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举目张下一句是什么,纲举目张是谁说的

1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会见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时指出:在这里,习近平总书记提到了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两种理念:和而不同、纲举目张。我们一起来看。和而不同1、纲举目张【解释】:纲:鱼网上的总绳

1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会见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时指出:

在这里,习近平总书记提到了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两种理念:和而不同、纲举目张。我们一起来看。

和而不同

1、纲举目张 【解释】:纲:鱼网上的总绳;举:提起。把大绳子一提起来,一个个网眼就都张开。比喻抓住事物的关键,带动其他环节。也比喻文章条理分明。【出自】:汉·班固《白虎通·三纲六纪》:“若罗网之有纪纲而万。

“和而不同”的出处,是《论语·子路》,其具体的上下文是: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意思就是君子待人和谐友善,但不求与对方苟同;小人则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只求与别人完全一致。这里说的是人与人的相处之道:人与人之间最好的状态,当然是所谓“志同道合”,像钟子期与俞伯牙那样,高山流水,闻音知心。但在实际生活中,能够达到这种心灵契合状态的,实在少之又少,可遇而不可求。那么如何使思想性格截然不同的人,彼此安和相处,甚至彼此欣赏促进呢?答案就是“和而不同”。也就是,有修养的君子,既能够维护人与人之间和谐友善的关系,又不必在具体意见上去苟同于人、勉强自己和他人必须屈从彼此。中国文化中还说“君子周而不比”,意思是君子能够亲和他人而合群团结,却不去与人勾结而拉帮结伙。

这句话出自汉朝大学问家郑玄的《诗谱序》。释义:纲是鱼网上的总绳,目是网上的眼,将渔网的总绳一撇,所有的网眼就都张开了。引申而言,纲就是事物的重要部分,目就是从属部门,抓住了重要部分,也就是抓住了主要矛盾。

和而不同,周而不比,这些准则都是承认了个体的可贵精神,而又尊重着他人的差异,怀揣和善之心、生发和睦之情、维持和谐交往、促进和美之态,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理念之一——和谐。和谐,特别体现为在不同的、甚至对立的事物当中,能够彼此协调、多元并存的和睦状态。“和而不同”,原本不同,却能安和,甚至互动配合、调和补充,在多元化的基础上,呈现出并非雷同单调的、而是多样又和美的状态,这就是和谐。

和谐的精神,在不同国家、种族、制度、文化之间,尤其需要。社会学家费孝通说,“各美其美,纲举目张是谁说的,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个世界,绝不会因为到处雷同的重复而精彩,只会因为差异互补的和谐而丰富。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处处体现着“和而不同”的理念。比如,从文学上看:

唐诗殿堂,正因为有着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的大气磅礴、瑰丽奔放,又同时有着杜甫诗歌现实主义的沉郁顿挫、悲怆忧思,才更立体咏叹出大唐气象。

纲举目张,执本末从:抓住提网的总绳撒网,网眼自然而然就打开了。抓住事物的根本,那些细枝末节的也就自然会跟着顺从了。出自:杨泉的《物理论》杨泉的《物理论》是继承先秦两汉道家扬雄、王充、张衡的唯物主义传统,讲宇。

纲举目张下一句是什么

再比如,从音乐上看:

中国最古老的弹弦类乐器琴与瑟。琴的音色清丽,有“泠泠七弦上”之幽古;瑟的音色华美,有“一弦一柱思华年”之丰富。

船头上撒网——纲举目张 纲:鱼网上的总绳;举:提起。船头上撒网就是在船头上把大绳子一提起来,一个个网眼就都张开。纲举目张比喻抓住事物的关键,带动其他环节。也比喻文章条理分明。

孟子说,“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事物有千差万别,这就是自然的规律。而中国文化的特质就是:中和涵容,多元并存。正是包容多元多样的文化,才让我们的世界能够“百花齐放春满园”;正是包容各有特点的制度,才让世界各国得以求同存异、协同发展、美美与共。从政治到文化,从制度到历史,只有认识到差别,才能真正尊重别人、坚持自己。

纲举目张

“纲举目张”的出处,是战国时期吕不韦主持编纂的《吕氏春秋》,原文是这样说的:

用民有纪有纲,壹引起纪,万民皆起;壹引起纲,万目皆张。

纲举目张下一句是什么

吕不韦很注重研究治国理政的理论。他在《吕氏春秋·用民》一文中说道:在禹的时代,天下有成千上万的诸侯国,到商汤时至少也有三千,这些诸侯国所以没有存在下去,就是因为他们不懂得处理人民的关系。如果说商汤和武王能够有效地治理国家,那是因为他们掌握了管理人民的方法。接着他总结说,人民所以听凭国家的使用,是有原因的,这就是:“用民有纪有纲,壹引起纪,万民皆起;壹引起纲,万目皆张。”这里说的纪和纲,也就是调动人民积极性,治理国家的大政方针。

