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下一句,立德树人对仗词四字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德树人对仗词四字,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党对高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立德树人下一句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德树人对仗词四字,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深刻把握二者内在统一关系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关键所在。新时代新征程,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要以“立德”为根本、以“树人”为目标,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确保高校始终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的坚强阵地。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深刻把握二者内在统一关系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关键所在。新时代新征程,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要以“立德”为根本、以“树人”为目标,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确保高校始终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的坚强阵地。

把铸魂育人放在首位下一句是立德树人。根据查询相关信息显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把铸魂育人放在首位,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1、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教育是人通向自由全面发展的基本需求,促进和实现人的现代化是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使命。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一切脱离人民的理论都是苍白无力的,一切不为人民造福的理论都是没有生命力的。”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满足人民对更好教育的期盼,是我们党发展教育事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人民至上,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是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全面领导面临的重大政治命题。

要实现树人目标、完成树人任务,首先必须“立德”,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立德树人的“德”,应该是“大德、公德、私德”之总称,与德智体美劳中“德”的含义相同,包括政治、道德、法律,即理想信念、道德品质、法治素养。

恪守品德是为人之本,崇德修身是成事之基。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强调:“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是人才培养的辩证法。办学就要尊重这个规律,否则就办不好学。”从育人的规律看,德育是一辈子的事情,在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大学时期尤为重要。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才能达致美好崇高的精神境界,一个民族只有同心同德、积善成德才能凝聚起克服一切困难、夺取一切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高等教育事业是强基固本、造福人民的事业,始终心怀“国之大者”,遵循人才成长的基本逻辑,始终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放在突出位置。

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培养大批高素质法治人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中心,加强法学教育的思想引领,在加强专业教育的同时,着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品德教育,把法律职业伦理课等课程列入法学专业核心课程。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是中国共产党办教育的优良传统。毛泽东同志在陕北公学所做的纪念鲁迅逝世一周年演讲中,面对来自五湖四海、生活经历和思想观念各有差异的青年学员,号召他们学习鲁迅的政治远见、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要做“一株独立支持的大树,不是向两旁偏倒的小草”,要“一点不避锋芒地把钢刀一样的笔刺向他所憎恨的一切”。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要大力在青少年中提倡勤奋学习、遵守纪律、热爱劳动、助人为乐、艰苦奋斗、英勇对敌的革命风尚,把青少年培养成为忠于社会主义祖国、忠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忠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优秀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广大青年要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向英雄学习、向前辈学习、向榜样学习,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洪流中踔厉奋发、勇毅前进。”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更加需要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历史主动精神,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立德树人下一句

2、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与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内在统一

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与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高度一致的,二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坚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教育事业的根本目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的本质体现。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对学生进行价值观培育从来都是具体的,都是和发展教育事业的目的相结合的。我们不能忽视立德作为育人的根本去空谈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也不能脱离党的领导开展大学生德育工作。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必须将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和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有机统一起来。

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保证。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坚持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中国共产党创办高等教育的历史充分证明,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在高校发挥得如何,直接决定了高等教育能否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而能否坚持教育的人民立场,关乎立德树人的成效。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局势中不确定、不安全、不稳定因素增多,从根本上保证我国高等教育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变质、不变色,必须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重要阵地。新形势下,高校必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旗帜鲜明抓党建,以政治建设为根本,思想建设为基础,以高质量党建工作引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进一步夯实高校党建工作基础,增强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打造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充分发挥师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实现党员教师的党性修养和师德素质的深层次融合。

立德树人下一句是为国育才。中国传统教育特别重视立德树人、为国育才这个观念。中国人有“人品如何?德行如何?”这些观念在西方教育理念中是没有的。这是中西文化不同的一个地方。德行好,人品好是我们社会评判一个人的基本。

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在目标上是高度一致的。人才培养是高校的首要任务,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将立德树人融入大学教育和管理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是加强党对高校全面领导的重要举措,其成效也是检验高校党建工作质量的根本标准。高等教育必须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赋予的历史使命,确保党和人民的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高校党的建设要扎实服务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这一根本标准,推进立德树人落实机制、保障体制改革,全面构建“三全育人”工作体系,实现育人主体从单一走向全面、育人过程从片段走向整体、育人视野从扁平走向立体。

3、高质量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坚持立德与树人相统一

德因人而立,人因德而树。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源于教育的本质是铸魂育人、塑造生命。重视立德就是重视民族的根脉,重视民族的未来,重视民族的长远之计。中国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始终坚持立德与树人相统一。

