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李白和毛主席都填过《忆秦娥》这首词。
一个是“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诗仙。
一个是“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主席。
千古相逢,又会演绎怎样的神奇?
二
《忆秦娥 ·箫声咽》 相传为李白所作。
四十六字,伤今怀古,托兴深远,气象千古。
我们先来看下这首词:
忆秦娥
唐.李白
《忆秦娥》描绘了一个女子思念爱人的痛苦心情,写得很动人。古人对它评价很高,称赞它是“百代词曲之祖”。古代把美女称做“娥”。这是一个居住在唐代长安的女子,长安古属秦地,所以用“秦娥”称呼她,用秦楼称呼她住的楼。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三
译文:
玉箫的声音悲凉呜咽,秦娥从梦中惊醒,眼见秦家楼外一轮清冷明月。
清冷的明月啊,每一年桥边青青的柳色,都印染着灞陵桥上的凄怆离别。
又是一年重阳佳节,登上乐游原,秦娥遥望咸阳古道,可叹那人了无影踪、音信断绝。
良人不见啊!音信断绝,只有西风萧瑟,残阳似血,拂照着那汉家帝王的陵阙。
四
月下箫声凄咽,当年梦断不堪回首。
古道悠悠,音尘杳然,繁华、奢侈、纵欲,一切都被埋葬。
只剩下陵墓相伴着萧瑟的西风,如血的残阳,百年、千年地存在下去。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将境界开阔起来。
由悲而壮,仅仅一句,道出所有的感受,又不动声色,无限感慨。
盛与衰、古与今、悲与欢,如滚滚江水东逝。
气魄之雄伟,实冠今古。
怪不得王国维说:太白纯以气象胜。"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寥寥八字,遂关千古登临之口。
五
李白的《忆秦娥》一出,顿时艳光四射,熠熠生辉了起来。
《忆秦娥》也马上变成了一个词牌名,之后依托这个词牌名,诞生了大量的佳作。
李白的忆秦娥表达了什么,如贺铸《忆秦娥·晓朦胧》,范成大的《秦楼月·楼阴缺》,还有李清照的《忆秦娥·咏桐》、毛主席的《忆秦娥.娄山关》等。
相比之下,唯有毛主席的《忆秦娥.娄山关》独领风骚。
我们看下主席的这首词。
忆秦娥.娄山关
近现代.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六
译文:
西风猛烈,长空中一群群大雁南飞,一阵阵鸣叫,霜花满地,残月在天。
忆秦娥 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赏析】《忆秦娥·箫声咽》是唐五代词中的最为脍炙人口的作品之一,。
天将破晓,马蹄声零碎而又纷杂,军号声声沉郁低回。
不要说娄山关坚硬如铁难以逾越,而今让我们重振旗鼓向前。
李白:忆秦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唐崔令钦《教坊记曲名表》记载开元、天宝间教坊所奏乐曲,有《菩萨蛮》而无《忆秦娥》。
青山起伏,像海的波涛,夕阳鲜红,颜色如血。
七
毛主席的这首词绝对是他所有词中第一流的作品。
1935年1月中央红军占领遵义,举行了著名的遵义会议,同时选举毛泽东同志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不久成立了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三人军事小组,负责指挥红军作战。
因此,历代的词评家都不敢轻率地剥夺李白的创作权。 此词描绘女子思念爱人之痛苦,读来凄婉动人。此词古人评价极高,称之为“百代词曲之祖”,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评价颇高:“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寥寥八字,遂关。
八
李白词有种“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的苍凉。
有种“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的慨叹。
主席词则不同。
有种“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的壮阔。
有种“雄鸡一唱天下白”的豪情。
又不乏“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的自信!
他和李白的词都超越了一时、一地、一事的限制,不同的是李白让人顿生古往今来人世代谢的苍茫之悲;
“忆秦娥”词牌最早见于《忆秦娥·箫声咽》词。关于《忆秦娥·箫声咽》,两宋之交邵博《邵氏闻见后录》始称为李白之作,南宋黄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亦录于李白名下。明代以来屡有质疑者,理由是《李太白全集》并无此词,至今所知盛唐诗。
毛主席则是充满了豪放的气势,乐观的精神,给人鼓舞,给人力量,让人对前途充满了希望。
一千多年前的李白,创作《忆秦娥》这首词的时候,估计怎么也想不到他的那首凄婉哀绝的词,还有这种写法的吧?
秦家楼上的下弦月,每一年桥边青青的柳色,都印染着灞陵桥上的凄怆离别。遥望乐游原上冷落凄凉的秋日佳节,通往咸阳的古路上音信早已断绝。西风轻拂着夕阳的光照,眼前只是汉朝留下的坟墓和宫阙。赏析李白的这首《忆秦娥》,。
主席就是有这种超凡的能力,能化悲凉为火树银花,能化绝望为漫天激情,化“西风残照”为“苍山如海”!
一个是前无古人,一个是后无来者。
千古相逢,世界为之惊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