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深红爱浅红是哪个诗句及作者,可爱深红爱浅红前一句诗句是什么

诗人周梦蝶有一首《善哉十行》,诗中写道:人远天涯远?若欲相见即得相见。善哉善哉你说你心里有绿色古诗《江畔独步寻花·其五》中有,作者是杜甫。全文:《江畔独步寻花·其五》【作者】杜甫【朝代】唐黄师塔前江水

诗人周梦蝶有一首《善哉十行》,诗中写道:

人远天涯远?若欲相见

即得相见。善哉善哉你说

你心里有绿色

古诗《江畔独步寻花·其五》中有,作者是杜甫。全文:《江畔独步寻花·其五》【作者】杜甫 【朝代】唐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译文:黄师塔前的江水向东流去,温暖的春天使人。

出门便是草。

庸常经验告诉我们,要先有草,才能看见绿色。但诗人说,你心里有绿色,出门便是草。这便是诗歌的感觉,诗歌的语言。

门外也许有草,也许没草,但只要心里有绿色,你就能看见草。即使并没有草,诗歌也为你创造出草。草在哪里?草和世界一样,全都在我们心里。

反过来呢?如果心里没有绿色,那么即便身在碧野,你也看不见草。所见即所是,可爱深红爱浅红前一句诗句是什么,草如此,花如此,万物莫不如此。

撰文丨三书

为什么要“寻花”?

《江畔独步寻花·其一》

江上被花恼不彻,无处告诉只颠狂。

走觅南邻爱酒伴,经旬出饮独空床。

《江畔独步寻花》是杜甫在浣花草堂闲居时写下的组诗,总共七首。看到这个题目,我们会纳闷,同时也好奇:为什么是“寻花”,难道江畔没有花吗?

诗眼有时就藏在诗题里。假如把题目换成“江畔独步看花”,或“江畔赏花”,这组诗很可能索然寡味,题目已平淡得让人几无兴趣。而“江畔独步寻花”,寻花,又是独步,这就很有意思了。

“江上被花恼不彻”,第一句明白告诉我们,江上并非没有花,相反,花多到令人恼。花既多,既恼,为何还要寻花?

先来说说为何要纠结这个问题。陶渊明所谓读书“不求甚解”,但于会意处欣然忘食,这实在是读书的至高享受。然而我们不要忘了,五柳先生这个形象的反叛性,从“不知何许人也”到“不汲汲于富贵”,十个“不”字句,全是对世俗的否定。“不求甚解”也出于对当时过度注经的反叛。对于诗,陶渊明可是很较真的,他曾移居南村,为的就是可以经常与素心人“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我们在此尝试回答为何寻花,也是在欣赏奇文。“寻”就是这组诗的诗眼,打开诗歌之门的钥匙。

处处是花却要寻花,这不太符合常识,但好诗的创造力,正在于超越常识,在于不可理喻。读不可理喻之诗,不能通过意思分析,应先去感受诗歌的音调。比起意思,音调来自直觉,更接近诗的原生态。即便日常说话,我们更多时候也是听音,而不是听话。一个人只要开始言说,就立刻进入了音调。我们来听听第一首诗的音调。

“江上被花恼不彻,无处告诉只颠狂”,为什么会恼花呢?江畔满眼是花,可诗人心里并没有花。草堂岁月静好,只在他偶尔心情好的时候,“每依北斗望京华”的惆怅才是他的常态。

春花开遍江畔,给他最直接的冲击是感觉虚度年华,北归迟迟不知要等到什么时候。春天的繁盛与人世的萧条,二者构成鲜明对照。另有一层矛盾心理,春花之盛简直无情,然而他一边生气,一边很不情愿地被花打动。

种种心情无可告诉,叫他简直要颠狂,所以有“走觅南邻爱酒伴”。走觅就是疾步走去寻觅,可惜南邻酒伴却“经旬出饮独空床”。莫非世上的人都去春天狂欢了?实在岂有此理!可以想见杜甫摇头叹息,独自朝江边走去,他要去寻一寻花。

