院的诞生,与一位闻名遐迩的关中大儒有关,他就是关学三原学派的创始人王恕。他为官46年,辅

光辉旗帜 源远流长

宏道书院,是明清以来陕西省的四大书院之一,坐落于清峪河北岸,南邻颇有影响的地标建筑古龙桥。

宏道书院的诞生,与一位闻名遐迩的关中大儒有关,他就是关学三原学派的创始人王恕。他为官46年,辅佐五朝君主,历任兵部尚书等19官职,最终成为官至吏部尚书兼太子太保的一代名臣。王恕之子王承裕,明嘉靖年间任户部尚书,同样是国之栋梁。明弘治六年(公元1493年),77岁的王恕致仕归里。回到三原之后,为了发展家乡的教育,王恕便与儿子王承裕商议,筹办讲学之所。

清峪河北岸,原有一座元代兴建的学古书院,元末被废,成为孔庙;到了明初,这里又变成三官庙即普照寺。明弘治年间,王恕父子与当地的官员联袂,“撤去三官神像,即其殿宇奉安圣宣贤及四配像如故。复移学古书院碑于内,仍以旧额榜其戟……”使得被废100余年的学古书院得以恢复。在此基础上,王恕父子于明弘治七年(公元1494年),在普照寺的旧址上,重新修葺增添,将僧舍改建为弘道书屋。次年扩建为弘道书院。旨在弘扬“为官之道、处世之道、为民之道”,弘扬张载所创的关学。

1、《悯农》【唐】李绅 锄和日当午,汗滴河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2、《滁阳春日怀果园闲宴》【唐】李绅 西园到日栽桃李,红白低枝拂酒杯。繁艳只愁风处落,醉筵多就月中开。劝人莫折怜芳早,把烛频看。

作为关学三原学派创始人,王恕教养儿子自然不离其宗。王承裕幼承家学,父子被誉为关学翘楚。高陵吕楠(泾野)、三原马理(溪田)和雒昂(三谷)等三秦名士皆出于弘道门下,由是名声大振。到了清中期,弘道书院受到当权者的关注。清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陕甘总督年羹尧专折呈准朝廷,将陕西省最高教育机构学衙署——学台,从西安迁至三原县城,府考便在弘道书院举行。三原成为当时陕甘两省(含今青海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教育中心。因弘道书院为西北最高学府,乡试也在三原举行,弘道书院成为西北学界的一面光辉旗帜。清乾隆年间,因避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名讳,遂改“弘道”书院为“宏道”书院。

书院创建期间,三原县的一些乡绅热心参与,使得书院颇具一定规模。书院内的各个书房厅门,起名十分考究:外缭垣门,为“仰高”,意为对南山仰止,重门为“恭敬”;内小垣三门,为“中立”;中立门内,为“弘道堂”, “弘道堂”之东边为“庖”,西为“库堂”。前东、西各建学舍十间。“考经堂”前东为“清风轩”,西为“明月庵”。稍后东北隅为“清峪草堂”,西北隅为“嵯峨山房”。草堂之门为“卧云”,山房之门为“立雪”。学舍东为“逊志”,西为“省身”。草堂前甃石池涤砚,天长日久,墨凝池面,如同乌云,起名“云沼”……个个特色鲜明,处处高雅贴切,充满诗情画意。

学习氛围 继往开来

宏道书院建成后,王恕将其从政40多年来所搜购的经典以及历代名家著作5000多卷,移置于宏道书院的考经堂及其耳房,以供师生研读。书院中的考经堂,就是该院的藏书楼。王恕经常光临这里,跟众弟子探讨学问。

明代的宏道书院,以“父子亲、君臣义、夫妇列、长幼序、朋友信”为治学准则,以“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为言行检验,依据朱熹在白鹿洞书院订立的20条学规,约束学生行为。王恕、王承裕父子还为书院制定了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将生徒根据不同层次,分为不同的班级。这即是孔夫子所言的“因材施教”,而这种教学方式,使得关学在三原一地极为盛行。因此,宏道书院的建成是三原关学形成的标志,黄宗羲在《明儒学案》中称:“王恕、王承裕、马理为三原之学,其门下多以气节著。”陕西一域的学术体系,以张载所创的关学最受后世称道,到了明代中期,王恕对关学有了进一步的拓展,因此,王恕被后世称为关学三原学派的创始人。

李锡龄(1794-1844),字孟熙,嘉庆二十一年举人,道光八年,捐官内阁中书,后在方略馆做过校对。父母去世后,李锡龄丁忧在家,博览群书,其间对古籍整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广泛地收集藏书。因为其家是三原巨富,没过多少年,他的藏书数量就达到了9万多卷。他从自己的藏书中挑选了一些流传较少且有重要学术价值的书,命名《惜阴轩丛书》,开始刊刻。《惜阴轩丛书》最先刊刻的两种,就是王恕的著作。由此可知,在三原文人中,王恕声誉之高。遗憾的是,《惜阴轩丛书》辑成后未及付梓,李锡龄便积劳成疾、卧病不起,临终前还念念不忘丛书的刻印工作,嘱托其表弟张树(字百获)、广文树总司校刊事宜。李锡龄死后逾二年,道光二十六年,由宏道书院刻印《惜阴轩丛书》并向外销售,此举引起全国各地学者重视,人们竞相求购,宏道书院坚持“以书育人, 以文传道”,自此,宏道书院名声大噪。

