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谁人不识君的上一句,天上谁人不识君上一句

《别董大》胡莎莎演唱《赠卫八处士》里,杜甫与昔日好友重聚,他动容地写下这样两句诗:“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参(shēn)商,是天上两颗星星的名字。参星居于西方酉位(下午五点到七点),商星居于东方卯

《别董大》 胡莎莎演唱

《赠卫八处士》里,杜甫与昔日好友重聚,他动容地写下这样两句诗: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参(shēn)商,是天上两颗星星的名字。

参星居于西方酉位(下午五点到七点),商星居于东方卯位(上午五点到七点),两星一出一没,永不相见。

杜甫说:

天下谁人不识君的上一句

人世间的聚散无常,有时就好像西方的参星与东方的商星般,你起我落,不得相见。

天下间无不散之筵席。

每个人都只能陪你走一段路,所有的携手,都指向着别离。

“天下谁人不识君”上一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出处:出自唐代高适的《别董大二首》,“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翻译:黄昏的落日使千里浮云变得暗黄;北风劲吹,大雪纷纷,雁儿。

于是有了李叔同《送别》,“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有了许浑《谢亭送别》,“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有了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天上谁人不识君上一句,西出阳关无故人”;有了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有了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天下谁人不识君的上一句

诗人们的送别,或豪壮,或凄美,或惆怅,或洒脱。

但无一例外,都寄托着对朋友最美好的祝福。

在所有这些祝福里,我最喜欢的,是唐代诗人高适的两句诗——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不必忧愁前路没有知己,天下间还有谁不识得你呢?

它出自高适的名篇,年年入选小学语文课本的《别董大 二首其一》: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别”是送别、分别;“董大”一般认为是高适的好友、著名琴师董庭兰。

这首诗约写于唐玄宗天宝六年(747年)。

这一年的春天,吏部尚书房琯被贬出朝,作为其门客的董庭兰,也只得怅然离开长安。

企业回江苏大直(张家港)律师事务所,拥有专业的刑事辩护专业律师团队,多年承办各类公诉、自诉等重大案件;服务领域包括:律师会见、取保候审、不起诉、缓刑、无罪、二审改判、减刑假释和死刑复核等。 案件代理期间,主任律师对每个案件办案思路、证。

冬,董庭兰和高适会聚于睢阳(今河南商丘县南)。

此年的高适43岁,已然到了不惑之年,却仍然失意落魄。

他以为人到中年的自己,该是功成名就,鲜花着锦、烈火烹油般的锦绣人生。

在官场游刃有余,在沙场驰骋无敌。

可现实却狠狠打了他一巴掌:

官场屡屡碰壁,四处漂泊、潦倒落魄的他,甚至穷得付不起酒钱。

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人人都渴望“年少有为不自卑”,可绝大多数人,不再年少了,却依然无为,依然自卑。

董庭兰和高适的久别重逢,不是两个事业有成、有房有车中年男子的欣然相聚,会面在高档饭店,侃侃而谈彼此的光辉成就。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上一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出自盛唐高适的《别董大》其一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其二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丈夫。

而是两个落魄失意者,多年后重逢,彼此携着手细细打量着对方。

鬓发有些斑白,衣着有些朴素,眼角眉梢俱是沧桑。

然后似理解、又似安慰般的,哑然一笑。

“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此时此刻,罗隐的两句诗用在此处,竟也很是贴切。

然而就是在这样彼此都狼狈不堪的境遇里,高适写下了这样悲壮而不失意气、昂扬的诗篇: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已是日暮时分,落日黄云,四野苍茫。

北风狂吹,大雪纷纷而落。

一对久别重逢的好友,短暂相聚后,转眼又将各奔他方。

天地广大,人世苍茫。

这一别,不知我们会否还有重聚之日?不知那时重聚的我们,又是何等模样。

只有一句,庭兰,我想赠给你的,只有这一句: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一去,不要担心前路遇不到知己。

你这样好,这样才情横溢,这样负有盛名,天下间还会有谁不识得你董庭兰呢?

好像陈述事实般的肯定,又好像寄予祝福般的深情。

世人常常说:知音难觅,知己难求。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岳飞《小重山》 )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增广贤文》)

“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曹雪芹《红楼梦》)

高适又如何不知晓?