南宋 李嵩(传)《花篮图》

1、可爱深红爱浅红的上一句是:桃花一簇开无主。2、可爱深红爱浅红出自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其五》: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3、《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

从恼花到怕春

《江畔独步寻花·其二》

稠花乱蕊裹江滨,行步欹危实怕春。

诗酒尚堪驱使在,未须料理白头人。

第一首总绾下面六首,也为整组诗定了音。

不是。这组诗其实很口语感,有贴近生活的幽默风趣。对于诗歌,口语感不在于用不用大白话,它是诗采用的一种语调和口吻,而非词语的选择,任何诗歌都应该选择最准确的词。什么是最准确的词?准确不等于华丽,更不等于大白话(大白话可能意味着感受和词语的贫乏),准确是能把你的细微感受最好地传达出来的词。

第二句“行步欹危实怕春”,侧着身子小心翼翼地看花,也许还边看边啧啧:“春天好可怕”。浪漫戏谑憨态可掬的杜甫,与一般课堂上被当作“诗圣”的刻板印象,是否颇有出入?

春花烂漫像一场灾难,杜甫吓得急急走避,他需要诗酒压压惊。且看他怎么写的:“诗酒尚堪驱使在,未须料理白头人”。驱使、料理,这些词都给人以陌生感。诗酒变成了活物,堪供驱使,用现代的话说,就是诗酒为他提供了一个避难所。

“可爱深红爱浅红”这句诗是杜甫写的,当时桃花正开的欢快,诗人就自言自语:深红色的好看点呢,还是浅红色的好看点呢。可见当时诗人赏春时的愉悦心情。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唐代-杜甫 江上被花恼不彻,无处告诉只颠狂。

“料理”,大意是照料理会,叫谁不必料理白头人呢?白头人当然是他,被省略的主语也是他。这两句是诗人的自我对话,作为自己的旁观者,他对恼花和怕春做了反思。

1、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出自盛唐诗人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2、原文: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3、此诗作于公元761年(上元二年),当时 ,杜甫定居于成都草堂,。

未须料理白头人,也是自劝,意味着诗人将与春天和解。与春天和解,就是与时间、与世界和解。当然,这并非事实上的,而是审美境界上的和解。

清 王原祁《桃源春昼图》

接受春的邀约

《江畔独步寻花·其三》

可爱深红爱浅红是哪个诗句及作者

江深竹静两三家,多事红花映白花。

可爱深红爱浅红是哪个诗句及作者

报答春光知有处,应须美酒送生涯。

与春天和解之后,诗人开始看见花。他步至一处,“江深竹静两三家”,这里别有幽静,似未被春天打扰。

但他也看见了花。有红花,有白花,这样说没有感觉。他说“红花映白花”,红白相映,花才好看,也更灵动。这还不够,他再加一个“多事”,造语新奇,瞬间使诗句有了独特的感觉。“多事红花映白花”,红白花开不只是客观物象,而是饱含了诗人的情感态度,成为与人应和的诗化自然。

心门豁然洞开,花海便立刻朝他涌来。他将目光投向人间,远眺少城春景,即《江畔独步寻花·其四》:

东望少城花满烟,百花高楼更可怜。

谁能载酒开金盏,唤取佳人舞绣筵。

“东望少城花满烟”,少城,即锦城外的小城,远远望去,但见花弥漫如烟。“百花高楼更可怜”,可怜是有点心疼的可爱,此时的百花高楼不再伤客心。万物在诗中总是呼应着诗人的心灵,高楼不仅与他的情感呼应,而且与百花与江水互相呼应。

“谁能载酒开金盏,唤取佳人舞绣筵”,这两句遣词绮艳,锦城的春天就是一场盛宴。诗人遥望少城,给人间以祝福。“谁能”也是他的愿望,渴望有人能载酒,邀他于百花高楼上畅饮。这也正照映出他独步的寂寞心情,因为没人共饮,以故想象便更狂野,“金盏”、“佳人”和“舞绣筵”,这些华美的词给他以精神上的安慰和补偿。