明清时期,三原县进士及第者百余人,学子遍及西北各省。关中名儒牛兆濂、刘古愚都曾到三原讲学。宏道书院为三原“关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清光绪十九年(1893),宏道书院已经开始购买科学书籍、报刊,传播民主思想和科学知识。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宏道书院改名宏道高等学堂,倡导新学,注重经世致用,造就了一批海内外知名的民主革命先驱及专家学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陕西派遣官费留日学生30名,宏道学堂的学员就占了一半。

17、《过梅里七首家于无锡四十载,今敝庐数堵犹存》年代:唐    作者:李绅 羽毛似雪无瑕点,顾影秋池舞白云。闲整素仪三岛近,回飘清唳九霄闻。18、《姑苏台杂句》年代:唐  。

清朝末年,朱佛光任宏道书院主讲,他打听到孙中山成立了同盟会,于是鼓动宏道书院的学子们去参加。到了1905年,宏道书院的学生中已经有同盟会员30多人。后来这些人继续扩大,成为陕西一股重要的反清势力。

走出学子 群星璀璨

这样的书院、这样的名师、这样的学术氛围,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社会精英。20世纪初,从宏道书院走出了一群堪称国家栋梁之材的宏道学子,他们饱含“学以报国、学贵于有用”的家国情怀,在我国政治、文化、科技、教育等领域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于右任众所周知,无须赘述。

张季鸾是中国新闻界的一代大师。历任《大共和日报》国际版主编、上海《中华新报》总编、《大公报》总编。《大公报》连载范长江所撰报道红军长征行迹的通讯,使世界了解红军的真相。他先后创办《大公报》天津版、上海版、汉口版、重庆版、桂林版,使该报成为自成体系的有全国影响的大报。他身体力行,撰写了3000余篇文章,对政治、经济、社会、外交、文化等均有独特见解。他的《大公报》社评,影响很大、感人至深。张季鸾,被人们称颂为“功在国家的一代论宗”。

李仪祉是中国现代水利事业奠基者之一。李仪祉足迹踏遍三秦,撰写出《论引泾》等科学论著,为陕西的水利事业奠定了理论基础。他先后兴建泾惠渠、洛惠渠、渭惠渠、梅惠渠水利工程,浇灌农田200余万亩;他还兴建引黑河水、引沣河水、引涝河水、引泔河水的诸惠工程,成为著名的关中“八惠”水利工程。从20世纪20年代末期到他逝世,先后参与了黄河、长江、汉水、海河、永定河等河流的规划治理和研究工作,写下了200多篇(部)专著和论文。

从宏道书院走出的,有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奠基人吴宓。他是国学大师、诗人,清华大学国学院创办人之一。他与陈寅恪、汤用彤并称“哈佛三杰”。刚正不阿、精于金石书法的大家茹欲立也是从宏道书院走出的。从宏道书院走出的政治外交家张奚若,历任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常委、华北人民政府高等教育委员会副主席、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会长等职务。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张奚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名提议者。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秦腔戏剧的创始人和奠基者康海、李桐轩、范紫东也都是从宏道书院走出的学子。

康海是秦风秦声秦乐的研究者、改革者和推广者。他以诗文和李梦阳、何景明等并称为“七才子”。曾参与修订明宪宗、明孝宗两朝实录。在罢官回乡的30年间,他几乎把全部精力用于词曲、戏曲的写作、研究和实践上。他遍访秦中诸伎,登门求教,对戏曲音乐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1、悯农 【作者】李绅 【朝代】唐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译文: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劳苦农民,仍然要饿死。2、悯农 【作者】李绅 。

李桐轩是西安易俗社首任社长。1912年,他与孙仁玉、高培支、范紫东等,发起创建西安易俗社,并被推选为首任社长。众所周知,易俗社培养了大批戏曲人才,创作和演出了大量优秀剧目,对秦腔戏曲发展和戏曲改良起到了示范作用。作为首任社长,李桐轩绝对是功不可没。

范紫东是著名的秦腔剧作家、易俗社的创始人之一。一生创作大小秦腔剧本68个,代表作《三滴血》《软玉屏》《翰墨缘》《花烛泪》等,至今历演不衰,兄弟剧种多有移植。其中《三滴血》还被拍成了电影。

……

李伸的诗句

三原县北城沿河有一条仿古街,河岸边一座高大的石牌坊,牌坊上刻着“关中上郡”四字,石牌坊的斜对面,有一座新建的城门楼,门楼上写着“永清门”。东去200米路北,就是现存的宏道书院,坐北向南,占地面积8亩,院内栽植松柏花木,郁郁葱葱而又清雅静穆。房舍建筑坚固,雕刻精细,气势恢宏。虽然不是当年宏道书院的全貌,仍可一睹昔日宏道书院的风采。