天下谁人不识君的上一句

被理解,是件幸事,可又是一件多么奢侈、多么难得的事。

我们笑着说再见,却深知再见遥遥无期。

既然我无法长久陪在你身边,那么,我便把世间最好的祝福赠予你:

愿你知己遍天下,一生不孤单。

愿你前路坦荡而光明,世人都识得你,都爱你敬你,都理解你懂得你,都为你的琴声深深着迷。

你我终有一别,而我祝别后的你:

继续高歌欢笑,迎来一个个全新的开始。

天下谁人不识君上一句是:莫愁前路无知己。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出自唐代诗人高适的《别董大》,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全诗为: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

上一篇 2023年05月16 02:12
下一篇 2023年05月15 17:36

相关推荐

  • 成功男人背后有下一句话是什么,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下一句是什么

    1.钟南山院士的成功离不开他爱人李少芬的默默奉献。李少芬退休后,照顾钟南山成了她的主要生活内容。她说,当钟南山领导着抗非典工作时,她便是他的营养师和贴身秘书。有一次钟南山劳累过度免疫力下降,生病了,李

    2023年05月04 221
  • 想念一个人的诗句经典,用古诗暗示我想你了

    没有人不害怕死亡,即使他是皇帝,英明神武的唐太宗,晚年也追求长生之术。每一个人,最终都会走向死亡。生物寿终而死,不一定是悲剧。那是自然的事情,回忆永远温暖心头。在这趟人生中能遇到它,用古诗暗示我想你了

    2023年05月13 259
  • 诗尼曼全屋定制,令人失望的诗尼曼衣柜

    全屋定制行业的发展让很多投资者们都心动不已,大家都想代理一个合适的品牌加盟开店。海清代言的诗尼曼全屋定制是投资者们都关注的品牌,部分代理商们想知道诗尼曼全屋定制排名第几。那诗尼曼全屋定制排名第几?诗尼

    2023年05月09 261
  • 温故而知新的下一句,表示温故知新的名言

    读书时,老师强调要时常复习,我们并不知道为何要一遍遍背书,后来我们了解了符合艾宾浩斯理论,及时记忆、复习得当很有效果。有些人爱看书,怎么就是看完即忘,很少会把一本书反复看,翻到破。也有人学了网上付费课

    2023年05月03 228
  • 好钢用在刀刃上下一句,好钢用在刀刃上比喻人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千里马”要在大风大浪中经受考验,后备干部不能放在“温室”里去刻意培养。“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以磨难历练他,这样才能“增益其所不能”。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摘自习近平著作

    2023年05月25 266
  • 往后余生下一句,往后余生的经典短句子

    文|茶茶有些关系,适可而止;有些话,点到为止;有些心事,只能止于唇齿。往后余生指以后剩下的人生,下一句可以对每天都会和你一起度过之类的话,比如往后余生,四季是你;往后余生,喜欢的都是你;往后余生,爱的

    2023年04月18 296
  • 渔翁得利的上一句,渔翁得利的前半句怎么读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意思是鹬鸟和河蚌僵持不下,最后都被渔翁带回家。比喻两者相争旁观者得利。一只大蚌在河滩上晒太阳,它刚刚张开贝壳,渔翁得利的前半句怎么读,水鸟鹬就伸出长嘴去啄蚌肉,蚌连忙收紧贝壳

    2023年05月20 256
  • 诗句春风十里不如你,春风十里不如你诗句出处

    近段时间,在网上有一首歌特别的好听,春风十里不如你诗句出处,其中的一句歌词是“我说所有的酒都不如你”,这是一首什么歌呢?据了解,这首歌的歌名叫做《春风十里》,一起来看一下这首歌演唱者及歌词介绍。我说所

    2023年04月25 314
  • 千岩万壑路不定下一句,千岩万壑路不定的下半句

    选本是文学作品的重要载体,也是文学批评的重要形式之一。所谓选本,是指按照一定标准,千岩万壑路不定的下半句,将一代或数代文学作品的精华,有选择性地汇为一集。《诗经》《楚辞》是我国最早的选本,《昭明文选》

    2023年04月11 252
  • 宝剑锋从磨砺出下一句,宝剑锋从磨砺出整首诗

    “人生在勤,勤则不匮。”宝剑锋从磨砺出整首诗,“人生在勤,勤则不匮。”幸福不会从天降,美好生活靠劳动创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为广大劳动群众指明了光明的未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为广大

    2023年05月25 247
  • 春江潮水连海平的下一句,一江春水的古诗词

    前言:《春江花夜月》是唐代诗人张若虚写的一首诗,一江春水的古诗词,这首诗历来享有极高的声誉。晚清文学家王闿运评曰“孤篇横绝,竟为大家“。现代著名诗人和学者闻一多先生曾评价说:“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2023年06月06 299
  • 人心不足蛇吞象下一句,讽刺有的人永远喂不饱

    俗语里的文化:人心不足,蛇吞“相”还是吞“象”?民间有一句流传很广的俗语:“人心不足蛇吞象,当了宰相谋皇上”。这句话常常用来比喻那些贪心不足,欲求毫无止境的人或者事。民间有一句流传很广的俗语:“人心不

    2023年04月14 264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