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字〗第294期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爱情最好的样子,或许恰恰是无题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出处:《夜雨寄北》。《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李商隐身居异乡巴蜀,写给远在长安的妻子(或友人)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是诗人给对方的复信。全文: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
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
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
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
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
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
据说,这是李商隐诉说初恋的情诗。
二人比邻而居,自幼相识,因是青梅竹马,女孩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留在了男孩心里,只是这一场暗恋还没说出口,便因女孩嫁人无疾而终。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李商隐在东都洛阳结识了一位名唤柳枝的姑娘。
柳枝是商人之女,而按律商贾与士族不能通婚。在李商隐上京赶考后不久,柳枝便被东诸侯纳为妾室,君问归期未有期全诗解释,一生不得幸福。,
一世相思,有缘无分。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相传,虽然李商隐与宋华阳不得相守,二人隔着万水千山,却借诗词书笺互通音信,传达相思。
李商隐一生坎坷,皆有华阳的鼓励开导相伴,二人不仅仅是恋人,更是知音知己。据说他直到晚年,还设法在长安与宋华阳相见。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任好风。
“君问归期未有期”全诗是: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首诗是唐朝诗人李商隐的《夜雨寄北》。释义:您问归期,归期实难说准。巴山连夜暴雨,涨满秋池。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乡,。
李商隐24岁时登进士第,正值仕途顺遂,也娶妻成家。
身处偏远之地,收不到妻子的消息,可李商隐坚信二人情比金坚,都在思念彼此。
《夜雨寄北》
【作者】:李商隐 【作品】:夜雨寄北 【内容】: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小诗,是诗人身居遥远的异乡巴蜀写给他在长安的妻子的诗。李商隐对妻子的爱很真挚。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写下这封家书时,身在巴蜀,而妻在长安。
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夜雨寄北》。1.原文: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2.译文:您问归期,归期实难说准,巴山连夜暴雨,涨满秋池。何时归去,共剪西窗烛花,当面诉说,巴山。
秉烛夜谈、互诉相思的温馨美好愿景,都成了空,成了永远的不可解的痴念。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有人说,这是李商隐悼念妻子王氏所作;也有人说,该是写给红颜知己宋华阳。或许,也是他追忆一生的所见所遇,未免惆怅叹息。
李商隐被卷入政党之争后,开始一生漂泊,仕途困顿不得志,而那些在他生命中出现的女子,多有缘无分,即使一生相许,也如三月春红,归去太匆匆。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虽然深知沉溺相思,无益于事,但还是愿为那个人、那段过往而痴情惆怅终身。这便是李商隐。
人世间多的是悲欢离合,这些书写爱情的绝美情诗,留待后人品味经历后,也在心里描摹出爱情最好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