企业回花圈挽联怎么写,挽联写法样板 花圈挽联格式:右边为上联,左边为下联。(字体较大) 1.上联右上,用较小字写,悼念(逝者名字)、沉痛悼念(逝者名字)或(逝者名字)千古; 2.下联左下,用较小字写,(名字)敬挽、(名字)泣挽、(名字)拜挽或写上赠送单位。

宏道书院以历史悠久厚重、学子名家众多,为世人所称道:南有岳麓书院,北有宏道书院。

上一篇 2023年04月13 02:44
下一篇 2023年04月17 01:18

相关推荐

  • 处处闻啼鸟的上一句,处处闻啼鸟前面是什么

    在我的印象中,鸟儿是善良、忠贞、爱情、美的象征。我细听过孟浩然“春眠不知晓,处处闻啼鸟”的美妙;在黄梅戏“树上的鸟儿成双对,夫妻恩爱苦也甜”的唱段中,品咂过什么是甜蜜的爱情;也曾为杜甫的“孤舟”过南岳

    2023年05月14 244
  • 经典爱情诗句,钟情于一人的诗句

    欢迎大家阅读“景德镇南河公安”头条号。如果您喜欢本头条号发布的文章,钟情于一人的诗句,还可点击左上角关注我的头条号,每天都有精彩文章推荐。在诗词里,爱情是美丽的;在诗词里,爱情是深情的。如果想要美丽、

    2023年05月10 245
  • 四面荷花三面柳下一句是什么,四方荷花三面柳下一句

    欢迎大家阅读“景德镇南河公安”头条号。如果您喜欢本头条号发布的文章,还可点击左上角关注我的头条号,每天都有精彩文章推荐。一路秋山红叶,老圃黄花,颇不寂寞。到了济南府,进得城来,四方荷花三面柳下一句,家

    2023年04月26 285
  • 泰山的诗句,泰山的千古佳句

    中国是个多山之国,境内千峰耸立,万壑争辉。这众多的山脉,有的巍峨壮观、气度非凡,泰山的千古佳句,有的旖旎秀丽、千姿百态,具有丰富而独特不凡的文化内涵。古往今来,中国的诗人们留下了无数咏山佳作,这些作品

    2023年05月23 229
  •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下一句

    岳阳楼下的洞庭湖素有“八百里洞庭”之说,李白有诗云“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南天不见云。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虽然现在的面积比以前小了一倍,但仍是我国第二大湖泊,烟波浩渺、水天一色,可谓“衔远

    2023年05月02 235
  • 剑走偏锋下一句是什么,剑走偏锋上一句

    总台评论精华,华语评聚呈现。当地时间4日傍晚,在美国旧金山市一处公交站台,一名当地男子持长刀从背后捅伤两位年龄分别为85岁和65岁的老年亚裔女性。旧金山市政府监督委员会成员马特·哈尼在社交媒体上发表同

    2023年05月25 268
  • 关于知音的诗句,遇到一个好知音的诗句

    相遇,在不经意间。没有约定,也没有守候。桃红时节,柳绿时分,一笑成歌,浅语嫣然。毫无防备,邂逅相遇,怦然心动,一见钟情,这大概是人类情感中最令人陶醉和神往的一种。内心泛起的淡淡涟漪,可遇不可求的美妙反

    2023年05月19 210
  • 有关音乐的诗句,古诗描述音乐的诗句

    ​《春夜洛城闻笛》——唐代李白桂树下的兔子也伫立聆听,不顾露珠斜飞寒飕飕。琴歌唐·李颀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树风入衣。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后楚妃。一声已动物皆静,四

    2023年05月11 213
  • 迟日江山丽的下一句是什么,迟日江山丽的诗

    ​告知:已在微信公众号首页研究社栏目中增加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声律启蒙等,欢迎阅读。教科书式品鉴诗词,这是唐诗宋词品鉴的第171篇诗词《绝句二首》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2023年05月31 232
  • 元曲的常识高中,元曲的相关常识

    一、关于元杂剧1、元曲:杂剧+散曲。散曲=小令+套曲(又叫套数,由多支曲子连贯组成,元曲的相关常识,可供配乐歌唱,是元杂剧的主体部分)2、元杂剧:①概念及产生:元代戏曲形式,语言以北方民间口语为基础,

    2023年04月12 213
  • 夜来城外一尺雪的下一句,长夜沾湿何由彻下一句是什么

    卖炭翁[唐]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长夜沾湿何由彻下一句是什么,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

    2023年05月24 321
  • 举杯邀明月的下一句,举杯邀明月求下联

    举杯邀明月求下联,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后人称“诗仙”。幼年随父在四川生活。二十五岁离开四川,漫游天涯。四十一岁奉诏入京,供奉翰林。后来,遭小人陷害而离开长安。“安史之乱”时作永王李璘的幕僚。因“

    2023年05月29 251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