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
【唐】高适
尚有绨袍赠,应怜范叔寒。
不知天下士,犹作布衣看。
咏史音频:00:0004:51
▲
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杏儿朗读诗词
译文
像须贾这样的小人,尚且有赠送绨袍的举动,可见范雎的贫寒是多么惹人同情。
当今的人不了解像范雎这样的天下国士,还只把他当成一般人看待。
注释
绨 (tí)袍:用粗丝绸做成的长袍。
怜:同情。
范叔:范雎,字叔。战国时期的范雎。
犹作:还当作。
诗史是杜甫。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他作诗三千多首,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以及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真实历史面貌。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他与李白合称李杜。
布衣:指普通老百姓。
诗有诗史之称的是杜甫。诗史是指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其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
赏析
这是唐代诗人高适的一首咏史诗。
高适,直到唐天宝八年(749),四十六岁之际。才由睢阳太守张九皋荐举,应有道科,中第,并授予了一个小官“封丘尉”。一般文人得到这个职位大多会辞职不干,因为这是一个逢迎上级,鞭挞百姓的活。六年后,杜甫就曾果断拒绝赴任河西县尉。杜甫在诗中写道:“不作河西尉,诗史,诗圣,诗鬼,诗仙,凄凉为折腰”。,
“尚有绨袍赠,应怜范叔寒。”这两句是说,像须贾这样的小人,尚且有赠送绨袍的举动,可见范雎的贫寒是多么惹人同情。这是写“咏史之内容”。
诗人只是用了“绨袍赠”和“范叔寒”六字,就将一个须贾赠以绨袍于范雎的恩怨历史故事呈现出来了。其笔法之简省,令人称奇。而“尚有”“应怜”的运用,也将诗人内心之情感态度表露无疑。对于贫寒志士,理应“怜”爱,而非打压、漠视,甚至是摧残、迫害。
“天下士”,表面上是说范雎,实则是诗人自喻。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须贾不知道范雎的才华,正如同人们不知道高适的才华。“布衣看”,既是指须贾的有眼无珠,也是指世人的不识人。
杜甫。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
得不到重用的人才何其多,高适只不过替天下有才寒士道出了心中的不平罢了。
诗史指的是杜甫,杜甫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被后人称之为“诗圣”,它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热爱人民,也热爱祖国,对政。
纵览全诗,借史讽今,语短意深,愤慨之情溢于言表,令人同情,引人共鸣,是为咏史诗中的绝妙佳作。
赏析来源公众号:古诗词日历,作者:严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