恽寿平《桃花图轴》

可爱深红爱浅红

《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可爱深红爱浅红的诗句意思:究竟是爱深红还是更爱浅红呢?译文:黄师塔前江水向东流去,温暖的春天使人困倦,只想倚着春风小憩。一株无主的桃花开得正盛,究竟是爱深红还是更爱浅红呢?注释:江畔:指成都锦江之滨。独步。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不觉走到黄师塔前。蜀人呼僧为师,葬所为塔,“黄师塔”即僧人所葬之处。江水东畔,“春光懒困倚微风”,是春光懒困还是人懒困?诗人没说,也不需要,此含糊处正是诗歌语言的奥妙。在古典诗歌的审美中,主体与客体并非二元对立,人与物合一,人懒困和春光懒困是一回事。同样,倚着微风的是春光,也是慵倦的诗人。

倦眼迷离中,忽见一簇桃花灼灼。师亡无主,桃花自开,诗人惊喜不迭。“可爱深红爱浅红”,叠用“爱”字,叠用“红”字,复沓的节奏,便觉桃花繁艳,令人目不暇接。

带着这份喜悦,他漫步到黄四娘家,看见更多的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江畔独步寻花·其六》

黄四娘家门前小径上开满了花。这些花,难道不是从他的喜悦中开出的吗?

和李白诗中的汪伦一样,首句也以普通人名入诗。黄四娘是杜甫在浣花草堂的邻居,不论她是谁,她的名字使这首诗读来很有亲和力。或许对于生活在现代城市的读者,这些文字还会唤起更多的好奇,比如这些花是黄四娘种的还是野生的?花满蹊的人家,女主人一定很美吧?

仅一个“满”字,并不能看见花繁。第二句“千朵万朵压枝低”,这才具体形象,且沉甸甸的,压得枝条低垂下来。这句的语调与黄四娘,都营造出一种可歌可舞的民歌气息。

“留连戏蝶时时舞”,此乃眼见;“自在娇莺恰恰啼”,此乃耳闻。留连与自在,描摹的实乃诗人自己的心态。戏蝶、娇莺,这些带有情感色彩的命名,使人更觉春光骀荡,年少轻狂。

苏轼在《东坡题跋》中说,子美此诗不甚佳,然可见其清狂野逸之态,因此他很爱抄这首诗。诗不甚佳,这是从诗艺上的评价,原因或在于诗意有失浅近,好诗应当词短意长回味不尽。然而子美寻花之态,东坡说实在很可爱。

清 钱维城《春花三种轴》

才为花伤,又为花狂

《江畔独步寻花·其七》

不是爱花即肯死,只恐花尽老相催。

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

到过黄师塔前,看罢黄四娘家,诗人从爱花转而惜花。春光易度,浮生须臾,当为花拼作一狂。

末二句寄语,深情款款。“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温柔叮咛,出之以对句,惜花之心更为婉曲。惜花就是惜人,韶华易逝,依时而萎;嫩蕊细开,有待将来。

春天,你走得慢一点,再慢一点吧。最后一首是对青春的表白。寻得繁花之后,又怅然若失。繁花落尽,老之将至,此乃必然,但诗并未深陷落寞,而于结句中留下余味。生命的意义在过程,不在结局。“嫩蕊商量细细开”,就是让时间变慢,让过程变慢,从而延长生命。

在凡事追求速度的当今,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慢”(快慢的慢,不是傲慢的慢)。“快”已成为一种病,渗透并紧绷我们的神经。而诗作为慢的艺术,不要求快,相反,诗叫我们尽可能地慢,叫我们感受并沉潜,甚至在某个刹那停下来,倾听花开,那寂静的雷鸣。

校对|李项玲

上一篇 2023年04月17 02:29
下一篇 2023年04月11 01:22

相关推荐

  • 长安不见使人愁的上一句,长风不见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在各种唐诗排行榜上名列前茅,这与李白的“挑擂”有关。“知觉没有概念是盲的。”商伟的《题写名胜:从黄鹤楼到凤凰台》一书从西方借来的“互文性”概念,具有手电光的作用,有助于看清“李白挑擂《黄