坚持立德与树人相统一,必须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思想政治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高校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全面领导的重要抓手。必须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服从服务于全党工作大局。高校应全面加强队伍自身建设,精心培养一支会做思想政治工作的队伍,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把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与满足学生成长成才需要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人文关怀,既教育学生、引导学生、鼓舞学生,又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

崇清尚廉的下一句是立德树人。崇清尚廉,立德树人是党风廉政教育主题党日活动的一个主题。

坚持立德与树人相统一,必须发挥高等教育在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在对人的本质科学认识基础之上,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面对当前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之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缺失会使教育发展缺乏文化前行的定力、缺少从容应对风险挑战的底气,要么在多样性文化观念中无法自立,要么茫然四顾迷失自我。高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应充分发挥教师党员在自觉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引领作用,立师德,严师风,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只有以自身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才能把真理的力量和人格的力量统一起来,使价值观教育更具说服力和感召力。

《光明日报》( 2023年05月22日 06版)

上一篇 2023年05月01 14:15
下一篇 2023年05月14 16:41

相关推荐

  • 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争奇斗艳和争奇斗艳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它兼有文学与音乐两方面的特点。每首词都有一个词牌名。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风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苏轼宋词名句

    2023年04月20 249
  • 等到失望攒够了下一句,失望攒够了下一句是什么很失望

    1“我问你的问题,我都知道答案2“漏出点破绽吧让我觉得你还在爱我3“秒回不是凑巧而是我一直在等你”4“其实很多东西时间也给不了你答案5“既然有人陪你了那我就悄悄退场了”6“和你走过的路我路过都觉得很难

    2023年05月01 257
  • 赞美瀑布的诗句,山水瀑布七绝诗句

    夏雨绵绵,时而会有暴雨,虽然时间短,但是却十分壮观。正如苏轼笔下的诗“黑云翻墨未遮山,山水瀑布七绝诗句,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当暴雨遇见诗词,十五首有关暴雨的诗词,欣赏暴雨

    2023年06月06 228
  • 对劳动人民同情的诗句

    本文乃作者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丁都护歌云阳上征去,两岸饶商贾。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一唱都护歌,心摧泪如雨。关于同情劳动人民的

    2023年04月24 231
  • 形容湖水的诗句,赞美湖水的经典诗词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出处】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注释】潋滟:水波荡漾、波光闪动的样子;空濛:细雨迷蒙的样子;奇:奇妙;西子:即西施;总相宜:总是很合

    2023年05月09 248
  • 关于母爱的诗句或名言,冰心《母爱》现代诗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爱是伟大的!在诗词里面,有很多写母亲相关的诗词,有写母亲思子之情的,冰心《母爱》现代诗,有写游子思母之情的,有写慈母形象的,有写母亲艰辛为子的,有写怀念母亲的等等。下面我

    2023年05月01 293
  •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下一句,日出而林霏开什么意思

    欧阳修《醉翁亭记》——鄢源生书法作品欣赏[宋]•欧阳修《醉翁亭记》节选(1)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日出而林霏开什么意思,而泻于两峰之间者

    2023年05月23 282
  • 仁智礼义信下一句,仁义礼智信还是仁智礼义信

    五常&34;仁、义、礼、智、信&34;五常"是做人的起码道德准则,此为伦理原则,用以处理与谐和作为个体存在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组建社会。依五常之伦理原则处之,则能直接沟通;通则去其间隔,相互感

    2023年04月22 249
  • 形容心凉心寒的诗句,对某人失望心寒的诗句

    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漫漫严冬,使得人们尤其盼望春天的到来。人们便想了办法“数九消寒”。从冬至那天算起,以九天为一单元,连个九天,到九九共八十一天,冬天

    2023年05月19 217
  • 雨巷诗人是谁,什么被称为雨巷诗人

    戳音频,让全国最好的声音带你穿越回到少年高中《语文》第1册人教2007年版1、《雨巷》诗人是中国现代诗人戴望舒,他是现代派象征主义的代表诗人之一。《雨巷》这首诗是戴望舒在1927年创作的,诗人通过象征

    2023年05月25 299
  • 爱人的诗句,古人表达对爱人的诗句

    10句表达对爱人思念的古诗词,道出人间最美相思情。1.凭仗飞魂招楚些,我思君处君思我。——宋·苏轼《蝶恋花·簌簌无风花自堕》这句诗诗词描写出了诗人深切的思念之情。当我在思念你的时候,想必你也一定正在思

    2023年05月04 244
  • 桥的诗句,关于桥的著名诗句

    1、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卜算子·咏梅》宋·陆游2、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沈园二首》宋·陆游3、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秋登宣城谢脁北楼》唐·李白4、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2023年06月01 239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