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举目张下一句是什么,纲举目张是谁说的

1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会见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时指出:在这里,习近平总书记提到了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两种理念:和而不同、纲举目张。我们一起来看。和而不同1、纲举目张【解释】:纲:鱼网上的总绳

1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会见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时指出:

在这里,习近平总书记提到了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两种理念:和而不同、纲举目张。我们一起来看。

和而不同

1、纲举目张 【解释】:纲:鱼网上的总绳;举:提起。把大绳子一提起来,一个个网眼就都张开。比喻抓住事物的关键,带动其他环节。也比喻文章条理分明。【出自】:汉·班固《白虎通·三纲六纪》:“若罗网之有纪纲而万。

“和而不同”的出处,是《论语·子路》,其具体的上下文是: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意思就是君子待人和谐友善,但不求与对方苟同;小人则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只求与别人完全一致。这里说的是人与人的相处之道:人与人之间最好的状态,当然是所谓“志同道合”,像钟子期与俞伯牙那样,高山流水,闻音知心。但在实际生活中,能够达到这种心灵契合状态的,实在少之又少,可遇而不可求。那么如何使思想性格截然不同的人,彼此安和相处,甚至彼此欣赏促进呢?答案就是“和而不同”。也就是,有修养的君子,既能够维护人与人之间和谐友善的关系,又不必在具体意见上去苟同于人、勉强自己和他人必须屈从彼此。中国文化中还说“君子周而不比”,意思是君子能够亲和他人而合群团结,却不去与人勾结而拉帮结伙。

这句话出自汉朝大学问家郑玄的《诗谱序》。释义:纲是鱼网上的总绳,目是网上的眼,将渔网的总绳一撇,所有的网眼就都张开了。引申而言,纲就是事物的重要部分,目就是从属部门,抓住了重要部分,也就是抓住了主要矛盾。

和而不同,周而不比,这些准则都是承认了个体的可贵精神,而又尊重着他人的差异,怀揣和善之心、生发和睦之情、维持和谐交往、促进和美之态,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理念之一——和谐。和谐,特别体现为在不同的、甚至对立的事物当中,能够彼此协调、多元并存的和睦状态。“和而不同”,原本不同,却能安和,甚至互动配合、调和补充,在多元化的基础上,呈现出并非雷同单调的、而是多样又和美的状态,这就是和谐。

和谐的精神,在不同国家、种族、制度、文化之间,尤其需要。社会学家费孝通说,“各美其美,纲举目张是谁说的,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个世界,绝不会因为到处雷同的重复而精彩,只会因为差异互补的和谐而丰富。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处处体现着“和而不同”的理念。比如,从文学上看:

唐诗殿堂,正因为有着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的大气磅礴、瑰丽奔放,又同时有着杜甫诗歌现实主义的沉郁顿挫、悲怆忧思,才更立体咏叹出大唐气象。

纲举目张,执本末从:抓住提网的总绳撒网,网眼自然而然就打开了。抓住事物的根本,那些细枝末节的也就自然会跟着顺从了。出自:杨泉的《物理论》杨泉的《物理论》是继承先秦两汉道家扬雄、王充、张衡的唯物主义传统,讲宇。

纲举目张下一句是什么

再比如,从音乐上看:

中国最古老的弹弦类乐器琴与瑟。琴的音色清丽,有“泠泠七弦上”之幽古;瑟的音色华美,有“一弦一柱思华年”之丰富。

船头上撒网——纲举目张 纲:鱼网上的总绳;举:提起。船头上撒网就是在船头上把大绳子一提起来,一个个网眼就都张开。纲举目张比喻抓住事物的关键,带动其他环节。也比喻文章条理分明。

孟子说,“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事物有千差万别,这就是自然的规律。而中国文化的特质就是:中和涵容,多元并存。正是包容多元多样的文化,才让我们的世界能够“百花齐放春满园”;正是包容各有特点的制度,才让世界各国得以求同存异、协同发展、美美与共。从政治到文化,从制度到历史,只有认识到差别,才能真正尊重别人、坚持自己。

纲举目张

“纲举目张”的出处,是战国时期吕不韦主持编纂的《吕氏春秋》,原文是这样说的:

用民有纪有纲,壹引起纪,万民皆起;壹引起纲,万目皆张。

纲举目张下一句是什么

吕不韦很注重研究治国理政的理论。他在《吕氏春秋·用民》一文中说道:在禹的时代,天下有成千上万的诸侯国,到商汤时至少也有三千,这些诸侯国所以没有存在下去,就是因为他们不懂得处理人民的关系。如果说商汤和武王能够有效地治理国家,那是因为他们掌握了管理人民的方法。接着他总结说,人民所以听凭国家的使用,是有原因的,这就是:“用民有纪有纲,壹引起纪,万民皆起;壹引起纲,万目皆张。”这里说的纪和纲,也就是调动人民积极性,治理国家的大政方针。