    2023年05月11 220
  • 唐诗元曲宋词顺序,诗经,元曲,唐诗,宋词按顺序排列

    特级语文老师用了半年时间归纳整理的5000年来与“数字”有关的文学常识合集,包括古今中外的文学常识,系统全面详细,方便记忆查询!九个字总结:“系统全面、看完不后悔”,觉得不错,可以收藏保存。这些文学常

    2023年04月19 223
  • 戏曲内容大多表现元曲吗,元曲是戏曲吗

    让大家久等了,我们接着来讲戏曲!南北杂剧兴起之后,北方为女真族统治的金朝发展出与宋杂剧类型大致相同的戏曲形式叫“金院本”。后来蒙古族灭金和南宋,统一中国,建立了元朝。南北方的戏曲有了大规模的交流。元代

    2023年04月09 268
  • 马致远及元曲常识,马致远元曲代表作2首

    马致远马致远(约1250-1321至1324间),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字致远,晚号“东篱”)。汉族,大都(今北京)人,另一说(马致远是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人,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他的年辈晚于

    2023年04月17 285
  • 心情低落的诗句,心情低落诗词句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因为一件很小的事情,突然间你感到绝望,好像再也提不起精神去做任何事情。​短时间的沉郁,消磨你对生活的激情,总会不由自主的想着:算了,就这样吧!这就是所谓的情绪低落。​很多人把这

    2023年05月14 229
  • 何以解忧下一句,何以解忧下一句幽默

    古人云:“何以销烦暑,端居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闲坐在荷塘畔、桐树荫,或与老友相聚凉亭、幽林。甚者,更有雅士,室内焚香,何以解忧下一句幽默,盘腿静坐,堂前栽上白莲或茉莉,让花的雅香氤氲室内

    2023年05月30 265
  • 关于离愁别绪的诗句,离愁别绪的古诗20首

    01|往事不堪回首-绍兴二十五年,公元1155年,早春。因遭秦桧嫉恨致科举落榜的陆游,在沈园自斟自饮,借酒浇愁。这一年,他已经30岁,而立之时,可收复中原、匡扶社稷的梦想还很遥远。惆怅叹息之际,抬头望

    2023年04月30 276
  • 鸿雁美好诗句,关于鸿雁的诗句古诗

    《闺怨》【唐代】沈如筠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诗词君:诗写得情意动人。三四两句尤为精妙,十字之外含意很深。「孤月」之「孤」,流露了思妇的孤单之感。但是,明月是可以跨越时空的隔绝

    2023年05月15 270
  • 关于节约粮食的诗句,节约粮食的古诗10首

    节约粮食的名言1、粒米虽小你别扔,勤俭节约留美名。2、盘内一分钟,厨内更多功。3、民以食为天。4、吃饭要知牛马善,着丝应记养蚕人。5、精打细算半年粮。6、一米一谷,都是春夏秋冬滴汗水的收获,请珍惜!7

    2023年05月17 219
  • 比较有意境的诗句,空灵有禅意的诗句

    有一首歌曾这样唱道:有些人不知道哪里好,但就是谁也替代不了。隐娘想说,有些诗词,虽然说不上哪里好,但就是觉得妙。其实,这很大程度上是诗人塑造的优美的意境打动了读者。50句意境超美的诗词,读出来,心都要

    2023年05月13 269
  • 中秋节元曲加赏析,元曲名篇欣赏

    人道中秋明月好,家人团圆,寄托思念。中秋节,元曲名篇欣赏,被我们赋予了不同的意义,人世间总是离多聚少,流浪天涯的哀愁与人生的失意总是难以避免,因此,追求团圆就不仅仅是一种现实的需要,还是人的一种心理需

    2023年04月18 267
  • 一年之计在于晨的下一句,一年之计在于春后几句

    1、托太阳公公轻轻的叩醒你沉睡的心灵,将暖暖的阳光洒满你全身,愿你精神抖擞信心百倍的迎接新的一天,朋友,早安!2、我会记住,我们共有的欢乐,我会守护,我们回忆的拼图。快乐是你给我的的礼物,不管这个世界

    2023年05月21 220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