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是炎黄子孙的不解情结,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读诗词时,抒发爱国情怀的诗句,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激励了多少仁人志士;王昌龄的《从军行》里由衷的表达希望结束战乱、迎接和平的强烈愿望;杜甫的身处困境,仍心系国家的赤子情怀创作《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精选十首爱国诗,感受诗人崇高的爱国之情。这些诗思想高尚,情感纯真,艺术性强,文质兼美,成为古代文学一道亮丽的风景。
1、《春望》唐代: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
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潸然泪下,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
这首诗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赅,结构紧凑,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表现了在典型的时代背景下所生成的典型感受,反映了同时代的人们热爱国家、期待和平的美好愿望,表达了大家一致的内在心声。也展示出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高尚情感。
2、《过零丁洋》宋代:文天祥
1.《示儿》南宋.陆游:传达出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表现了诗人一生的心愿,倾注了诗人满腔的悲慨,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死后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4.对国家民族的赤子情怀的诗句.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 叹江山如故。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书愤》宋代: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4、《金陵晚望》唐代:高蟾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这是一篇题画之作。诗人借对六朝古都金陵的感慨,抒发对晚唐现实的忧虑。金陵城曾在日暮的景色伴着浮动的云,也在秋声里陪着落日。这世上有无数的丹青圣手,却没有人能把我此刻愁苦的心境描绘出来。
本诗前二句在对浮云、晚翠等自然景象的描绘中,展示故都盛衰无常,隐含唐王朝正是国运陵夷之时。结尾两句,追昔抚今,百端交集,预感到唐王朝危机四伏,却无可挽回。诗人为此倍感苦恼,却又无能为力,诗婉转沉著,感慨遥深。
5、《咏煤炭》明代:于谦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这首咏物诗,是作者以煤炭自喻,托物明志,表现其为国为民的抱负。于写物中结合着咏怀。
第一句:咏煤炭点题。第二句:正面抒怀,说这里蕴藏着治国安民的阳和布泽之气。第三句:“铁石”句表示坚贞不变的决心,也正是于谦人格的写照。末句绾结到自己出山济世,一切艰辛在所甘心历之的本意,即托物言志。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玉壶冰心,这正是赤子之心的典型写照。请采纳
全诗以物喻人,托物言志。 诗人一生忧国忧民,以兴国为己任。诗人在诗中表达了这样的志向:铁石虽然坚硬,但依然存有为国为民造福之心,即使历尽千辛万苦,他也痴心不改,不畏艰难,舍身为国为民效力。
6、《泊秦淮》唐代: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浩渺寒江之上弥漫着迷蒙的烟雾,皓月的清辉洒在白色沙渚之上。入夜,我将小舟泊在秦淮河畔,临近酒家。
“毅魄”,英魂,语出屈原《九歌.国殇》:“身即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金陵歌女似乎不知何为亡国之恨黍离之悲,竟依然在对岸吟唱着淫靡之曲《玉树后庭花》。
此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前半段写秦淮夜景,后半段抒发感慨,借陈后主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
7、《南园十三首·其五》唐代: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男子汉大丈夫为什么不腰带武器,去收复黄河南北被割据的关塞河山五十州呢?
请你暂且登上那凌烟阁去看一看,又有哪一个书生曾被封为食邑万户的列侯?
这首诗由两个设问句组成,顿挫激越,而又直抒胸臆,把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都淋漓酣畅地表达出来。
诗人是从反面衬托投笔从戎的必要性,实际上是进一步抒发怀才不遇的愤激情怀。由昂扬激越转入沉郁哀怨,既见出反衬的笔法,又见出起伏的节奏,峻急中作回荡之姿。就这样,诗人把自己复杂的思想感情表现在诗歌的节奏里,使读者从节奏的感染中加深对主题的理解和感受。
8、《送人赴安西》唐代:岑参
上马带吴钩,翩翩度陇头。
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
万里乡为梦,三边月作愁。
早须清黠虏,无事莫经秋。
你看那位壮士,手执胡钩跨上骏马,英姿勃勃地越过陇山头。他从小就立志报效国家,杀敌立功绝不是为了做官封侯。万里之外的故乡景象将会在你的梦中出现,边疆的月光常常会引起你的别离忧愁之情。你此去应该早日消灭那些胡族侵略者,不要优柔寡断将战事一拖经年。
诗人对友人英姿勃发、舍身报国、不计名利的行为极为赞赏,全诗充满爱国主义豪情。
9、《春愁》清代:丘逢甲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春愁难以排遣,强打起精神眺望远山,想起往事就深感惊心难安,不由潸然泪下。
”这首词的上阕先写诗人年轻时期的戍守边疆、保卫祖国的热切愿望及理想的破灭,下阕抒写有心杀贼却无报国之门的满腔郁愤的情怀。陆游的这两首诗词虽然体裁不同,但是无论是先写年轻时期的理想,后写现实生活中理想无法实现。
台湾的四百万同胞齐声大哭,为的是去年的今天腐败的清政府把台湾割让给了侵略者日本。
此诗抒写了作者回首一年前签订《马关条约》之往事时的哀痛心情,表达了作者盼望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这首诗语言朴实无华,但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主要是由于作者与自己的人民同呼吸,共爱憎,泪洒在一起。包含着作者爱国爱乡,盼望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感人至深,因而成为传诵一时的名篇。
10、《雁门太守行》唐代: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诗的开头两句,着意于气氛的渲染,给读者勾勒了这场战争紧张的形势。三、四两句从声、色两个方面进一步渲染悲壮的气氛。角声呜呜,本来就是一种十分悲凉的音响;现在又是在满目萧瑟的秋天里回荡,自然就显得更加悲壮了。
意象新奇,设色鲜明,造型新颖,想象丰富而奇特,这是李贺诗歌的突出特点。在《雁门太守行》里,这些特点得到了全面而充分的体现。
诗人就像一个高明的画家,特别善于着色,以色示物,以色感人,不只勾勒轮廓而已。他写诗,绝少运用白描手法,总是借助想象给事物涂上各种各样新奇浓重的色彩,有效地显示了它们的多层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