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这首诗摘自贾浅浅诗集《椰子里的内陆湖》,京东读书电子版。
这是一首关于忧伤与平复的小诗,非常私人化,外观于物,内醒于心。
“整个下午,我把自己/想象成一片没有绒毛的/银杏叶/不断剪下三月的春风”。贺知章诗曰: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阳历的三月差不多是农历的二月,同样的春风,古诗中春风是剪刀,剪出了树叶。此处春风成了被剪的对象,是何逻辑?如果把银杏叶比作剪刀,样子也相仿,不断地落下,确实是像不断地把春风剪掉。打住!常识告诉我们,树木秋天落叶。古寺里,千年银杏树,银杏叶片片落下,铺成巨大的金色蒲团,煞是好看,这肯定是在金秋季节。如何圆攒?禅宗六祖慧能说,风不动,幡亦不动,是你的心动。如果风是一面巨大的布匹,不动,诗人把自己想象成银杏叶,似剪刀,不断去剪布匹一样的风,布头纷纷落下。这是受了何样的打击,描写银杏叶的优美诗句子,如此心绪难平。,
“所有明艳的倒影/都退回蒹葭第一次垂首的苍茫”。《诗经》中《蒹葭》曰:“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西周秦地的少男少女,单相思,可望而不可即。蒹葭第一次垂首的苍茫,大概是情窦初开的那种纯情与懵懂。明艳的倒影,应该是爱情吧。退回第一次垂首的苍茫,如果人生是一部胶片电影,这是在“倒片”,重返十八岁。
6、宋代诗人葛绍体诗作《晨兴书所见》中的“满地翻黄银杏叶,忽惊天地告成功”。7、宋代词人李清照作品《瑞鹧鸪.双银杏》中的“谁怜流落江湖上,玉骨冰肌未肯枯“。8、清代诗人李善济作品《银杏歌》中的”天师洞前有银杏。
“那些忧伤也从浓烈处慢慢分开/一切都平静得没有棱角/像是站在苍耳旁四季交替的山坡”。前两句好理解,心情平复了,最后一句,又是一招“乾坤大挪移”。苍耳,迷你刺猬一样的植物果实,常常长在山坡野地。如果苍耳站在山坡旁,还好理解。山坡站在苍耳旁,主从易位。山坡岿然不动,四季交替,去留无意,荣辱不惊,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诗人成了自己的旁观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瑞鹧鸪·双银杏》宋朝·李清照风韵雍容未甚都,尊前甘橘可为奴。谁怜流落江湖上,玉骨冰肌未肯枯。谁教并蒂连枝摘,醉后明皇倚太真。居士擘开真有意,要吟风味两家新。2.《雨后灵淀寺观梅寺乃梁时古刹有银杏二株。
读诗,尤其是现代诗歌,“读懂”了,是诗人与读者的一次合谋,是读者的二次创作。分析段落大意、总结中心思想,是最坏的读法。在下的所谓赏析,姑且言之,姑且听之。
银杏树的诗句 四壁峰山,满目清秀如画;一树擎天,圈圈点点文章。——宋·苏轼 风韵雍容未甚都,尊前柑橘可为奴。谁令流落江湖上,玉骨冰肌未肯枯。谁教并蒂连枝摘,醉后明皇依太真。居士擘开真有意,要吟风味两家新。—。