在中国文化的思维里,始终存有一种大处着眼的意识,强调要把问题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定位、摆布,提倡人生建立一种放眼大局的价值观念。“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政治家欧阳修曾说:“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要想成就大局,就不能陷于局部。如果只看眼前、只论得失、只记自我,就可能纠缠在具体的事务之中不得脱身,从而因小失大;相反,如果能看到大势、大局和大道,以大胸襟、大眼界包容小问题、小矛盾,所谓的“小”也自然能处理好了。所以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提倡的是家国情怀,注目的是天下苍生,褒扬的是集体主义,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要“国而忘家,公而忘私”。

上一篇 2023年04月18 03:20
下一篇 2023年05月01 06:04

相关推荐

  • 上下一白上一句,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上一句

    12月7日11时46分将迎来大雪节气,标志着仲冬季节开始。冰凌,河封,蜡梅开,大雪至。黄河流域一带渐有积雪,东北大地已是万里雪飘的迷人景象。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回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张岱

    2023年05月09 254
  • 思念妈妈的诗句,思念亡母亲伤心诗句

    你想回头的时候,我就在这里;你想家的时候,我就在这里;你需要我的时候,我就在这里;能站多久就站多久。然而,思念亡母亲伤心诗句,总不能流血就喊痛,怕黑就开灯,想念就联系,疲惫就放空,被孤立就讨好,脆弱就

    2023年04月10 232
  • 傲骨的诗句,最有傲骨气的十首诗

    岁月匆匆,时光易逝,菊花开了,菊花又谢。已至小雪,露水成霜,树叶脱落,唯有菊花傲霜而立,即使在冰天雪地的冬天里,依然是那么美丽。古诗词里的残菊,最有傲骨气的十首诗,凌寒傲霜!,残菊宋-释道潜霜摧露殒万

    2023年05月23 238
  • 寒冬元曲

    寿阳曲·江天暮雪【元】马致远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以“天将暮”起笔,点明时间,为整个画面铺垫了一层幽探的色彩,奠定了全曲的基调。那纷飞的雪花像盛开梅花,又像飘

    2023年04月13 215
  • 风雨送春归全诗,风雨送春归电视剧免费观看高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来是《咏梅》这首古诗的其中两句诗词,描写了风雨飞雪的一个场景和具体形态。词语的正确使用,对诗词的有效意境表达,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词语的正确

    2023年05月10 282
  • 描写日出的古诗句,描写日出的诗词名句

    日出时,旭日东升、充满希望、充满光明、朝气勃勃的景象引得历史上无数文人墨客为它写下动人诗篇。竹枝词二首·其一--唐.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描写日出的诗词

    2023年05月10 258
  • 月明的诗句,带有月明两个字的诗句

    在世间,明月是永恒的存在。李白说: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我们头顶上的这一轮明月,曾经陪李白喝过酒、曾经抚慰过想念妻子的杜甫、陪苏轼度过了中秋。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2023年05月03 302
  • 爱国的名言或诗句,爱国的名言名句和爱国的古诗

    中国人一直有家国的观念。爱家、爱国。心存家国,立身立德。一百句爱国诗词。哪一句打动你了?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高蟾《金陵晚望》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2023年05月21 259
  • 蜀道难五丁开山的诗句,蜀道难引用五丁开山的作用

    10.蜀道难李白噫吁嚱①(yīxūxī),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fú),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易误写为“嵋”)巅(易误写为“颠

    2023年04月26 236
  • 描写晴天的诗句,晴天的唯美诗句

    连日阴雨绵绵,心情会有些抑郁,而天气突然的转晴,心情也会瞬间变得美好。其实人生就如天气,原本以为暗淡无光的人生,也有可能突然就转睛了。所以人生无论多么绝望,都不能轻言放弃。要知道阳光总在风雨后,晴天的

    2023年05月20 271
  •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全诗,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出自庄子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救赵挥金

    2023年04月19 279
  • 喝最烈的酒下一句大全,喝过最烈的酒下一句伤感

    开怀大笑保持好心情,提高免疫力,再接再厉,喝过最烈的酒下一句伤感,战胜新冠病毒。欢迎点关注,补刀神评论。中国加油!世界加油!1.开车门时应该先观察外面的情况…随便一推,后果是会非常严重的!原句是:“喝

    2023年05月18 210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