在中国文化的思维里,始终存有一种大处着眼的意识,强调要把问题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定位、摆布,提倡人生建立一种放眼大局的价值观念。“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政治家欧阳修曾说:“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要想成就大局,就不能陷于局部。如果只看眼前、只论得失、只记自我,就可能纠缠在具体的事务之中不得脱身,从而因小失大;相反,如果能看到大势、大局和大道,以大胸襟、大眼界包容小问题、小矛盾,所谓的“小”也自然能处理好了。所以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提倡的是家国情怀,注目的是天下苍生,褒扬的是集体主义,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要“国而忘家,公而忘私”。

上一篇 2023年05月26 01:48
下一篇 2023年05月10 16:34

相关推荐

  • 形容心死绝望的诗句,对一个人心死了的诗句

    在金庸小说《飞狐外传》的结尾,胡斐与已经出家的袁紫衣告别,袁紫衣念了一句佛偈:一切恩爱会,无常难得久。生世多畏惧,命危于晨露。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自己深爱的人遁入空门,望着

    2023年05月21 247
  • 五个字的诗句唯美,5字古风诗词唯美短句

    欢迎大家阅读“景德镇南河公安”头条号。如果您喜欢本头条号发布的文章,还可点击左上角关注我的头条号,每天都有精彩文章推荐。五言绝句简称五绝,每首仅二十字,便能展现出一幅幅清新的图画,传达一种种真切的意境

    2023年05月10 262
  • 长征的诗句,红军长征古诗20首

    总有这样一群人。舍小家,为大家,守护着国家!总有这样一群人。历经了风霜,依然不改赤子之心!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中国军人。今天是八一建军节,古时,军人多驻守边塞,由此产生了许多边塞诗歌。出塞:本是乐

    2023年05月30 245
  • 元曲中四大家是谁,元代杂剧四大家和元曲四大家

    元代杂剧四大家和元曲四大家,元曲四大家指元代的剧作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或王实甫)。关汉卿的《窦娥冤》为古代悲剧的杰作;白朴的《梧桐雨》与马致远的《汉宫秋》为当时历史剧的双璧;郑光祖的《倩女

    2023年04月14 253
  • 爱国名言诗词,爱国的名言名句和爱国的古诗

    中国人一直有家国的观念。爱家、爱国。心存家国,立身立德。99句爱国诗词。哪一句打动你了?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高蟾《金陵晚望》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2023年04月22 213
  • 千里送鹅毛全诗,千里送鹅毛的七言诗

    自古以来,中国被誉为礼仪之邦,非常重视礼节。因此,千里送鹅毛的七言诗,逢年过节或喜庆场合,人们总会礼尚往来互赠礼物,联络彼此感情。其实,收礼、送礼都是学问,但最重要的是要让收礼者感受到送礼者的诚意,故

    2023年04月10 289
  •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全诗,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一叶一菩提

    你有没有深切感受过,有些优美的诗句,既是诗情,也是哲思:①.“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掌中握无限,刹那含永劫。②.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③.黄色的树林里分出

    2023年05月09 275
  • 结庐在人境全诗翻译,结庐在人境原文及翻译

    魏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意思是: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出自陶渊明《饮酒》。全诗为: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

    2023年05月25 245
  • 蓝的诗句,带蓝字的优美诗句

    在古人的世界里。每一种颜色都被赋予了诗意的内涵。且看这些颜色的名字。都充满了诗意。妃红、绛紫、姜黄、果灰、花青含有蓝字的诗句有:1、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2、人未老,蓝桥谩促

    2023年05月14 280
  • 描写海棠花的诗句苏轼,古人赞美海棠花的诗句

    将近春分,海棠花初绽。海棠花是我国的传统名花,素有“国艳”之誉,一般有西府海棠、垂丝海棠、贴梗海棠、木瓜海棠四种,被人们称之为“海棠四品”。海棠花姿潇洒,花开似锦,其美如神仙眷侣,古人赞美海棠花的诗句

    2023年05月02 283
  • 除非己莫为的上一句是,暗示别人好自为之句子

    哲理生活满招损,谦受益。水不干,鱼不尽。私心重,骨头软。心胸阔,天地宽。1、“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没有下面一句,但有上一句“要想人不闻,除非己莫言”。2、出自作品:《上书谏吴王》。3、原句:“欲人

    2023年04月16 290
  • 榆木脑袋下一句是什么,女生说男生榆木脑袋

    斗破苍穹整个剧情中萧炎最开始喜欢的是薰儿,女生说男生榆木脑袋,而薰儿也同样从小也就是爱上了萧炎,只不过最开始由于双方身份关系差距过大,薰儿不得不会老家“古族”,而萧炎则一如既往的开挂升级。萧炎在外历练

    2023年05月01 269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